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定了敌敌畏与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毒力 ,并筛选了 2种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 .结果表明 :敌敌畏与高效氯氰菊酯按 39∶ 1的比例复配 ,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共毒系数达到 4 0 5;综合考虑药效、成本等因素 ,确定 2 0 %混剂 (19.5%敌敌畏 +0 .5%高效氯氰菊酯 )是可行的配比 .田间试验也表明 ,2 0 %混剂乳油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高于 80 %的敌敌畏乳油 ,与 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相当  相似文献   

2.
不同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以及复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啶虫脒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供试的啶虫脒和联苯菊酯系列复配剂对苹果绵蚜均有明显的增效或相加作用;不同复配剂中,以啶虫脒和联苯菊酯质量配比为1∶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余依次为啶虫脒与联苯菊酯2∶1,1∶1和1∶2及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1∶1和1∶5,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  相似文献   

3.
媒介昆虫和西瓜病毒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俊起  王杰  王文谦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75-976,996
测定了棉蚜、桃蚜、菜蚜和麦蚜对胡瓜花叶病毒 (ZYMV)的传播效率 ,通过随机区组安排蚜虫种类和虫口密度以及饥饿时间和传毒时间两因素实验处理 ,并采用Ducan新复极差测验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 :①不同蚜虫种类的传毒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为桃蚜 >菜蚜 >棉蚜、麦蚜 ;蚜虫密度以 3~ 5头传毒较好。②桃蚜不同饥饿时间的传毒效率差异显著 ,表现为饥饿时间从 0min延长到 5min可提高传毒效率 ,长于 5min(如 10min)与 5min无显著差异。③传毒时间从 0 .5h到 3h的传毒效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宁夏地区麦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宁夏地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麦蚜对灭多威、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敏感性高,而对敌敌畏、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和烟碱敏感性较低.比较不同地区麦蚜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各地区麦长管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对其它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差异相对较小.抗药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区麦长管蚜已对氧化乐果产生了8.3~22.0倍的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敌敌畏、氯氰菊酯仍处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区麦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宁夏地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麦蚜对灭多威、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敏感性高,而对敌敌畏、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和烟碱敏感性较低.比较不同地区麦蚜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各地区麦长管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对其它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差异相对较小.抗药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区麦长管蚜已对氧化乐果产生了8.3~22.0倍的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敌敌畏、氯氰菊酯仍处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 9种杀虫剂对北疆棉蚜的毒力 ,并与 1988年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 ,北疆棉蚜对各类药剂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发展较为缓慢 ,抗性倍数为 0 .3~ 6 .8,处于敏感和低抗水平 ;对溴氰菊酯处于高抗水平 ,抗性倍数达 118.2 ;对氯氰菊酯处于低抗水平 ;对灭多威的抗性发展较快 ,抗性倍数上升至 15 .9。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毒力最高 (L D5 0 =0 .2 7ng·头 - 1 )。  相似文献   

7.
25%对氯杀虫酯乳油(以下简称Pacy)系采用对硫磷与氯氰菊酯经科学复配而成的混剂,经室内毒力测定,该混剂对棉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为404.8。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混剂最佳配方为:对硫磷:氯氰菊酯=247∶3,使用该配方制成的25%混剂防治稻棉主要害虫,每667m2用量100~150g,防效达90%以上,持效期10~15d。1996年示范推广4.7万k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提出混用杀菌剂增效作用统一的评判标准,通过浸渍3~4叶期的稻苗和接种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三环唑和硫磺按3∶1、2∶1、1∶1、1∶2和1∶3混用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效果。用增效系数评价测定结果,发现3∶1、2∶1、1∶1和1∶2混用为相加作用,1∶3混用为拮抗作用;用共毒系数评价,则显示3∶1、2∶1和1∶1混配为增效作用,1∶2和1∶3混用为拮抗作用。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都是以EC50和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进行计算,增效系数乘以100后,在数值上与共毒系数完全相等,是不同的评判标准造成了不同的评判结果。将混剂的EC50分解为三环唑和硫磺的单剂浓度,代入单剂回归方程计算的期望抑制率均大于50%,说明三环唑和硫磺混用后对稻瘟病菌没有增效作用,用Mansour的共毒因子进行计算,则3∶1、2∶1和1∶1混用为相加作用,1∶2和1∶3混用为拮抗作用。在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计算中,EC50只对应50%的病菌抑制率,没考虑对病菌的抑制率范围,而共毒因子则涉及了抑制率范围,研究结果证实用增效系数或共毒系数再辅以共毒因子,能更准确地判断混剂的联合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苹果黄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苹果黄蚜药剂敏感性变化及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 测定了苹果黄蚜在白天不同时间对杀虫剂啶虫脒、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 及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对苹果黄蚜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苹果黄蚜在白天对所试药剂的敏感性呈规律性变化, 在9∶30am和4∶30pm对各药剂均出现敏感性高峰, 为喷药的最佳时间, 而在2∶30pm敏感性最低, 应减少在此时向区域内用药; 混配增效试验结果表明, 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以有效成分1∶9, 吡虫啉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 啶虫脒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混配对苹果黄蚜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采用浸渍叶片法测定了烟碱、吡虫啉单剂及烟碱与吡虫啉质量比 6∶1混用对菜蚜的毒力作用。利用三角座标法、Sakai公式法、Mansour法、Finney公式法及Yun peisun公式法对混用的联合毒力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评价 ,烟碱和吡虫啉质量比 6∶1混用均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 1996~ 1999年研究 ,明确了侵染甘薯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的失毒温度为 6 0~ 6 5℃ ,稀释限点为 10 -3 ~ 10 -4 ,体外保毒期为 1天 ,用 2 3种植物测定表明 ,SPFMV侵染普通牵牛和巴西牵牛 ;桃蚜、棉蚜、豆蚜、绣线菊蚜均为SPFMV传毒介体 ,白粉虱不传。免疫电镜观察 ,SPFMV质粒线条状 ,长度 830~ 85 0nm。制备的SPFMV抗血清效价为 1∶10 2 4。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节节麦的高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评价了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混用的联合效应。室内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按照1∶1、1∶2、1∶3、1∶4、1∶6比例混用,对多花黑麦草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37.37、189.10、287.08、259.37、101.80,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比例为1∶2~1∶4混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甲基二磺隆与1、2、4、8倍的唑啉草酯混用对节节麦活性分别是甲基二磺隆单用的1.50、1.76、3.66、5.65倍。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1∶4混用,使用剂量为(30+120)、(60+240)、(120+480)g/hm2时对小麦鲜质量抑制率为10.28%~34.43%,添加安全剂吡唑解草酯能够将小麦药害缓解至与对照(喷施清水)相当。田间小区试验表明,3%甲基二磺隆OD 18 g/hm2+5%唑啉草酯EC 45~67.5 g/hm2混用对节节麦的防效为89.28%~91.83%,高于3%甲基二磺隆OD 18 g/hm2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与氰戊菊酯复配对桃蚜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菌素与氰戊菊酯的各种配比均对桃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阿维菌素与氰戊菊酯按有效成分 1∶2 4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共毒系数达到 2 97.84。室内药效试验也表明 ,2 0 %混剂乳油(0 .8%阿维菌素 19.2 %氰戊菊酯 )的药效明显高于 2 0 %氰戊菊酯乳油 ,与 0 .9%阿维菌素乳油相当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蚜大发生的原因 ,即棉蚜可在室内花卉、大棚蔬菜和室外黄金树、梓树上越冬 ,为来年提供充足蚜源。春季气温稳定回升 ,无强回寒和大雨 ,是棉蚜发生的有利条件。喷药防治不当 ,杀伤天敌 ,可导致棉蚜大发生。在棉蚜综合防治上 ,要确定合理的作物布局 ,如棉麦临作 ;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 ;黄板诱蚜 ;开展生物防治 ,如人工助迁瓢虫 ;全面开展室内灭蚜 ,采用涂茎法开展点片防治与洗衣粉和水 =1∶ 2混合 ,再加入 1∶ 2 0机油搅拌均匀后放置 1h,再稀释2 0 0倍喷雾 ,防效在 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倍硫磷与氰戊菊酯混用对大豆食心虫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倍硫磷与氰戊菊酯混用对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 (Matsumura)的毒力 .结果表明 ,倍硫磷与氰戊菊酯以 15∶1的质量比混合时 ,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按此配比制成的质量分数为 30 %倍·氰乳油 ,喷施 4 5 0g·hm-2 ,对大豆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倍硫磷和氰戊菊酯单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 (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 d下降到34℃的4.4 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5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在直角坐标内,用两种药剂对几种害虫的LC50值作等效线,分解二元混剂的LC50值作为单剂浓度,标注在坐标内,可以清楚地反映混剂对不同兼治对象的毒力和互作效应,以此研究农药之间的二元混剂对水稻二化螟、褐飞虱和灰飞虱的兼治作用.结果表明:氟虫腈与毒死蜱(1∶15)混用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但对褐飞虱的毒力不如二化螟;吡虫啉与仲丁威(1∶9)混用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对灰飞虱有拮抗作用;吡虫啉与速火威(1∶3)混用和噻嗪酮与吡虫啉(1∶10)混用,对两种飞虱都有增效作用;噻嗪酮与混灭威(1∶5)、甲萘威(1∶9)、毒死蜱(1∶2)和速灭威(2∶1)混配,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对灰飞虱有拮抗作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丙溴磷(1∶40)混用对褐飞虱、灰飞虱和二化螟均有增效作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1∶39)混用对二化螟有增效作用,对灰飞虱有相加作用,对褐飞虱有拮抗作用.坐标中离原点最远的混剂实测剂量能使所有兼治对象达到50%以上的死亡率,但应根据田间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和药剂间的互作效应合理选择混用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噻虫嗪种衣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方法分析噻虫嗪2.0、4.0、6.0 g/kg不同浓度种子处理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若蚜发育历期随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延长,6.0 g/kg处理显著长于对照。4.0、6.0 g/kg处理若蚜存活率较对照显著降低,棉蚜分别下降17.85%、34.57%;而棉长管蚜分别下降35.07%、59.13%。随噻虫嗪处理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寿命和产蚜量均下降,噻虫嗪2.0 g/kg处理棉蚜产蚜量高于对照,而棉长管蚜显著低于对照;6.0 g/kg处理下棉长管蚜和棉蚜的产蚜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7.78%和25.28%。不同处理间棉蚜达到繁殖高峰期时间基本一致,而棉长管蚜较对照延后1~2 d。2.0 g/kg噻虫嗪处理下棉蚜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4.0、6.0 g/kg噻虫嗪处理下内禀增长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噻虫嗪包衣剂量增加,棉长管蚜平均世代周期延长,6.0 g/kg噻虫嗪处理下平均世代周期显著长于对照;4...  相似文献   

19.
由江苏省南京市红太阳集团公司生产的30%蚜克灵可湿性粉剂,是以抗蚜威为主体,可用于除棉蚜之外的麦蚜、果蚜、菜蚜等多种害虫防治的一种新型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浸渍法,将三唑磷与甲氰菊酯、三唑磷与三氟氯氰菊酯各以5种不同比例混配,对棉蚜进行了增效作用研究。经测定,三唑磷与甲氰菊酯以5∶5,7∶3,9∶1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451.81,312.3和217.4;三唑磷与三氟氯氰菊酯以7∶3,9∶1,20∶1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20.7,177.7,138.8。此结果表明,这几种药剂以适当比例混配对棉蚜具有增效作用,为加工生产混剂和使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