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制备出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与S病毒(PVS)重组双CP多克隆抗体并用于PLRV与PVS这2种病毒的间接与DAS-ELISA检测,构建了PLRV与PVS融合双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LRCP/SCP,用超声破碎法代替溶菌酶法裂解重组菌BL21(pET22b-LRCP/SCP)并提取菌体蛋白,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分子质量为51.2 ku的高纯度的重组双CP。用该重组双CP作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高效价(1∶128 k)抗血清。纯化的重组双CP多克隆抗体与PLRV或PVS阳性标准物特异性结合,与另外4种马铃薯主要病毒(PVX、PVY、PVA与PVM)无交叉反应。间接ELISA反应中,稀释度为1∶3 200的重组双CP多克隆抗体与PLRV或PVS阳性物都呈现阳性反应;在DAS-ELISA反应中,稀释度均为1∶100的重组双CP多克隆抗体及其碱性磷酸酶标记物与PLRV或PVS的阳性标准物也分别呈现阳性反应。结果表明,制备的重组双CP抗体既可用于PLRV与PVS这2种病毒的间接ELISA检测,也可用于DAS-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2.
甘薯病毒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要概述了侵染甘薯的羽状斑驳病毒(SPFMV)、潜隐病毒(SPLV)、轻斑驳病毒(SPFMMV)、退绿矮缩病毒(SPCSV)、脉花叶病毒(SPVMV)等10余种病毒种类;着重综述了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生物学方法是依据病毒侵染后在甘薯或指示植物上的外观症状进行识别,但检测速度慢,易受季节限制;血清学技术是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的抗原性,据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免疫学反应检测病毒存在,但制备抗血清需时间长,对含量少和无蛋白外壳的病毒无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以核酸为基础,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来证实病毒的存在,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组CP作抗原制备出马铃薯A病毒的多克隆抗体,并将其用于DAS-ELISA检测。以p ET22b(+)为起始载体,构建了PVA-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ACP,重组菌BL21(p ET22b-ACP)经IPTG诱导表达出了分子量为30 k Da的特异性重组CP。利用高纯度重组CP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出了效价为1∶512 k的抗血清。以PVA重组CP为抗原,用间接ELISA与直接ELISA分别测定重组CP纯化抗体(Ig G)及其碱性磷酸酶标记物(Ig G-AP)的活性,用DAS-ELISA测定2种抗体的活性,目测及OD值测定结果表明3种ELISA测定反应都呈阳性。以PVA病毒阳性标准物为抗原,在上述3种ELISA测定中也呈阳性反应,重组CP多克隆抗体及其酶标抗体与PVA有较强的反应信号。利用重组CP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及其酶标抗体达到了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阳腾  刘怒安  刘聪聪  陈恩发 《种子》2022,(10):135-138
为提高马铃薯病毒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技术对马铃薯苗中X病毒、Y病毒、S病毒、卷叶病毒及纺锤状块茎类病毒进行检测,以期构建五种马铃薯病毒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qRT-PCR法阳性检测率为6%,灵敏度比DAS-ELISA法高。q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有效检测马铃薯的五种病毒。  相似文献   

5.
先经过饱和硫酸铵沉淀分离,再用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从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重组CP作抗原制备的抗血清中获得了高纯度多克隆抗体( IgG),并用戊二醛法一步法进行碱性磷酸酶的标记获得了酶标抗体(IgGAP).将纯化的抗体与酶标抗体用于感染PLRV病叶的检测,DAS-ELISA反应呈阳性,结果表明,用重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的黄瓜叶片为材料,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斑点杂交(NASH)技术,进行了检测灵敏度比较研究。三种检测方法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RT-PCR检测灵敏度高于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斑点杂交技术,以血清学为基础的DAS-ELISA检测灵敏度最低。通过灵敏度对比分析得出,核酸斑点杂交技术可以替代RT-PCR应用于基层的检疫检测。  相似文献   

7.
刘洪义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143-147
马铃薯A病毒(potatovirusA,PVA)是一种侵染马铃薯的病毒,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和产量,为有效防止该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建立马铃薯A病毒RT-LAMP检测方法,根据PVA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RT-LAMP反应的特异引物,通过实验成功建立了PVA的RT-LAMP特异性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快速,36min即可检测到扩增曲线;特异性强,可有效区分同样侵染马铃薯的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V病毒(PVV)、马铃薯Y病毒(PVY)以及同属的百合斑驳病毒(LMoV);灵敏度高,比普通RT-PCR灵敏度高10倍;并可通过肉眼观察浊度或颜色反应直接进行结果判断。该方法适用于现场PV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A病毒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建立可检测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GenBank中PVA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其特异性探针并用生物素标记。探针偶联荧光编码微球后与PVA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检测荧光信号。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侵染马铃薯的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及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反应;检测灵敏度约为10 pg/μL总RNA。该方法可用于PV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在马铃薯种薯生产田现场同时快速检测马铃薯X(PVX)和Y病毒(PVY),利用胶体金标记和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PVX-PVY双重检测试纸条。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在波长526nm处有最大吸收值,金颗粒直径约25nm。同时标记PVX和PVY兔多克隆抗体,将抗体标记物喷射于玻璃纤维纸上,作为金标垫。将PVX和PVY抗体分别划线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将羊抗兔抗体划线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质控线,制备胶体金试纸条。结果表明,研制的双重试纸条能够在2min之内同时检出PVX和PVY。PVX病汁液检测稀释限度可达106倍(W/V),PVY可达105倍(W/V),其中对PVX检测更灵敏。用其他4种常见病毒(PVS、PLRV、PVA和PVM)检测,未出现交叉反应。在田间采集马铃薯叶片,分别利用试纸条与DAS-ELISA检测,结果一致性非常高。由此可知,该试纸条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捷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田间及口岸一线对于马铃薯X和Y病毒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脱毒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系无性繁殖作物,易受病毒侵染而造成植株体内病毒积累,导致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下降.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马铃薯病毒病类型的种类表现、传播途径,脱毒种薯(苗)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讨论了三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对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美好展望.  相似文献   

11.
《种子》2019,(3)
马铃薯单产的关键制约因素是病毒病积累引起的种薯质量不合格。为了解马铃薯种薯质量现状和主要病毒病对产量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原原种、原种和一级种3个级别种薯收获后病毒侵染情况,采用人工接种研究主要病毒单独侵染与复合侵染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检测的6种病毒中发现了3种病毒,分别为PVY、PLRV和PVX;原原种未发现病毒;原种检出PVY和PLRV,侵染率分别为3.7%和0.7%。一级种共检出PVY、PLRV和PVX 3种病毒,侵染率分别为5.3%、1.7%和0.2%。复合侵染仅发现PVY和PLRV,原种和一级种的复合侵染率分别为0.2%和0.7%,PVY和PLRV为主要病毒病。采用人工接种PVY+PLRV、PVY、PLRV后,平均单株产量克新一号显著降低了25.2%、11.1%、8.86%,费乌瑞它显著降低了30.7%、17.4%、14.4%,复合侵染导致的减产远大于单独侵染,不同品种间对病毒的感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病毒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侵染马铃薯的病毒中,影响较为严重和发生较为普遍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引起的卷叶病。本研究通过田间性状调查得到50株马铃薯‘合作88’自交F2代抗PLRV性状分离群体,首先利用DAS-ELISA明确侵染病毒的类型,随机选取5株抗病群体和5株感病群体,通过Illumina 2X覆盖度重测序,随后以马铃薯双单倍体DM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单倍体组装和注释。通过基于Perl语言下的MISA程序进行全基因组SSR挖掘和比对,共筛选出277个与抗卷叶病相关的特异性SSR标记;接下来随机选取180个SSR标记并设计引物,PCR扩增后通过LabChip GX Touch检测得到232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2个,基于Minimum-Evolution的聚类分析发现,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0时,能把抗PLRV两个性状分离群体区分。利用JoinMap 4.0构建了‘合作88’抗PLRV连锁的遗传图谱;遗传图谱共包含8个连锁群,总长度为2684.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1.57 cM。最后用TetraploidMap检测到5个与抗卷叶病相关的QTL,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1%、8.70%、10.89%、13.52%、7.82%。基于mapping的单倍体测序数据,5个QTL分别被定位于第Ⅹ号、Ⅲ号、Ⅰ号、Ⅷ号、Ⅸ号染色体。本研究可为高通量开发马铃薯抗卷叶病分子标记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为精细定位马铃薯优良性状相关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大葱病毒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葱病毒病普遍发生,是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大葱病毒的寄主范围、病毒粒体形态、病理超微结构等测定结果,初步鉴定侵染病原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暂定成员,其种子可传带病毒。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在葫芦、西瓜、甜瓜3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作物种质中的携带部位、最低检测量及不同检测技术的检测效果,对3种作物的不同种质资源以及同种种质资源的不同处理进行了DAS-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受侵染葫芦种子的种皮、种仁可带毒;受侵染西瓜的瓜叶、瓜皮、瓜瓤、种皮、种仁、瓜蔓均可带毒;受侵染甜瓜的叶片可带毒。RT-PCR检测灵敏度高于ELISA。  相似文献   

15.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及微型薯诱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繁殖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并世代传递,病毒为害逐年加重,产量逐年下降。侵染马铃薯的主要病毒有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S病毒(PVS)、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获悉,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抗性基因挖掘研究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烟草响应马铃薯Y病毒的生物学过程,锁定了6个重要抗性基因。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引起的一种烟草系统性侵染病害,该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典型成员,在生产中对烟草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旨在揭示马铃薯育种材料对马铃薯干腐病抗性及马铃薯病毒病侵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尖孢镰刀菌侵染,对38份马铃薯育种材料的病毒侵染情况及马铃薯干腐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阿克莫拉地区马铃薯病毒病侵染发生情况复杂,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38份材料中,18个品系和1个品种材料未侵染马铃薯病毒;对18份马铃薯育种材料尖孢镰刀菌抗性鉴定,其中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1份,其余均不具有抗病性。哈萨克斯坦阿克拉莫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复杂,需注重种薯脱毒及防控病毒传播;干腐病抗性材料可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限制辣椒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该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的典型代表,能够侵染辣椒等茄科作物,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应用抗病资源、选育抗病品种是克服PVY对辣椒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文中综述了辣椒PVY病毒的发现、流行和检测与分类,并针对辣椒抗PVY育种工作描述了抗性鉴定方法、抗原筛选、抗性遗传、分子定位和标记开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VY抗性基因与病毒的互作机理,并就辣椒抗PVY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侵染新疆南疆巴州加工型辣椒主产区的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的致病型,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对南疆巴州加工型辣椒主产区的辣椒病样进行PMMoV的检测及其致病型鉴定。结果表明,从辣椒植株、椒果及种子样品中均检测到PMMoV。通过对预期576 bp大小的3个PMMoV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PMMoV新疆加工型辣椒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PMMoV分离物具有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99.2%和95.5%~100.0%;其中,与PMMoV以色列分离物EF434393同源性最高,PMMoV新疆各分离物之间CP基因高度同源。依据CP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将PMMoV新疆加工型辣椒分离物划分为P1,2致病型。  相似文献   

20.
颜谦  黄萍  童安毕  何庆才  范士杰 《种子》2004,23(9):82-83
研究种薯"退化"形成原因,寻找解决马铃薯"退化"技术,曾是世界研究马铃薯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家从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栽培技术、栽培环境、种薯贮藏条件,病虫害侵染等方面,对马铃薯"退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1955年最终明确了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是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