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漯4-168、泛麦8号、矮抗58、洛麦21、漯麦18、阳光818、偃高1号、偃高006、郑麦9023、豫农949、衡观35、郑麦366,以豫麦949为对照.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重复3次,9行区,小区长6.67m,小区宽(含畦宽)2.0m,小区面积13.34m2,设计密度为300万/hm2,重复间留观察道0.67m,四周设保护行.  相似文献   

2.
<正>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衡观35、许农5号、周麦22、新麦18、洛麦21、洛麦22、许科1号、郑麦366、豫农949、郑麦9023、周麦23,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豫麦70为对照。  相似文献   

3.
苦荞新品种黔苦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荞新品种黔苦3号(原名:黔威3号,代号:3-254)系贵州省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威宁凉山苦荞为亲本,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而成。于2008年1月22日经国家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黔苦3号,编号为国品鉴杂2008002,适宜在陕西、青海、河北、内蒙、宁夏、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种植。200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140.35kg/667m2,比九江苦荞(ck1)增产18.4%,比地方品种(ck2)增产22.3%。2003~2005年试验西南春播组平均产量为163.4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6.6%,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试点23个,增产点19个,增产点比例82.6%,比对照增产23.3%;西北春播组平均产量为155.7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4.5%,居参试品种第3位。参试点28个,增产点22个,增产点比例78.6%,比对照增产21.8%。2005年在甘肃平凉、四川昭觉、贵州六盘水、甘肃定西、陕西靖边5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4.37kg/667m2,较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平均增产20.0%。2007年在云南昆明、昭通两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6kg/667m2,较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平均增产33.4%;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55.2%。  相似文献   

4.
镇平县2012~2013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漯4—168、泛麦8号、矮抗58、洛麦21、漯麦18、阳光818、偃高1号、偃高006、郑麦9023、豫农949、衡观35、郑麦366,以豫麦949为对照。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重复3次,9行区,小区长6.67m,小区宽(含畦宽)2.Om,小区面积13.34m3,设计密度为300万/hm2,重复间留观察道0.67m,四周设保护行。  相似文献   

5.
菏麦22(参试号:菏麦0839)是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为了对该品种有较全面的了解,从特征特性、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及适宜种植密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2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在黄淮麦区北片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及推广价值;菏麦22在20万/667m2基本苗的密度下,产量表现较为突出;种植密度对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兴农5号等7个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从而筛选出适合我市自然条件下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1.村料和方法1.1参试品种及来源编号参试品种来源A兴农5号兴义市种子公司B绵阳309四川C川麦204四川D中超四川E兴育7号兴义市种子公司F兴义7号黔西南州种子公司J川麦24(ck)四川1.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7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20m2,区长6m,区宽333m,小区间的距离为0.33m,重复间的距离为40cm,四周设2m以上的保护行。1.3试验经过试验安排在桔山镇新场村五组吴加铭…  相似文献   

7.
国审小麦新品种"阜麦93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麦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于1993年以(皖麦20×冀麦5418)F1为母本,内乡184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平均单产8190kg/hm2,比对照皖麦30增产9·8%,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2001~200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预备试验,其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被升级参加区域试验。2002~2003年(大灾年)在黄淮南片春水组区试中16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单产6797kg/h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3·74%,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003~2004年在黄淮南片春水优质组区试中,16…  相似文献   

8.
<正>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甜玉米:永珍七号、粤甜22号、粤甜16号(对照)。糯玉米:农科玉301、晶彩花糯5号、金糯685、南粤花糯、以苏玉糯5号(对照)为统一对照。1.2试验设计选择位于惠安县辋川镇庄上村(省旱作物中试基地)毗邻走马埭耕地保护区中绿公司农场,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作玉米。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不设重复,大区种植,每个品种种植333.5m2,对照品种种植200m2,在同一田块上并列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参试品种(系)共5个,分别为新玉61号(对照)、KD5111、KD5095、KWS5383、利合16。1.试验设计试验田选择在第六师共青团农场。试验田中各品种随机排列,每品种1 334m2以上,不设重复,地膜栽培。展示区周边设保护行12行以上,理论密度11.1万株/hm2,试验面积0.93hm2,株距20cm。1.3田间管理试验田4月16日播种,试验期间中耕2次,全生育期滴灌9次,滴灌量为7 215m3/hm2。加强防治玉米螟等虫害。  相似文献   

10.
贵州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贵州省海拔1000m以下、1000~1600m和1600m以上3个不同的生态区域设置抗性观测圃,调查评价我省主栽的48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情况.结果显示,所有48个参试品种中,仅有会-1号在整个生育期未发病,其余的47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病.抗性表现为中抗(MR)以上的品种有16个,占总参试品种的33.33%,中感(MS)以下的品种有28个,占总参试品种的58.34%;其中有4个品种的抗性表现因海拔高度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占总参试品种的8.33%.  相似文献   

11.
以153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9.4%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大于14.0%,26.1%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介于13.0%~14.0%之间。湿面筋含量大于32.0%的小麦品种占22.8%,湿面筋含量大于28.0%而小于32.0%的小麦品种(系)占45.7%;9.1%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大于60;90.8%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在40~60。有45个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籽粒硬度可初步评定为强筋麦,占参试品种数29.4%。另有79个品种(系)为中筋麦,其余的29个为弱筋麦。这表明,参试品种(系)绝大多数仍以中筋麦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品种藜麦幼苗对海拔梯度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本试验以4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及‘陇藜4号’为材料,选取甘南州临潭县3个不同海拔(2380 m,2580 m,2780 m)分布区为试验地。通过测定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藜麦品种幼苗在不同海拔试验区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建立藜麦品种和环境相适宜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藜麦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含量逐渐降低,海拔2780 m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逐渐升高,在海拔2780 m达到最大值;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藜麦品种幼苗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说明高海拔下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温度降低,导致藜麦幼苗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以清除多余活性氧(ROS)自由基,使得植株能够适应高海拔环境而正常生长,但生物量较低海拔仍有降低。因此,不同品种藜麦在低海拔地区受到的胁迫较低,虽然在高海拔区域胁迫加剧,但藜麦幼苗可以正常生长并进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优质硬粒小麦品种 E2 11是云南省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所 1989年从云南省劳改局农科所引进高世代材料 ,经过 1989~ 1991年两年的选种圃 ,系统选育稳定性状的单株进行繁殖 ,初步定名 E2 11。2 0 0 0年12月通过云南省保山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9~ 2 0 0 0年组织 11个品种参加保山市优质硬粒小麦区试。 1999年 E2 11产量2 13.3kg/ 667m2 ,居参试品种第 6位 ,较对照种 (91-5 )增产 63.3kg/ 667m2 ,增 4 2 .2 % ;2 0 0 0年 E2 11产量2 5 5 .0 kg/ 667m2 ,居参试品种第 2位 ,较对照种 (91-5 )增产 72 .7kg,增 39.8%。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4.
1品种来源濮麦9号系濮阳农科所1994年用徐州174×内乡183的F1代作母本,豫麦24号作父本复合杂交,经多年单株选择,于2000年选育而成。2004年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4009);2005年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5012)。2产量表现2002~2005年参加河南省、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获得5个产量第一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518.4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5.02%,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92.6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12.06%,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花生品种,利用秩次分析法对9个环境点、22个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在方差分析基础上,对各品种的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S2)等统计数进行计算,从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2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2个品种(系)中4个品种(系)具有较好的高产性和稳产性,秩次分析法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25个,有华农138、华农18、联科96、伟科702、京单38等品种,试验以郑单958为对照,留苗密度为5.7万株/hm2,试验采用对比排列,不设重复,6行区,行距60cm,株距29.2cm。小区面积为54m2。试验地设在三河市泃阳镇大枣林农业局试验基地,试验地为黄壤土,前茬玉米,播种时用复合肥600kg/hm2,5月22日播种,9月22日收获。中耕1次,喷灌1次,追尿素375kg/hm2。  相似文献   

17.
<正>1试验概况本试验安排在河南滑丰种业科技示范园内,参试品种9个,详见表1。试验按照品种序号排列,3次重复,每品种种植1畦(每畦3m宽),10m长,小区面积30m2,基本苗180万~225万/hm2。2试验管理播种期10月14日,播量120kg/hm2。基肥施斯尔特复合肥750kg/hm2,尿素225kg/hm2。整地,秸秆还田后人工撒施复合肥和尿素,机耕机  相似文献   

18.
<正>富源县立体气候明显,县内海拔高低悬殊较大,最高海拔2 748m,最低海拔1 100m,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万hm2,为筛选出适宜富源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于2013年在我县进行杂交玉米新品种种植比较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及来源参试品种共11个:海选1号(陆良县种子公司提供)、西单13号(云南西都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广玉7号(云  相似文献   

19.
<正>2011~2016年用了五年的时间对京香系草莓的品种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及方法1.1试验品种各年度参试品种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1.2试验棚基本情况2011~2015年试验棚地处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棚高4.5m,长98.0m,宽9.1m(其中作业道宽0.7m),面积891.8m2。实栽苗面积823.2m2。试验棚,栽  相似文献   

20.
2012-2014年以矮抗58为对照,在本县张弓镇乔楼村进行了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小区对比试验。试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周麦27、百农207、周麦22表现出农艺性状良好、综合抗性强、产量要素协调,2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矮抗58增产12.3%、8.0%和7.3%,适宜本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丰德存麦1号和浚麦K8表现抗倒抗病,2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8.6%和3.0%,可作为搭配品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