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培育健壮的机插秧苗的最佳种子处理方法,以期为普及水稻机插秧以及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催芽与拌种旱育保姆与否)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芽、拌种旱育保姆的出芽率较其他的处理高,且拌种旱育保姆后,都能显著的增加秧苗的粗度、抑制秧苗生长、增加叶龄,促进根系加粗加快生长的作用显著;催芽处理对秧苗地上部的影响均不显著,却能促进秧苗根的生长,根长显著增加。综合来看,催芽、拌旱育保姆能提高秧苗的素质,是培育机插秧苗的最佳种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湿润育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秧盘不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秧盘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育秧肥不同施用方式(100%秧土混施、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100%秧土底部撒施)下水稻机插秧苗的形态、干质量、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发根力,以探索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结合育秧肥底部撒施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麻纤维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盘垫铺麻纤维膜明显提高了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相比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的处理,秧盘垫铺麻纤维膜处理的秧苗表现为秧苗壮实,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发根力均有所提高。育秧肥底部供应提高了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提高了秧苗植株可溶性糖含量而降低了硝态氮含量。随着育秧肥底部撒施比例的增加(从100%秧土混施到100%秧土底部撒施),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9.2%,根冠比增大了60.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8.6%,硝态氮含量降低了8.2%;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8%,根冠比增加了2.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1.3%,硝态氮含量降低了7.8%。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和发根力均在育秧肥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方式下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相比混施于育秧土中,育秧肥底部撒施可以提高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可与麻纤维膜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3.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抛秧、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手栽延迟1~2、3~5和4~6d;秧苗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单株根数都随时间呈指数模型增加;最终产量表现为手栽>抛秧>机手>机插;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及群体根系活力较弱是晚稻机插生育期推迟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缓解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随着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北方寒地水稻产区种植面积发展较快,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使农田分散经营模式逐渐走向规模化。在寒地水稻集中栽培地区的农户迫切需求育秧工厂化,来适应机械化插秧、收割及大面积种植的需求,于是水稻工厂化育秧模式应运而生。寒地水稻工厂化育苗确保了秧苗的品质且满足了机械插秧的技术要求。育出的秧苗根系健壮、有效分蘖率高,利于水稻高产高效,有利于北方一年一作地区抢农时,确保在插秧黄金时段结束插秧。  相似文献   

5.
<正>机插稻所处的栽培环境与手工移栽有较大的区别,干干湿湿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杂草的生息繁衍,特别是恶性杂草已经上升为各地机插稻田的首要问题。机插时,田间土壤需要沉实2~3天后再插秧,才能有利于秧苗的立身返青;插秧后5~7天内为了促进水稻生根壮苗,田间又需要排水晾田,在此期间,杂草已经发芽生长。如果用药过早,秧苗尚未立身活棵,一般的除草剂容易引起药害;用药过迟,杂草已经萌芽出芽,封闭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 PS)在连作晚稻长秧龄机插中的有益效果。本试验以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标准9寸秧盘横向16条(PS-16, 45.7 g盘–1)和18条(PS-18, 60.5 g盘–1)精准条播,并以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 BS, 60.5 g盘–1)作为对照,同期播种,设置20、25、30和35 d 4个机插秧龄,比较分析各播种方式水稻秧苗素质、机插特性、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精准条播提高秧苗群体透光性,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提高了长秧龄秧苗的素质,增加了带分蘖秧苗的比例,其中PS-16秧苗素质最好,带分蘖秧苗的比例最高。(2)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显著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取秧2~3株苗比例,PS-16和PS-18间差异不明显。秧龄延长增加机插秧苗伤根程度和伤苗率,降低秧苗存活率,其中PS-16的伤根程度和伤苗率增加幅度最小,机插秧苗存活率最高。(3)机插秧龄延长增加了秧苗缓苗返青天数进而推迟水稻生育期,各机插秧龄下, P...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省依兰县稻作技术已由直播逐渐向育苗插秧栽培发展。水稻育苗技术经历了水育苗、湿润育苗、旱育苗3个发展阶段。水稻旱育秧技术是利用水稻苗期较耐旱的生理特性,实行严格控水旱育,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在秧苗培育上更重视稻株地上地下同时发展,培育良好的根系,增加秧苗抗逆性和抗病性,整体提高秧苗素质,培育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的壮苗。旱育秧苗移栽后无缓苗期,  相似文献   

8.
解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秧苗素质及其养分吸收特性,明确机插秧苗期氮、磷、钾养分需求,为培育壮秧及水稻高产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推荐育秧产品育苗伴侣进行养分梯度调节,研究机插秧秧苗在不施肥(NF)、少量施肥(LF)、适量施肥(MF)、略微过量施肥(SOF)、过量施肥(OF)五个处理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施肥直接导致土壤养分增加,适量的肥料施用量(MF处理)有利于水稻壮苗的形成,同时能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2、秧苗对氮磷养分需求高于钾,过量施肥导致秧苗养分含量积累过多,反而不利于壮苗的形成;3、移栽期LF处理的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比OF处理高出25.59%、19.31%、44.44%、27.13%,综合来看,MF处理能形成适宜的盘根力度,更有利于机插秧移栽时的机器作业;4、秧苗地上部GS、GOGAT、GOT、GPT活性高于根系,地上部GS、GOGAT、GOT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根系GS、GOGAT、GPT活性则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处理LF和处理MF中。机插秧苗期适宜的施肥量有利于秧苗氨转化和氮代谢,形成适宜机插的壮苗,进而在移栽大田后形成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对早稻机插栽培的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早稻机插栽培技术研究对水稻机械化栽插及配套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早稻机插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又是该项技术中的关键点。本研究以‘中早39’为材料,对育秧播种量、育秧床土类型和栽插密度设计不同的处理,考察其对秧苗的生长、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播种量为110 g/盘所培育的秧苗,出苗率、成秧率、苗重/苗高比都较其他的处理高,获得优质的机插秧苗。不同床土类型育秧对比试验表明,以“基质”或“黄泥土+基质母剂”作为床土培育的秧苗个体健壮、茎基宽大、机插质量好。移栽大田后,返青活棵较快,单位面积有效分蘖多,最终获得较高的实收产量。移栽密度试验表明,行株距为30cm×14cm和24cm×17cm,即移栽密度分别为24.45万丛/hm2和23.85万丛/hm2时,穗形较大,群体协调,实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全程机械化品种筛选及配套关键生产环节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德义 《中国种业》2015,(12):55-57
<正>水稻是安康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当前农工价格高涨,种粮成本大幅升高,种粮效益甚微。通过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可显著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优良的机插秧水稻专用品种是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机插壮秧育苗技术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技术基础,配套的机插大田栽培管理技术是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苗期施肥量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秧苗素质及其养分吸收特性,明确机插秧苗期氮、磷、钾养分需求,为培育壮秧及水稻高产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推荐育秧产品育苗伴侣进行养分梯度调节,研究机插秧秧苗在不施肥(NF)、少量施肥(LF)、适量施肥(MF)、略微过量施肥(SOF)、过量施肥(OF)5个处理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施肥直接导致土壤养分增加,MF处理有利于水稻壮苗的形成,同时能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2)秧苗对氮磷养分需求高于钾,OF导致秧苗养分含量积累过多,反而不利于壮苗的形成;(3)移栽期LF处理的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比OF处理高出25.59%、19.31%、44.44%、27.13%,综合来看,MF处理能形成适宜的盘根力度,更有利于机插秧移栽时的机器作业;(4)秧苗地上部GS、GOGAT、GOT、GPT活性高于根系,地上部GS、GOGAT、GOT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根系GS、GOGAT、GPT活性则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处理LF和处理MF中。机插秧苗期适宜的施肥量有利于秧苗氨转化和氮代谢,形成适宜机插的壮苗,进而在移栽大田后形成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机插秧不仅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等优势,而且十分有利于水稻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近年来,随着机插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水稻机插秧在东台地区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两万多公顷,但是由于机插水稻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程度、集约化育秧等技术要求高,而种植者在培育机插壮秧关键技术的掌握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插水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产量水平的提高。笔  相似文献   

13.
不同调控技术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屈成  王鑫  杨漫  陈光辉  王悦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3):113-118
为了探索不同调控处理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H优518’和‘岳优9113’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的条件下进行了用烯效唑浸种、多效唑喷雾拌种、两次叶面喷多效唑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品种‘H优518’和‘岳优9113’在烯效唑浸种处理下苗高、叶龄、成秧率、百株鲜重均相对较大,能显著提高机插质量,全生育期缩短1天,干物质重量最大,产量最高分别为7354.5 kg/hm~2和7236 kg/hm~2。多效唑喷雾拌种的处理产量次之。两次叶面喷多效唑的处理茎基宽最大,但全生育期延长1天。综合来看,烯效唑浸种处理最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晚稻机插秧秧苗,提高插秧质量,缩短生育期,保证机插秧产量,有利于水稻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kg/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付仁 《中国种业》2021,(3):106-108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比较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公斤/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机插秧推广速度快,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大,有些地方在实行化学除草时,采用常规栽培稻的化学除草技术,结果有的地方效果不佳或出现药害,因此必须针对机插稻特点,合理化除。机插稻的特点。插秧机大多采用小苗栽插,行距大,苗体小,封行迟。秧苗一般处在4叶期,比人工栽插的秧苗小。秧苗小,一方面稻秧对除草剂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秧苗心叶容易被水淹没,使用除草剂不当很容易产生药害,所以机插稻田化除有别于常规手插秧,机插后不能盲目使用手插稻田的常用除草剂化除。  相似文献   

17.
插秧密度与苗数对不同分蘖类型寒地水稻群体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插秧密度和苗数对寒地不同分蘖类型水稻品种群体构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以多蘖型东农428和寡蘖型龙稻5为试材,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插秧苗数、密度对寒地不同分蘖类型水稻品种群体构成、叶片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多蘖型东农428分蘖数量影响更大,而插秧苗数对寡蘖龙稻5影响更为明显。密度和插秧苗数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SPAD值影响较为一致,即栽植密度较小、插秧苗数较少的处理SPAD值较大。龙稻5在插秧数为8,插秧规格为30 cm×12 cm时产量最高,东农428在插秧苗数为8,插秧规格为30 cm×14 cm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稀播少本插高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是根据秧田播种量和每丛插秧本数联因试验的结果,证明在肥水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稀播少本插比密播多本插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指出稀播少本插在水稻高产形成中的作用点在于增大穗形,而少本插又是形成大穗的主导因素。从群体的某些生理生态着手,阐明了稀播少本插的高产机理:秧苗素质优良和本田个体生育健壮是稀播少本插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底孔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机插秧在江苏省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2OO2年全省机插面积超过2万hm~2,本县机插面积达753.5hm~2。水稻机插秧有几种育秧方式,其中之一为双膜育秧(双膜指底铺有孔地膜、上覆增温保湿地膜),实践表明,双膜育秧可大幅降低育秧成本,是替代硬盘育秧的有效手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双膜育秧尚有一些关键技术不够明确,今年本县进行了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底孔密度研究,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为加速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近年小面积多点示范获得成功之经验,结合2015年南郑县新集镇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在该镇木坪村进行了大面积机插秧水稻生产示范。经过秧苗培育指导、农户技术培训和大田管理关键技术跟踪服务,取得了生产示范的基本成功,同时从中得到了一些示范推广工作启示,以利今后实践参考与借鉴。1示范简结1.1基本情况本示范机插秧水稻生产面积20hm~2,示范品种为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