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取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华南205与新选048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超高产高效栽培、高产高效栽培与常规栽培(CK)3种栽培模式对木薯生理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不同栽培模式苗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之间差异较为明显,由大到小依次为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且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苗期光合特性显著高于对照;不同生育期木薯茎粗、株高由大到小依次均为超高产高效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对照常规栽培;2个品种3种栽培模式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对照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华南205和新选048两年(2013年与2014年)的平均产量在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下分别增产18.6%、10.5%和15.8%、7.7%,分别增收6 378、2 810元/hm2和7 366、3 018元/hm2。由此可知,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木薯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 hm2,蓄留再生稻3.06万 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3.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hm2,蓄留再生稻3.06万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4.
木薯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用途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蔗糖业生产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木薯生产将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气候、土壤适于木薯生长,木薯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木薯耐旱耐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广西木薯年种植面积23~28万hm2,占全国木薯种植总面积的60%,然而,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加工业发展滞后,木薯品种单一、老化,生产布局不甚合理、栽培管理粗放等;因此,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提高木薯生产的经济效益,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良种,改进木薯栽培技术,建立健全木薯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科学处理木薯加工“三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2年长水河农场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进程,加快新品种、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推广应用德美亚系列高产优质品种,完善德美亚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高产示范区与辐射示范区转化方式以技术为核心,增加职工经济效益.2012年长水河农场种植玉米1.67万hm2,其中种植德美亚1号1.54万hm2,德美亚2号品种0.13万hm2.玉米德美亚1号平均公顷产量11010kg,公顷效益在9600元以上,实施效果显著,带动辐射性强.  相似文献   

6.
介绍九育27的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该品种高产栽培试验,提出该品种2种高产栽培模式:①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施尿素600 kg/hm2;②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施尿素400 kg/hm2。  相似文献   

7.
腾冲县啤饲大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县种植啤饲大麦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是历年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科技示范项目。2010-2012年在历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结合腾冲县气候特点,逐年完善,基本形成一套适用于大面积推广的啤饲大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使全县啤饲大麦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2010-2012年3年累计推广种植啤饲大麦3.87万hm2,加权平均单产2 895 kg/hm2,总产11 191万kg。累计示范推广啤饲大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0.68万hm2,加权平均单产6 225 kg/hm2,较大面积平均单产2 895 kg/hm2,增3 330 kg/hm2,新增总产量2 252万kg,新增总产值4 727.27万元,新增纯收益4 184.18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7.7,推广投资收益率1∶41.26,农户得益率为1∶11.66,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桂西南地区木薯肥效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桂西南地区木薯高产高效生产适宜的施肥方法,2012年在广西平果县开展了木薯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可实现木薯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适当增施氮肥更能明显地提高木薯产量,当地木薯生产以施纯氮肥270kg/hm2、磷肥60kg/hm2、钾肥120kg/hm2的施肥配方比较理想,同时,加施硼肥15kg/hm2,锌肥22.5kg/hm2,能达到更好的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木薯的无公害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县1995年已发展木薯0.25万hm2,木薯产业已成为红河县继甘蔗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总结出一套比较好的无公害木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秋芝麻高产品种选用和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品种为主处理、密度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表明 :江汉平原秋芝麻高产 ( 12 0 0~ 15 0 0kg/hm2 )栽培密度范围为 16 6万~ 3 3 3万株 /hm2 ,在湖北选育或推广的供试中熟夏芝麻品种均可作秋芝麻栽培  相似文献   

11.
<正>1临沧市水稻生产对高产技术的需求分析水稻在临沧市粮食作物中排第二位,种植面积5.178万hm2,最高亩产1024kg,最低亩产110kg,平均亩产342.2kg,总产量26.59万t,但临沧每年需求量在50万t以上,因此提高水稻亩产是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临沧市农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步伐和力度不够的问题还客观存在。因此,不断引进和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提高粮食亩产是临沧市水稻生产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试验表明:稻草免耕栽培产值40 897.5元/hm2,比对照增产4 920元/hm2;生产成本13 425元/hm2,比对照降低3 450元/hm2;经济效益比对照净增8 370元/hm2。说明稻草免耕栽培是节本增效的栽培新技术,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热带农业》2004,(1):38-40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其生长快、产量高、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用途广,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在我国,木薯淀粉仅次于玉米淀粉,是食品、造纸和纺织等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全国木薯栽培面积保持在40多万公顷,总产鲜薯600多万吨。全国约有300多家木薯淀粉厂,年总设计加工淀粉能力达300万吨,但实际年生产木薯淀粉约50万吨,木薯生产远未能满足工业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木薯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木薯的种植面积以及单产和总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凭借多年从事木薯地水土保持研究与推广的丰富经验,特别是结合“农民参与式”木薯地水土保持研究与推广的丰富经历,总结了一套木薯地水土保持及高产配套新技术。这些技术都已有一定的推广应用规模,对帮助热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木薯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义  李娟  张荣达  王道琴  葛雁  毛春霞  汪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37-7438,7447
[目的]探讨适宜春旱、伏旱严重的黔西北山区玉米(Zea mays L.)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因素D-最优饱和设计法,对杂交玉米毕玉7号在黔西北山区的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毕玉7号在膜侧栽培条件下种植密度(x1)和氮肥(纯氮)施用量(x2)与产量(y)间的回归模型为:y=676.013+85.633x1+7.423x2+38.812x1x2-94.649x12-37.614x22;提出黔西北山区种植杂交玉米毕玉7号产量水平在9 750 kg/hm2以上的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种植密度在6.270万~6.858万株/hm2,纯氮用量在308.790万~371.385万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在黔西北山区大面积推广毕玉7号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豆农发项目——大豆综合高产配套技术推广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项目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与垦区多个协作农场合作,通过开展新品种与新技术等示范与推广工作,并形成良种良法配套组装,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快速转化,实现项目协作农场的大豆增产增效。项目推广的技术效果突出,经济效益显著。针对垦区不同生态区特点,形成了"大豆小垄密栽培生产技术规范"与"大豆宽窄密栽培生产技术规范"。项目从2006至今,在7个农场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9万hm2以上,较当年平均增产大豆5万t以上,增收效益2.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郑单958为7.50万株/hm2,农大108为6.75万株/hm2,泰科235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理想的高产因子组合为:栽培密度7.5万株/hm2、复合肥900kg/hm2、农家肥(牛粪)11250kg/hm2、高锰酸钾进行种子处理20min、喷施膨大素叶面。  相似文献   

18.
麦茬水稻早作是一项节水、省工的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通过三年的示范种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其主栽品种中作180的需水特性,需肥规律,以及除草,防倒伏等技术进行研究,产量由1996年的5175kg/hm2增产到6555kg/hm2,增产27%,并完善了麦茬水稻旱作的技术体系.目前,推广面积达0.33万hm2.现将麦茬水稻旱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南方芦笋利用设施进行高产栽培的技术,采用该技术既能延长采笋期,又能有效地控制病害,从而大大地提高产量。推广示范0.34hm2,头年平均产量达5250kg/hm2,次年达24750kg/hm2,经济效益达21万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稻草覆盖免耕种植马铃薯栽培技术是将秸秆还田、免耕和轻型栽培三者的优点充分结合起来的新技术,既省工节本,又高产高效,平均每hm2产量29395.5kg,比常耕栽培法,增产3085.5kg/hm2,增10.5%,收购价比常规栽培高18%-23%,商品率提高30%.推广前景广阔,是农民增收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