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B1、B4、B17、B21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对靶标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4个株系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株系B21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 d校正死亡率高达95.3%;虫试表明转Bt基因杨树各株系扦植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12 d幼虫校正死亡率8月份为35.0%88.8%,9月份为40.5%95.3%。用转Bt基因杨树叶片饲养杨小舟蛾,对照植株杨小舟蛾幼虫化蛹率为83.3%96.0%,而转Bt基因株系幼虫化蛹率为8.0%76.7%,二者有显著差异。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饲喂8 d后害虫取食量、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为了解转Bt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Bt基因杨树株系及对照进行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转Bt基因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转Bt单基因和转Bt CpTI双价基因杨树叶片饲喂杨小舟蛾,幼虫中肠酯酶的活力在饲喂初期显著升高,但在饲喂一定时间后受到抑制:转Bt单基因杨树在饲喂24 h开始受到抑制,48 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15.8%;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在饲喂12 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38.1%.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转Bt单基因杨树对幼虫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能力不强,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饲喂12 h后活力开始受到抑制,饲喂24、36、48 h的活力分别较对照下降了33.4%、22.5%、29.6%,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杨树主要通过抑制幼虫中肠酯酶和羧酸酯酶这2种解毒酶活性而干扰昆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害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转不同抗虫基因741杨的抗虫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 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杨不同株系中稳定存在.转BtCrylAc的2个株系毒蛋白含量分别为0.012 7%和0.009 9%,具高抗虫性的株系pb29的毒蛋白含量高于中等抗虫性的株系pb17.转BtCry3A基因的5个株系毒蛋白含量为0.067 8%~0.152 1%,不同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BtCry3型的毒蛋白表达量非常高,是BtCry1型的10倍.用对鳞翅目害虫具高抗虫性和中等抗虫性的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 API)741杨株系叶片饲养鞘翅目害虫柳蓝叶甲,幼虫死亡率达到28.4%~42.8%,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基因的对照没有明显差异.用转BtCry3A基因741杨不同株系叶片饲养柳兰叶甲幼虫,均表现出高抗虫性,死亡率在2天之内均可达到100%;而饲养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为0~42.86%,未表现出明显抗虫性,与未转基因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转Bt基因南林895杨进行虫试测定,分析转基因植物对不同世代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杀虫活性、转基因杨树抗虫效果的时空动态、转基因杨树对不同龄期美国白蛾的杀虫效果,以及对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转基因杨树的应用推广和美国白蛾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实验室获得的转Bt(Cry1Ah1)基因南林895杨16个株系为材料,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室内喂养和田间套笼饲虫实验,实验分别采用不同世代、不同虫龄的美国白蛾幼虫为实验对象,测量其死亡率、化蛹率及取食量等指标,分析转Bt基因杨树对于美国白蛾生长的实际影响,并选取不同部位叶片分析杀虫效果的空间变化。【结果】16个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中,A-4-6、A-5-0、A-5-23和X-2-7株系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幼虫取食叶片12 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37.5%~68.9%。A-4-6株系的毒蛋白表达量最高达到11 500.01 ng/g,占总蛋白表达量的0.047 8%。其余5个杀虫活性较好株系的毒蛋白表达量均大于4 669.38 ng/g,除Z-1-3株系,各株系毒蛋白量占总蛋白量均超过0.02%。抗虫效果明显的株系上部叶片的抗虫效果优于中部叶片,下部叶片的抗虫效果差。不同虫龄比对结果表明低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高龄幼虫(P 0.05),而化蛹率随着龄期的升高而升高,幼虫对杀虫性的敏感度随着龄期的升高逐渐下降。【结论】转基因南林895杨中Bt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的抑制美国白蛾的生长,并具有时空特异性,其中A-4-6、A-5-0及A-5-23三个株系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适用于作为抗虫杨树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红盈 《林业科技》2010,35(2):25-26
分月扇舟蛾幼虫取食转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基因小黑杨后,Bt杀虫蛋白在其中肠、血淋巴、马氏管中含量比较高;而先饲喂转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基因小黑杨4d,再饲喂非转基因小黑杨后,其所繁育的蛹、成虫、卵、幼虫中均不合有Bt杀虫蛋白。  相似文献   

7.
以741杨和转BtcrylAc基因741杨抗虫株系Pb29互为接穗和砧木进行嫁接,利用RT-PCR和ELSA技术对Bt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是否在砧木与接穗间运输进行研究.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以741杨为接穗或砧木的嫩枝和嫩叶中均未检测到Bt基因的mRNA,说明m基因的mRNA没有在砧木与接穗间进行运输.ELISA检测发现,各嫁接处理的741杨砧木和接穗的叶片、韧皮部、木质部和髓中均检测出Bt毒蛋白的存在,证明Bt毒蛋白可以通过嫁接的方式在砧木和接穗间进行运输.用各嫁接处理接穗叶片在室内喂饲杨扇舟蛾幼虫,发现嫁接转基因杨树的非转基因杨可提高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率,延长发育历期,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8.
双抗虫基因对三倍体毛白杨的转化和抗虫性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建立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再生体系,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API)基因构建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在含卡那霉素50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产生不定芽的叶片占18%,在生根培养基上对转基因植株做进一步筛选,获得50个转化再生株系.PCR检测表明:80%的植株呈现阳性反应,部分株系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插入杨树基因组中.用Bt毒蛋白抗血清进行ELSA检测,结果表明:7个转基因株系都有Bt杀虫蛋白表达,表达量最高的株系约占叶总可溶性蛋白的0.016 1%.用经分子生物学检测的28个转基因株系叶片进行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饲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系幼虫杀死率明显不同,有39.3%的株系对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率在80%以上;25.0%的株系对两种害虫的幼虫死亡率均在60%~80%之间;另有35.7%的株系幼虫死亡率在50%以下,有些株系基本未表现出抗虫性.同时具高抗虫性的转基因株系能够明显抑制存活幼虫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9.
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666.7m^2杨树林地释放5个周氏啮小蜂柞蚕蛹成品茧,自然羽化后可有效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试验表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1%和34%。羽化后的啮小蜂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蛹体上寄生率分别达到76.5%、38.5%。  相似文献   

10.
杨小舟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的化学防治、微生物制剂防治和人工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25%灭幼脲Ⅲ2000倍液防治杨小舟蛾幼虫,均可取得良好效果;B.t+氧化乐果具有增效作用,其中B.t+氧化乐果(400+6000倍)防治效果最好;人工除蛹对杨小舟蛾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抗虫741杨嫩枝扦插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虫741杨是河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培育的转双抗虫基因杨树品种①。试验观察①表明抗虫741杨主要优点,一是抗虫性强而且稳定。对美国白蛾、舞毒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古毒蛾、盗蛾等鳞翅目害虫的杀虫率达  相似文献   

12.
赣林1号树干注射防治杨小舟蛾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利用树干注射赣林1号农药,对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防治效果100%,同时兼有抑制蛀干害虫星天牛的侵害,又能促进杨树胸高直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李树森 《中国林业》2012,(12):52-52
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杨树人工林危害最严重、大面积治理最困难的害虫,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鲁南地区栽种有大面积的人工杨树林,同时周边地区如苏北曾数次暴发大规模杨小舟蛾灾害,因此研究鲁南地区的杨小舟蛾的防治措施对于鲁南地区林业管理和环境建设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杨小舟蛾的防治工作可以分为虫害暴发前期工作、暴发期中的防治工作和后期总结工作。一、前期工作1.测报工作。由于杨小舟蛾灾害的暴发存在显著的突发性,因此提前做好杨小舟蛾的测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杨树面积大、分布广,以杨小舟蛾、美国白蛾为主的食叶害虫发生危害严重.河南省镇平县林业局自2015年开始参与了飞机防治杨小舟蛾、美国白蛾的药物选择配置试验研究,经过多年多次的选择、修整试验,确定了用大型农用飞机喷洒26%甲维灭幼脲加4.5%高效氯氰菊酯加尿素加有机硅(亩用药物配比为45︰5︰5~10(早晚为5,天热...  相似文献   

15.
飞机喷洒25%灭幼脲Ⅲ号防治杨小舟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杨小舟蛾已成为河南省主要的杨树食叶害虫,仅焦作市平均年发生杨小舟蛾1.6万hm2。由于杨树树体高大,防治器械射程有限,实行人工大面积防治困难很大。1999~2001年,焦作市连续3年进行了飞机喷洒25%灭幼脲Ⅲ号防治杨小舟蛾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防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林分概况 飞防区位于焦作市平原林区,杨树面积2.25万hm2。 防治药剂及机具 农药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安阳林药厂生产)。 助剂 尿素,低量飞防:每架次40kg;超低量飞防每架次90kg。 飞机 河南省蓝翔航校Y-5B飞机,风笼式喷头。  相似文献   

16.
翻耕灭蛹防治杨小舟蛾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杨树是石首市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1981年以来,在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广泛栽植,造林面积近十万亩。近几年随着杨树面积的扩大,害虫的发生日趋严重。1987-1988年全市杨树,有一半以上被杨小舟蛾危害,严重的地方,受害株率达85-90%,单株虫口密度高达2317头,叶片全被吃光。严重的影响了杨树正常生长,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林业的稳步发展和林木的正常生长。笔者经过几年的观察,试验研究,在掌握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的基础上,使用了人工物理防治,即“翻耕灭蛹防治杨小舟蛾”的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小舟蛾是洞庭湖区近年主要杨树食叶害虫,1年发生7代,在5、6月份杨小舟蛾1、2代的1~2龄时施放白僵菌进行防治,施药4 d后虫体出现病理反应,5 d后开始死亡,7 d出现死亡高峰,10 d因药死亡率为55.4%.通过死亡虫体白僵菌孢子的自然散发或幼虫取食感染,对以后世代虫口基数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主要害虫之一。杨扇舟蛾是一种食叶性杨树害虫,取食树叶,严重影响杨树生长。该虫在澧县1年发生4代,对杨树危害很大。该虫以蛹在枯叶内、地被物、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5月上甸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至9月第四代幼虫期到来。10月底化蛹越冬。杨树叶全展开时,即为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杨树品种对杨树常见害虫天然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实验、杨树新品种汇集圃野外接种试验,观察11种具有速生性及其他优良品性的杨树品种对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毒蛾的天然抗性,并对林间栽植的各种杨树新品种进行病虫害种类、发生危害状况、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根据各种杨树害虫在杨树品种上的发生危害程度,将杨树分为高抗、中抗、易感三种类型,为推广、选择杨树抗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9年研究了洞庭湖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洞庭湖地区一年发生7~8代,以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疏松浅土层或缝隙中越冬.第1~7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9 d、28 d、26 d、23 d、25 d、29 d、32 d.4月上中旬、5月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