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X1)和N(X2)、P(X3)、K(X4)肥施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300m左右地区产量在9 000.0kg/hm2产量以上的适宜栽培方案为:密度53 307~54 639株/hm2;N肥(纯N)用量221.2~268.8kg/hm2;P肥(P2O5)用量46.6~90.5kg/hm2;K肥(K2O)用量109.8~146.5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籽粒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N、P、K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400m左右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籽粒产量在9 953.1kg/hm2以上的种植密度53 934~55 365株/hm2,施纯N 298.4~357.0kg/hm2,施P2O5144.25~169.3kg/hm2,施K2O18.5~42.3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使‘毕单17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高产,通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毕单17号’产量及其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所得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解析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毕单17号’产量≥ 9850.00 kg/hm2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为:密度65805~70620 株/hm2,施纯N量449.85~485.1 kg/hm2,施P2O5量273.75~326.25 kg/hm2,施K2O量224.64~323.85 kg/hm2,且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 > 氮肥(纯N) > 磷肥(P2O5) > 钾肥(K2O),且氮、钾肥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毕单15号种植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玉米杂交种毕单15号籽粒产量、主要经济性状与种植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玉米籽粒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获得玉米籽粒产量≥10500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在施有机肥22500kg/hm2的基础上,种植密度56415~66795株/hm2,施N量160.35~229.65kg/hm2,施P2O5量111~159kg/hm2。合理密植,适当增施氮、磷肥,保证单位面积有充足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粒重,对毕单15号高产的实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重穗型品种冈优 5 2 7产量与有机肥 ,N ,P ,K施用量间的关系 ,建立了各因子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定了冈优 5 2 7高产栽培在密度 2 4万 /hm2 条件下 ,有机肥 ,N ,P ,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 :有机肥为 13890~ 16 110kg/hm2 ,N施用量2 0 6 .2 5~ 2 2 0 .35kg/hm2 ,P2 O5施用量 12 5 .5 5~ 14 4 .4 7kg/hm2 ,K2 O施用量 139.72~ 16 0 .2 8kg/hm2 。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油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在黔西北山区种植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栽培模式,促进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产量、产油量与四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产油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黔西北山区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农艺综合方案:密度62463~63710株/ hm2;N肥(纯N)321.79~359.04kg/hm2;P肥(P2O5)319.94~345.32 kg/hm2;K肥(K2O)293.64~333.30 kg/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因素 (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 )与“黔油 1 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 :氮、磷肥施用量和密度是主导因素 ;各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 ;各栽培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Y =a bx cx2 ;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角粒数、千粒重间的关系为Y=a bx ;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黔油 1 0号”的最适播种密度为 1 1 .6 0 5 8~ 1 2 .80 5 8万株 /hm2 ,N ,P2 O5最适施用量分别为 1 72 .45 6 7~ 1 94.5 487kg/hm2 和 1 1 2 .46 97~1 2 6 .877kg/hm2 ,K2 O的最适用量为 74.6 0 36~ 92 .6 1 1 6kg/hm2 ;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 9.71 5 5~ 1 1 .5 1 5 5kg/hm2 。在这一组合措施条件下 ,“黔油 1 0号”可获得 2 45 0 .0 0kg/hm2 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肥料与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此试验通过研究N、P、K、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效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N:150 kg/hm2、P2O5:90 kg/hm2、K2O:45 kg/hm2);A2(N:300 kg/hm2、P2O5:180 kg/hm2、K2O:90 kg/hm2);A3(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A4(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有机肥7200kg/hm2)。设副区密度因子为B共6个水平,即B1:108000株/hm2、B2:96000株/hm2、B3:84000株/hm2、B4:72000株/hm2、B5:60000株/hm2、B6:48000株/hm2。共2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4个肥料处理中,A4处理在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是最高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及产量都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基本上都是随着密度的增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在降低,但产量却是逐渐增加,在密度为96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后密度进一步增加产量下降。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A4B2组合产量最高(12513.0 kg/hm2)。  相似文献   

9.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需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两系香型优质杂交籼稻两优363产量与插秧密度、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8477.55 209.76X1 320.79X2 112.60X3-4.28X4 33.24X12-235.51X22 65.28X32 63.31X42 68.34X1X2-137.29X1X3-71.68X1X4-118.03X2X3 124.20X2X4-118.63X3X4.确定了两优363高产栽培合理的插秧密度及N、P、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在有机肥为22 500kg/hm2的基础上,插秧密度为2.8587~2.9412×105穴/hm2,N施用量173.48~209.85kg/hm2,P2O5施用量156.15~188.85kg/hm2,K2O施用量189.75~210.30kg/hr2.齐穗期施用粒肥是两系法杂交稻两优363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四因子为研究对象,以苦荞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对优质苦荞黔苦2号的高产、高效和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质苦荞黔苦2号产量要达到190kg/667 m2以上,栽培模式为:密度8.44万~8.9万株/667 m2,施纯N 5.28~5.77 kg/667 m2,P2O5 3.48~4.48 kg/667 m2,K2O5.14~6.46kg/667 m2;当纯收益达到170元/667 m2以上时,栽培模式为:密度8.88万~9.48万株/667 m2,施纯N 5.03~5.7kg/667 m2,P2O5 2.14~3.45 kg/667 m2,K2O 1.54~2.84kg/667m2.四因子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N肥施用量是影响苦养黔苦2号产量和纯收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黔花生二号的经济效益与播种密度、施肥量(N、P、K)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经济效益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式,确立了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于18000元/hm2)栽培优化组合方案:密度29.298~30.996万株/hm2;N施用量196.275~219.600kg/hm2(尿素426.7~477.4kg/hm2);P2O5施用量121.26~140.22kg/hm2(过磷酸钙673.7~779.0kg/hm2);K2O施用量196.275~219.60kg/hm2(硫酸钾392.55~439.2kg/hm2)。影响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小因素的顺序是,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12.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3种施肥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和准两优527的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施肥量处理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不显著,2年平均产量以中肥处理最高,其中准两优527为9.03t/hm2,两优293为7.28t/hm2;不同年际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两优293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180kg/hm2。与准两优527比较,两优293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分蘖力强、但分蘖成穗率不高,而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和运转率高,有利于高产形成,但不抗倒伏,生产上应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和N、P2O5、K2O施用量对黔苦4号产量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和模拟寻优,建立了荞麦黔苦4号产量与播种量(X1)、施N量(X2)、施P2O5量(X3)和施K2O量(X4)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优选,得出产量在2 700 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播种量30.84-36.66 kg/hm2,施N量22.22-29.53 kg/hm2,施P2O5量171.11-218.89 kg/hm2,施K2O量46.07-58.93 kg/hm2.  相似文献   

14.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伊农20号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伊农20号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的施肥水平。设置氮肥和磷肥各3个水平,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伊农20号群体性状及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氮磷肥的增加先增后降,不同氮磷处理对子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并且磷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氮肥;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在伊农20号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8.4和干物质重17 252.6kg/hm2左右时,子粒产量可以突破8 000kg/hm2,相对应的适宜氮磷施用量分别为N300kg/hm2和P2O5150kg/hm2。  相似文献   

15.
白城地区皮燕麦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燕麦需肥规律、探索吉林省白城地区皮燕麦最佳施肥量,以白燕7号皮燕麦品种为材料,依照"3414"试验设计原则,设置了氮磷钾三种肥料各4个梯度共14个处理,于2012-2013年定位研究不同施肥量对燕麦子粒产量的影响,并运用不同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2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元二次方程拟合得出N、P和K肥的推荐施用量分别为90、50和35kg/hm2(纯量,下同),燕麦子粒产量约为2 800~3 000kg/hm2;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N、P和K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00、40、30kg/hm2,燕麦子粒产量介于2 800~3 150kg/hm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N、P、K施用量分别为90、45、0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为6 100~6 300元/hm2。综合不同模型研究结果,白城地区白燕7号皮燕麦生产中,N肥的推荐施用量为90kg/hm2,P肥的推荐施用量为40~50kg/hm2,K肥可以不施或低量施用。  相似文献   

16.
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其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该系列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潜力,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氮(N)、磷(P)、钾(K)及密度对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2095-2A杂交制产量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密度、磷肥三因素对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氮肥>密度>磷肥>钾肥;(2)最佳高产方案为:N 293.56~332.76 kg/hm2、P2O5 141.05~172.84 kg/hm2、K2O 130.05~188.99 kg/hm2、密度为2.6426~2.9382万株/hm2;(3)K和单铃重的相关系数为0.518,制种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种子质量;(4)公顷铃数与籽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因此,应把提高公顷铃数作为提高制种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冈优151超高产栽培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冈优 15 1产量与插秧规格 (密度 )、施肥量 (N、P、K )间的关系 ,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 :Y =11796 .2 1+ 6 36 .38X1 + 138.74X4-10 0 .17X1 2 -2 6 8.35X2 2 -119.78X1 X3 ,确立了冈优 15 1超高产栽培合理的插秧规格 (密度 )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 :宽窄行插秧规格为在宽行 33.3cm ,窄行为 16 .7cm时 ,穴距应在 19.2 8~ 2 0 .72cm ,纯N施用量 2 2 9.80~ 2 47.13kg/hm2 (即 46 %的尿素 499.5 7~ 5 37.42kg/hm2 ) ,P2 O5施用量 116 .78~ 15 3.2 3kg/hm2 (即18%过磷酸钙 448.78~ 85 1.2 8kg/hm2 ) ,K2 O施用量 2 10 .6 0~2 39.40kg/hm2 (即 6 0 %氯化钾 35 1.0 0~ 399.0 0kg/hm2 )。各因素对冈优 15 1产量的影响是施氮量 >插秧规格 (密度 ) >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18.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黔油19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9号在贵阳地区获得25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553.55~8153.5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576~13.416kg/667m^2;P2O5施用量为6.086-7.046kg/667m^2;K2O施用量为16.296~18.696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2.5。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冈优527高产栽培需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重穗型品种冈优527产量与有机肥,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子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定了冈优527高产栽培在密度24万/hm^2条件下,有机肥,N,P,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有机肥为13890~16110kg/hm^2,N施用量206.25~220.35kg/hm^2。P2O5施用量125.55~144.47kg/hm^2,K2O施用量139.72~160.28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两优211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两系杂交籼稻两优211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插秧密度、N、P、K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8 993.76 101.25X1 227.92X2 126.38X3 85.67X4-134.58X12-351.33X22-46.08X32 38.67X42 69.56X1X2 136.00X1X3-90.19X1X4-86.25X2X3 83.56X2X4-94.88X3X4。进一步明确了两优211获得8 600 kg/hm2以上的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在有机肥为22 500 kg/hm2的基础上,插秧密度为(2.745 6~2.837 7)×105穴/hm2,N施用量165.67~180.15 kg/hm2,P2O5施用量87.368~133.632 kg/hm2,K2O施用量59.475~90.525 kg/hm2。影响两优211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氮和密度,其次是施磷和施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