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涪陵区紧紧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涪陵金帝集团,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优化良种,规模发展"的原则.从零开始,先后从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大面积引种推广湘苎二号(圆叶青),大力发展苎麻产业,目前已成功营建良种苎麻生产基地2000hm2,小面积单产突破4500kg/hm2,单纤维支数达1800Nm,最高达2300Nm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湘苎二号”苎麻良种在我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性状表现,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多年跟踪观测试验。试验表明:该品种随海拔升高,头季麻出苗期推迟,末季麻生长终止期提早,季生育期延长,年生育期缩短,收麻次数减少。海拔300米区域可收四季麻,其年生育期平均达252天;海拔600-800米区域只能收三季麻,其年生育期平均为225和207天;作为丘陵山区高产苎麻产量均比一般投产麻大为提高,提高的幅度以头麻小,二、三麻大,而季产量则以头麻〉二麻〉三麻。并以黑杆1/2-2/3收获,其产量质量均达最佳指标。试验观测还表明,该品种在我区表现出适生性强,产量高(低海拔区平均达256.3kg/667m^2,高海拔区平均达191.0kg/667m^2,),品质优(平均纤维细度达1970Nm,最高达2304Nm)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从1987年起,由于苎麻原麻供过于求,导致卖麻难,种植面积下降较快,1988年下降到78000hm^2,1989年下降到42387hm^2,1991年下降到11153hm^2,1992年开始回升,面积为12953hm^2,1997年恢复到21000hm^2,1998年23307hm^2。从1999年起,由于苎麻国际市场看好,湖南省苎麻种植面积稳步回升,当年达到29267hm^2,此时湖南省苎麻栽培品种开始大面积更新,产量上升较快,产量达到6.00万t。调查表明,至2002年底,湖南省的苎麻种植面积已恢复到66060hm^2,总产14.63万吨,且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趋于稳定,最近5年来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表8)。  相似文献   

4.
涪陵地区苎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龙云  何超群 《中国麻业》2004,26(3):118-120
近年,重庆市涪陵地区引种苎麻良种“湘苎二号”,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当年纤维产量可达1000kg/hm^2左右,第三年可达3000kg/hm^2以上;产值可达2万元/hm^2以上。其主要高产栽培措施是:精细整地、合理密植(移栽10.5万-12万株/hm^2);适时移栽、加强培管;重施基肥(配合冬培施土杂肥75-150t/hm^2,配施磷钾化肥各225kg/hm^2)、适时追肥、巧施叶面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们把苎麻快速繁殖方法和高产栽培技术与新品种的推广相结合,不但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大大促进了苎麻生产发展和植麻水平的提高。1983年至1985年实行苎麻品种改良,芦竹青良种面积由19.2%增加到67.6%,平均单产提高30%左右;1989年开始引种推广湘苎2号、湘苎3号,亩平增产22.9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们把苎麻快速繁殖方法和高产栽培技术与新品种的推广相结合,不但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大大促进了苎麻生产发展和植麻水平的提高。1983年至1983年实行苎麻品种改良,芦竹青良种面积由19.2%增加到67.6%,平均单产提高30%左右;1989年开始引种推广湘苎2号、湘苎3号,亩平增产22.9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湘苎二号"苎麻良种在我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性状表现,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多年跟踪观测试验.试验表明该品种随海拔升高,头季麻出苗期推迟,末季麻生长终止期提早,季生育期延长,年生育期缩短,收麻次数减少.海拔 300米区域可收四季麻,其年生育期平均达 252天;海拔 600- 800米区域只能收三季麻,其年生育期平均为 225和 207天;作为丘陵山区高产苎麻产量均比一般投产麻大为提高,提高的幅度以头麻小,二、三麻大,而季产量则以头麻 >二麻 >三麻.并以黑杆 1/2- 2/3收获,其产量质量均达最佳指标.试验观测还表明,该品种在我区表现出适生性强,产量高(低海拔区平均达 256.3kg/667m2,高海拔区平均达 191.0kg/667m2,),品质优(平均纤维细度达 1970Nm,最高达 2304Nm)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田庭甫 《中国麻作》1984,(3):19-22,35
过去,湖南发展苎麻生产多采用种根繁殖,一些老产麻区习惯用大种根繁殖,每块种根200—400克,用量大,繁殖系数低,挖1亩老麻仅扩种5—8亩新麻,很不适应苎麻生产的发展。为了加速苎麻良种的推广,适应苎麻生产的发展,我所于1964-1966年,1974-1976年对苎麻细切种根的适宜重量、  相似文献   

9.
浅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苎麻纤维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新建麻园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田问对比试验及跟踪观测结果分析表明:苎麻采取合理密植,每公顷栽植基本苗12万株,再配套综合农艺技术措施,加强后期田问管理,可比稀植麻园提前一年以上进入盛产期,第三年纤维产量就达3000kg/hm^2,比稀植麻园增产40%,第五年达4500kg/hm^2,仍比稀植麻园增产26.7%。  相似文献   

10.
冬季苎麻行间种植榨菜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冬季苎麻行间种榨菜,既有利于苎麻生长,而且又增收一季榨菜。试验表明:高海拔区域每公顷收获鲜榨菜头19125kg,第二年产原麻3259.5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7%,其中头麻增产11.6%。低海拔区域收获鲜榨菜头23250kg/hm^2,第二年产原麻3982.5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8%,其中头麻增产14.4%。“麻菜”收入可达到30000-375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川苎12号(原代号CZ0601)是利用优质地方品种天然杂交、高产良种自交后代株系,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纤维细度、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在国家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308m/g,比对照圆叶青高458m/g,达特优质标准,平均原麻产量2584.65k9/hm2,与对照相当;在国家苎麻生产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298m/g,平均原麻产量2581.65k9/hm^2,较对照增产1.98%。高抗苎麻花叶病、炭疽病、根腐线虫病。  相似文献   

12.
苎麻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历时四年对苎麻品种细叶绿高产优质模式栽培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找到了细叶绿品种壮(老)龄麻园纤维产量6000kg/hm^2以上,单纤支数1800支以上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总结出的苎麻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经同行专家教授鉴定,在国内处先进技术水平,近年来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全市1400hm^2壮龄麻园,最高产量可达3799.5kg/hm^2,并出现了3450kg/hm^2的高产户、高产片,平均产量都在3000kg/hm^2以上。现将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的产量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栽培措施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空育131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育131试验代号为垦鉴90—31,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0年秋从吉林农科院水稻所引进的日本品种,是北海道中央农试1980年—1986年以空育110(道黄金)/道北36(北明)杂交育成。1994年被黑龙江省评为优质米品种,1996年黑龙江省垦区大面积示范2.854万hm^2,各市县为0.133万hm^2;1997年垦区扩大到15.63万hm^2,成为第一主栽品种,全省达到16.67万hm^2;1998年全省种植面积19.76万hm^2,1999年达15.37万hm^2,2000年跃为44.03万hm^2,2001年达58.71万hm^2。吉林、内蒙古自治区等部分市县也有种植,成为全国常规品种的一大主栽品种。为使用户对该品种的特征及栽培技术更加了解,形成良种良法配套,达到理想产量,为此撰写空育131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94dm3系大理州农科所1994年采用系选育种方法选育的六棱大麦新品种。1998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6855.0kg/hm^2,较对照品种品八增产34.7%;1999-2001年参加大理州大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026.0kg/hm^2,较对照高产六棱大麦良种V43减11.3%。全生育期较对照早熟达9d。该品种生育期151d,株高85cm左右,穗长3.7cm,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g左右。试验示范表现早熟,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粒多,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应性强,抗旱耐寒性较好,生长稳健,成熟落黄好,易脱粒,1999-2001年生产示范190.5hm^2,一般产量6000kg/hm^2,最高产量达9750kg/hm^2。  相似文献   

15.
李仁军  张维风 《中国麻业》2006,28(5):254-255
苎麻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2004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成为中国第一苎麻大县,其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度、美国、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大竹种植苎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历代均有所发展,并以其种植面积、产量、品质蜚声中外,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87万hm^2,年产原麻3.32万t,产值达3亿元,麻农人均收入375元。拥有加工企业20家,加工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年消耗原麻1.5—2万t左右,加工产值近5亿元。由此可见,苎麻产业是大竹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管和  李人圭 《中国麻作》1983,(2):23-24,F002
由于苎麻是杂交异质体,种子繁殖的个体之间有差异,通常应用苎麻地下茎分蔸繁殖以保持良种的优良特性。但分蔸繁殖的繁殖系数低,不能迅速扩大良种栽培。所以,研究快速的无性繁殖方法,对苎麻育种和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是我区主栽作物之一,从80年代至今,大豆总播种面积从近20万hm^2发展到53.3万hm^2;单产水平从50kg/667m^2增加至100kg\667m^2;良种普及率从55%提高到90%;豆田化学除草率达70%,存在重迎茬减产问题。在充分调查分析大豆主产区生产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引进和繁育良种、加强病虫综合治理、推广高产配套技术、发展深加工及培养大豆科技队伍”为措施的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宁孝勇  曾厚明 《中国麻业》2003,25(4):196-201
四川省达州市苎麻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且优良品种多达9个,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麻纺工业发展较快,麻纺产品以外销为主。但布局不合理,原麻质量滞后;麻纺设备相对陈旧,生产工业落后。实现苎麻产业化的措施是:引进优良品种,建设高支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规模种植,建设丰产麻园;推广科学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引进麻纺新设备,实行精深加工,努力开拓市场,创出名牌;创新体制.实行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苎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大面积示范种植中,果蔗“黔糖三号”产量达100.2t/hm^2,产值60123元,经济效益比种植水稻高2.5倍,是贵州省道真山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川苎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