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台市苹果园土壤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8年抽样测定烟台地区栖霞等4县的8762个苹果园土壤pH值,2006-2009年抽样测定牟平等7县的5934个苹果园的土壤有机质。结果表明,烟台地区苹果园土壤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酸化,土壤pH值≤5.5的苹果园各县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招远32.03%、蓬莱29.88%、栖霞27.70%、龙口15.73%。,土壤pH值已小于20世纪80年代烟台地区土壤普查的pH值范围5.0-8.8;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偏低状态,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的苹果园各县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牟平83.7%、蓬莱81.1%、栖霞77.0%、龙口74.8%、海阳72.3%、招远62.1%、莱州56.4%。果园土壤酸化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福建闽侯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在福建省闽侯县采集果园土壤样品441个,对9个土壤养分指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丰富水平,3年处于丰富水平的样本数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4.6%、60.0%和51.0%;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处于缺乏水平的样本数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1.5%、37.5%和50.0%;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80%以上的果园土壤pH值呈酸性和微酸性。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丰富水平,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缺乏,而有效硼含量缺乏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主栽食用菌品种农药残留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龙  张铎  徐强 《中国食用菌》2011,30(2):44-45
2008年6月~2010年8月,通过对甘肃省中南部地区主栽食用菌品种金针菇、香菇、平菇175个样品及3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的灌溉用水和培养料(棉籽壳)的农药残留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滴滴涕、甲胺磷等剧毒和高毒农药、甲基托布津在3种主栽食用菌175个样品中均未测出;多菌灵、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等有少量残留,但均在检出限值以内;3个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3个生产基地的培养料(棉籽壳)中均测出多菌灵、氯氰菊酯及甲基托布津,其中陇南市康县阳坝镇食用菌示范生产基地培养料(棉籽壳)样品中还含有滴滴涕0.0635mg·k^-1、溴氰菊酯0.010mg·kg^-1,均在检出限值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个旧周边地区11个芦笋种植点的芦笋样品中蛋白质、还原糖、有机酸、维生素C和黄酮的含量,并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11个样品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个旧地区芦笋含蛋白质6.11~11.12mg/g、还原糖17.59~42.85mg/g、维生素C 32.47~44.81mg/100g、黄酮5.21~8.91mg/100g,有机酸含量为0.35%~1.42%;品质优良的样品有3个,平均隶属函数值均在0.5以上,占样品总数的27%;品质良好的有1个(0.5X0.4),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4120,占样品总数的9.09%;营养品质一般的(0.4X0.3)有6个,占样品总数的54.55%,其平均隶属函数值均在0.30以上;营养品质较差的有1个,占样品总数的9.09%。  相似文献   

5.
梨树液体授粉可以节约近90%的人工授粉用工,降低60%的授粉成本。但是也发现该技术在安徽砀山县等地的应用效果不佳。通过优化液体授粉的各个环节,发现砀山县梨园水源的钙离子含量很高,造成配制的授粉溶液pH值偏高,影响了梨花粉的萌发过程。通过调节pH值至6.0,可以显著提高授粉液中的花粉萌发率。进一步通过试验分析,pH值是授粉液中花粉萌发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在推广液体授粉技术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注意检测当地水质的pH值,如果偏离正常值,需要进行调节,以保证液体授粉效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在智能玻璃温室中用椰糠条种植番茄模式下适宜的肥料用量,配制不同肥料量的灌溉液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肥料用量的多少对基质的EC和pH值有直接影响。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流出液的EC值增加,pH值下降,EC与pH值呈负相关。肥料用量的多少影响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钙、镁的含量相应下降。高用肥量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在第5穗果采收后,低肥量、中肥量和高肥量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是1.76、1.71、1.52 kg,低肥量、中肥量比高肥量分别高15.8%和12.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中肥量流出液的EC、pH值和各元素含量,当EC在2.5~3.5 mS·cm~(-1)之间时,pH在6.0~7.5之间,营养元素含量也较均衡,所以,此区间可以作为调节用肥量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赵丽霞 《蔬菜》2021,(7):32-36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内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油菜为试材,比较分析了日光温室内畦灌、微喷带、膜上畦灌、膜下微喷4种灌溉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一茬油菜种植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较播种前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变化幅度均表现为畦灌微喷带膜上畦灌膜下微喷;土壤容重、pH值以膜下微喷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畦灌和微喷带处理。相反,0~30 cm各个土层EC值和氮、磷、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低幅度均表现为膜下微喷膜上畦灌微喷带畦灌。试验结果说明,膜下微喷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赣南地区脐橙园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分布特征,在赣南18个县(市)的脐橙园共采集1 405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在1.0~388.3mg/kg之间变动,平均值为83.6 mg/kg,变异系数为84.6%,有91.32%的土壤样品有效铁含量处于高量及以上水平;不同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红壤紫色土黄壤;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落叶果树》2021,53(5)
对山东省聊城地区设施葡萄土壤状况进行调查,采集5区县30个大棚葡萄的土壤样本并测定其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土壤pH值7.8~8.9,平均值8.5,呈碱性;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高,中度盐化土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56.67%;土壤有机质含量0.62%~3.18%,含量中等的样本数占43.34%;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含量较高的样本数分别占46.67%、73.33%、83.33%;有效铁含量较适宜,含量适宜样本数占60%;有效锌含量较高,含量较高样本数占66.67%;有效硼含量较低,含量较低样本数占63.33%;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别在1 000~3 000 mg/kg和100~500 mg/kg范围。灌溉用水源pH值7.3~8.2,水溶性盐含量高于1 g/L。建议采用石膏、硫磺等碱性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碱性环境;控制磷、钾肥,增施生物有机肥和硼肥;种植抗盐碱葡萄品种或采用抗性砧木栽培;选择水溶性盐含量低于1 g/L的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黄瓜椰糠栽培中适宜的流出液EC值指标,根据流出液EC值的高低来调节灌溉液浓度,实现肥料的合理施用。试验设置了1.8、2.2和2.6 mS·cm^-1三个流出液EC值指标,灌溉液浓度的“增减量(/g·L^-1)=(EC值设定值-EC值测定值)×流出率/%”。此模型不仅考虑了EC值设定值与测定值的差异,而且考虑了流出率因素。通过“配液浓度=在用浓度+增减量”,对灌溉液浓度进行连续调控。结果显示,伴随灌溉液浓度的升高与降低,流出液EC值围绕设定值上下波动,基本实现了稳定。流出液中氮、磷、钾、钙、镁元素的含量与EC值设定值正相关,反映了肥料供应水平的高低。当流出液EC值设定在2.2和2.6 mS·cm^-1时,黄瓜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却又都比EC值在1.8 mS·cm^-1设定值时显著增加。所以,2.2~2.6 mS·cm^-1可作为黄瓜椰糠栽培适宜的流出液EC值控制区间。  相似文献   

11.
郭东坡 《蔬菜》2020,(9):32-39
为解决因常年不合理灌溉和施肥等造成的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开发了以专利土壤改良技术和生物菌肥为基础的"双核"土壤改良技术。以黄瓜为例,设置了5个处理(CK:不施生物菌肥和调理剂;T1:1 500 kg/hm~2生物菌肥;T2:1 500 kg/hm~2生物菌肥+750 kg/hm~2调理剂;T3:1 500 kg/hm~2生物菌肥+1 500 kg/hm~2调理剂;T4:1 500 kg/hm~2生物菌肥+2 250 kg/hm~2调理剂),进行土壤改良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处理T4效果最优,黄瓜总产量达到125.76 t/hm~2,较CK增加31.0%;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增加22.4%和12.6%,可滴定酸含量、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11.2%和15.4%;耕层土壤容重、pH值、EC值、全盐量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机质、有效钾、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陶笑  徐媛 《上海蔬菜》2017,(5):53-54
我们调查了张家港市蔬菜主产区设施内不同种植年限0~20cm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研究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设施内常年旱作土壤的pH值低于露地,其EC值、硝态氮及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等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地;连续旱作6年土壤的pH值低于连续旱作4年的土壤,其EC值、硝态氮、养分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玉米秸发酵基质的主要物理性状、颗粒组成、电导率(EC)、pH值以及氮、磷、钾含量等,并以草炭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秸发酵基质容重为0.16 g/cm3;总孔隙度为78.5%,通气孔隙度为34.3%,持水孔隙度为44.2%;玉米秸发酵基质中大颗粒质量(直径大于2 mm)占总质量的39.9%,而小颗粒质量(直径小于0.5mm)占24.3%;EC为3.96 mS/cm,pH值为7.76,具有较强的酸碱缓冲能力;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2 241 mg,kg、1 953 mg/kg和4 760 mg/kg.与草炭相比,玉米秸发酵基质使用时,须降低其通气孔隙度、EC和pH,从而作为革炭的替代物,用于园艺作物的育苗和栽培.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发酵基质基本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玉米秸发酵基质的主要物理性状、颗粒组成、电导率(EC)、pH值以及氮、磷、钾含量等,并以草炭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秸发酵基质容重为0.16 g/cm~3;总孔隙度为78.5%,通气孔隙度为34.3%,持水孔隙度为44.2%;玉米秸发酵基质中大颗粒质量(直径大于2 mm)占总质量的39.9%,而小颗粒质量(直径小于0.5 mm)占24.3%;EC为3.96 mS/cm,pH值为7.76,具有较强的酸碱缓冲能力;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2 241 mg/kg、1953 mg/kg和4760 mg/kg。与草炭相比,玉米秸发酵基质使用时,须降低其通气孔隙度、EC和pH,从而作为草炭的替代物,用于园艺作物的育苗和栽培。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0、2010、2011年的数据,以华北地区周年番茄、周年辣椒、辣椒-番茄轮作3种设施农业典型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设施膜面集雨软体水窖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其可行性,以期为华北地区提高降雨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通过集储水量与作物需水量耦合分析、水质对比分析、工程造价分析,对其技术、经济、生态效益可行性进行分析.3种种植模式下,2000年上半年各月灌溉保障率为22.2%~100.0%,2010年上半年各月灌溉保障率为35.4%---100.0%;下半年各月集储水量均能100%保障灌溉.2010年和2011年灌溉保障率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多年连续集雨蓄雨,设施膜面集雨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100%保障灌溉.通过水质分析,集雨水pH、EC值低于地下水,BOD5、COD.r远低于再生水和地表水;相对于传统砖石水泥集雨窖,成本降低50%以上.设施膜面集雨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华北地区设施农业雨养,极大提高自然降雨利用率,减轻地下水开采压力.  相似文献   

16.
赣南脐橙园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赣南脐橙产区8个县的31个脐橙园0~30 cm表层土壤样品。结果表明,该产区74.19%的桔园土壤pH值属适宜范围;54.84%的桔园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与适量值相比分别缺乏87.09%、41.94%和38.71%,而磷、钾处于高量范围内的分别为25.81%、22.58%。因此,氮肥施用不足,而不同桔园间磷、钾肥施用差异较大,施用不足与过量施肥并存,是赣南脐橙园施肥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玻璃温室椰糠基质栽培条件下灌溉量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了15%(T1)、20%(T2)、25%(T3)和30%(T4)4个流出率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流出率的增加,流出液的EC、pH更接近灌溉液的EC、pH,大量元素和中量元素的含量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但钠和氯的含量呈递减趋势;流出率从T1增至T3时,蔓长和...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园绿地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系统研究鄂尔多斯市公园绿地土壤的化学特性及养分丰缺状况,包括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有效氮、磷、钾,分析养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公园绿地土壤的肥力状况,揭示出鄂尔多斯市公园绿地土壤存在的问题:土壤pH值偏高,其中85.7%的土壤呈强碱性,其余呈碱性;多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及以下水平;土壤pH值与有机质、速效钾分别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其他养分因子之间均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营养液EC值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番茄植株第3穗果坐住后,设置不同的营养液EC值进行灌溉。结果表明:高EC值营养液灌溉抑制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随着EC值的提高,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坐果数、单果质量、产量明显降低,4.0、5.0 mS/cm高EC处理667 m~2产量较对照3.0 mS/cm分别降低35.6%和42.2%;番茄果实的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显著提升,但5.0 mS/cm处理可溶性糖及糖酸比显著低于4.0 mS/cm处理。综合分析,EC值4.0 mS/cm的营养液适合番茄成株期生长,且有利于提高其品质,适用于高品质番茄栽培。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温室无土栽培番茄营养液管理技术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海现代化温室番茄整个生育期的营养液管理调查表明 ,番茄灌溉营养液的pH范围为 5 .0~ 6 .0 ,回收液pH范围为 6 .0~ 7.0 ;回收液EC值比灌溉液平均高约 1.0ms·cm-1,两者浓度在整个生育期变化不大 ;影响灌溉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照 ,回收液量占灌溉量的 4 0 %以上 ;营养液配方在不同生长期略有差别 ,营养生长期需氮、钙、镁高 ,生殖生长期需钾多 ,钙镁需求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