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41对玉米SSR引物对49份美国玉米自交系和7份西南区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69个等位基因有变异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12个;每对SSR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为0.299~0.885,平均值为0.652。按UPGMA方法对供试自交系进行聚类,以遗传距离0.572为基准,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七类。56份自交系的SSR标记聚类分析表明,78%的美国自交系与西南区常用自交系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被单独聚为四类,而22%美国玉米自交系与西南区玉米自交系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被聚在第Ⅰ、Ⅳ和Ⅵ类。通过美国玉米种质和西南区应用种质的SSR标记分析,为加强西南区玉米育种材料的改良、创新和利用,以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优势群划分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4个玉米自交系及其双列杂交组合(未反交)进行了试验。以杂种产量的中亲优势值和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指标,对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中亲优势值可将参试自交系分为四个优势群,其聚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和育种实践吻合;各优势群间具有较大的产量杂种优势,而在优势群内的自交群系间,生育日数、株高、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无相关性,在进行种质聚类时应慎重使用。本文还提出了育种上利用优势群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NCII设计,以齐205、CA375和CA339为测验种,与22个来自于CIMMYT的亚热带QPM自交系配制66个测交组合,经过两年完全区组田间试验,分析22个CIMMYT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CML181、CML182、CML194、CML179、CML193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我国的QPM种质改良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来源于群体Pool32、UWO417、WOMTA、CYO和Pool33的自交系与CA375、CA339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划在同一个杂种优势群,定为QA群。来源于群体Pool34和UYO的自交系与齐205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划在同一杂种优势群,定为QB群。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部分常用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SSR标记技术研究了6份标准测验种和43份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63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23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SSR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 ̄10个,平均3.76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52和2.35。用UPGMA方法将49份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Lancaster、旅大红骨、自330、PA、PB、Reid、其他等8个类群。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基本相符。可将黑龙江省玉米种质归纳为Reid和非Reid两大类,其中Reid种质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研究了来源比较广泛的26个自选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01条带,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3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068~0.217,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1483~0.5240;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8个杂种优势群,分群结果与杂交组合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优势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优势类群,而在类群内未组配出优势组合.SSR标记可以用于研究爆裂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掖478、丹340、Mo17和黄早四)与筛选出适宜浙江省的30份特异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聚类分析。选用40对玉米SSR核心引物进行多态性扩增,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69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3。其中26份自交系划为5个杂种优势群,8份自交系单独划为1个混合类群。  相似文献   

7.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2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0个引物中共筛选出18个能够稳定扩增的多态性引物,共产生123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6.83条,聚类分析表明,以相似系数0.670为标准,22份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可以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以赫498-1为代表的第四大类群中的自交系,与其它3个类群中的自交系间遗传基础较远,可能会形成具有较大潜力的杂种优势模式。用RAPD分子标记揭示的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具有较为广泛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35个西南地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6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2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21个,平均为7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自交系划分到几大类群中,少数四川和云南材料可形成单独的类群。并探讨了西南地区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所有供试自交系中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6~0.96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60有8对材料,其中四川材料与云南材料之间的有6对,一个方面说明云南材料与四川材料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另一个方面也表明地理来源差异相对较大的材料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SSR分子标记与玉米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从CIMMYT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种优势群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从40对SSR引物中选取扩增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13对引物,在14份自交系中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变异,涉及到13个SSR位点,每个位点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53.每个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于0.11~O.84之间,平均0.65.依据14个自交系遗传相似系数,按类平均法聚类分析,将14个自交系分为6类,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种优势群的玉米自交系被划分在不同类群中,聚类结果和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用SSR技术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类群、但是根据自交系之间SSR分子标记数据估算的遗传距离,与杂种F1产量及其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不能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了32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4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4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24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出165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3~12个,平均6.875个。按UPGMA方法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4个类群,利用SSR标记可以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进行初步分析,并可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  相似文献   

11.
 利用113对多态性SSR引物研究了来源于8个基础材料的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分属6个杂种优势类群的20个普通玉米骨干自交系的种质关系。在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01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6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068~0.217,平均遗传距离为0.357。利用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46个供试自交系分为爆裂和普通玉米自交系两大类;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分为8个类群,高杂种优势组合的双亲自交系均属于不同类群,而在同一类群自交系间尚未组配出具有高杂种优势的组合;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分类结果与以往研究和育种实践相一致,表明SSR标记技术可以用于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同类群爆裂玉米自交系与各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49~0.672,应根据两类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对爆裂玉米自交系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群改良。  相似文献   

12.
抗丝黑穗病玉米种质资源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艳梅  田歌  王陆军  王燕  李欣  赵明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12-515,521
采用SSR标记方法研究了40份对丝黑穗病有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选用57对SSR扩增稳定的引物,将自交系划分为唐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Reid,PA,PB这6个类群,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性很高。其中,33个抗病或中抗材料分布于6个类群中,根据杂种优势利用原理,均可用于改良类群内的感病自交系和选育抗病自交系。尤其是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和PB群中抗病自交系较多,可以构建抗病种质群体。  相似文献   

13.
48份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标记对48个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取20对扩增带清晰且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结果表明:2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0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位5.25个,变化范围在3~7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405~0.793,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64。48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00~0.90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被划分为5大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因此,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GT-MAS:gk为抗黄曲霉菌的玉米群体,在美国作为抗源种质被释放利用,对该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有利于外引群体在国内的有效利用和推动抗黄曲霉玉米育种工作在国内的开展。【方法】试验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进行;试验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6个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对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等6个外引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GT-MAS:gk群体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为-9.9,在被测的6个群体中居中等水平,与掖478、齐319和Mo17有相对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与黄早四、丹340和B73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为负向值。【结论】GT-MAS:gk群体应归为瑞德类群,对应的杂种优势群为PA类群、兰卡斯特类群和78599选系。  相似文献   

15.
四川部分玉米骨干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及其按Giffing方法4组配的105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通过配合力分析和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RAPD标记、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研究供试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杂优类群和杂优模式,并对不同研究方法划分杂优类群的可靠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平均产量及其构成性状GCA综合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18-599、7327、698-3、S37、48-2,单株产量SCA较高的组合中,自交系18-599和7327组配的杂交组合较多,其余自交系各自有其突出的优良特点,可根据育种要求加以利用;SSR分析可将供试的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较为合理地划分为4个类群和4个亚群,并发现杂优类群及其组配方式与单株产量的高低存在紧密的联系;三种聚类方法的分析结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试自交系的遗传特性,并且所划杂优类群具有程度不同的合理性,但无论从系谱关系还是从强优势组合方式来看,SSR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6.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和国内18个不同类群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研究GD,GH,SCA及杂种优势与F1产量的相关性,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利用SSR标记将27个供试自交系分为6类,我国自交系的分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和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PA,PB和四平头类群自交系分别各归为一类;南斯拉夫自交系ZPL01,ZPL06,ZPL09,ZPL10和ZPL02归为第Ⅰ类, ZPL03,ZPL05,ZPL04与Mo17和丹232归为第Ⅱ类群, ZPL07与综3和综31归为第Ⅲ类;(2)SCA与对照优势及其与F1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D,GH与F1穗粒重和对照优势的相关仅长葛点达到显著水平,利用SCA或对照优势可以较好地预测F1的产量表现,而GD和GH的预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43,自引:7,他引:136  
 利用 SSR标记研究了 2 1个玉米 ( 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 69对 SSR引物中筛选出 43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 1 2 7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 2~ 7个 ,平均为 2 .95个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 0 .51 1。 2 1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 0 .480~ 0 .768,平均为0 .62 7。 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自交系可分为两个类群。黄早四自成一群 ;其余 2 0个自交系又分为 5个亚群。生产上利用的高产杂交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类群 (亚群 ) ,而在类群 (亚群 )内未发现高产组合。研究发现 8对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量的引物 ,利用这些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鉴定。研究表明 ,利用 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 ,并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玉米自交系主要采用以窄基为主的选育方式;种质杂交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分别和中国的唐山四平头、旅大红骨的杂交形式。  相似文献   

19.
早熟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探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外引种质,采用F1复合双交,是一个简便、快速、有效的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地选育出了早熟优良玉米自交系同303。再利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玉米自交系长453作母本、同303作父本,育成高产大穗型早熟玉米杂交种同单36号,突破了现有4大血缘的局限,以金皇后血缘材料和美国先锋血缘材料进行杂交,建立了金皇后×P群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河南省审定品种及部分外引品种在1981~2003年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南省审(认)定品种的主要自交系可分为Reid、温热、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综合种选系6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河南省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12种,其中Reid×唐四平头、Lan.×旅大红骨两种主要模式的应用面积分别为26.47%和20.62%,约占河南省玉米累计推广面积的47%;Reid×旅大红骨占9.41%;而温热×其它(综合种选系或Reid等)占9.07%,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20多年来,河南玉米生产上利用的12种杂优模式中,Reid×唐四平头和Lan.×旅大红骨是两种最主要的模式,应用面积约占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