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道1975~1981年间,从浙江省各地采集麦类赤霉病穗标样500个,分离获得1203个纯菌株,鉴定结果分别属于镰刀菌的12个种和变种。其中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占总标样数的93.9%;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占2.4%;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占1.2%;砖红镰刀菌(F.lateritum)占0.6%;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均占0.4%;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雪腐镰刀菌(F.nivale)、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镰状镰刀菌(F.fusar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F.oxysporum var.redolens)均占0.2%。从福建寄来要求鉴定的标样中,还分离到弯角镰刀菌(F.camptoceras)。  相似文献   

2.
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江苏和海南省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5个辣椒炭疽病菌单孢菌株,根据孢子形态鉴定其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capsici,其中C.gloeosporioides占总菌株数的64.4%.筛选出甘油琼脂(AEA)培养基和水琼脂(WA)培养基,分别作为产孢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适宜培养基.通过孢子萌发法测定2种病原菌45个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范围在0.009~0.091μg/mL之间,平均EC50为(0.047±0.040)μg/mL.其中29个C.gloeosporioides菌株和16个C.capsici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51±0.047)μg/mL和(0.041±0.024)μg/mL.研究发现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1975年2月我们在昆明郊区采集镰刀菌过程中,从蚕豆镰刀菌基腐病的标本上分离到两个燕麦镰刀茵的菌株Y088和Y089,在PSA、PDA和米饭培养基上Y088都只产生菌丝体,不产生黏孢团或分生孢子梗座,表现为一个典型的菌丝型镰刀菌;从菌丝上产生两种类型的大型分生孢子,一种为通常的燕麦镰刀菌型(avenaceum-type),另一为类似禾谷镰刀菌(graminearum-type)型。而Y089则只产生贴匐型肉桂色或赤褐色的黏孢团而不产生或只产生极小量气生菌丝,且大型分生孢子弯度较大,是一个典型的黏孢团菌株。使用了11个科41种栽培和野生植物的寄主范围测定表明,两个菌株均能侵染蚕豆和豌豆,轻度侵染苕子,但其致病力较之强致病力的对照菌株Y086为弱,pH值、温度、光照与黑暗处理几项常规生理反应测定表明,两个菌株与对照(Y086,N117)在孢子产生数量上有明显的差别,且单孢子茵落平均生长速度均表现一定的差异显著性,鉴于两个菌株在培养性状、孢子形态以及生理反应与对照菌株均有一定的差异显著性,由于两菌株在自然界主要是单独的或混合的侵染蚕豆引起基腐病、故将其分别命名为燕麦镰刀菌的新型如下:
Y088 Fusariumavenaceum(Fr·) Sacc·f·fabarum Ruan et al·f·nov·(蚕豆其腐病病菌).
089 Fusarium avenaceum(Fr·) Sacc·f·fabalis Ruan et al.f.nov.(蚕豆基腐病病菌).  相似文献   

4.
 1978~1981年采集54个县市小麦病穗标样,单孢分离获1081菌株。经室内外综合鉴定明确本省引起小麦赤霉病的致病病原有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雪腐镰刀菌[F.nival (Fr.) Ces.],本色镰刀菌(F.concolor Rg.),弯角镰刀菌(F.camptoceras Wr.&Rg.),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硫色镰刀菌(F.sulphureum schecht Sacc.)和燕麦镰刀菌草类变种(F.avenaceum var.herberum)。其中禾谷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占绝对优势,分布遍及全省。7个种致病力测定,F=10.48,F> 0.01,不同种致病力差异极显著;禾谷镰刀菌、弯角镰刀菌和硫色镰刀菌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河北廊坊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廊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基地大豆孢囊线虫病田内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种类,对362份罹病枯萎大豆植株进行病原真菌分离,得到335株真菌;使用镰刀菌通用引物鉴定出镰刀菌(Fusarium spp.) 279株,占分离菌株83.3%;镰刀菌特异性引物、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鉴定镰刀菌种类,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189株,占分离菌株56.4%;茄病镰刀菌(F. solani)67株占20.0%、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6株占4.8%、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um)2株、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厚孢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各1株;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数量最多的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中约92.8%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这些结果表明该试验基地大豆枯萎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豆孢囊线虫与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大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玉米茎基部镰刀菌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河南省玉米茎基部镰刀菌(Fusarium spp.)的种群组成及分布, 2011和2012年, 我们采集了河南省14个地市42个县(区)的玉米茎基腐病病样, 分离得到163个镰刀菌单孢菌株。首先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 在此基础上使用镰刀菌种特异性引物进行了PCR检测;对于部分PCR检测未能确认的菌株进行了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基因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 最终将163个菌株鉴定到种。结果表明在163个菌株中, 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为优势种, 占44.2%(72株), 其次为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和轮枝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 分别占28.8%(47株)和27.0%(44株)。豫西北的焦作(47.6%)、洛阳(50.0%)及豫中的许昌(45.5%)均以F. verticillioides为主, 豫东的商丘(42.9%)、开封(57.1%)以F. proliferatum为主, 豫北的安阳(66.7%)、濮阳(71.4%)、新乡(62.5%)和豫南的南阳(57.1%)、驻马店(45.0%)以及中部的郑州(57.1%)、漯河(66.7%)则均以F. graminearum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报道一种简易的方法诱发Gibberella zeae的子囊壳,以鉴定禾谷镰刀菌的菌株。即:在泥钵内装灭菌的砂或(石至)石,其上种植纯菌株培养的带菌麦粒,然后在钵面复盖消毒纱布,并保持砂和纱布的潮湿。在20℃和装置20瓦黑光灯为光源照射的温箱中,3~6天形成子囊壳,10~12天发育成熟的子囊孢子,提供镜检鉴定。在15~25℃的自然散射光下,供试的481个禾谷镰刀菌菌株,获同样结果。同时,选用其他四种镰刀菌(即燕麦、锐顶、串珠、雪腐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代表菌株,进行交错污染试验,在限定的观察时间内,未见有相互干扰。
禾谷镰刀菌寄主广,所致麦、玉米上的病害损失大。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该菌在PSA培养基上大型分生孢子不易产生或产生亦形态多变所造成鉴定上的困难,且在病害测报和防治研究上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薯青枯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致病力不同的甘薯青枯菌株(Pseudomonas solanacearum)进行毒素产生条件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培养天数、菌株浓度及不同致病力的菌株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但不同培养温度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不显著。用Lotus1-2-3电脑软件综合分析以上产毒条件对所制备的甘薯青枯菌毒素的毒力影响程度,计算出强、弱和混合菌株产生毒素的3个最优回归方程。分别用Basic和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求出强、弱和强弱混合的甘薯青枯病菌产生毒素的3个最优模式为:①强菌株:pH=7,菌株浓度108菌细胞/m l,培养天数3 d。②弱菌株:pH=7,菌株浓度1012菌细胞/ml,培养天数2 d。③混合菌株:pH=7,菌株浓度1014菌细胞/ml,培养天数1 d。培养温度均为25~35℃。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马唐生防菌弯孢霉(curvularia sp.)菌株QZ-200营养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因子。该菌在SCS(黄豆粉-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为28℃;pH为2~11,最适pH为6;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磷酸氢二铵为N源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5℃,最适为28~30℃,失活温度为52℃10min;pH为2~11,适宜为5~8;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1%蛋白胨、1%牛肉浸膏、0.1%的TW-80、1%马唐煎汁和0.2%的菜籽油溶液明显提高萌发速度。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为15~35℃,最适为28℃;连续光照比光暗12h交替处理更有利于产孢,黑光灯为最佳光源。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眉县猕猴桃园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眉县猕猴桃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pH值、含水率、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猕猴桃园土壤含水率、pH值、SOC、TN和TP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处于1.12%~3.46%、7.12~8.40、4.22~13.90 g·kg~(-1)、0.77~1.84 g·kg~(-1)和0.73~2.45 g·kg~(-1)之间,均值分别为2.73%、7.83、7.66 g·kg~(-1)、1.20 g·kg~(-1)和1.40 g·kg~(-1),其表现C、N元素相对匮乏,而P元素相对丰富;其次,不同区域及不同品种园区土壤中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N、C/P和N/P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30%、35.71%和21.15%,变化范围分别为3.06~11.99、2.68~10.90和0.48~1.41,均值分别为6.57、5.91和0.9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pH值与C/P呈显著正相关性;在0.01水平上,pH值与TN、pH值与TP、TN与C/N、TN与C/P、TP与C/N、TP与C/P、TP与N/P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H值与C/N、SOC与C/N、SOC与C/P、TN与TP、C/N与C/P及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在含0.00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酪蛋白氨基酸-蛋白胨-葡萄糖(CPG)平板上,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苗落变异型菌株(简称EccM)生长差、菌落既小且白、而普通野生型菌株(Eccw)则为红而又大的菌落。
EccM的苗落特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当以葡萄糖、果糖、蔗糖或其它相关的糖类为碳源时,EccM菌株产生的酸特别多,若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菌落周围可形成酸溶的透明圈;②CPG培养基的缓冲力很弱,只有KingsB的1/8-1/10,EccM生长后、培养基pH很快降到5.5以下,这是生长的pH下限值;③在pH<6时,菌体脱氢酶活性受到强烈抑制,还原TTC的能力明显减弱。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就使EccM在TTC平板上生长差,颜色白,与EccW很容易区别开。  相似文献   

12.
草酸对重寄生真菌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草酸对核盘菌的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对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在酸碱性非缓冲基质(水琼脂)和酸碱性缓冲基质中,抑制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50和700μg/mL。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当草酸浓度为100~2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浓度为300~500μg/mL的草酸对盾壳霉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以草酸为唯一碳源的合成培养基中,在酸碱性非缓冲的条件下,当草酸浓度为100~2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草酸浓度为500μg/mL时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当草酸浓度为25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则停止生长。在酸碱性缓冲的合成基质中,草酸浓度为100~4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草酸浓度为1500~2500μg/mL时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含草酸钙的混浊培养基(以草酸为唯一碳源)上,盾壳霉菌落区域形成了透明圈。上述结果说明盾壳霉能忍耐一定浓度的草酸而进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且这种真菌可能对草酸分子具有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离土壤棉花黄萎病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土壤检测稀释法、水筛法和不同土样接种量,对5种土壤浸提液改良培养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筛法对土壤棉花黄萎病菌的检测效果优于稀释法,其菌落检测数增加4~10倍。培养基每皿0.25 g土样接种量的检测效果高于0.5 g和1g。5种测试培养基中,培养基D对分离土壤棉花黄萎病菌的选择性表现最好,其土壤接种体检测回收率达63.5%~83.3%.培养基D的组份为:土壤浸提液25 ml,KH2PO4 1.5 g,K2HPO4 4 g,尿酸钠0.2 g,半乳糖醛酸钠(果胶)1g,山梨糖1g,Dox盐2 ml,Tergitol NP-101ml,PCNB0.1g,琼脂17g,蒸馏水1000 ml,pH6.4~6.7。每1000ml融化培养基倒皿前加抗菌素液50 ml (含氯霉素0.05 g,链霉素0.05 g,青霉素-G盐0.05 g)。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证明:X.oryzae不能利用硝态氮,对氨态氮的利用能力也很差。X.protypus的菌株O-722对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利用能力都很强。X.oryzicola、X.leersiaeX.protypus的菌株LS-9则介乎两者之间。若以蔗糖代替葡萄糖作碳源,则X.oryzae对铵盐的利用能力显著增强。X.oryzae对氨基酸等的要求较X.oryzicola严格。对X.oryzae生长最适宜的氨基酸是L-谷氨酸、L-门冬氨酸、L-脯氨酸和L-丙氨酸等,以L-谷氨酸最好。X.oryzicola适宜的氨基酸与上述相似,但是种类更多一些。因此,白叶枯病的发展与水稻营养状态之所以有密切的关系,这与白叶枯病细菌的营养特征有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对氮肥的反应不象白叶枯病菌那样敏感,可能是条斑病细菌对氮素营养的要求不如白叶枯病细菌严格的原故。试验结果还指出,致病性强弱不同的细菌对氮素营养的要求不同,接近于腐生的弱寄生性菌(X.protypus),对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利用能力都很强。因此,在一系列有亲缘关系的细菌中,随着致病性的增强,对氮素营养的要求也可能相应地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根腐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研究小麦根腐叶斑病菌(Bipolars sorokiniana)在不同条件下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结果.小麦根腐叶斑病菌的孢子可在pH2.2-12.4的磷酸缓冲液中萌发,萌发的温度范围为3-39℃,最适温度22℃.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4-37℃,生长的pH范围为2.7-10.3,最适PH因培养基和接种方法不同而异.产孢温度11-35℃,适温20-24℃.碱性培养基(pH9以上)和黑暗下产生的孢子细而短,延迟孢子成熟,光照则促进孢子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萎病菌镰刀菌酸的产生和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镰刀菌酸是棉花枯萎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一种非特异性的毒素。为了探索棉花枯萎病原菌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致病力的关系及不同棉花品种对镰刀菌酸的反应,本实验测定了10个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菌株和20个内地的菌株,发现其产镰刀菌酸的数量多少与生理型无关.培养初期各菌株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菌株的致病力有关.陆地棉的10个品种对镰刀菌酸的抗性与它们在生产中表现出对枯萎病的抗性一致.  相似文献   

17.
花生褐斑病菌培养基筛选及生理性状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在花生秆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优于前人推荐的3种培养基。在6种供试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量则以前人推荐的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最大。培养过程中,不同光照处理对病菌生长和产孢不敏感;不同温度处理产孢量有显著差异。2%葡萄糖液有促进孢子萌发作用。病菌经人工培养不失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粗皮侧耳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杀线虫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粗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生物学特性与杀线虫毒力的关系。该菌的野生型、驯化型、单孢分离株及孢子分离株的菌丝均能迅速杀死线虫。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成熟菌丝产生丰富的毒素球,幼嫩菌丝不产生毒素球;该菌在多种固体培养基,甚至营养缺乏的水琼脂上也生长良好;生长的最适条件为24~28℃、pH5.6~8.0、固体或液体遮光培养。尽管营养、温度、pH及光照等对菌丝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但并不影响其对线虫的毒力,各菌株间毒力无差异,线虫与菌丝接触48h,死亡率均达90%以上;液体培养滤液能杀死线虫,但其对线虫毒力的强弱却与菌株、滤液浓度及培养时间等有关。首次以实验证明了该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可产生杀线虫毒素。  相似文献   

19.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主要为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是瓜类生产上主要细菌性病害。目前生产上对该病害的防治手段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其中铜制剂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本研究以西瓜噬酸菌野生型菌株Aac-5中铜代谢相关基因copZ为对象,探究copZ基因缺失对西瓜噬酸菌抗铜性、生长能力等表型的影响;采用RT-qPCR技术测定在不添加和添加外源铜离子条件下,基因copZ缺失后对其他铜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成功构建了西瓜噬酸菌copZ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copZ和互补菌株ΔcopZ-comp。结果表明,野生型菌株Aac-5与ΔcopZ-comp菌株在添加1.25 mmol·L-1 CuSO4的生长能力与不添加CuSO4相似,而ΔcopZ菌株的生长能力减弱;当添加CuSO4至2.50 mmol·L-1时,野生型菌株Aac-5、ΔcopZ菌株和ΔcopZ-comp菌株的生长能力均减弱。基因copZ缺失在不含铜和含铜条件下均能使西瓜噬酸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在不含铜条件下基因copZ不影响西瓜噬酸菌的运动能力,在含有1.25 mmol·L-1 CuSO4的运动性培养基中各菌株运动能力丧失。ΔcopZ菌株在西瓜子叶内的生长能力相较于野生型菌株Aac-5显著增强,但在西瓜幼苗上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仍具有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的能力。在不同铜浓度处理后,铜代谢相关基因cueRcopA表达量在野生型菌株中的变化趋势与ΔcopZ菌株存在差异;基因cusAhylD在野生型菌株中表达量变化趋势与ΔcopZ菌株一致。这表明基因copZ在西瓜噬酸菌铜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乙酸对淡紫紫孢菌生长发育及杀线虫能力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乙酸浓度下淡紫紫孢菌的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菌落形态及产孢量的变化。在0~20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乙酸对淡紫紫孢菌的生长发育无抑制作用;淡紫紫孢菌在PDB中培养3 d后,发酵液中乙酸含量为146μg·mL~(-1),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养分不断消耗,发酵液中乙酸产量逐渐减少;当碳源匮乏时,无乙酸产生。在碳源匮乏时,淡紫紫孢菌能够将乙酸根作为碳源利用,在3~10 mg·mL~(-1)的乙酸根浓度范围内,淡紫紫孢菌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态势。此外,乙酸能够增强淡紫紫孢菌的杀线虫效果,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抑制根结线虫卵孵化和杀二龄幼虫(J2)的效果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