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控灾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天牛灾害措施的可行性,首次提出了控灾阈值的概念.在宁夏引黄灌区选择对不同诱饵树配置、不同树龄的样地35块进行调查,并对15株平均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建立虫口模型及其材积损失模型,结合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并根据目前市场木材收购标准,确定了光肩星天牛控灾阈值模型.结果表明:诱饵树比例应控制在[7,093%,25%]的区间内,同时可以根据对不同树种的不同要求计算出适宜的控灾阈值,体现了控灾阈值的动态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原寄主枝条挥发物趋向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食性很广的蛀干害虫。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从漳河柳、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4种不同抗性等级树种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这4种寄主树种和嗜好树种复叶槭枝条气味的嗅觉反应。在以空气为对照试验中,源自4种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其原寄主树种枝条挥发性气味均有明显的正趋性反应(P0.05)。但从合作杨、漳河柳和箭杆杨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新疆杨枝条挥发性气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忌避作用;复叶槭枝条挥发性气味对源自4种寄主树上的光肩星天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并且对源自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上的雌性成虫的引诱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P0.05)。在以复叶槭气味为对照试验中,4种不同寄主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对原寄主气味和复叶槭气味的趋向差异不大。这表明在没有嗜好寄主气味的前提下光肩星天牛可以识别原来寄主气味,但是如果有嗜好树种气味存在,光肩星天牛就不趋向原来寄主树种的气味。   相似文献   

3.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的关键因子.利用桑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本植物作诱饵分别诱杀桑天牛、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灾害.  相似文献   

4.
以3个受光肩星天牛为害的园林作为试验区,分别记为A、B和C区,其中A区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B区为对照组,释放花绒坚甲虫+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C区在B区的基础上,移植糖槭树作为引诱树。对3个试验区不同树木梢部枯死数量、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和刻槽数量,以及糖槭树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和刻槽数量进行了分析,评估了糖槭树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在进行防治后,B、C区的光肩星天牛成虫累计死亡数量显著高于A区;C区原有树木上的光肩星天牛数量、刻槽数量均显著低于B区。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释放花绒坚甲虫+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移植糖槭树作为引诱树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起到了保护园林中其他树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基础,结合沈阳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有害生物的危害过程,确立了评估指标及相关的计算方法,构建了沈阳市绿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的风险值为1.5,是对沈阳市绿地具有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结合沈阳市光肩星天牛的实际发生情况证明该体系是评估沈阳市绿地有害生物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选择诱杀树种防治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 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 是严重危害许多树木的蛀干害虫.根据调查,已发现在宁夏被危害的树种有10 科14 属34 种.在防治研究中,该文以生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采用调查研究和对比试验方法,总结出了树种抗虫性新概念,选出了以沙枣 Elaeagxus angustifolia L.为主的4 种诱杀树种,进行了诱杀树种和诱饵树种防治天牛危害效果试验,效益显著.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用诱杀树种有效防治天牛危害的新途径,并为多树种合理混交造林防治天牛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杨树天牛是我国最重要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控制难度极大.树种单一的防护林体系,抗御生物灾害能力弱;因此,许多地区“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中营建的以杨树为主的林分大多已被天牛毁灭殆尽,其中以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受害为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损失惊人.为控制杨树天牛灾害,原国家科委和科技部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立项启动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应急计划“宁夏青铜峡杨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示范区”(编号:85 0 2 1 0 4 0 1)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防护林杨树天牛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编号:96 0 …  相似文献   

8.
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植物的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hulsky)对寄主植物的趋性研究已成为对其进行生态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不同树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强弱不同。除了利用自身抗性排斥天牛外,受到光肩星天牛咬食后,寄主植物会释放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自我保护。光肩星天牛利用植物挥发物对寄主植物进行选择和判断,这种嗅觉识别和定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在杨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光肩星天牛危害杨树的调查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处的高度与杨树胸径呈正线性相关.以往认为光肩星天牛喜在树干分枝处的观点只适用于胸径大于15cm的情况,而在胸径小于15cm的情况下,光肩星天牛主要产在主干基部或中部无分枝处.进一步调查的数据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时对树干直径、树皮厚度有严格的选择.对鲁伊莎杨测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树干直径与树皮厚度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光肩星天牛只要对两因子之一进行选择,另一因子也就同时确定了.据林间观察和分析,树皮厚度在光肩星天牛产卵部位的选择中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树木对两种天牛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epennis Motsch)、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危害区的林间调查,得出了129种乔木,6种灌木、3种木质藤本树种的受害状况;并辅以网下抗性混交试验林、室内网罩中有选择、无选择条件下两种天牛成虫嗜好潜力的试验,综合评价了各树种的抗性序列和抗虫性分级,为建立抗虫防护林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光肩星天牛对小美旱杨幼林生长量危害损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987年在山东费县祊河林场大滩分区栽植了3片感光肩星天牛的小美旱杨试验林,其立地条件一致,分别为天然接虫区、人工接虫区和对照区,整个试验区与外界虫源地之间由祊河自然隔离.1988年开始人工接虫,并逐年记录虫口密度和树木生长量.当光肩星天牛危害7年生以下的小美旱杨,且每株4年的累积刻槽数为9.4个,或排粪孔数为5.7个时:①与对照区相比较,人工接虫区小美旱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别下降14.06%、21.15%和37.49%;生物量下降37.75%;②光肩星天牛在侵害胸径约为7.0cm以下的小美旱杨幼林时,喜选择在径级较粗的树上刻槽和产卵.  相似文献   

12.
宁夏防护林天牛危害调查及林分结构配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了宁夏自治区防护林19种主栽树种的生长表现和对天牛的抗性表现,表明:主栽树种在各地生长状况均良好,但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抗性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列出了各树种抗性序列。提出在宁夏营建抗天牛防护林的设计原则和树种选择配置的构思。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种类及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对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常见树种中易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寄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以了解郑州市光肩星天牛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调查发现,郑州市光肩星天牛分布广泛,有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状态;市区西部、北部聚集区域光肩星天牛较东部、南部密集,虫口密度从西向东、由北往南呈递减趋势;聚集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北部>西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量化分析城市绿道中树木的各类生态服务效益价值,为未来绿道树种筛选和种植规划提供参考。以宁波市“三江六岸核心区”绿道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树木群落结构组成、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生长类型进行分析;并运用i-Tree模型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将节能效益、固碳效益、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截留雨水效益和美学效益值量化为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绿道树种类型丰富(37科54属71种),生长类型多为阔叶落叶型乔木,绿道树木的胸径和高度多数介于15.2~30.5 cm和5.0~10.0 m,处于稳定生长阶段,季相变化较丰富且景观效果较强。通过i-Tree模型评估“三江六岸核心区”绿道年总生态效益值为4 287 024.54元,其中,美学效益(64.62%)>固碳效益(17.25%)>截留雨水效益(9.79%)>节约能源效益(8.32%)>改善空气质量效益(0.02%)。树种优势度与绿道总生态效益贡献率相关性较强,樟树、银杏、柳树、鸡爪槭的总生态效益贡献率最高,但与单株年生态效益之间没有较强相关性;泡桐(2 494.70元·株-1)、二球悬铃木(1 994.49元·株-1)、枫杨(1 824.93元·株-1)、喜树(1 542.23元·株-1)的单株年生态效益较高,但其数量在绿道中不占优势。建议在选择树种时,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纳入改善空气质量价值评估体系中,推广单株生态效益价值较高的树种应用于绿道中。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的判断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掌握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寄生树种如何进行识别选择,作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成虫栖息、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在不同树种间的活动行为表现,以及成虫对寄主树木气味或味迹的嗅觉和味觉测定等项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对寄主的选择是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触角和口须上的化感器接触感应,在味觉和嗅觉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山矾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 reen指数(G 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度指数(IP)、莫里西塔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缙云山4个不同群落中四川山矾幼苗、幼树、小树、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四川山矾在常绿阔叶林中多呈聚集分布,在针阔混交林中则多呈随机分布;(2)四川山矾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在同一群落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分布格局也不相同;(3)四川山矾、大头茶等常绿阔叶树种有取代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并使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