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了“SBR-沸石”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了沸石的影响因素、SBR系统的曝气时间以及有无沸石对SBR系统中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SBR-沸石法对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进水氨氮浓度越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就越大,且吸附速度越快。pH值、COD对沸石吸附氨氮的能力影响很小,可忽略。SBR-沸石法对氨氮、COD和总氮的去除率比纯SBR法分别提高了6.5%、1%、27.6%。加入10g沸石后,即1L废水加3g左右沸石,SBR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作用一直持续了1个月左右,因此,采用SBR-一沸石的方法还是比较经济,且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总氮出水要求,增强市政污水厂应对总氮负荷冲击能力,同时进一步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在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新型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设备的脱氮效果中试试验。通过在厂区内新建"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中试装置,检验了在不投加碳源条件下该装置的工程应用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该反硝化滤池的作用,无需外加有机碳源,其中总氮和硝态氮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低于5mg/L和3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3%和72.6%,保证了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3.
金丽丽 《绿色科技》2023,(10):126-133
针对低碳源生活污水总氮脱除的难题,分别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碳源对污水脱氮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泥膜复合法,相较于单一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泥膜复合工艺对低碳源生活污水可以获得较高的脱氮效果;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及自养反硝化,其中短程硝化反硝化需严格控制运行条件以获得较高的总氮去除率;厌氧氨氧化无须外碳源,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保持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运行参数的波动对处理效果影响显著;自养反硝化节省了外碳源的投入,但保持自养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是关键;碳源作为污水生物脱氮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有外投加单一碳源、外投加组合碳源及利用内源碳,需要根据具体处理的污水水质水量情况,以及可利用的碳源情况进行选择。为此,对低碳源生活污水脱氮技术提出了展望,可从微观角度重点研究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机制机理;通过工艺的组合优化,合理选择外碳源,充分利用污水中内碳源;新型生活污水脱氮工艺进行组合,对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期获得高效化、低碳化的脱氮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焦化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COD、色度无法达标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絮凝沉淀集成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分别探讨了初始pH值、H2 O2投加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 HRT的变化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各工段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工段微电解进水pH=2.5,HRT=1.0h对COD去除率为36%,Fenton氧化工段的最佳运行参数10% H2 O2投加量为2.0mL/L ,Fenton氧化出水COD去除率为22%。在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后连续运转一个月,实验结果所示:该集成技术对COD的总去除率可达52%,色度去除率可达90%,可生化性(B/C )由0.11提高到0.35,反应出水COD和色度均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以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研究旨在优选出适合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农业废弃物,在降低生物脱氮成本的同时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稻壳、稻秆、玉米芯、玉米秆、花生壳、麦秆6种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从释碳性能、释氮性能、浸出液可生化性、脱氮效果、表面性状及生物附着性能等方面对碳源材料进行优选。静态释碳、释氮结果表明,稻秆、玉米秆和麦秆这3种秸秆类材料浸出液的碳氮比总体偏低,不适宜作为良好的反硝化外加碳源。持续反硝化实验显示,稻壳的脱氮效果差,难以被微生物有效利用;玉米芯浸出液的可生化性好,13 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稳定在94%以上;花生壳的长期反硝化效果不如玉米芯,10 d后硝酸盐氮去除率不足50%。从SEM分析可知,反应前各碳源材料表面粗糙程度依次为:玉米芯稻壳花生壳,经反硝化实验后玉米芯被微生物利用程度也最高。6种农业废弃物中玉米芯的可生化性与长期脱氮效果最好,适合作为替代传统外加碳源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废水中总氮的方法。通过将测量量程扩大至20mg/L,对混浊的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关系数达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2mg/L,加标回收率在99.5%~108%之间,RSD为0.2%~0.6%,可适用于废水中总氮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湖选取水芹、石菖蒲、水葫芦、大薸、浮萍、荇菜、金鱼藻、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作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在温室中利用水培法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种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均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且生长状况良好,其中水芹对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1.50%,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4.20%.综合分析得出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不同碳源对颗粒污泥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考察不同碳源变化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过程的N2O的释放量和脱氮效果的影响。当以甲醇作为碳源,在整个缺氧过程中随着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浓度的降低,系统中的N2O浓度也随之下降,反硝化过程中N2O浓度最高值为0.42mg/L,在缺氧条件下甲醇作为外部碳源所产生溶解态的N2O浓度最高为0.082mg/L。以乙醇作为投加碳源,当好氧结束时,释放气体中N2O浓度为1.21mg/L,在整个缺氧过程中N2O浓度逐渐下降,产生的N2O浓度最高值为0.87 mg/L,同时所产生溶解态的N2O浓度最高仅为0.077 mg/L。结果表明,在反硝化过程中向系统投加的作为外部碳源的甲醇与乙醇在充足的情况下,均能在好氧颗粒污泥反硝化过程中检测到有N2O生成,但是N2O生成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投加不同的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反硝化过程中N2O生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以配制的活性艳蓝P-3R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复合氧化法O3/H2O2降解染料活性艳蓝P-3R的效果,并分析了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H2O2投加方式、pH值等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3/H2O2比单独O3反应的效果要好;反应时间越长,脱色率和TOC去除率也越大;H2O2投加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很大,存在一个最佳投加量;总量相同的H2O2一次投加优于多次投加;pH值越大,去除率也越大;Na2CO3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O3/H2O2氧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业园区废水,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1%、0.2%、0.3%、0.4%、0.5%、0.6%、0.8%、1%)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以及钙矾石沉淀处理技术对工业园区废水进行了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SO_4~(2-)。研究结果表明:当CaO和Ca(OH)_2投加量为1%时,SO_4~(2-)去除率分别为28.2%和11.8%,处理效果较差;采用钙矾石沉淀法,当n(Al ~(3+))∶n(SO_4~(2-))=0.60时,废水中SO_4~(2-)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理效果较好。采用硫自养脱氮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硝态氮,研究了废水中不同硫酸盐浓度(SO_4~(2-)浓度分别为0mg/L、2000mg/L、4000mg/L、6000mg/L和8000mg/L)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中的SO_4~(2-)对硫自养脱氮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当废水中SO_4~2浓度分别为0、4000mg/L、8000mg/L时反应2h,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6%、54.4%、36.8%。此研究结果对工业园废水中硫酸盐与硝态氮的去除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毕亚楠 《绿色科技》2019,(16):132-134
采用斜生栅藻和木醋杆菌构建藻菌共生系统固定化藻,制备了粒径为1 cm和2 cm的固定化藻,以游离藻作对照,测定了斜生栅藻处理后的猪粪废水的氨氮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并计算了去除率;探究了不同粒径的固定化斜生栅藻和游离斜生栅藻对猪粪废水的净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藻对猪粪废水中氨氮、总磷、总氮的去除率高于游离藻,且1 cm固定化藻的去除能力更好。说明较小粒径的固定化斜生栅藻对净化畜禽废水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塘渠-湿地复合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by pond-wetland combined system in Shenxi river basin of Anji county were studied based on nearly one-years experiment.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of the pond-wetland combined system was also studied with different inlet wastewater concentration and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effect of TN, TP, and COD in pond-wetland combined system was fairly good. The removal rate of TN, TP, and COD in the system could respectively reach 96%, 98%, 82% when the TN, TP, and COD of inlet wastewater reach the highest point 33.3, 0.99, and 121.6 mg·L-1. Generally, the removal effect of the system was better in plant growth season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inlet wastewater period.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多穗柯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与矿质元素的种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设置在江西省分宜县多穗柯全分布区的5个种源试验林植株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氮、磷和钾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多穗柯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种源根皮苷...  相似文献   

14.
王宠 《林业科技》2019,(3):59-62
以抚顺社河湿地4种常见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都能较好的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试验组的去除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4种湿地植物对总氮含量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68%)>扁秆藨草(65%)>香蒲(62%)>针蔺(60%)>CK。对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扁秆藨草>香蒲>针蔺>CK,试验组均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含量,其中芦苇的效果最佳。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77.64%,其次为:芦苇>香蒲>针蔺>CK,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5.
吹脱法对半焦废水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吹脱法对半焦废水进行了预处理研究,以降低其氨氮、COD含量,达到后续生化处理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温度在50℃时,调节半焦废水pH值为9.6,反应时间为1.5h,其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5%和26%,可满足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人工湿地冬季除磷效果减弱的问题,试验选取了Ca(OH)_2和FeSO_4作为辅助除磷试剂,考察了水溶液体系中两者的除磷效应。结果表明:Ca(OH)_2和FeSO_4均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单独使用时Ca(OH)_2要优于FeSO_4,但单独使用会显著改变体系的p H值,破坏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采用Ca(OH)_2与FeSO_4的合理配比和先添加Ca(OH)_2再施用FeSO_4的顺序,不仅可极大地提高磷的去除率,还可以有效地调节系统溶液的酸碱度至中性,从而保持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强化人工湿地除磷提供了新方案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对分别生长于大兴安岭北坡、南坡的2种灵芝(LZ01、LZ0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平板培养方式观测不同温度、pH值、氮源、碳源及不同碳氮比对2种菌种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灵芝菌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4~28℃,其中LZ01生长于背阴面,最适生长温度在28℃左右;LZ02生长于向阳面,最适生长温度为24℃。2种灵芝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2种灵芝菌种既能利用有机氮源,也能利用无机氮源,但是有机氮源对其生长较为有利。可溶性淀粉为LZ01适宜生长的碳源,葡萄糖为LZ02适宜生长的碳源,5种碳氮比中比值为40∶1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铁炭微电解法处理某化工厂的高浓度甲醇废水。实验研究了进水pH值、反应时间、铁炭质量比、鼓入空气以及加入ClO2氧化剂等因素对废水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水pH值为2、铁炭比为2、反应时间为14h,空气流速为500ml/min及加入ClO2(1:500);废水的COD去除率≥95%,且出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