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同位素双标记技术,在棉花带库离体果枝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基部不分离的情况下,韧皮部引入^14C-蔗糖溶液(ρ=50g/L),木质部引入^3H-H2O并对其液流分子运输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化物在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源于木质部;同化物分子和水分子在韧皮部的运输存在多速率现象。把速率范围均匀等分成若干个速率区间,以此为横坐标;测量并计算各速率区间对应运输的同化物或水分的相对百分比Pi,以此为纵坐标,可得液流中同化物分子和水分子运输的速率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2.
韧皮部同化物和水分运输相关关系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4C-糖和3H-水分别引入到棉茎韧皮部和木质部,结果表明,同化物在韧皮部中运输时,必须有木质部水分的参与,和木质部分离的韧皮部不能单独履行运输同化物的功能;同化物在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自木质部。同化物向韧皮部的装载,是不伴随水的主动装载过程。韧皮部同化物运输和木质部水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将^14C-糖和^3H-水分别引入到棉茎韧皮部和木质部,结果表明,同化物在韧皮部中运输时,必须有木质部水分的参与,和木质部分离的韧皮部不能单独履行运输同化和的功能;同化物在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自木质部。同化物向韧皮部的装载,是不伴随水的主动装载过程。韧皮部同化物运输和木质部水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标记法,将14C-糖和3H-水分别引入到棉茎韧皮部和木质部不同处理中,再用示踪动力学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测定、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同化物在韧皮部中运输时,必须有木质部水的参与,和木质部分离的韧皮部不能单独运输同化物,仅存在同化物和水分的扩散迁移。同化物在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自木质部。同化物向韧皮部的装载,是不伴随水的主动装载过程。同化物在韧皮部中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浓度梯度,是推动同化物由源到库运输的动力来源之一,这与压力流学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带库棉花果枝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基部不分离,通过韧皮部引入14C-蔗糖溶液(5%)、木质部引入3H-H2O的双标记技术所作的研究表明,同化物在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源于木质部,运输一定量的14C-同化物需一定量的3H-H2O。由LS-9800液闪仪测出韧皮部中14C-同化物的放射性计数和对应CaO中3H-H2O的放射性计数,由此计算出韧皮部运输的同化物的量(Y)与伴随运移水分的量(X)之间的定量关系为:Y=0.10773X。  相似文献   

6.
带库棉花果枝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基部不分离,通过韧皮部引入14C-蔗糖溶液(5%)、木质部引入3H-H2O的双标记技术所作的研究表明,同化物的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源于木质部,运输一定量的14C-同化物需一定量的3H-H2O。由LS-9800液闪仪测出韧皮部中14C-同化物的放射性计数和对应CaO中3H-H2O的放射性计数,由此计算出韧皮部运输的同化物的量(Y)与伴随运移水分的量(X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版的《植物生理学》(高等学校教材)都把韧皮部作为同化物运输的主要通道,木质部是否也运输同化物?木质部是否是同化物的运输通道问题,教材从不提及,这可能是国内外都没找到木质部运输同化物的根据。本文用试验说明木质部也是同化物运输的通道;此外教科书上用环割出现的正常现象来说明韧皮部同化物的运输受阻,是不对的,因为愈合组织和瘤状物的出现与运输受阻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树干直径变化与其水分传输和贮存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含水量变化和水分张力变化都能引起树木直径的变化,树木直径变化表现为长期的不可逆生长和短期的昼夜变化.因为木质部、韧皮部和树皮的不同功能,它们膨胀和收缩的速度也不相同.木质部直径的变化与木质部液流相关,而韧皮部和树皮直径的变化不仅和木质部液流相关,还与韧皮部储存水以及木质部与韧皮部间的水分交换有关.  相似文献   

9.
植物韧皮部卸载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韧皮部卸载在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概述了韧皮部卸载的主要途径,并重点综述了韧皮部卸载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1)韧皮部运输的主要糖分物质;(2)韧皮部卸载方式;(3)韧皮部卸载研究方法;(4)园艺植物韧皮部卸载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园艺植物韧皮部卸载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酶与蔗糖转运蛋白等需得到更深入地阐释,进一步助力解析植物韧皮部卸载参与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并有望为更多的植物韧皮部卸载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图1表1参75  相似文献   

10.
植物硼的长距离运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硼在植物中长距离运输特别是韧皮部运输的研究进展,大多数植物中,硼主要通过木质部运输,但不排除在蒸腾作用较弱的部位,特别是缺硼胁迫时,韧皮部对硼运输起一定作用,而对于以山梨醇,甘露醇,半乳糖醇等多元醇为光合作用初级运输物的植物中,硼可以与多元醇形成络合物而在韧皮部中自由运输。硼是目前已知的在不同植物韧皮部中移动性相差最大的营养元素,韧皮部中硼运输基因型差异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改良植物硼的运输和再利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位素双标记技术,通过研究各种处理的棉花果树韧皮部^14C-同化物和^3H-H2O的运输情况,计算并比较二的加权速率平均值,说明了韧皮部同化物和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可能是由于^3H-H2O和筛选外细胞及胞间中的大量存在的非标记水发生侧向交换的结果,并种相对运动可能是由于^3H-H2O和筛选外细胞及胞间隙中的大量存在的非标记水发生侧向交换的结果,并说明这种一定量的相对运动与韧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被子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系统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其中无机物在木质部中进行向上的单向运输,而有机物则由韧皮部向上向下双向运输且优先向植物的生长中心运输,同时可进行纵向和横向同侧就近运输。  相似文献   

13.
柳茎木质部中的变异电波传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胞外电极记录了柳茎木质部中的变异电波传递。探讨了柳茎中变异电波传递的途径及传递机制。结果表明,柳茎中烧伤引发的变异电波可顺利地从单独的木质部通过,而不依赖韧皮部(树皮)的存在与否,并且,变异电波越过单独木质部后.可再横向传递至茎韧皮部(树皮),被表面电极记录下来。在单独的木质部中,变异电波传递的速度可达正常柳茎的3~6倍,说明韧皮部的活细胞对变异电波的传递阻力很大。变异电波在木质部的传递速度受外界供水状况的影响,让断茎吸水时,变异电波传递速度快;不让断茎吸水时,变异电波传递速度慢或不传递。由此可见,在柳茎中,变异电波可能是优先在木质部中传递的.但又同时从木质部向韧皮部(树皮)传递。变异电波传递过程中,至少同时存在两种传递方式:即娄成后等(1959)提出的电化学波传递方式和单靠活细胞局部电流接力传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柳茎韧皮部的变异电波传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培柳苗(Salix babylonica)为材料.用胞外电极记录了柳茎韧皮部(树皮)的变异电波传递,探讨了柳茎中变异电波传递的途径及传递机制.结果表明,烧伤柳茎或盐胁柳根引起的变异电波,可以通过环剥后的木质部再横向传递至韧皮部(树皮),被表面电极记录下来.但柳茎中的变异电波不能从除去一小段木质部后的单独的韧皮部(树皮)中纵向通过.这可能与韧皮部难以接力传递断裂木质部中的伤素有关.从这些结果可以认为.柳茎中变异电波的纵向远距离传递途径不是韧皮部(树皮),而是木质部(郭金耀等,1995年,待发表).柳茎韧皮部(树皮)表面记录到的变异电波是从木质部横向通过薄壁细胞向外辐射传递的结果.这种横向传递的电波传递方式,可能是通过活细胞局部电流的接力传递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The fitness of cotton aphid, Aphis gossypii Glover,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tton aphid population in Nanjing formed host preference bio-types on cucumber and cotton. The aphids from cotton and cucumber could not inter-transplant successfully between the two host plants. The apterous and alate offspring of stem mother from hibiscus could not survive, reproduce and form population normally when they were transplanted to cucumber and water melon, but they could form normally when transplanted to cotton and muskmel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ylet length of cotton aphids from cucumber and cotton, so the stylet length was not the cause of the host preference. When the aphids originated on hibiscus were transplanted to cotton, water melon and muskmelon, the stylet could reach host phloem to absorb host plant‘s nutrients, but it couldn‘t when transplanted to cucumber. Cotton aphid can feed on muskmelon without secretion of water-soluble saliva.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two host biotypes of cotton aphid came from different winter host plants.  相似文献   

16.
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杂交棉天杂2号和新杂3号为代表,常规棉中棉所35号为对照,研究了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初花期杂交棉与常规棉群体的光合产物积累量差异不大,盛花后杂交棉根和茎光合产物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棉,盛铃期生殖器官光合产物积累量和增加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棉,盛铃以后叶积累量明显高于常规棉,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低于常规棉;后期杂交棉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转运速率高于常规棉且下降速度低于常规棉;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和光合产物子棉利用率低于常规棉,铃壳利用率和纤维利用率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