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森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降雨、林下植被及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以及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等四个方面对黔东南5种森林类型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5种主要森林类型截留率介于9.98%~28.46%,以马尾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截留效果最好。林下灌木层的持水能力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杉木纯林>常绿阔叶林。草本层持水能力表现为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5种森林类型中落叶阔叶林表层土壤容重最小、仅为0.84 g/cm3,对土壤改善最为明显,表层土静态总蓄水量也相对较大。针阔混交林在各个层次的土壤稳渗速度均为最大,因此动态蓄水方面强于其他森林类型,表层土方面马尾松林次之、其后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而落叶阔叶林的表层土壤稳渗速度最小,其土壤抗侵蚀性优于黔东南其它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水文功能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该文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宁夏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研究了持水能力与过程, 并对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分的枯落物进行了截留及蒸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达4.87~30.86 t/hm2,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 各植被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相差较大,一般介于177.68%~387.42%,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0.9~7.6 mm,最大拦蓄量为0.36~4.96 mm,有效拦蓄量为0.23~3.82 mm,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浸水实验表明: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2005年6月19日—7月26日,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枯落物层的截留量占同期降水的比率为1.98%,平均日蒸发速率为(0.12±0.058) mm,占林分总蒸散量的8.28%;枯落物层的蒸发速率随含水率增加呈S形曲线增长。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部分典型林分类型森林水源涵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部分典型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层的累积量、凋落物持水量、凋落物持水深等森林水源涵养的指标进行分析,为合理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针叶林的枯落物累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针叶林最大持水量大于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最小。  相似文献   

4.
重庆四面山4种类型天然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江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并为三峡库区营建水土保持型森林体系提供依据,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试验,对重庆四面山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楠竹林4种类型天然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阔叶林枯落物对降水的拦蓄效果最佳,针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拦蓄效果最差;楠竹林枯落物由于其自然含水率最低拦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北方石质山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涵蓄水分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山东省济宁市石质山区刘庄小流域,对5种人工林分枯落物层涵蓄水分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为:不同林分枯落物层的蓄水保水功能具有明显差别。①5种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差别大约在85~198%之间,阔叶林明显高于针叶林。②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较大,因而持水量较高。5种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别在1.5mm~2.5mm之间,以针阔叶混交林最高,其次为针叶林、阔叶林。③5种林分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水深差别在0.6mm~1.4mm之间,依次为针阔叶混交林大于阔叶林、针叶林(具体为麻栎×侧柏混交林>刺槐林>麻栎林>侧柏林>赤松×侧柏混交林。结论为:在石质山区应尽量增加针阔叶混交林分或阔叶林分的培育,减少针叶林分,以提高林分枯落物层在涵养水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评价森林持水能力,对华北山石区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桦混交林中枯落物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都是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其中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是未分解层的1.36倍,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为未分解层的1.1倍,半分解层的有效拦蓄量是未分解层的1.36倍。落桦混交林的土壤层持水能力为290.3t·hm~(-2),其土壤的初渗速率为23.6 mm·min~(-1),稳渗速率为3.3 mm·min~(-1),土壤渗透性与入渗时间的拟合方程为f=26.666t~(-1.036),相关系数为0.970。  相似文献   

7.
乌江下游森林枯枝落叶水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乌江下游森林枯枝落叶及不同分解层现存量、持水率、持水量、吸水速度及有效拦蓄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乌江下游阔叶林枯枝落叶现存量平均为16.2t/hm ̄2,针阔混交林l7.0t/hm ̄2,针叶林9.3t/hm ̄2,灌丛草地5t/hm ̄2。针叶林枯落物分解程度最低,阔叶林分解程度最高。2.各分解层的吸水能力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分解程度越高,持水能力越强。3.枯枝落叶桉吸水速度快慢可分为三个吸水阶段,速度分别为15~3.4/h,0.03~0.5g/h,0.006~0.03g/h。其中,未分解层在三个阶段都具有吸水作用。4。乌江下游森林枯落物的有效拦蓄水量为0.5~0.3t/hm ̄2。  相似文献   

8.
根据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将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植被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经济林和灌草坡7个主要植被型,并对部分植被型进一步分类。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及岩性几个方面对保护区的不同植被类型涵养水源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截留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水文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方面,林冠和枯落物截留实现对大气降水的二次分配过程.为深入认识生态系统截留的水文效应,采用野外观测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8年和2009年5-10月贡嘎山亚高山峨眉冷杉中龄林、峨眉冷杉成熟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冠层枯落物截留能力.结果表明,峨眉冷杉中龄林2008年林冠截留率为20.9%,针阔混交林2008年和2009年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3.0%和23.6%,林冠截留率的年际间变化不大,林冠截留主要受到降雨特征影响.3种林型枯落物饱和持水能力分别为5.1、5.1和5.7 mm,显著高于林冠的饱和持水能力,但由于冠层的截留蒸发速率较高,林冠截留蒸发仍是生态系统截留蒸发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浙江省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别。杉木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钙和镁 ,但铁和铜的含量很低 ;毛竹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钾、镁和铁 ;总体上看 ,灌木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枯落物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均较高。 1 0种营养元素在枯落物中的总贮量呈现出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毛竹林 >灌木林的排序 ,其贮量分别为 1 2 3 78,97 0 2 ,74 71 ,73 62 ,66 66和 62 85kg·hm-2 。表 2参 8  相似文献   

11.
何琴飞      郑威      彭玉华      谭长强      何峰      申文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48-54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水试验,研究贝江河林场不同林龄组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为1.41~7.77 t·hm-2,大小顺序为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中林龄,且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2.88~12.01 t·hm-2,大小顺序与总储量一致;最大持水率为171.0%~266.8%,大小顺序为幼龄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即持水量和持水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h前增加较快,最后达到最大值;吸水速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0.5 h前吸水速率很高,之后渐渐趋于饱和;且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总体上,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林龄的增加有利于凋落物的积累和持水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土壤有机碳影响着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林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含量和密度的高低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上海市7种典型林地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经济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地、不同土层(0~10,10~30,30~100 cm)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和逐步剔除回归法探讨了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市林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其他软阔林、樟树林、经济林、阔叶混交林、水杉林、针阔混交林、其他硬阔林。各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0和10~30 cm存在显著差异(P < 0.05)。除经济林,其余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逐渐降低。②上海市林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樟树林、其他软阔林、经济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水杉林、其他硬阔林。上海市林地0~3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对0~100 cm土层的贡献率较低。③上海市7种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全氮和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电导率、全磷的相关性不显著。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容重显著负相关(P < 0.05)。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 < 0.05);樟树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速效磷显著正相关(P < 0.05)。除阔叶混交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全氮,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的主控因子为碱解氮。  相似文献   

13.
用浸水法对2个品种(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桤木人工林枯落物贮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桤木林下枯落物贮量(7.86t/hm^2)大于台湾桤木(7.35t/hm^2);②四川桤木比台湾桤木不论在总持水量还是在各层持水量上都要大;③枯落物持水率在不同浸泡时间段内为四川桤木半分解层〉台湾桤木半分解层〉台湾桤木未分解层〉四川桤木未分解层;④2个桤木品种的2个分解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符合W=at-b;⑤四川桤木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好于台湾桤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群落内乔木层的重要值、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以及郑元润改进后的M. Godron稳定性指数,对武夷山4个不同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进行所处演替阶段的分析和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处于从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演替阶段的中期;群落B(马尾松+细柄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 Merr.)处于从阔叶马尾松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期;群落C(马尾松+甜槠Castanopsis eyrei Tutch.)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后期;群落D (杉木+赤杨叶)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初期;(2)群落内灌木层的物种构成及多样性将影响并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3)4个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仍有大量针叶树种存在,稳定性测定坐标值远离20/80这个点,表明这些森林群落均未达到顶级群落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青海大通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及其生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样线调查法,对青海省大通县的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为草本、灌木的发育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提供了必要的场所。针叶林如紫果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及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耐荫植物;阔叶林如青杨纯林、白桦纯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喜光性杂草;混交林如青杨×沙棘、青杨×青海云杉、白桦×青海云杉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喜阴性植物。阔叶纯林及阔叶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对较大,而针叶纯林及针叶混交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绝对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和Jaccard指数5个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8种自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8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中,季节雨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热性竹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不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其他6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人为干扰是造成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如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诱因;各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即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中云南松的重要值高达294.7,而天然林中伴生有较多的阔叶树种。(2)人工林中针叶树的枯落物占90%以上,而天然林中阔叶树的枯落物占40%。(3)云南松属于衰退种群,而滇油杉、黄毛青冈属于增长种群。(4)天然林中的云南松个体绝大多数树干通直,而人工林中1/4以上树干弯曲。  相似文献   

18.
5种主要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对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林内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二元线性关系;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林冠截留率为16 34%~27 43%, 平均为22 15%,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柏木林; 凋落物储量为10 52~21 90t·hm-2, 平均为17 61t·hm-2,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 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 66~4 19mm, 平均为3 48mm, 依次为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34 68~ 44 16 mm, 平均为40 35mm,依次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各种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截留的降雨量总量为377 6~494 6t·hm-2, 平均为446 56t·hm-2, 柏木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好, 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次之, 灌木林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桂西北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桂西北5种退耕林分枯落物蓄积量与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林分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尾叶桉(11.59 t/hm~2)、任豆(7.99 t/hm~2)、核桃(7.71 t/hm~2)、板栗(7.14 t/hm~2)、香椿(3.70 t/hm~2);5种不同林分各分解层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基本一致,从大到小均为香椿、板栗、任豆、尾叶桉、核桃,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大于未分解层;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持水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半分解层在浸泡2 h有较快上升,未分解层在浸泡4 h明显上升,之后进入平稳阶段;不同林分枯落物吸水速率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小,枯落物半分解层与未分解层吸水速率在浸泡2 h内最快,2~8 h逐渐变小,8 h之后明显减缓;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大小为尾叶桉(36.89 t/hm~2)、板栗(26.65 t/hm~2)、任豆(23.19 t/hm~2)、香椿(16.64 t/hm~2)、核桃(15.36 t/hm~2)。[结论]尾叶桉具有较大蓄积量和有效拦蓄量,今后在以涵养水源与水土保持为目标的森林经营中,可适当增加该树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