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养殖场一头奶牛在产后3d,体温正常,食欲正常,然而其后肢不能完全伸直,只能以屈曲的两后肢沿地面爬行。(一)症状奶牛产后倒地不起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由于产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的好坏是衡量奶牛营养、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奶牛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1]。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是奶牛繁殖工作的关键点,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的方法和措施,现分述如下:1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的目标繁殖是奶牛正常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要维持奶牛正常的繁殖机能就必须尽早尽快地恢复其生殖机能。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的目标是使奶牛达到理想(最佳)的繁殖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表1中最佳繁殖指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正常或经及时治疗得以…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的好坏是衡量奶牛营养、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奶牛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而做好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是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好坏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的好坏是衡量奶牛营养、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奶牛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而做好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是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好坏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的好坏是衡量奶牛营养、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奶牛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而做好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是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好坏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马瑞 《当代畜牧》2014,(20):65-66
本文主要从产后奶牛的日粮与饲喂、管理、产后护理和治疗这几方面入手,阐述了奶牛产后7d的护理技术。根据在奶牛养殖场的实习过程中,发现奶牛养殖业卫生保健中存在问题,奶牛产后保健在奶牛生产中极其重要,尤其是奶牛产后7d内的保健。加强奶牛养殖中卫生保健素质教育,加强奶牛场的卫生防疫,加强营养代谢疾病监控等,确保奶牛的体质正常,不影响产奶和配种。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产后不食症是我们临床上经常见到的病例,能引起奶牛产后不食的病因有很多,现将临床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一一加以介绍。引起奶牛产后不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气虚双亏型1.1临床症状主要多发于体质偏瘦.年龄偏大的奶牛,一般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卧多站少,口色淡白,体温正常或略有偏低,呼吸正常,脉搏正常或稍快,反刍次数减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少,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繁殖性能是奶牛泌乳和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和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奶牛产后繁殖机能的恢复,即奶牛产后正常发情与配种.它与奶牛产后的情期受胎率、产犊间隔及终身繁殖效率均关系密切,是评判奶牛繁殖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奶牛产后繁殖机能恢复与品种、营养水平、胎次与胎儿、产奶量、季节与环境、疾病等因素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因是奶牛产后血钙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所致。该病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临床特征是产后长期卧地不起,用钙制剂治疗无反应,知觉、意识尚存,食欲正常。  相似文献   

12.
夏季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是指奶牛产后24h胎衣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是奶牛产后常见病之一。该病可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从而增加奶牛空怀天数,严重者由于不孕而导致淘汰,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奶牛产后繁殖力和产奶量有显著影响,严重的甚至被淘汰。正常奶牛产后4~8h胎衣可自行排出,若产后12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作者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多年,前几年发现病牛后努力治疗,近几年来开始采取预防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发病奶牛明显减少。现将我场对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的双胎难产不仅会导致犊牛窒息死亡,还可能会引起母牛的死亡。临床上对难产奶牛实施助产时,若操作不当,引起产道拉伤还会引发后续的生产性疾病,影响母牛的生产性能。为了在临床上解决奶牛双胎难产的问题,实验阐述了1例双胎犊牛同时为倒生的难产奶牛的助产处置和产后护理。结果表明助产处置后,成功产下两公犊牛,均存活;经过产后护理,双胎难产母牛胎衣正常排出,产后10 d内体温正常,血酮值稳定,肝功能指标和能量指标正常,无异常状况。说明正确的助产和有效的产后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双胎难产奶牛母畜子畜的死亡,预防母畜产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期是指从奶牛胎衣排出后开始到生殖器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止.在此期间,奶牛没有明显的发情表现、卵巢无周期性机能活动,称为产后乏情.为了能够及时给产后的奶牛进行配种,缩短产犊间隔,要特别注意奶牛产后的第一次发情.奶牛产犊后,需要经过卵巢功能、子宫形态、子宫和内分泌机能等恢复过程,才会出现发情.奶牛产犊后第一次发情时间,通常在产后20~60 d.如果产后90 d还没有出现发情,就视为产后乏情.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其经济效益主要受奶牛产犊和产奶量的影响,要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就是缩短产犊间隔.为了能达到奶牛1年1胎的目的,就要在产后75~85 d范围内受胎,不能超过90 d.一般认为在产后40~60 d发情配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最初几天,有的奶牛饲养户为了多赚钱而大量挤奶,不给奶牛一个恢复的机会。这样会使奶牛血钙通过奶大量流失,引起产后瘫痪或酮尿病等产后疾病。因此,在奶牛产后5天内不可将奶挤净,要严格控制挤奶量,减少挤奶次数。同时,要供给含能量较高的饲草、饲料和足够的饮水,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产奶量的目的。奶牛产后第1天,挤奶量控制在够犊牛吃即可,第2天挤日产奶量的1/2以下;第3天挤日产奶量的2/3以下;第4天挤日产奶量的3/4以下。从第5天起,如果奶牛体质健壮,食欲正常,可恢复正常挤奶。如果奶牛体质较差,可根据奶牛的具体体质状况,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病例频繁发生,笔者诊治50余例基本痊愈。 1病因: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多是由于产前营养不良,产后气血不畅,使子宫活动力减弱,导致胎衣不能正常排出。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是令奶农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他们往往在奶牛出现瘫痪症状后才知道去找兽医治疗,而在此之前不知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或者根本无从下手。有些奶农为防止奶牛产后瘫痪,盲目在产前饲喂高钙日粮,这实际上适得其反地提高和加重了产后瘫痪的发生比例和严重程度。如果从本质上理解了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就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1低血钙与低血钙症成年奶牛正常血钙浓度为9~10mg/dl,奶牛对血钙浓度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当日粮中的钙不能满足需要时,奶牛会将储存在骨骼中的钙释放出来以维持正常血钙浓度,故成年奶牛通常不会出现低血…  相似文献   

19.
奶牛性成熟之后或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称之为病理性乏情。奶牛产后一般40~60天发情,只有及时配种,才能保持一年一胎。在生产中,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较常见。从而导致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下降,不能正常产奶,使牛场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及产后泛情不排卵等是影响奶牛正常生产和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预防和降低成年奶牛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我们于1999年3~7月间,在本市奶牛生产基地高官寨镇,对奶牛专业村农户饲养的成年奶牛,采取了干乳期补钙、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措施,对预防奶牛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等病及提高奶牛受胎率均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