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胎次、泌乳期和产奶量,随机将44头泌乳120天、日均产奶量27.70千克的奶牛分为4组,每组11头。预饲期15天,正试期45天,试验期温湿指数(THI)为81.5。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及Ⅲ组在此基础上添加酵母铬,以精料计,铬元素添加量分别为0.40毫克、0.80毫克及1.20毫克。结果表明:1.试验组产奶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试验Ⅱ组效果最佳,提高6.26%(P〈0.05,试验Ⅰ、Ⅲ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FT3浓度及FT3/FT4比值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3.试验Ⅰ组血清胰岛素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Ⅲ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Ⅰ组日粮于物质进食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但随着铬添加量的增加,于物质进食量提高的趋势逐渐减弱;5.各试验组牛奶中铬含量符合《NY 50452001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
选用体况、胎次、泌乳期以及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奶牛48头,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试验组日粮添加抗菌肽制剂50g/(头·d)以研究其对牛奶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抗茵肽制剂能极显著地降低牛乳体细胞数75.86%(P〈0.01),同时提高乳脂率(P〈0.05),但对乳蛋白率没有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选用36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一泌乳期305d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研究甘油(0、100、200和300g/d)对泌乳早期奶牛血液指标和尿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甘油后,200g/d组和300g/d组血浆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g/d组和300g/d组尿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g/d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甘油适宜添加量为200g/d。  相似文献   

4.
在绵羊冷冻精液稀释液中添加0mmol/L、2.5mmol/L、5.0mmol/L、7.5mmol/L4个不同梯度的半胱氨酸,通过测定解冻后的精子活率、畸形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以及各项酶(SOD、GSH、GSH-PX、CAT和MDA)的活性来确定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5.0mmol/L的半胱氨酸组的精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组(尸〈0.01),而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各项酶指标中,5.0mmol/L半胱氨酸组SOD和GSH浓度与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DA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5mmol/L试验组(P〈0.01),CAT和GSH-PX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1,P〈0.05)。说明冷冻稀释液中添加5.0mmol/L的半胱氨酸可有效保护精子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产犊季节、胎次及牛场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收集了3个千头以上奶牛场共8872条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和牛场对泌乳天数、305d校正奶量、305d脂肪产量、305d蛋白产量和全泌乳期产奶量5个泌乳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和牛场都极显著影响奶牛的该5项泌乳性能(P〈0.01)。夏季和秋季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较为理想。夏季产犊奶牛的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最高,其他三个泌乳性能指标都位居第二;秋季产犊奶牛的305d校正奶量、脂肪产量和蛋白产量都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5),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也仅次于夏季。头胎牛的各项泌乳性能都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的奶牛(P〈0.05),其次为2胎产犊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泌乳性能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的牛场极显著地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P〈0.01)。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乳房炎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选择乳房炎奶牛16头,按照泌乳日、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试验组奶牛在精料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剞代替抗生素治疗。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乳房炎阳性率由41.48%降至3.13%,总有效率达到92.45%(P〈0.05);并且使奶牛平均产奶量相对于对照组提高3.81kg/d(P〈0.05),乳脂率提高0.28%。  相似文献   

7.
泌乳母猪饲粮适宜赖氨酸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30头大长北经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产后饲喂0.60%(I组),0.80%(II组),1.00%(III组)3种赖氨酸水平的泌乳期饲粮,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及血液,奶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饲粮赖氨酸浓度对哺乳21天的母猪体重,采食量,断奶至再发情天数(P>0.10)和21日龄的平均窝仔数,仔猪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21日龄仔猪窝重随着饲粮赖氨酸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6),初生至7日龄(P<0.06),14日龄(P<0.03)和21日龄(P<0.01),的窝增重均随饲粮赖氨酸浓度增加而增加,产后14天猪乳蛋白II组,III组极显著(P<0.01)高于I组;固形物含量II组显著(P<0.05)高于I组,产后21天猪乳固形物含量II组显著(P<0.05)高于I组,泌乳期母猪血清尿素氮[浓度I组显著(P<0.05,泌乳14天),极显著(P<0.01,泌乳21天)高于II组,III组;白蛋白浓度II组显著(P<0.05),高于I组,从本次试验的结果看出,在生产条件下,大长北母猪泌乳期饲粮赖,氨酸水平以0.80-1.00%为宜。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体重、胎次、泌乳量、产仔数相近的健康母猪所产的180头哺乳仔猪为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组添加MCE4.5mg/kg,对照组未添加MCE。从第7d诱食,到断奶结束,研究MCE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应激参数、血清抗氧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7~35d试验组哺乳仔猪的日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空肠绒毛长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钠泵和总二糖酶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黏膜谷胱甘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添加MCE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溶茵酶、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乳酸脱氢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CE作为抗生素替代品能明显改善新生仔猪免疫和氧化应激参数,提高仔猪抗病和抗氧化能力,改善小肠粘膜健康,促进饲料养分的利用,改善仔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4头泌乳前期的荷斯坦奶牛(产后15~24 d),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吡啶羧酸铬试验组B、C、D.对照组A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B、C、D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铬3.6、7.2和10.8 mg/(头·d),饲养试验时间为9周.试验期内白天平均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9,形成严重的热应激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补铬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下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显著提高泌乳量、血糖浓度、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IGF-I)及胰岛素的活性(P<0.05).此外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显著提高发情后第1天黄体生成素(LH)浓度和发情后第10天孕酮(P4)和LH浓度(P<0.05).补铬使各试验组奶牛产后发情天数分别缩短1.85、4.00和3.84 d(P>0.05),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改善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P>0.05).由此可知,添加铬7.2和10.8 mg/(头·d)能显著提高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机体代谢及调节生殖激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乳房炎的关系以及血液中的酮体成分对奶牛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156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SCC〈200000/mL),共筛选亚临床酮病奶牛69头(1.0mmol/L≤BHBA〈2.6mmol/L)作为试验组,根据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配对的69头奶牛作为时照组(血液BHBA〈1.0mmol/L),监测乳房炎发病情况并在各组中选取12头奶牛检测血液酮体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试验期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3.48%,对照组试验期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1.8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奶牛乳房炎高发期为分娩后3~6周,对照组奶牛乳房炎发病时间为分娩后5~8周,亚临床酮病发病后1~3周内为乳房炎的高发期,占试验组奶牛乳房炎总发病比例的73.33%,试验组和对照组病原菌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奶牛血液中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H—PX活力、MDA和N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ACAC浓度与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95),ACAC浓度与NO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55),T—AOC与MDA呈显著负相关(P〈0.05,r=0.533)。结果表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可以导致乳房炎的发病率升高,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亚临床酮病对乳房炎病原体构成无影响;外周血酮体水平升高导致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并引起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发挥抗氧化功能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与过瘤胃蛋氨酸(RPMet)的不同添加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与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不同添加水平的Oo和RPMet,Oo设置3个梯度,添加量分别为11.5(L)、13(M)、14.5(H)g/(d·头);RPMet设置3个梯度,添加量分别为22.5(L)、25(M)、27.5(H)g/(d·头),共组成9个不同的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奶牛的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均有提高,其中MH、ML、LH、LM、HM组的MCP产量显著提高;试验组奶牛的养分表观消化率有提高趋势,其中MH、HM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提高;HH、MH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提高,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极显著提高;MH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MCP产量以及各主要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以Oo 13 g/(d·头)、RPMet 27.5 g/(d·头)组合(MH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竹提取物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竹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其适宜添加比例。[方法]试验选择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中国荷斯坦牛9头,随机分为3组,采用3×3重复拉丁方设计。A组饲喂基础日粮;B、C两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30 g/d和60 g/d的竹提取物。[结果]添加竹提取物对日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C组乳脂率分别高于A和B组10.55%(P〈0.01)和7.35%(P〈0.05),乳蛋白率高4.00%(P〈0.05),标准产奶量、乳干物质、非脂固型物均较A组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C组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全血锌及血清HDL-C浓度C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60 g/d竹提取物,可以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优化奶牛体内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13.
选取泌乳天数<40 d的健康奶牛 12头,按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似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日粮组成相同,试验组牛每天添加益康XP的剂量为试验第1天至第7天500 g/(头·d),从第 8 天后减少到120 g/(头·d),分两次饲喂。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前 1 天,试验第 20 天,40天和第 60 天分别采血,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定期测定日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记录情期受胎率及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在试验后第20天,第 40 天和第 60 天血浆内毒素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奶量在第20天,第6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疾病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与肉桂醛(CA)的不同添加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与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相近及泌乳期为(90±15)d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不同添加水平的Oo和CA,Oo 3个梯度分别为11.5(L)、13(M)、14.5(H)g/(d·头);CA 3个梯度分别为15(L)、18(M)、21(H)g/(d·头),共组成9个不同的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均有提高趋势,其中LH组效果最好,瘤胃MCP产量比C组提高了12.82%(P<0.05);试验组奶牛在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有提高趋势,其中以LH组最优,干物质与粗蛋白质的消化率高于C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C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MCP产量以及各主要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以添加Oo 11.5 g/(d·头)、CA 21 g/(d·头)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小肽营养素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试验选择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为基础精料日粮组;B、C、D组分别为基础精料日粮 0.1%、0.3%、0.5%小肽营养素。正试期28d。结果表明,添加0.1%、0.3%、0.5%小肽营养素后,奶牛头日平均产奶量分别提高1.67kg(6.38%)(P<0.05)、1.75kg(6.69%)(P<0.05)和1.64kg(6.27%)(P<0.05)。添加小肽营养素后,乳蛋白和乳脂率均有所提高,其趋势随小肽营养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0.1%、0.3%、0.5%小肽营养素后,奶牛头日净增效益3.52元、3.40元、2.86元。综合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以添加0.1%-0.3%小肽营养素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奶牛日粮中添加富硒酵母对乳硒和血清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日粮添加富硒酵母研究有机硒对泌乳奶牛乳硒含量和血清硒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胎次相同,泌乳日龄、产奶量和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处理组均饲喂相同的TMR基础日粮,TMR基础日粮硒含量为0.33 mg/kg,处理组另补充富硒酵母,源于富硒酵母的硒为0.78 mg/kg DM,整个试验期56 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富硒酵母后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常规和乳常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血清和牛奶中硒含量,分别为123.1和97.7 μg/L,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硒含量和牛奶硒含量分别提高了60.5%和194.3%。同时,在整个试验期内,血清硒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牛奶硒很快达到了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N-羟甲基蛋氨酸钙(N-hydroxymethyl methionine calcium,N-HMM-Ca)对荷斯坦奶牛血清含氮物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试验选用胎次、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3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0.30%、0.75%和1.50% N-HMM-Ca,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①日粮中补充N-HMM-Ca对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第14天,1.5%组血清肌酐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2天,1.5%组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0.75%组尿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②第14天,0.15%组血清中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试验第42天,0.15%组血清中精氨酸、胱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最高。0.30%组血清中谷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浓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综上所述,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0.30% N-HMM-Ca对泌乳期奶牛血清含氮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添加0.15% N-HMM-Ca能够显著提高泌乳期奶牛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综合考虑,N-HMM-Ca的添加量以0.15%为宜。  相似文献   

18.
日粮类型对奶牛粪尿特性及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日粮对泌乳奶牛粪尿及氮排放的影响,达到减少和控制氮排放的目的,本试验选用12头体重514 kg、年龄3~5岁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饲喂粗料为干秸秆玉米,精粗比40∶60的A日粮、粗料为玉米青贮,精粗比分别是40∶60和60∶40的B和C日粮进行了对其粪尿特性及氮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奶牛粪便及尿液产生量均有一定的影响。粪便产生量结果为秸秆型A日粮>青贮型低精比B日粮>青贮型高精比C日粮。3种日粮的尿液产生量为C日粮>B日粮>A日粮。同时,日粮类型对奶牛氮平衡具有显著的影响,秸秆型日粮的乳氮、尿氮含量和氮的消化率极显著低于青贮型日粮低(P<0.01),粗料均为青贮玉米条件下,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氮消化率和尿氮极显著增加(P<0.01),粪氮和乳氮增加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秸秆型日粮的摄入氮主要是从粪中排出,粗料为青贮玉米时,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粪氮比例减少,而尿氮比例增加,粪氮和尿氮占总粪尿氮的比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对奶牛泌乳性能和抗氧化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经产泌乳母牛,随机等分为A、B、C、D四组,分别每头静脉注射经生理盐水溶解的Zn-MT 0 (对照),4.0,8.0和12.0 mg,以探讨外源性金属硫蛋白(MT)对奶牛泌乳性能和血清抗氧化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C和D组的4%标准乳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间的乳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B、C和D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显著高于B组(P<0.05)和对照组(P<0.01);C组血清CAT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和D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组(P<0.05)。B、C和 D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MT不失为一种能够有效调控奶牛泌乳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生理活性物质和高效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采用重复 4×4拉丁方设计,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 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 CP水平分别为 12.56%、13.96%、15.53%和 16.93%。试验分为 4个周期,每个周期18d。在 4d收集期内,全量收集粪、尿,每天测量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摄入量(DMI),并在收集期最后 1d采集血样。结果表明:4个饲粮处理的 DMI基本相同(P>0.05);饲粮 CP水平12.56%的产奶量和能量校正奶(ECM)明显低于饲粮 CP水平 13.96%至 16.93%(P<0.05),饲粮 CP水平 13.96%至 16.93%的产奶量和 ECM 基本相同,其中饲粮 CP水平 13.96%和16.93%的产奶量分别为28.18和28.72kg/d,ECM分别为32.64和32.04kg/d;乳成分中仅乳蛋白率随着饲粮 CP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饲粮 CP水平 12.56%和 13.96%的乳氮效率明显高于饲粮 CP水平 15.53%和 16.93%(P<0.05或 P<0.01);随着饲粮 CP水平的提高,尿氮排出量不断增加,乳氮排出量也缓慢上涨,体内氮沉积显著增加(P<0.05或 P<0.01),只有饲粮 CP水平 16.93%的粪氮排出量明显增加(P<0.05);饲粮 CP水平 12.56%的血液瘦素浓度最高(P<0.05),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血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 β-羟丁酸(BHBA)浓度较高;而饲粮 CP水平 16.93%的血浆尿素氮(PUN)浓度最高(P<0.01),胰岛素和 GH浓度较高,IGF 1浓度较低。由此可见,饲粮 CP水平13.96%适合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28kg/d或 ECM32kg/d的泌乳性能、氮利用和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