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2月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指出,做好“三农”工作的同时也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农闲之余通过多种途径就地兼业,增加经济收入、缓解家庭压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自我价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空巢小农就地兼业行为选择的价值意义及动因,进一步提出促进就地兼业转移的优化路径,加快助力乡村建设、发展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胡帮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34-21436
基于四川仪陇县的调研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户兼业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经营与农户家庭特征、距离县城远近、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否拥有技能、兼业意愿等相关。在深入分析农户兼业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户兼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考察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石柱县进行实地调查,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影响因素。【结果】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强烈,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规模、是否拥有专业技能、小孩能否在父母打工地入学、土地是否容易转租、兼业信息渠道和致富意愿等因素均显著影响农户兼业意愿。【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农户兼业信息网络体系等,以推动民族地区农户兼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考察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石柱县进行实地调查,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影响因素.[结果]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强烈,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规模、是否拥有专业技能、小孩能否在父母打工地入学、土地是否容易转租、兼业信息渠道和致富意愿等因素均显著影响农户兼业意愿.[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农户兼业信息网络体系等,以推动民族地区农户兼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江西南昌实地调研数据,将空巢农户分为纯农户与兼业农户两类,分析不同类型的空巢农户采纳农业科技的差异性,并运用模型验证。研究表明,纯农户与兼业农户采用农业科技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影响纯农户采纳农业科技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向外出售、所在地区和户主年龄;影响兼业农户采纳农业科技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户主身体条件、向外出售、粮食种植面积比例、满足自家供给和务工年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农户兼业分化经营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方法,调查问卷针对流域756个农户,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二值probit模型,分析流域农户兼业分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农户兼业分化程度的综合因素。【结果】 在排序模型中,性别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影响,年龄在10%及5%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正向影响,婚姻状况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正向促进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农技培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职分化程度具有负向影响;图书室在10%或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正向作用,文化广场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作用,粮食补贴在10%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作用,邻里关系在10%或5%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作用;农户家庭生活满意度在1%的显著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正向影响,农户环境满意度在10%显著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影响。【结论】 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图书室、家庭生活满意度等因素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显著正向作用;性别、婚姻、农技培训、文化广场、粮食补贴、邻里关系、环境满意度等因素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显著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Logistic模型作为分析方法,以肥西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非农业收入所占其家庭收入的比重,对处于不同兼业程度下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兼业程度差异的农户在做出流转决定的过程中,农户的年龄、兼业用工量比重和养老保险等3个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对于纯农户来说,对相关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决定他们是否希望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而是否参加过技能培训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Ⅰ兼、Ⅱ兼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但对于Ⅱ兼农户,其土地流转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务农经商经历的影响。通过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可以使政府在制定土地流转政策时有的放矢,更加有序地引导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8.
朱柏烽 《农业展望》2023,(6):112-118
探究农户兼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市场、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3 778条中国农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CFPS),建立基准回归实证分析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的影响,通过改变变量及进一步验证模型实证结果,分析了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消费水平提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旧成立,且家庭消费水平在不同分位点上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呈“U”型分布。(2)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消费结构转变,生存型消费占比升高,享受型消费占比降低;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收入显著提高,提高了劳动力闲暇成本,降低了享受型消费的占比。(3)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显著性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且不显著。基于此,政府应更加重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引导农户兼业向科学化发展,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为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动农地有序流转,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简称CFPS)最新公布的2018年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乡村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中外出打工人口比重、打工收入、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征地、生产投入成本、农地产出总值、年末总收入等因素对土地流出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学历水平、婚姻状况、户口性质、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是否经历过征地、生产投入成本、农地产出总值、农户兼业化、农业补贴等因素对农户土地转入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毕节试验区典型村域的150户农户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动因、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具有农户的兼业收入与家庭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兼业农户的年轻化明显、农户兼业行业的相对集中性、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兼业收入影响显著、农户兼业意愿强烈等特征;信息、资金、技能、市场意识是影响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户兼业行为的优化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库,为农户兼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加强对农户市场意识的培育,提升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在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分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模拟,以揭示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作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发达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分化为传统农业型、专业农业型、农业兼业型、非农兼业型和非农型等多种形态。2)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资本状况存在差异,大小顺序依次为专业农业型、非农兼业型、非农型、农业兼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其中,专业农业型农户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非农型农户在人力资本方面具有优势,非农兼业型农户在社会资本方面表现最佳。3)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家庭整体劳动能力等7个变量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户均家庭年收入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状况影响着其生计策略的选择,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其生计资本状况,以实现农户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在郊区或城区从事非农兼业活动越来越普遍。根据兼业程度的不同,将传统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和非农户,对江苏省内3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市县进行调研,研究农户兼业是否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以及此现象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在江苏省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兼业水平越高;江苏省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农户兼业的选择对于其在土地上的资金投入、劳动投入、肥料投入、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有显著性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户兼业结构的优化、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积极导向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河南省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调查问卷获取相关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的主要因素.[结果]小农户经营规模小,户均耕种面积0.37 ha;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为小麦、玉米等省时省力作物;兼业化较重,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5.5%.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较强,68.9%的农户愿意转出农地经营权,农地流转潜力较大.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影响显著的因素主要为非农收入、耕种面积和农机数量,其中,非农收入和耕种面积对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别达5%和1%的显著水平;农机数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达10%的显著水平;非农收入影响较大,估计系数为1.105,发生比率为3.020.[建议]为促进河南省农地经营权流转,建议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户非农收入水平;调整农机补贴政策,实行与农地经营规模挂钩的农机补贴政策;弱化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建立土地退出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讨论当前农户兼业行为是否会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基于云南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兼业行为不是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其中转出土地的概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非农户、Ⅱ兼农户、Ⅰ兼农户和纯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  相似文献   

15.
胡帮勇  江世银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85-188,195
采用分层抽样技术,选取石柱土家族自治县30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民族地区农户的兼业现状,结果发现:农户兼业呈现兼业程度低、兼业人员年龄和性别结构分明、农民收入与兼业程度高度相关、兼业农户离土不离乡等特征;农户兼业受家庭特征、与县城距离、兼业意愿与技能、地方经济、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等因素影响;农户兼业主要存在兼业人员文化层次低、兼业技术含量低及兼业服务体系欠缺等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从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完善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来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农户兼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管理可持续性的因素。结果表明,水库特性、排灌系统完好率、旱涝保收比例、离水源位置、农户是否参加用水培训、农户对小农水的政策认知、农户对用水协会的评价、农户参与小农水工程建设意愿、农户参与小农水工程维修意愿等因素对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管理的可持续性有显著正影响;而小农水建设年份、水田种植作物类型、用水协会的规模、用水协会主席(会长)身份、农户是否参加主席选举等因素对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管理可持续性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宝应县农户兼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大角度来看,影响其兼业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户主年龄和自身素质;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数量、耕地经营面积和农业经营结构;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加强农户教育培训、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非农劳动力转移、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基于云南省的调研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村级平均受教育水平作为工具变量,通过IVProbit模型和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单一的认为农户兼业促进或抑制土地流转是欠妥的,事实是农户流转土地与其兼业程度有关;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的概率存在显著差异,Ⅰ兼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显著低于纯农户,而Ⅱ兼农户与非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的概率更高;农户转出土地面积比重与农户兼业程度呈现U型曲线关系。基于此,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时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引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兼业农户内在土地转出需求的作用,促使欠发达地区广泛且分散的兼业小农自发的转出手中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采用江西省调研数据,探究不同层次空巢农户购买绿色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的意愿度与影响其购买的具体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购买价格不高于溢价比例30%的前提下,大多数空巢农户愿意购买安全性农产品,且对于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意愿要高于绿色农产品,购买者年龄、是否为家庭原料采购者、年收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在意程度对上述两种农产品的购买行为都会产生类似的显著性影响,但是空巢农户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农产品的购买意愿的影响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另外,购买农产品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份额多少对于空巢农户购买农产品的意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人力与机械投入对农户经营规模决策意愿的综合影响,基于江西省1 080户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兼业程度下机械化投入给水稻种植农户规模决策意愿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稻农兼业对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意愿呈消极影响;2)就兼业程度较低的纯农户和一兼农户来看,机械化生产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3)相反,二兼农户和非农户等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并不倾向于提高机械化投入来维持或扩大现有水稻生产经营规模,且二兼农户的不种倾向行为表现显著。因此,健全社会化机械生产服务体系,鼓励小农扩大经营规模、深化农业分工的同时,注重合理引导兼业程度高农户退出土地经营权和水稻经营,是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