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抛秧技术的关键环节是塑盘育秧(包括秧床整理、营养土配制、防止串根)、遮泥水抛秧、化学除草和晚稻的品种搭配和播期等。各地都能因地制宜选用育秧方式,配制营养土,合理搭配品种等。  相似文献   

2.
抛秧十注意     
水稻抛秧技术的关键环节是塑盘育秧(包括秧床整理、营养土配制、防止串根)、遮泥水抛秧、化学除草和晚稻的品种搭配和播期等。各地都能因地制宜选用育秧方式,配制营养土,合理搭配品种等。 在推广该技术的实践中,各地共同认为,水稻抛秧技术推广应特别注意10点: (1)配了肥(含床土调制剂和复合肥)的营养土最好堆沤几天再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抛秧的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抛秧的经验点滴佟春阳辽宁省农村机械化信息站(110161)根据2ZPYC型水稻抛秧机机械抛秧试验,影响抛秧质量有如下几方面:一、育秧技术1选用良种,适时育秧要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要选用栽培技术成熟,增产性能稳定的良种。育秧期,应在欲抛栽大...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稻鱼共生互利、增产增收、动植物循环的种养方式。笔者在射洪县太乙镇驼柏树村进行了水稻直播、抛秧、大垄双行人工栽培、机插4种播栽方式稻田养鱼比较试验,探寻稻田养鱼最佳效益,为大面积推广稻田养鱼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水稻品种选用川优6203,鱼类选用裸斑鱼,投放规格每尾50 g左右,投放量4 500尾/hm2。抛秧选用每张561孔育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掌握广西(平南)万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区水稻的单产水平,收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人工抛秧产量对比数据,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平南县农机局在思界乡南荫村种田大户吴业彬的示范点进行机械化插秧与手工抛秧对比试验。根据农艺和技术要求,两块水田均选用同一水稻品种:丝香一号,生长期约120天,同时于7月24日播种,8月10日插秧。  相似文献   

6.
<正>为切实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工作,经组织有关科研、教学、推广机构专家研究,围绕品种选配、模式确立、技术配套、机具装备、病虫防控等关键环节,提出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一、品种选配玉米品种要以籽粒玉米为主,合理搭配鲜食、青贮等品种,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宜密植和宜机收的高产多抗品种。籽粒玉米可以选用江玉877、苏玉42等,鲜食玉米可以选用苏科糯1505、苏玉糯11号等,青贮和籽粒玉米可以选用江玉898、苏玉29等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速生型晚粳品种在水稻轻型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轻型栽培包括机械插秧、抛秧(含无盘旱育苗抛秧)、水稻旱育苗撒播、露白芽谷直播等多种形式。其推广面积,在双季连作稻地区都是连作早稻多于连作晚稻。其原因,是缺乏理想的连作晚稻品种。 常规晚粳品种,全生育期较长,如将它应用于连作早稻收获后芽谷直播,根本无法保证连续三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安全齐穗;如将它应用于机械插秧、抛秧或旱育苗撒播,则由于秧龄较长,很难  相似文献   

8.
水稻抛秧除具有低位分蘖、省秧田、省栽秧工、省种等优点外,其抛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抗逆能力强,我们在1996年进行的“简易工厂化育秧及抛秧试验示范”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96年,在龙陵县城郊进行了0.833亩简易工厂化育苗人工抛秧和传统手插秧同田对比试验,试验设四个小区两个重复,试验品种为岫粳4号。用种量:传统手插秧10kg/亩,抛秧4.4kg/亩。秧龄:传统手插秧42天,抛秧16天。全生育期:传统手插秧173天,抛秧155天。同日移入同一块大田,密度3万丛/亩,同等水肥管理措施。收获结果,传统手插秧单产265.7kg/亩,  相似文献   

9.
1996年盐城市首次引进2EPY—C型水稻抛秧机18台、PVC(561穴)塑料软盘30多万张,在7个县(市)17个乡(镇)搞了机械抛秧的试验、示范,抛栽盐粳187、武育粳3号等水稻品种4561亩,亩产最高的763公斤,最低的450公斤,平均608公斤。经过对水稻机械抛秧的可行性、抛秧机的可靠性和机抛秧时对秧苗、育秧钵土、气候、整地、田块及抛后田间管理的试验、研究,证明: 1.水稻用机械抛秧是可行的。从机械抛秧的田间观察和测试结果看,机械抛出的秧苗成160°转角、入土角为45°、入土速度为10.8米/秒、入土深度5~20毫米、平均入土深度比人工抛秧浅6毫米以上;亩抛约2.5万穴,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0.8%,比人工抛秧少5~9个百分点;立秧率达45.1%,比人工抛秧高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通过本试验,探讨抛秧稻田中期化除的药种时间,方法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二、试验基本情况本试验地点在长旺镇邻丰村丰产方,计4块田,田块之间杂草基数、田管措施等情况基本一致,水稻品种9522,抛秧时间为6月15号。于抛秧后5天,每667m2...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晚季,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省农机推广站人员在省水稻所白云试验基地以常规超级稻品种合美占为试材,对水稻机械插秧、抛秧和人工插秧3种移植方式的生育特性及产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①机械插秧的生育期比人工插秧、抛秧延长3 d,人工插秧与抛秧的生育期相同.②机械插秧前期生长较缓慢,表现出分蘖增长较慢、个体和群...  相似文献   

12.
秧苗育好后,在抛入大田栽培之前,首先要耕耙整田,做到田平泥化,泥土软烂,无残留茬。其次是施肥,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在耕耙之前深施,面施效果不好,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加复合肥30公斤,氮肥7公斤。 1.适时抛秧。水稻品种繁多,成熟期各有不同。早熟品种迟播晚抛,迟熟品种早播先抛。秧田播量高的先抛,播量低的后抛。保证在当地最佳栽插节令期内抛栽。 2.抛栽密度。由于抛秧目前处于试验阶段,应结合当地的种植密度考虑,鉴于抛秧是浅插,低位分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使用ZZPY──C型水稻抛秧机械抛秧试验,其作业成功与否,质量好坏的影的重要环节;②在于秧苗营养钵含水率;③抛秧均匀度、密度,在于喂秧手;④秧苗入土深度,在于整地。一、育秧技术要点1.选用良种,适时育秧要因地制宜的选用良种,要选栽培技术成熟增产性能稳定的良种。育秧则应在新翻期前18~20天适时播种,一般接麦茬的宜在5日底前播种结束;稻种在播前要用50PPM多效唑和线菌清浸种两昼夜后,焐种崔芽露白再播种。2.精做秧地,均匀播种要选择排灌、运秧、取营养土方便的平坦田块,按1:35备足秧田。若用营养上作盘上的,宜…  相似文献   

14.
一、小地块与机抛秧所需的大面积的矛盾 以目前的2ZPY—C型抛秧机为例,抛幅7—7.5米,当然地头越长地块越宽对机抛秧越有利,而目前农村土地大多被分成“豆腐块,裤腰带”,不但影响抛秧效率,而且影响抛秧质量,易造成漏抛、重抛。由于掉头、拐弯,秧苗供应不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小地块上的抛秧速度,抛秧效果有时甚至不如人工抛秧。严重影响机抛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抛秧机械为2ZPY—C型抛秧机;统一用大孔秧盘,每张434孔;水稻品种为9520。试验地点为丹徒县辛丰镇基冯村,试验田面积1733m2,土壤为马肝土,肥力中等。12方法:试验采用大区直接对比方法,每区面积为500m2,设三个...  相似文献   

16.
1 抛秧苗的农艺要点机械化抛秧的秧苗要由专门的塑料软盘育秧 ,软盘上有钵穴。塑料穴盘规格不限 ,可大可小 ,钵穴大小可根据当地风力大小确定 ,一般可用苗与钵根重量比为1∶6~ 10的大小 ,风力大的地区采用上限。钵根的湿度 35%~4 0 %为最佳 ,不得低于 30 % ,也不得高于 6 0 % ,过小易散碎 ,过高则粘盘。秧色以深绿 ,健壮无病害为上品。品种选择穗大、高产、抗性好、分蘖中等的。2 抛秧本田的整地要求机械抛秧的本田要求与机械插秧基本相似 ,要经过翻耕、浸泡、耙平、抹细 ,根茬要深埋 ,地表平整、无杂草 ,放水深度要特别注意不得过浅或…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械化栽插不普及,抛秧机抛秧这个农艺就难以“抛弃”。因此,在一些仍使用抛秧机抛秧的地方,机手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 ,叙永县由局领导带队 ,组织有关科技人员 ,在两河镇桐丰村和龙凤乡头塘村进行了机械抛秧示范 ,共用抛秧机抛秧近200亩。机械抛秧示范村社的农民们热情高涨 ,纷纷请求用机械抛秧。抛秧示范可以得出 :由现存的机动喷雾机带动的抛秧机 ,具有抛栽秧苗直立 ,抛秧均匀 ,速度快(每小时3~5亩 ,是人工的8倍左右) ,不损伤秧苗 ,操作简单 ,投资少 ,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节约劳动力等优点 ,完全适合于我县水稻生产抓好机械抛秧示范 全力为春耕生产服务$叙永县农机局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抛秧机问世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制成功一种水稻抛秧机。该机配套动力2.2~3.7千瓦。抛秧高度1.5~2米,抛秧距离4~6米,抛秧幅宽6~8米,生产效率为每小时10亩。其特点是秧苗从穴盘中自动脱出、自动喂入,并完成抛秧工作。这种抛秧机解决了人工抛秧生...  相似文献   

20.
1水稻机械抛秧技术的特点影响抛秧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抛秧均匀度和密度,其次是入土深度和直立度。连云港市3年推广应用的实践表明,2ZPY系列水稻抛秧机具有抛秧均匀、对秧苗损伤小、作业质量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1)作业效率高。机抛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