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在城市,无论公园还是街道、单位,常以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m Thunb)作绿篱或观赏植物种植。但由于白粉病、疮痂病的危害,使植株生长衰弱或叶片大量脱落,严重的影响了大叶黄杨的观赏价值。为了增强大叶黄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85年至1987年对大叶黄杨白粉病(Oidium euonymi-japonici(Are)Sacca-rdo)及疮痂病(Collototrichum sp.)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报道如下。大叶黄杨白粉病1.症状观察发病初在叶上出现一黄斑,逐渐在其上产生白粉层,病斑圆形,许  相似文献   

2.
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是城市、庭园观赏植物,近几年来,我所的大叶黄杨被丝棉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a(Warren)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第二代,树叶全部食尽。为了防治这一害虫,1979年我们进行了化学农药和赤眼蜂防治试验。丝棉木金星尺蠖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在长沙每年  相似文献   

3.
对大叶黄杨窄吉丁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大叶黄杨在关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韧皮树下越冬,翌年6月中旬羽化,下旬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进入大叶黄杨枝条危害。该虫在5~7月极度干旱时发生严重;树龄越大发生越严重;高速公路中间绿化带中的大叶黄杨被害重于机关庭院。通过剪除被害枝条和用氧化乐果溶液灌根进行防治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m)为重要的城市绿化、观赏植物,常用来作绿篱或构成各种造型供人们观赏。但往往因叶斑、炭疽病危害使植株生长衰弱,叶片大量脱落甚至死亡。为了增强大叶黄杨的观赏价值,1985~1987年我们对大叶黄杨叶斑病(Cercospo-ra destructiva Rav.)及炭疽病(Gloeospo-rium frigidium Sacc.)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报道如下。大叶黄杨叶斑病1.症状观察黄杨叶斑病在西安地区于5月中旬开始发病,先在叶片上产生一个小黄点,以后小黄点颜色逐渐加深呈褐色病  相似文献   

5.
大叶黄杨,为卫矛科的黄杨卫矛,是最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根据祁门县大叶黄杨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因地制宜实施防治措施,已达到了控制危害的目的。一、白粉病是大叶黄杨育苗和绿化带中常见的病害,主要  相似文献   

6.
黄杨并盾蚧Pinnaspis buxi(Bouche)在西安地区危害大叶黄杨十分严重。该虫一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大叶黄杨枝叶上越冬。第1代若虫期发生在5月上中旬,第2代若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防治上应加强检疫和管理;1龄若虫期用40%氧化乐果,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大叶黄杨目前是北京市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而近几年来受到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危害很大,严重影响绿地景观效果。为减少大叶黄杨白粉病害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分析了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探讨了城市绿地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策略,并对今后长期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大叶黄杨尺蠖,又名丝棉木金星尺蛾、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大叶黄杨尺蠖以幼虫食叶为害,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季节为害最为严重。1龄~3龄幼虫食叶肉使叶片呈网状,严重时吃光整个叶片,再吐丝下垂,随风迁移至其他枝条(树)上继续为害。被尺蠖为害过的大叶黄杨树势极差,严重时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9.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防治初报马景玉王春兰李令堂张琴黄信诚(济宁市农科所,272131)大叶黄杨长毛斑蛾(PryerzasinicaMoore),属磷翅目,斑蛾科,是为害大叶黄杨的重要害虫。以幼虫为害寄主的嫩梢、芽、叶,使之成为光枝、秃杆,重时造成植株死...  相似文献   

10.
大叶黄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生命力强,易成活,耐修剪,四季常绿,繁殖容易,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在安徽各地发生的范围逐渐扩大,因此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大叶黄杨长毛斑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叶黄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生命力强,易成活,耐修剪,四季常绿,繁殖容易.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在安徽各地发生的范围逐渐扩大,因此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大叶黄杨长毛斑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选取侧柏、大叶黄杨、广玉兰、女贞和椤木石楠等5种北方常绿植物的叶片,经未处理组(-5℃)、升温处理组(0℃)和降温处理组(-20℃),分别于处理24h和48h时对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丙二醛的含量等4种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常绿植物抗寒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广玉兰大叶黄杨椤木石楠女贞侧柏。  相似文献   

14.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地收集的大叶黄杨白粉病标本作了鉴定,病原菌是Oidium euonymi-japonicae (Arcang.) Sace.测试了温度、相对湿度、营养、光照对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观察了在人工接种时病害的侵染过程,以及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讨论了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和防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丝棉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a Warren)属鳞翅目尺蠖科。在武汉地区危害大叶黄杨,其危害面积越来越大。目前,该虫已成为武汉地区春秋两季大叶黄杨主要的食叶害虫。  相似文献   

16.
以大叶黄杨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在关中地区进行扦插繁殖时,不同扦插季节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完善大叶黄杨的繁殖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园林植物的繁殖上。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比夏季扦插成活率高,其中夏季扦插的枝条成活率为60.4%、冬季为88.2%,冬季比夏季扦插的枝条成活率提高46.0%;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100mg/L IBA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明显高于100mg/L NAA和4mg/L 2,4-D处理,其中IBA浓度为100mg/L时处理效果最优,成活率达92.2%,其次是4mg/L 2,4-D处理,成活率达86.8%,100mg/L NAA处理的生根率相对较低,成活率达80.6%,但均达到了80%以上,都比空白对照的成活率(73.2%)高。试验结果揭示了季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黄杨繁殖的影响,可为大叶黄杨的营养繁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湖北林业科技》2015,(4):29-31
初步研究了大叶黄杨白粉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温、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开展了药效防治试验。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分析,找出白粉病较好的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常绿阔叶树在园林建设方面占有一定位置,但是京津地区能够越冬抗寒广泛用于绿化的树种甚少。大叶黄杨由于四季叶色青绿超群,树冠枝叶茂密,便于修剪造型,所以在华北地区各城市广为采用。但由于有树干丛生多节,生长缓慢的缺陷,所以多数作为灌木绿篱。为了利用大叶黄杨的优点,消除天然缺陷,1975年起,我们与顺义县引河林场、北京市大东琉苗圃协作进行了卫茅高接大叶黄杨的研究。现将四年来研究的阶段结果介绍如下: 一、砧木与接穗砧木为华北卫茅(丝棉木)(Evorymusbungeana Maxim),接穗为大叶黄杨(冬青)(Evorymus janonica thunb)。二者同为卫茅科卫茅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砧木采用4—5年生、胸径3—4厘米、高3—4米以上的大苗。根据所需树体造型,可分为单杆、双杆、三杆多种形式,均以粗壮为宜。接穗取直径O.6—O.8厘米,具健壮饱满芽的1—2年生  相似文献   

19.
对危害大叶黄杨的黄杨金星尺蛾(Calospilossp.),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30%菊威乳油和20%菊马乳油进行防治均有效,且防治成本较低,宜在野外防治应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泰安、济南、淄博、烟台等地自1985年发现大叶黄杨穿孔性叶斑病,危害日趋严重。经初步识别并与日本发生的大叶黄杨疮痂病症状、病原菌标本加以比较,属于同一种病原菌Sphaceloma euonymi-japonici Kurosawa[有性阶段未发现,据Jenkins等(1957)报道为Elsi-noe euonymi-japonici Jenk.et Bit.]。该病菌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