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照市茶树种植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日照市茶树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其环境质量状况,并将评价结果利用ARC/MAP地统计模块中的克里金插值法插值处理。结果表明,日照市茶树种植区重金属元素分布较为均匀,仅Cd,Hg的空间变异性相对较大;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较好,仅在局部地区存在Cd,Ni污染;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空间分布,大部分地区土壤属于Ⅰ级,少部分属于Ⅱ级和Ⅲ级,整个区域未出现Ⅳ级和Ⅴ级土壤。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带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城市边缘带强烈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梅山钢铁集团附近14km^2区域为研究区,网格化精确布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计93个并对其重金属Cu、Zn、Pb、Cr、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除Hg和Cd外的其他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有些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接近或略高于南京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但与研究区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平均水平及空间变异特征基本相符;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g污染严重,61.3%的样点土壤Hg含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另外,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内表层土壤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土壤污染重点空间区域潜在污染源及其污染途径。  相似文献   

3.
土壤重金属基线值的确定对于评价重金属积累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在存在人为污染的情况下,土壤重金属数据经常强烈地偏离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而稳健统计方法可以降低离群值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张家港为研究区域,采用稳健回归方法,建立表层和底层土壤Cu、Pb的回归关系,通过底层土壤Cu、Pb含量计算表层土壤Cu、Pb基线值,并对土壤Cu、Pb积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稳健回归方法确定的表层土壤Cu、Pb基线值可以反映出不同样点间,土壤Cu、Pb背景含量的自然变异。与稳健统计学方法相比,使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或大区域(江苏省)的土壤背景值,评价自然背景本身存在变异区域的土壤重金属积累状况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基线值的确定对于评价重金属积累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在存在人为污染的情况下,土壤重金属数据经常强烈地偏离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而稳健统计方法可以降低离群值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张家港为研究区域,采用稳健回归方法,建立表层和底层土壤Cu、Pb的回归关系,通过底层土壤Cu、Pb含量计算表层土壤Cu、Pb基线值,并对土壤Cu、Pb积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稳健回归方法确定的表层土壤Cu、Pb基线值可以反映出不同样点间,土壤Cu、Pb背景含量的自然变异。与稳健统计学方法相比,使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或大区域(江苏省)的土壤背景值,评价自然背景本身存在变异区域的土壤重金属积累状况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揭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郑州市郊区为例,对其表层土壤重金属Pb、Cr、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进行了评价,并应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内表层土壤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均有超过背景值现象;其中Cr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值,重度污染,为主要污染因子,Pb为轻污染,其它重金属处于警戒线等级;污染综合指数均超过1,处于轻污染以上等级;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在郑州市郊区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状况,为保障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某大型再开发利用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02个点位的表层(0-0.5 m)和下层(1.5-2.0 m)土壤样品,测定10种重金属(As,Be,Cu,Pb,Ni,TI,Zn,Cd,Cr和Hg)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价,并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情况。[结果]①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但6.9%,24.5%,25.5%,37.3%和63.7%的采样点土壤中As,Cu,Pb,Zn和Hg浓度超过土壤元素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整体处于尚清洁到轻度污染状态,分别有11.8%和3.84%的表层区域与2.64%和0.63%的下层区域土壤呈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状态。②表层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89.9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Hg为研究区域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③土壤中Ni,Cr,Be和TI浓度主要受成土母质风化作用的自然源控制,Pb,Zn,Cu,As和Hg主要受交通运输源和历史农业活动源的影响,其中自然源对表层土壤中的As和下层土壤中Cu也有相当比例的贡献,而表层土壤中Hg更多受到除交通运输源以外的其他人类活动源影响。[结论]后续土地利用过程应注重Hg的生态风险管控,并提高对外来交通源引起的重金属累积效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吉兰泰盐湖盆地土壤重金属铬、汞、砷分布的多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西北旱区吉兰泰盐湖盆地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布点法对表土层(0~10 cm)、心土层(50 cm)、底土层(100cm)的重金属铬(Cr)、汞(Hg)、砷(As)以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空间采样测定,揭示Cr、Hg、As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确定其土壤环境背景值,并以此背景值为评价基准,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生态风险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等六种常用方法对表土进行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盐湖盆地表层土壤中Cr、Hg、As总体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盐湖盆地土壤Cr、Hg、As背景值分别为27.89 mg·kg~(–1)、0.039 mg·kg~(–1)、12.83 mg·kg~(–1),对比宁夏、新疆等相关地区,盆地Cr背景值较低,Hg背景值较高,As元素相近;以背景值为基准进行污染评价,盆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顺序依次为Hg、Cr、As,简单指数法呈现Cr、Hg、As整体处于轻微污染状态,Hg存在的生态风险较Cr、As大,类似的,综合指数法表明盆地整体上处于轻微污染状态,综合生态风险相对较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土壤污染等级评价结果大于综合污染指数法;三种综合指数法均与三种简单指数法对Hg的评价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盐湖盆地表层土壤中Cr、Hg、As形成受到成土母质、天然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和气候特征条件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局部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  相似文献   

8.
汾河太原段土壤中Hg、Cr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汾河太原段土壤中Hg、Cr污染情况,在GIS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测定分析了汾河太原段两岸土壤中重金属Hg、Cr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法对土壤中Cr、Hg的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土壤中Hg含量高于山西省土壤背景值和中国土壤背景值,Cr含量与背景值相当;土壤中Hg和Cr半方差函数模型为高斯模型,属于空间中等程度相关,Hg和Cr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分布趋势为北中部和南部地区相对较高,北部和中南部相对较小;污染评价表明Hg污染较Cr污染严重,但所有土壤Hg含量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之内;土壤Hg、Cr污染防治应结合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区域污染特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沂源县土壤重金属来源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建设高标准农田及保证食品安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精确评估极为关键。选取山东省山地丘陵区典型区域—沂源县为研究区,系统采集427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测定了As、Cd、Co、Cr、Cu、Mn、Ni、Pb、Hg和Zn共10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分析得出研究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以及与成土母质、工业排放和农业生产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沂源县表层土壤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值均高于土壤背景值但未超过国家二级土壤元素限定值,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富集。2)经主成分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将研究区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分为3类:As、Co、Cu和M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属自然源因子;Hg、Cd、Zn和Pb受到母质和工农业污染双重控制,属于混合来源;Cr和Ni主要是成土母质影响下的自然来源。3)自然来源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主要与石灰岩成土母质类型分布相一致,Hg、Cd、Zn和Pb元素含量的高值区与工业区分布基本一致。4)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沂源县表层土壤目前处于中度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其中Hg和Cd潜在生态风险最强,达到中度生态危害,其他元素具有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研究中通过多元统计-地统计模拟分析法有效的揭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汇特征,可作为评估该区土壤污染现状和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伊犁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其环境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疆伊犁河流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在对研究区域典型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Pb、As、Hg的含量分析基础上,运用GIS地统计学知识分析研究区域土壤Cu、Pb、As、Hg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土壤中Cu、Pb、As含量都明显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而Hg含量则是显著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各元素在研究区域土壤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性,其中土壤中As含量的变异程度最大;通过空间分析发现,土壤中Cu、As、Hg含量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受随机因子和结构因子的双重影响,其中土壤As含量受随机因子的影响最大,而土壤Pb含量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主要受结构因子影响.采用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对土壤Cu、Pb、As、Hg含量进行环境污染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土壤Hg尚未受到污染;土壤Cu、Pb属于中度污染,局部地区属于轻度污染;土壤As属于重度污染,其中霍城县、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县污染现象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植被因子提取的方法。采用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模型的方法,以重庆市开县为试验区,证明该方法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结果较理想。结合重庆市最新的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指出了该次调查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关建议。同时对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对适用于各地区大比例尺土壤侵蚀分级指标的研究较少,现行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在野外实际应用中困难,对指导土地合理利用意义不大。根据多年来在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区的实地调查研究,抓住成土母质这一主导因素,根据不同成土母质土地的土壤质量分异规律、土壤侵蚀特点以及土壤遭受侵蚀后对土壤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管理的影响不同等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确立了适合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大比例尺土壤资源调查的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体系。该分级指标体系具有针对性强、分级指标界限明确、可操作性强、对土地利用管理指导意义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开展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情况调查,掌握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各地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和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提高水保监督执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就福建省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情况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今后如何提高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启  文安邦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295-297,300
土壤侵蚀调查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仅采用传统的调查和统计方法,耗时、耗力且数据准确度低。近年来,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来进行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准确性、时效性及效率高等特点是传统方法难以做到的。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ERDAS和ARC/INFO等地理信息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实地采样对重庆市忠县地区进行了土壤遥感调查,为忠县地区的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并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动物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样地调查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样方与土样的有效性,分析了土层深度垂直变化下调查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样方和土样的有效性差异,同时分析了季节变化对调查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样方和土样有效性的影响。试验表明,沙地生境中,大型土壤动物取样样地应选择草地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应选择农田或林地生境;垂直空间上,调查大型土壤动物的土壤深度为0~20 cm,而中小型土壤动物为0~15 cm;季节选择上,在3个季节各采样1次,土壤动物调查有效性较高。另外,大型土壤动物采取平板手拣法采集,中小型土壤动物采用较大环刀(直径≥30 cm)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PGIS的莱西市土壤数据库建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莱西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资料,野外采样分析资料,土壤与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MAPGIS软件平台,建立了以村级土种类型图斑为基本单元的空间数据库.应用Visual FoxPro数据库软件输入相关属性数据,采用"村名+土种类型+数字"方法建立关键字段,连接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构建了莱西市土壤数据库.探讨了建立莱西市土壤数据库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可为莱西市土壤资源管理与决策服务,并为其它县域土壤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林木细根分布规律与土壤水分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渭北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的根系分布特征和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水分可以划分为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水分稳定利用层和土壤水分稳定层3个层次,不同立地不同层次上的土壤含水量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不同立地条件上林木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阴坡立地上的刺槐根系具有更大的分布空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与根系的分布特征有密切的关系,适宜的水分环境可以保证根系得到充分的牛长发育,扩大水分养分的吸收空间,使林木的地上部分表现出更大的生产力,反之则降低林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洛川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水土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对陕西省洛川县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湘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南红壤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壤的水土流失面积达7165万hm2,占区内红壤总面积的358%,其中流失较严重的面积约占红壤水土流失面积的37%。在此基础上,对引起红壤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79年)-黑龙江省水稻土分布及其相关数据,2011年采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地区4种类型(黑土型、白浆土型、草甸土型和沼泽土型)水稻土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的状况。结果表明:目前(2011年)4种类型水稻土表层平均有机碳、氮含量范围分别为21.18±7.27~30.91±9.99 g kg-1、1.83±0.44~2.49±0.74 g kg-1,表层平均有机碳、氮密度范围分别为5.32±1.42~6.95±0.98 kg m-2、0.46±0.07~0.56±0.08 kg m-2,其中沼泽土型水稻土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最大,黑土型则最小;沼泽土型与黑土型水稻土之间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与草甸土型水稻土之间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其有机碳、氮密度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与白浆土型水稻土之间表层有机碳及其密度差异达1%显著水平。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相关数据相比较,黑龙江地区4种类型水稻土表层有机质(碳)、氮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其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