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我国大蒜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耿庄镇种植大蒜已有300多年历史,在2009年获得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级审查和专家评审,被确定为第七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海城市耿庄镇丁家村、北耿村等20个村进入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今后,作为"四辣"产品代表之一的耿庄大蒜,可以凭借这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在海外  相似文献   

2.
《农业质量标准》2011,(5):62-62
8月17日.农业部发布第1635号公告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公告指出.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山西省襄汾县兴农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申请对“襄陵莲藕”等50个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准予登记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相似文献   

3.
敦煌李广杏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基于敦煌李广杏产业发展的状况,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进行探讨,提出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同管理部门为规范、保护丰富的名优特农产品资源都提出"地理标志"的概念。因此,本文通过分别分析我国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历史沿革,初步介绍我国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管理部门为规范、保护丰富的名优特农产品资源都提出"地理标志"的概念。因此,本文通过分别分析我国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历史沿革,初步介绍我国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6.
地理标志茶叶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茶叶种植与饮茶起源久远,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与茶类地理标志资源。从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茶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概况,并分析了茶叶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保护与传承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加强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资料挖掘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总结了2012年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系统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提出了2013年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方面工作的推进重点。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1,(1)
红薯,通常又被叫作甘薯、红苕等,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种作物。由于红薯本身生长能力较强,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现阶段我国红薯的种植面积遍布20多个省份和地区。本文以河南省卢氏县为地理背景,对该地区的红薯种植技术以及实施要点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能够为改善红薯种植技术以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具有丰富的金银花道地药材资源,现有4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3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本文介绍了我国地道金银花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探讨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资源丰饶,农耕文明深远,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产品是居民日常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种类,研究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改善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类齐全、数量众多,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的正外部效应问题,建立了行业协会的规范经营程度与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者质量安全投入程度的演化博弈分析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得到演化稳定策略,从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的角度出发,引入政府监督机制,建议行业协会加强监管,强化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惩罚力度,强化正向效益给企业带来的效应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5月19日,2020年河南省第一次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审定和品质鉴评会在郑州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出席会议并讲话。专家组对舞钢鹁鸽、郏县红牛、虞城苹果、冯桥红薯、夏邑何首乌、洛阳丹参、济源冬凌草、鹿邑蒲公英8个申报产品进行了审定和品质鉴评,一致认为申报的8个产品历史文化内涵丰厚、地方特色品质特征明显,产品通过省级审定。赵耕指出,农产品地理标志蕴含着特定的历史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及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和登记情况的研究发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益、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政府监管部门行为是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效率的因素。安徽省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效率的路径是,要采用保障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收益,加强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加强生产组织管理提升生产者有效参与度,加强立法执法、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加强管理分工、建立高效的地理标志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户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基本单位,农户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的意愿直接影响到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农户在选择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受很多因素约束。根据对地理标志产品阳澄湖大闸蟹养殖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决策人文化程度、专用实施投入、生产规模以及农户认知特征对农户选择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分析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概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及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数量、排名位次、产品分类、地域分布等情况,并结合江西省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优势,提出提升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对策.[结果]截至2013年9月,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99个,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和茶叶类(占48.48%),且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发展不平衡.在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尚存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发掘不充分、农产品地理标志供销不均衡、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缺乏规范管理等问题.[建议]加强对江西省农产品资源调查,深入了解符合地理标志注册条件的农产品资源的基本情况;强化区位优势,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市场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健康发展,有效提升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特色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我国是一个地理标志资源大国,要充分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建设工作.我国正处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初级阶段,相关经验不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凸显的问题较多.该研究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天目笋干”为例,分析了其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利用农业部2008—2016年公布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数据,研究其发展速度、区域分布及类别,并比较山东、四川及黑龙江省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累计登记2 000余个,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大部分都与农产品有关,促进农产品市场发展,是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重视的具体表现。以山西省忻州市名优产品开发中心为例,本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问题提出分析,围绕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实现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据4月1目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为促进我国地域特色农产品的加快发展,农业部全面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工作,力争今年新登记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当前我国农产品地理商标出现管理主体错位、地理标志保护主客体存在差异、不同权利类型的矛盾和冲突凸显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3种地理标志保护模式,认为应当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商标体系进行协同保护,首先完善商标法及其部门规章部分条款;其次将地理标志相关概念收归整合,明晰权利归归属,划定保护界限,通过立法确立地理标志专门保护法,从而强化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以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重要内涵,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是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在我国贸易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我国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基于此,本文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论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