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紫花苜蓿鲜草的青贮、调制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鑫 《草业科学》2005,22(11):51-53
介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几种青贮技术,不仅可减少紫花苜蓿养分损失,还可保持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延长紫花苜蓿鲜草的供应周期,紫花苜蓿可持续利用对发展我国紫花苜蓿草业、畜牧业及农村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种草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种草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紫花苜蓿的栽种面积逐年增加.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存在紫花苜蓿安全越冬的问题.特别是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50℃,而且降雪少,在早春紫花苜蓿萌发阶段,温度变化无常,温差大,不利于紫花苜蓿的安全越冬和翌年的再生.为此,笔者在从事饲草饲料生产过程中,针对紫花苜蓿的安全越冬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冻害及其综合防御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营养丰富,生态适应性广,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牧草.通过对造成紫花苜蓿冻害原因和受冻症状分析,提出了紫花苜蓿冻害的综合防御技术,对苜蓿草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优良的饲料,在我国得到广泛的种植,但因其适宜的收获期短、干草制作易受天气的影响以及制作过程营养损失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为解决紫花苜蓿干草储存难、制作难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紫花苜蓿青贮技术:半干青贮、拉伸膜裹包青贮、添加剂青贮、混合青贮。通过使用这些技术,以期提高紫花苜蓿作为饲料的利用效率,为广大养殖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植物,营养丰富,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牧草。通过对宁夏干旱半干旱区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越冬返青情况调查研究,提出了增强紫花苜蓿安全越冬返青的技术管理措施,对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植物,营养丰富,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牧草.通过对宁夏干旱半干旱区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越冬返青情况调查研究,提出了增强紫花苜蓿安全越冬返青的技术管理措施,对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等优质高产饲料得到极好的推广应用。紫花苜蓿是世界广泛种植的一种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质蛋白质饲料。青贮玉米具有柔软多汁、气味酸香是牛羊一年四季的优良饲料,能有效保持日粮结构中粗饲料品质稳定。1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1.1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苜蓿、苜蓿草等,是最普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豆科类植物,具有抗旱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好等特点,是世界上著名的优良牧草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是极其广泛,但是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下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不同,所以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栽培不同类型的紫花苜蓿。从抗寒型紫花苜蓿的生活习性、环境要求、种植技术要点等方面来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提出在农民种植抗寒紫花苜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扰,着力解决在现有牧场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出现的草原生产力下降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何平  韦正乙  孙卉  邢少辰 《草业科学》2013,30(4):627-637
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取得重大进展。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公认的优质牧草,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其遗传性状,提高其产量、抗性、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围绕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除草剂抗性、品质改良和生物反应器5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期紫花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并根据转基因紫花苜蓿的生物安全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以期为我国紫花苜蓿的转基因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我国草业发展速度很快 ,各地区引种和种子生产工作力度加大。因缺乏严格的草地保护措施 ,导致品种间病虫害相互感染与漫延 ,给草产业带来了很大损失。紫花苜蓿草地病虫害防治技术旨在为保护草地 ,提高商品率 ,增加草业效益提供技术依据。1 紫花苜蓿病害防治技术紫花苜蓿受病危害后 ,植株萎蔫 ,茎叶枯黄 ,出现病斑 ,叶片残缺甚至脱落 ,产量下降 ,品质变劣 ,利用年限缩短。所以 ,病害防治是紫花苜蓿草地田间管理上的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紫花苜蓿的主要病害有 :褐斑病、锈病、霜霉病、白粉病 ,其次还有炭疽病、黄萎病、斑枯病…  相似文献   

11.
转BADH基因山苜3号(SLM07)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DH基因成功导人中苜1号紫花苜蓿基因组中,以生长习性、花色、生物量、抗逆性等性状特征为选育目标,选育出了符合既定目标的耐盐苜蓿,定名为山苜3号(SLM07)(Medicago sativa L.cv.Shanmu No.3).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在不同含盐量地区其产草量明显高于中苜1号,生产试验的干草增产率为16.22%~21.52%,为我国耐盐牧草生产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魏淑花  曹春婧  朱小芳  张蓉  王颖 《草业科学》2017,34(12):2569-2574
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研究了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在6个不同抗蚜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及不同苜蓿品种的抗蚜机制。结果表明,豌豆蚜在刺吸取食不同抗性苜蓿品种的过程中,均产生8种波形,8种波形在6个苜蓿品种上持续的时间分别不同。与苜蓿品种抗性有关的是豌豆蚜在苜蓿品种韧皮部刺探取食过程中产生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l波)持续的时间,在6个不同抗蚜苜蓿品种上刺吸取食过程中产生E1波持续时间差异显著(P0.05),抗性越强的苜蓿品种,E1波持续时间越长,在抗性品种MF4020上持续时间最长,为36.8min,在低抗性品种巨能牧歌37CR持续时间最短,为1.50min。本研究从电生理方面进一步说明了不同苜蓿品种的抗蚜机制,从而为苜蓿品种抗蚜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异花授粉植物,自交则衰退,品种内个体间基因型杂合,因此品种鉴定的难度较大。本文以苜蓿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和鉴定供试苜蓿品种。结果表明: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PCR产物分离可以避免非特异带的出现,降低了实验误差;在品种鉴定方面,AFca1位点片段大小为148 bp的等位基因在龙牧系列品种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可作为品种区别的依据;在其它品种之间或与杂花苜蓿品种之间,多数的SSR位点有基本相同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品种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而大部分品种之间频率的差异很小,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即仅靠有限的SSR位点很难区别供试苜蓿品种;通过某些品种特有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与其它品种之间的差异作为鉴定的依据进行探索研究,或许能真正将某些苜蓿品种与其它品种区别开。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温室种植苜蓿的生产性能,对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苜蓿品种中, WL323苜蓿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18758.33 kg/hm2;阿尔冈金苜蓿的平均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可达1.44 cm/d;阿尔冈金苜蓿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的茎叶比最高,为0.8732;抗蓟马苜蓿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的鲜干比最高,为12.8465;苜蓿王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1.98%。  相似文献   

15.
润布勒苜蓿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卢欣石  何琪 《草地学报》1998,6(3):171-178
加拿大润布勒苜蓿于1972年自拿大斯喀切削 本中国农业科学院草研究所,经过试种栽培后,于1987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国外引进芷蓿品种,后简称中国润布靳苜蓿。本研究探讨了加拿大润布协引进中国后15年间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6.
高产高蛋白质高抗性苜蓿品种选育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以肇东苜蓿与扁蓿豆远缘杂交种F3代群体为原始材料,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通过多次单株选择,结合越冬率,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反复筛选后,进行无性繁殖,选育出7个优良品系.建立无性系和多元杂交圃,实行开放授粉,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选育出具有"高产、高蛋白质、高抗性"的60号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遗传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雪婷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09,17(3):343-348
为初步判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Native 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的遗传特异性,及与其他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借助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包括该材料在内的41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22条酶带,最多9条,最少5条;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出现6条酶带,其特征谱带为Rf0.26;将0,1二态性矩阵转化为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40个材料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为其在形态学上与其他苜蓿的差异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19.
云南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云南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国外引进的2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产量表现和部分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良的品种为西玛罗紫花苜蓿,其次为猎人田紫花苜蓿.旨在为云南及相似气候环境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的品种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SCoT)标记,对600份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材料(共6个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了不同取样数量下(10,15,20,30,40,50,60,70,80,90和100)紫花苜蓿的遗传多样性,旨在筛选出代表紫花苜蓿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最佳取样单株数。结果发现,6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80个条带,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条带数为13.3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在评价不同取样梯度下的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覆盖度时发现,当取样数量增加至40时,6个供试紫花苜蓿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此外,本试验采用UPGMA与STRUCTURE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取样梯度下紫花苜蓿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样本量为40时能够有效反映紫花苜蓿群体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