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玲  刘祖艳  赵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041-14043,14046
为了筛选降解瓜尔胶的菌株,从亚麻液中筛选到l株降解瓜尔胶产β-甘露聚糖酶的细菌HL-2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菌株HL-28产甘露聚糖酶的活力达64.532 U/ml,经紫外诱变育种获得突变株HL-28-30,酶活提高到339.787 U/ml,提高了426.54%.粗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pH值为5.6,最适反应温度50℃.  相似文献   

2.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44-1746
[目的]为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1株青霉QM-1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固体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0.5 g魔芋粉,20.0 g麸皮,1.5 g蛋白胨,0.3 gKH2PO4,0.03 gMgSO4.7H2O,初始pH值为5.5,反应pH值为5.8,含水量为60%。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将在30 g基础培养基放在250 ml三角瓶中,接入菌种在35℃下培养3 d后,最高酶活力可达1 455.63 IU。[结论]当反应pH值为5.2~6.0时,-β甘露聚糖酶能维持较高的活性,这表明该菌所产β-甘露聚糖酶为酸性。  相似文献   

3.
对土壤中分离的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MSJ-5进行产酶性质的研究。菌株MSJ-5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2h达到产酶高峰。β-甘露聚糖酶为粗酶液的主要组分,酶学性质的研究显示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7.0,在pH 5.0~7.0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水解魔芋甘露聚糖及水解产物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SJ-5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甘露聚糖有显著降粘效果,水解产物以甘露寡糖为主。研究结果显示,菌株MSJ-5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有应用到饲料添加和功能性寡糖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产β-甘露聚糖酶的优良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酶学特性的测定。[方法]运用单因子分析对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到的产β-甘露聚糖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所产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和5.5。在45~70℃内酶活稳定,65℃保温15 min,残留酶活仍有70%左右;在pH值4.5~6.5内酶活相对稳定,pH值5.0条件下保存3h,残留酶活仍有75%以上。低浓度的Co2+、Mg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提高浓度后则对酶活有抑制作用。[结论]该酶具有良好的酶学特性,有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潜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产β甘露聚糖酶的优良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酶学特性的测定。[方法]运用单因子分析对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到的产β甘露聚糖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cillus subtilis)。所产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和5.5。在45—70℃内酶活稳定,65℃保温15min,残留酶活仍有70%左右;在pH值4.5—6.5内酶活相对稳定,pH值5.0条件下保存3h,残留酶活仍有75%以上。低浓度的Co^2+、Mg^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提高浓度后则对酶活有抑制作用。[结论]该酶具有良好的酶学特性,有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潜质。  相似文献   

6.
黑曲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366-9368
[目的]分离纯化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研究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方法]黑曲霉经固态发酵制备粗酶液,分别采用硫酸铵分段沉淀法、丙酮沉淀法和Sephadex凝胶层析法对β-甘露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用PAGE检验其纯度。同时测定纯化后的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结果]β-甘露聚糖酶经40%~9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后比活力可提高到1 180.9 U/mg 经1.0 ∶1.0~1.6∶1.0(V/V)丙酮沉淀法纯化后的比活力可提高到1 847.0 U/mg;最后经凝胶层析法纯化后的比活力可提高到7 950.4 U/mg,纯化倍数为8.67,在PAGE凝胶电泳图谱上得到单一条带,即纯化后的β-甘露聚糖酶。[结论]纯化后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为:最适pH值4.2,最适反应温度60 ℃,米氏常数Km 2.67 mg/ml。  相似文献   

7.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酶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工厂废液中分离并筛选到了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CYS4,其摇瓶培养液的酶活力为11.0U/mL.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0,在pH值为5.0~11.0时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酶活力在8...  相似文献   

8.
武玉永  于敏  武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496-4498,4555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方法]以魔芋粉为底物,从崐嵛山采集的土壤中,经平板法筛选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优势菌株。将该菌株的一段16S r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所属菌种,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酶的性质做初步研究。[结果]该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产酶量不同,不同温度下的相同培养基中产酶量也不同,在LB培养基中,27℃下培养较30℃利于该菌株产酶,而SOC培养基在30℃下培养较27℃利于该菌株产酶;该菌株所产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55℃,之后温度升高酶活力会急剧下降。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测得酶活力可达95.3 U。[结论]为甘露聚糖降解产物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酸性β-甘露聚糖酶生产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青霉QM-1(Penicillium sp.)液体发酵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产酶最适培养基配方:麸皮+魔芋粉(2:1)10.0g/L,NaNO3 2.0s/L,KH2PO4 1.5g/L,MgSO4·7H2O 0.3g/L,H2O 1000ml。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转速为175r/min,在35℃下培养4d,最高酶活力达86.3IU。该菌所产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60℃。[结论]麸皮和硝态氯能有效促进青霉QM—1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且所产的β-甘露聚糖酶有一定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一株耐热脂肪酶产生菌XD-23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寻甸油污样中获得1株产脂肪酶的菌株XD-23,研究了该菌株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6.0,为高温中性酶;酶活力在pH值4.0~7.0范围内较稳定,有一定的耐酸性;在65℃保温30min酶活力保留7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金属离子Ca2+、Co1+、K+对酶活...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酶活性高的β-甘露聚糖酶芽孢杆菌,该菌产酶迅速,在简单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2 h即可达到产酶高峰,且粗酶液中甘露聚糖酶的量占绝对优势。对酶性质的研究发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0,在pH值为5.0~7.0时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黏度试验显示降黏效果显著,薄板层析显示水解魔芋甘露聚糖和角豆胶产物以甘露寡糖为主,有应用到饲料酶制剂和寡糖生产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以魔芋粉为惟一碳源作为富集条件,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玉米地土壤中筛选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经摇瓶培养后其酶活力达到101 U/mL。经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对酶进行了部分纯化。对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0;在45~55℃时酶的稳定性较好,保温30 min后其残留活性在80%以上,在pH4.5~5.5时酶的稳定性较好,保持30 min后其残留活性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敏  黄林  程新  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1012-1015,1049
试验以玉米芯粉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定向筛选技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产木聚糖酶较高的霉菌菌株X-1,经初步液体发酵木聚糖酶活高达724.63 U。依据《真菌鉴定手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er)。同时对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0;在70℃保温30 min后酶活力仍为90%以上;在pH3.0~7.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酶活仍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芽孢杆菌WY45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最佳产酶配方,同时获得高活力的β-甘露聚糖酶,经碳源、氮源、碳氮质量比、初始pH和培养温度5个单因素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芽孢杆菌WY45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以4g/L魔芋精粉为碳源,1.33g/L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碳氮质量比为4/1,初始pH5.5,50℃培养时间96h。此条件下,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2800U/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鉴定1株嗜酸真菌,研究其所产嗜酸酶。[方法]利用寡营养嗜酸(pH 2.5)选择性培养基,从江西某铀矿浸铀体系中分离到1株异养菌,记为RBS-6,利用其菌落形态和分子指标rDNA-ITS对其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其胞外糖苷水解酶。[结果]该菌最适生长pH值为4.0,属嗜酸性真菌。RBS-6的rDNA-ITS序列与瓶霉属真菌 Phialophora sp. CGMCC 3329(GU 082377)同源性最高,达到98%,故RBS-6为瓶霉属真菌(Phialophora),将其暂命名为Phialophora sp. RBS-6。该菌株可产α-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等6种糖苷水解酶,这些酶的最适pH值在3.0~4.0,为嗜酸酶,其中的β-葡聚糖酶最适pH值为3.5,最适温度为50℃,在50 ℃保温60min,仍有58%的酶活力,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结论]该研究鉴定了所得菌株为嗜酸瓶霉属真菌,其为极具产嗜酸酶潜力的新型菌株,该结果丰富了瓶霉属真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菌种、条件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刚果红以筛选法从芽孢杆菌中筛选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理想菌株,即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ls)NCIMB 11034。该菌产酶条件以槐豆胶或魔芋胶作为碳源,以酵母抽提物作为氮源,25℃培养27h为宜,该酶最适作用温度60℃,最适作用pH5.4,60℃保温3h酶活性不损失,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高活力纤维素酶产生菌,高效利用纤维素资源.[方法]从朽木和和纸浆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TY2.对其形态和18S rDNA特征序列分析鉴定为木霉菌(Trichoderma sp.).对菌株发酵条件及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TY2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1;滤纸+2;麸皮+0.5;葡萄糖为碳源,0.5;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 5.0,温度28 ℃,200 r/min,5 d,其CMCase和FPase活力分别达412.5 和100.3 U/mL.经分离纯化出TY2菌株内切β-葡聚糖苷酶.内切β-葡聚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 ℃,最适反应pH为4.6,在50 ℃以下,pH 3.0~5.0,酶活性稳定,且在80 ℃仍具有降解CMC-Na的效果.同时研究发现铜离子、锌离子、钾离子和钠离子对内切β-葡聚糖苷酶的酶活有促进作用,而汞离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所筛选的TY2菌株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产酶量高、产酶快的菌株,采用碘液染色法从土样分离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量高的菌株Bacillussp.N-6,通过16 S rDNA序列相似性比较及生理生化性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为得到最佳产酶配方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100 mL培养基加入2 g魔芋粉、1 g酵母粉、1 g豆饼粉、起始pH 8.0、32℃150 r/min振荡培养18 h,产酶量最高,达316.53 U/mL。该酶在pH 5.0~9.0和40~55℃下稳定,作用最适条件pH 6.0和50℃。Co2 对酶有激活作用,Fe3 ,Ag 和EDTA对酶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能够产生稳定性较高木聚糖酶的菌株,采用以桦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到1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命名为BF。将BF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鉴定,并研究其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值、温度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金属离子对其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BF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BF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6.0,在pH值3.0~9.0稳定,在60℃保温180min后仍有65%的酶活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终浓度为5mmol/L的Ca2+、Fe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达130%和140%。表明,筛选到的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几种黑曲霉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黑曲霉3.316。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不同碳源(麸皮、可溶性淀粉、豆粕和米糠)在相同碳源浓度(2%)及相同发酵条件下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结果]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的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为:麸皮2%,蛋白胨0.1%,KH2PO40.1%,初始pH值6.0。测得酶活力为152.20 U/mg。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反应液浓度为0.1 mol/L醋酸缓冲液时酶活力最高,最佳反应温度为55℃,pH为5.0。[结论]不同碳源对产酶有较大影响,麸皮做碳源时产酶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