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枯病又名猝倒病、萎倒病、根腐病。它不仅危害杉苗,而且也危害松树、杜仲、柑桔等树苗。我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我们从1960年起,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一、发病规律杉苗立枯病有三种类型,即芽腐型、猝倒型、立枯型。在不同时期危害症状不同:幼苗出土前为芽腐型;幼苗出土后到茎部木质化前为猝倒型;幼苗基部木质化后为立枯型。我区杉苗立枯病多在3—6月间发生,在  相似文献   

2.
一、落叶松幼苗病害的防治 (一)立枯病落叶松立枯病是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持续时间较长,症状随着幼苗生长而变化,主要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正(1)猝倒病。又称立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出土两个月内,或幼苗期移植后半个月内。病菌自根部侵入,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组织坏死,病部细菌缢出使苗木迅速倒伏。当圃地积水、覆土过厚、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时容易发病。防治时,可喷0.5%波尔多液喷射苗木茎叶,喷  相似文献   

4.
硫酸亞鐵 硫酸亞鉄(FeS·7HO),又称黑矾,是綠黑色的結晶体,国產的廉价农药,有杀菌作用,对于松杉幼苗立枯病的防治很有效力。为了預防立枯病,在幼苗时期每隔10—15天定期噴洒1—3%的硫酸亚鉄液,如果仍然發生了立枯病,除拔掉病苗集中燒毀外,还可在3%硫酸啞鉄液中加入0.1%昇汞連續噴洒2—3次,以抑制病害蔓延,噴洒后还应用水将苗上的药液洗去。  相似文献   

5.
我县乡村苗圃在播种培育落叶松苗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落叶松播种幼苗立枯病,采用D801复方杀菌剂,分别进行了拌种防治和喷洒幼苗防治立枯病的试验,均收到较好效果。我们使用丹东纺织助剂化工厂生产的D801,系复方杀菌剂。D801是农用杀菌药物与多种微量元素复方的杀菌剂,其含量为25%。播种用的种子是二等长白落叶松,喷洒试验用的幼苗是生长初期的长白落叶松幼苗。  相似文献   

6.
针对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Nakai)Nakai]种子繁育出苗率低,且当年出苗不齐,形成隔年播种的问题。经试验采取变温层积加赤霉素浸种处理,100mg/L赤霉素浸种发芽率达到91.4%。种胚必须经过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2个不同阶段,种子内的抑制物质通过人为处理来打破,可以实现当年采种,次年春天播种育苗的生产需要。播种密度以1cm×5cm为佳,优质苗产量为1 700株/m2,占69%。立枯病防治以播种后按50mL/m2用40%福尔马林1.0%药液喷洒床面进行土壤消毒,苗木出土展齐叶后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1.0%药液,以后每隔15d喷一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立枯病是苗圃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地影响落叶松幼苗成活率,特别是立枯病中的芽腐和猝倒病,在播种后至幼苗出土40天左右危害严重,病菌浸染种子或幼芽,使种芽组织腐烂,不能出土,减少出苗数量;对于刚出土的幼苗,病菌浸染后成片倒伏死亡。为了培育优质壮苗,提高幼苗成活率,防止立枯病的发生或蔓延,根据林业厅营林局1987  相似文献   

8.
板栗苗木立枯病的防治赵维岐,韩凌,张维芝(迁西县林业局064300)栗树立枯病又叫茎叶渐枯死。此病多发生在栗苗苗圃里,发病严重时能使栗苗大量枯萎死亡。1板栗苗木立枯病主要表现症状当幼苗出土后,根颈部尚未充分水质化前,在根颈地表处出现褐色长形病斑,以后...  相似文献   

9.
香椿立枯病症状为幼苗猝倒型。非侵染性病原是土壤板结,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侵染性病原为丝核菌和腐霉菌。侵染性病原与非侵染性病原交互作用于幼苗,除与土壤、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外,与育苗技术措施不当也紧密相关。该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结合育苗技术措施,加强苗期管理,增强苗木抗性;严重发病时,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剂药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王福林  蔡建岗 《沙棘》1996,9(3):22-23
通过对俄罗斯沙棘幼苗立枯病的综合防治,得出如下结论:1)立枯病预防重在土壤前期处理和种子处理;2)发现立枯病后可及时用高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喷洒;3)幼苗期间控制水分,防止湿度较大;4)切忌选择前茬为蔬菜的土地进行沙棘育苗。  相似文献   

11.
<正>猝倒病也称立枯病,在我国各地苗圃普遍发生,幼苗死亡率很高,严重的达50%以上,是许多针阔叶树幼苗的主要病害。1症状病害多在4~6月间发生,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出现四种症状类型。(1)种腐型:播种后,土壤潮湿板结,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破坏种芽的组织,未出土就引起腐烂,地面表现为缺苗。  相似文献   

12.
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成的天蓝色药剂,有效成分是碱式硫酸铜。波尔多液喷在植物上,粘附在植物上的碱式硫酸铜经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气和植物体及病菌分泌物的作用,逐渐产生可溶性铜化物而杀菌,是育苗生产中防治苗木病害不可缺少的一种药剂。一、防治松苗立枯病: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树苗木在出土后脱帽前打一次1%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13.
松苗立枯病是育苗中的大敌,如樟子松育苗,在苗木出土后针叶形成前这段期间,受立枯病危害最大,如措施不当或防治不及时,常常造成育苗的失败。1981年我们在新播樟子松苗床上试验了敌克松药土处理土壤法防治松苗立枯病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具体做法是:先将苗床细土取下1.5cm,过筛筛细,把全  相似文献   

14.
森保1号防治苗木立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效试验证明,在保1号对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多效唑、多菌灵和增产又,经森保1号处理后,有效控制了立枯病的发生,枯死率显著减少。最佳处理为浸种并喷苗.具体做法如下:在播种前3d,对经催芽处理的种子用700×10-6mg/ml的森保1号浸种4h后播种,待苗木出土3~5d时,用500×10-6mg/ml的森保1号喷苗1~2次。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种粒较小,播后新出土的幼苗细弱,易受危害,做好幼苗保护工作极为重要,主要保护措施如下。1防鸟:幼苗顶壳出土大约10天左右种壳才能脱落,因此,要注意防止鸟类在顶壳出土时啄食种子。不少地方由于忽略了看鸟这项工作,幼苗损失相当惊人。所以,除在播种时注意不露种外,从播种直到种子发芽出土、种壳脱落之前都要有专人看鸟,必要时设稻草人或呜锣驱赶鸟类。2防霜冻:幼苗出土到放叶初期,有时会遇到晚霜为害而嫩弱的幼苗对晚霜非常敏感,必须及时预防。防霜办法可在气温急剧下降、有降霜危险时采用苗床灌水或圃区熏烟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防止松苗立枯病要严把“三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苗立枯病是针叶树苗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六盘山区主要危害油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树种的幼苗。由于危害的树种和幼苗生长期不同,其症状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种芽腐烂。播种后,籽粒吸水膨胀,幼芽萌发出土前,若土壤潮湿板结,种苗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2、  相似文献   

17.
用接种过菌根真菌的不同土壤对湿地松幼苗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湿地松菌根属外生菌根。短根二叉状分枝,多个短根聚集成簇状或葡萄串状。2.春季播种的松苗出土约50天,菌根菌侵染根部,九月菌根大量形成。3.不同土壤接种菌根的生长有明显差异。酸性红壤有利于菌根的发育,石灰性土壤因pH值较高,不利菌根形成。菌根的形成有利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一、松、杉苗猝倒病猝倒病又名立枯病,是森林苗圃中常见的重要病害。除为害松、杉等针叶树苗外,阔叶树苗中的洋槐、桑、臭椿及毛竹实生苗也常受害。猝倒病以幼苗出土后,嫩茎木质化前约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稀释法研究了湿地松幼苗1 a中微生物根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的生物防治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湿地松苗圃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湿地松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展可以大大促进其周围微生物的生长,受湿地松根系生长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松苗移栽后的几个月内,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细菌比真菌的种群增长速度要快。利用生物防治细菌进行苗木猝倒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芽苗移栽后1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播种育苗的难题之一是立枯病,立枯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棉腐菌等侵染幼苗所致。该病在6月中、下旬,地温20℃左右,幼苗出土不久,未生侧根时期发生。土壤粘重、浇水量大、前茬是菜或种子经高温催芽的幼苗发病率高。苗床中间较边缘处发病重。得过立枯病的苗床,呈块状或片状缺苗,往往减产20%~80%。我们在落叶松育苗中采用种子低温处理、早期播种、全光育苗、分段适时适量浇水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了立枯病的发生。1 种子低温处理用于播种的种子,精选后,在播前60d~70d混上两倍于种子的含水5%的中砂,装入箱内,上盖一层塑料布或草帘,放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