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砷制剂对畜禽生长的影响潘穗华随着动物营养学研究的深入,砷制剂的作用已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在动物营养中的多功能作用已被大家逐步认识,在饲料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推广,广东饲料工业自八十年代开始应用研究,因国内无产品,仅靠少量进口。今年3月,农业部正式批准浙...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有些饲用植物在生和与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种以不同机制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抗营养因子(ANFS),其主要作用是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影响动物健康与生长,现在虽对某些抗营养因子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已有可能降低甚至消除其抗营养作用,但其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仍很严重,不可忽视,本文就抗营养因子的主要有害作用,将抗营养因子分为五类,分别就其主要存在的饲料原料,作用原理,消除方法做一综述。1抑制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抗营养因子抑制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砷制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畜牧工作者所认识,在饲料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推广。有机砷之一的对氨基苯胂酸(ArsanilicAcid)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早在50年代已被美国、加拿大等国所广泛应用。我国自80年代开始作应用研究,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对氨基苯胂酸对猪、禽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产品色素,与抗生素并用对次临床疾病如痢疾、腹泻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减少死亡率。浙江省黄岩市荣耀化工厂自1990年起开始研制对氨基苯胂酸,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4.
《饲料与畜牧》2009,(12):42-43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推动了络合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在微量元素的吸收和代谢以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方面,部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添加剂,已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新饲料》杂志与广州天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2009年第12期开办“特别关注”栏目,主题为“氨基酸螯合物营养与研究”,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以供科研人员及饲料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存在状况植物性饲料是家畜的主要饲料来源。但近三十年来,发现几乎所有能作为家畜饲料的物质中均存在一些能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的抗营养因子(见下表),这类物质大多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当使用具有这些成分的植物作饲料时,在加工调制不当或摄食过量的情况下,对动物会产生各种毒害作用,如生长减慢、饲料利用率低、内分泌发生紊乱、间或有器官损坏等。表饲料中天然存在的抗营养因子2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根据抗营养因子在家畜体内产生的生物学反应,其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2.1降低蛋白质消化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硒营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微量元素硒(Se)于19世纪初被科学家发现,人们一直把它看成一种有毒物质,直到20世纪中叶,首次发现硒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防止犊牛和羔羊白肌病,其营养作用才开始引起重视。迄今为止,微量元素硒已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1 硒在动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吡啶甲酸铬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铬和其他元素镍(Ni)、钒(V),锂(Li)等一样,在过去常被视为有毒害元素,未确定其营养意义,随着近年来对这类元素的深入研究,发现它们对畜禽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被称之为“可能必需的矿物元素”,尤其是近年来三价有机铬的研究与应用更为深入,砒啶甲酸铬作为一种新的营养物质,已被列入新型饲料添加剂的行列。1吡啶甲酸铬的生物学作用1.1砒啶甲酸铬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据有关报道,铬在动物体主要以三价铬的形式与其它价物质结合形式存在,动物体内的铬含量约为1-10ppm,广泛分布在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中,主要贮…  相似文献   

8.
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饲料酶制剂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和养殖行业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并广泛应用。例如,在以小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在以大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可消除由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SNSP),如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导致的抗营养作用,提高日粮的消化率,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应用植酸酶来消除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节约磷酸氢钙,并减轻磷的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但是,目前酶制剂在以玉米、豆粕为基础的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9.
有机胂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建刚  高峰 《饲料广角》2004,(17):11-13
长期以来,砷被认为是一种有毒元素,砷化物主要用作杀虫剂和除草剂。在现代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砷元素被认为和硒、碘一样,是动物机体的一种必需元素,但也是有毒有害元素。有机胂作为动物抗病原微生物和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极为普遍。美国每年消耗在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机胂达400t左右。英国兽药典至今仍收载有有机胂品种。常用的有机胂化合物有两种:一种是对氨基苯胂酸(商品名阿散酸)及其钠盐;另一种是硝基羟基苯胂酸(商品名洛克沙生)。1有机胂的营养作用与应用1.1有机胂的营养作用机理有机胂制剂促生长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0.
饲料抗营养因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满足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饲料原料在不断拓宽。但其中许多植物性资源在生长、加工、贮存过程中常产生一些降低饲料营养价值的物质──抗营养因子,使饲料的利用率下降,且影响畜禽的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当前人们已发现有数百种抗营养因子,并研究出一些消除方法,但对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的作用机理还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就目前研究的一些结果作一介绍,供深入研究参考。l饲料抗营养因子1.1蛋白酶抑制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ProteaseInhibitors)因主要抑制蛋白酶活性而得名。蛋白酶抑制因子存在广泛,对它的研究也最多,该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磷是动物营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矿物质元素之一,既是机体的重要结构成分,又参与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发挥着其他任何元素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磷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由饮水和饲料供给。单胃动物常用植物性饲料中60%-80%的磷是以植酸及其盐类形式存在。以这种形式存在的磷很难被单胃动物利用,而且植酸也影响其他养分的利用,所以植酸被视为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磷的利用率;降低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影响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利用率;影响消化酶的活性等几方面。大量试验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显著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饲料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们对食品和饲料中抗营养作用物质的深入认识和研究,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植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对动物主要产生毒性作用,称之为毒素;如果对动物主要产生抗营养作用,则称之为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简称ANFs)。抗营养因子可定义为“植物代谢产生的并以不同机制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之间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有些抗营养因子表现一些毒性作…  相似文献   

13.
鱼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植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对动物如果主要产生抗营养作用,就称为抗营养因子,如果对动物主要产生毒性作用,则称之为毒素。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毒素的毒害作用主要是危及动物健康、正常代谢和生长,严重时造成死亡。鱼类饲料中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现将几种对鱼类生长和健康危害较大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作简要介绍。1鱼类饲料中抗营养因子1.1抗胰蛋白酶又称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存在于大豆、豌豆、蚕豆等…  相似文献   

14.
生物素在养禽业中的应用麻益良(化工部饲料添加剂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济南250014)何瑞国(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随着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维生素的添加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进入90年代以来,生物素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研究又获得了阶段性研究成...  相似文献   

15.
抗营养因子存在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阻碍动物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进而导致动物体出现病变,对动物繁殖性能和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消除,保证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被有效利用,降低养殖的生产成本。下面,笔者就浅谈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作用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提高动物饲料利用率,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应用研究。我国是畜牧业大国,1997年全国饲料总产量已达6300万吨,居世界第二。我国饲料工业于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开展酶制剂的应用。目前,欧洲发达国家添加酶制剂的饲料已占90%,而我国仅占10%左右。因此,加大对饲料用酶制剂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1酶制剂在饲料中的添加效应经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酶制剂在饲养业中的合理应用,能起到促进动物对饲料…  相似文献   

17.
酶制剂在猪禽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养殖业中使用的酶制剂一般由特异微生物生产的外源酶制剂,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消化酶和非消化酶两类,外源酶制剂应用的目的主要有四方面:(1)弥补动物体内的消化酶分泌不足,如用于幼畜和病畜,一般使用消化酶类;(2)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养分的消化利用率;(3)分解饲料中的毒素因子;(4)对难消化的动物副产品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利用价值。1酶制剂的应用效果1.l酶制剂在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酶制剂最先用于仔猪。早期断奶仔猪由于消化机能尚不完善,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在从母乳过渡到摄食饲料的过程中,难以消化植物性饲…  相似文献   

18.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德蓉 《畜牧市场》2010,(12):58-59
非淀粉多糖是存在于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国的营养学家在抗营养因子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人们对畜禽营养水平的需要已有较深入的了解。随着动物科技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同样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所谓抗营养因子(ANFs)是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其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健康水平。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很多,如豆类籽实中的脲酶、抗胰蛋白酶和凝集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