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仔猪的腹泻控制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造成仔猪腹泻的因素有应激、环境、营养等。断乳仔猪腹泻是制约现代化养猪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减少断乳仔猪的腹泻率对养猪业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仔猪断奶日龄从传统的50~60日龄逐步缩短到21~35日龄,仔猪腹泻率逐渐增加,这就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研究表明,在众多影响仔猪腹泻的因素中,营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这是因为仔猪在断奶早期,环境的应激和自身较差的生理机能造成了营养利用和吸收的障碍,导致摄取的营养满足不了身体的基本需求,进而影响其他的生理功能,从而造成断乳仔猪营养性腹泻。近年来,人们对断乳仔猪营养性腹泻的认识逐渐加深,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文章主要阐述的是断乳仔猪的营养性腹泻,除了对其发生的原因做了论述外,还就该采取的措施做了一些介绍,希望对断乳仔猪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断乳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很大。仔猪断乳是养猪生长过程的必过之关,而断乳仔猪腹泻是指2~3月龄仔猪,在断乳后的3~10d发病,第7d达到高潮,以下痢为主要特征,在养猪生产中流行广泛,危害较为严重。若不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会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一项重要课题。1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1.1疾病因素疾病是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引起仔猪腹泻常见的有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传染性病毒病和由…  相似文献   

3.
断乳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很大。仔猪断乳是养猪生长过程的必过之关,而断乳仔猪腹泻是指2~3月龄仔猪,在断乳后的3~10天发病。第7天达到高潮.以下痢为主要特征,在养猪生产中流行广泛,危害较为严重。若不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会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断乳仔猪腹泻发病率,提高其增重与饲料报酬,现将断乳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仔猪断乳性腹泻是养殖户最难应付的一关,也就是仔猪断乳关。仔猪断乳关是指仔猪断乳后15天内,出现采食量下降、生长停滞(俗称掉奶膘)、腹泻(腹泻率30%~100%),伴有水肿病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又称之为断奶应激。引起断奶应激的原因是断乳后食物中乳糖消失、胃肠酸度下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大量有害细菌繁殖,发生腹泻,严重的造成死亡。下面谈谈仔猪腹泻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两窝长嘉仔猪在28日龄断乳。断乳前1天和断乳后1周内,在试验组日粮中添加抗过敏药物色甘酸二钠,对照组的日粮不添加此药物。对照组仔猪在断乳当天就开始出现腹泻,腹泻持续5天,但大多为中度腹泻;试验组仔猪的断乳后第3天傍晚才出现腹泻,腹泻持续3天,大多为严重腹泻。结果表明,色甘酸二钠没有预防仔猪早期断乳后腹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对大型养猪场的调查走访,仔猪断乳后2周内腹泻发病率高达25%左右,严重阻碍仔猪的生长发育,并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断乳仔猪腹泻发病率,提高其增重与饲料报酬,现将断乳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杜艳 《山东畜牧兽医》2010,31(10):40-41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国内外已广泛采用仔猪4~5周龄早期断乳法,以缩短母猪哺乳期。但由于受饲料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易发生仔猪断乳腹泻,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仔猪生长缓慢影响生产性能,胴体质量以及水肿病发生。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仔猪断乳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就国内对仔猪早期断乳后腹泻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面的研究做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断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仔猪腹泻,导致生长缓慢,严重者甚至死亡.断乳仔猪腹泻率一般在20%~30%,死亡率2%~4%.几年来,我们通过现场观察与查阅相关资料,对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使仔猪腹泻率大大降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仔猪腹泻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导致生长缓慢,严重者甚至死亡。断乳仔猪腹泻率一般在20%~30%,死亡率3%~4%。几年来,笔者通过现场观察、对比实验与查阅相关资料,对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使仔猪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国内外已广泛采用仔猪4~5周龄早期断乳法,以缩短母猪哺乳期。但由于受饲料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易发生仔猪断乳腹泻,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仔猪生长迟缓,影响生产性能,胴体质量以及水肿病发生,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仔猪断乳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就国内外对仔猪早期断乳后腹泻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面的研究做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白痢及断乳后某些腹泻是当前仔猪的主要传染病,发生面广、发病率高,重症影响生长或招致死亡。除使用疫苗免疫母猪以保护仔猪外,目前多采用药物防治办法。然而滥用抗菌剂,针对性不强,常造成浪费。为筛选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断乳仔猪腹泻症,是仔猪在断乳后3-10d内,由于营养及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应激反应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仔猪拉水样黑褐色稀粪、有腥臭味。严重时,眼窝内陷、鼻端和四肢末端发青、叫声嘶哑,往往因脱水和心率衰竭死亡。如遇天气突变,或阴雨潮湿闷热天气,发病率会很高,甚至整窝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大量死亡,少数严重的经治愈后转变为僵猪。因此,仔猪腹泻症可给规模饲养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需予以高度重视。对断乳仔猪腹泻症可采取以下的综合防治措施:1补铁、补硒根据幼猪的生长发育特点,补充铁和硒,可增强…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随着养猪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断乳日龄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前到35日龄或更早些,从而大大提高了母猪的年产仔数,对增加猪场的出栏头数和提高瘦肉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不当的早期断乳,或早期断乳后饲养管理跟不上,也给仔猪生产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腹泻、水肿病、内毒素休克等。其中以腹泻最为普遍。据河南省几家大型猪场临床病例统计,腹泻病死率一般占10%~20%,高的可达40%以上。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现将早期断乳仔猪腹泻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早期断乳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1.…  相似文献   

15.
仔猪腹泻成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十分普遍,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率降低,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作者把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非传染性腹泻成因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传染性腹泻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本文根据作者的科研及生产防治经验提出: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正确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重要病因之一,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包括:环境、饲养管理、传染性病原等,对仔猪腹泻的控制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即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17.
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长期以来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正确选用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养猪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仔猪断孔后腹泻仍是养猪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饲喂营养水平高的仔猪料时,发病率更高,病死率为10%~20%,当腹泻呈水样便时,病死率高达40%以上。本病多发生于断乳后2~10天的仔猪,由于仔猪受断乳因素的影响,小肠机能紊乱,引起寄生在大肠内的大肠杆菌逆行至小肠,造成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从而造成仔猪腹泻。 在预防本病的发生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断乳时采取去母留仔的办法,将仔猪留在原来习惯的圈内喂养,以减少环境因素的刺激。  相似文献   

19.
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重要病因之一,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包括:环境、饲养管理、传染性病原等,对仔猪腹泻的控制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即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20.
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群之一.仔猪腹泻会导致饲料报酬率低、出栏慢、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 1~3 月龄,有的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发病率高达40%以上,腹泻引起的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0%.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正确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将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