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寻找生物活性良好的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利用2-氰甲基-4-(对氟苯基)噻唑( 3 )与取代氯甲酸酯( 4 )在碱存在下反应,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 -3-羟基-3-烃氧基丙烯腈化合物( 5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在试验浓度下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尤其对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ossypii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在质量浓度25 mg/L下,所有化合物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化合物 5a、5e、5g、5k、5n和5o 的抑制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现和开发新的杀菌化合物,以嘧菌酯为先导,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等手段,设计并合成了22个新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b在50 mg/L下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率为85%.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桧木醇是具有?酚酮骨架的单萜类天然化合物, 设计并合成了17个新型桧木醇衍生物,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及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 μg/mL下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3a 对水稻纹枯病菌、 3j 对番茄灰霉病菌、 3m 对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84、2.47和1.05 μg/mL,表现出比桧木醇 (2.00、11.3和5.40 μg/mL) 更优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特胺酸化合物,以天然活性产物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作为先导化合物,利用酰基化米氏酸作为酰基化试剂,设计、合成了26个3-位不同酰基取代和5-位不同取代的含特胺酸骨架衍生物 4a~4s、5a~5g、7a 和 8a ,其中14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μg/mL下处理72 h内,所有目标化合物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并具有内吸性,其中化合物 5d 和 7a 48 h致死率为100%,高于对照药剂螺虫乙酯,具有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对处理后的小麦植株进行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 4e、5c、7a 和 8a 能被植株较好的吸收 。 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具有特胺酸骨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辣椒碱结构,以取代苄胺为原料,经N-酰化反应合成了6个系列204个辣椒碱类似物,其中8个为新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叶碟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在10 μg/ 片下对供试的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其中化合物 A30 、 D20 、 D30 、 D35 、 E30 和 F30 48 h的致死率达100%,化合物 D19 、 D21 、 D22 、 D23 、 D31 和 E31 48 h的致死率在90%以上。初步构效关系表明,苄胺苯环上氟原子单取代衍生物的杀虫活性优于氟原子双取代衍生物,其中以2-氟苄胺衍生物 ( D 系列) 杀虫活性较好;此外,酰基为2-噻吩甲酰时的杀虫活性明显优于其他取代基,表明酰基对该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发现具有高抑菌活性的肟酯类化合物, 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 设计并合成了18个新型香豆素肟酯衍生物, 并对抑菌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离体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在50 μg/mL下对番茄灰霉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 4n 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4.44 μg/mL和3.65 μg/mL,表现出比香豆素和肟菌酯更优或相似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郑广进  黄欢 《农药学学报》2017,19(4):507-511
为寻找新型活性杂环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以取代苯酚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醚化、缩合、烃基化和氨解反应,设计并采用微波辅助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并咪唑环的1,3,4-噻二唑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c、7d、7e和7f在50 mg/L下对5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含香豆素基团的二氯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二酸二乙酯、间苯二酚和1,1,3-三氯丙烯等为原料,经取代、环合、缩合等反应合成了9个含有香豆素基团的二氯丙烯类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IR、 1H NM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在400 mg/L质量浓度下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5e 对小菜蛾的致死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环境友好新型农药先导化合物,通过水相中酰胺缩合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七氟异丙基苯基取代的2,2-二氟-1,3-苯并二氧-5-乙酰胺类目标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氟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蚕豆蚜虫和粘虫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初步构效关系显示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在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氨基硫脲、三氯氧磷及取代苯甲酰氯进行缩合,制备了33个2-取代苯基-5-取代苯甲酰胺基-1,3,4-噻二唑 E 1 ~E 33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和高分辨质谱 (HRMS) 等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及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灰霉Botrytis cinerea、交链孢霉Alternaria brassic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体外抑菌活性。针对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分别利用CoMFA和CoMSIA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D-QSAR)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在50 μg/mL下,化合物 E 1 、 E 2 和 E 29 对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与对照药剂百菌清和多菌灵的抑菌效果相当。综合两种模型的结果,发现静电场的贡献值高于其他势场,且当苯环a的4位引入供电子基、苯环a的2位和6位以及苯环b上引入吸电子基时,有利于化合物抑菌活性的提高,可为进一步指导设计合成此类高活性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芳胺或取代稠杂环胺、氯乙酰氯和2-巯基-5,7-二甲基-1,2,4-三唑 嘧啶为原料,合成了8个含稠杂环及芳环的三唑并嘧啶类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 MS 和IR确证,初步测定了该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对稗草等3种禾本科杂草和反枝苋等3种阔叶杂草芽前芽后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有6个化合物在有效剂量75 g/hm2下的抑制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2.
以芳胺或取代稠杂环胺、氯乙酰氯和2-巯基-5,7-二甲基-1,2,4-三唑[1,5a-]嘧啶为原料,合成了8个含稠杂环及芳环的三唑并嘧啶类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 S和IR确证,初步测定了该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对稗草等3种禾本科杂草和反枝苋等3种阔叶杂草芽前芽后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有6个化合物在有效剂量75g/hm2下的抑制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high herbicidal activities of [1,2,4]triazolo[1,5-c]pyrimidine and 2H-1,2,4-thiadiazolo[2,3-a]pyrimidine derivatives sugges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us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for application as herbicides. RESULTS: Three series of pyrimidinyl-substituted thioureas (4) and amides (5, 6)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typical crystal structure of a 2H-1,2,4-thiadiazolo[2,3-a]pyrimidine derivative (5a)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ll the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herbicidal activity against selected weeds. CONCLUSION: The series of fused heterocyclic amides 5a to 5d exhibited high herbicidal activities both against monocotyledonous weeds (Echinochloa crus-galli L., Sorghum bicolor (L.) M?nch., 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 and against dicotyledonous weeds (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and Brassica campestris L.) in pre-emergence treatments. In particular, compound 5b at low concentration still showed high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A. retroflexus in pre-emergence treatment. Different substituents at the meta positions of the pyrimidine ring were found to affect the herbicid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Two new structural classes of herbicide have been discovered which are based on the 1,2,4-triazolo[1,5-a]pyrimidine ring system. These compounds are related to the known herbicidal sulfonylureas and imidazolinones and oth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y have a similar mode of action, involving the inhibition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biosynthesis, the site of action being the enzyme acetolactate synthase. The 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these new classes of compound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取代苯氧乙酸及其衍生物、酰基硫脲[1]和2H-1,2,4-噻二唑并嘧啶类化合物[2]都是具有很好生物活性的母体结构。前文[3]曾报道了2H-1,2,4-噻二唑并[2,3-a]嘧啶的苯甲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测定。为了寻找高效、高选择性的新型除草剂,本文以2-氯苯氧乙酰异硫氰酸酯1为创制源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4个2和4个3。化合物2和3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合成路线如下:OCH2CNCSOCl NNH2NXZY丆lOCH2CNHOCSNHNNXZY       1                       2Br2NNYZXNSOCH2CNOCl32/3abcdXCH…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具有优异生物活性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取代异 NFDA1 唑和肟醚基团引入多菌灵结构中,以取代苯甲醛 (1) 和2-氯苄胺(3) 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肟醚并取代异 NFDA1 唑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 1H NMR 和 MS 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1b对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的相对防效为90%,对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 的相对防效达95%,低于对照药剂多菌灵;除草活性皿测法表明,化合物11c和11j 200 mg/L下对靶标作物的根、茎抑制率均达80%以上,与对照药剂异丙酯草醚活性相当。盆栽法表明,150 g/hm2下,化合物11c和11j对繁缕Stellaria media苗前和苗后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上,低于异丙酯草醚。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芳氧乙(丙)酸与O,O'-二烃基硫代磷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 3a、3b、3g和3h 对单子叶植物稗草和双子叶植物油菜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油菜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其效果接近、有些甚至优于对照化合物2,4-D。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合成了十七个 3- (4-吡啶基 ) - 4 -烃基 - 1,2 ,4 -三唑啉 - 5-硫酮化合物 ,并归属了它们的1HNMR和 13 CNMR。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合成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和除草活性 ,但植物生长促进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是一种重要的除草剂作用靶标。为了发现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新型HPPD抑制型除草剂,对前期合成的23个含咪唑啉酮结构单元的吡唑类衍生物(2A~2W)进行了深入的生物活性评价和构效关系研究,比较了它们对拟南芥HPPD(AtHPPD)和人源HPPD(hHPPD)抑制活性的差异,从酶水平上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和种属选择性规律,从活体植株水平研究了它们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其中化合物2E和2G在150 g/hm2剂量下对荠菜、繁缕、小藜和棒头草抑制活性达到80%以上,且其对作物的安全性也明显优于商品化除草剂硝磺草酮。此外,化合物2P在酶水平上的选择性倍数高达93倍,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4,6-二氯-5-硝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胺化、取代、醚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嘌呤氧基苯氧丙酸酯类化合物1a~1k,其结构经1H NM R和M S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在200 mg/L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1f((R)-2-(4-((9-(4-氯苯)-8-(三氟甲基-9H-嘌呤-6-基)氧)苯氧)丙酸丁酯)和1h((R)-2-(4-((9-(4-氯苯)-8-(三氟甲基-9H-嘌呤-6-基)氧)苯氧)丙酸乙酯)对靶标的抑制率几乎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