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选优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茶选优栽培试验上,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22种油茶品系的生长、开花、结果、产油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安无4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油荼优良家系安优11,综合评价较好的油茶品系有安优2、安优10、安优5,以上优选的5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好,早实丰产等特点,定值6年后每公顷年产油量达150kg以上,比CK增产7.41~9.35倍,是值得推广的油茶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22种油茶品系的生长、开花、结果、产油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安无4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油茶优良家系安优11,综合评价较好的油茶品系有安优2、安优10、安优5,5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好、早实丰产等特点,定植6年后年产油量达150kg/hm^2以上,比CK增产7.41~9.35倍,是值得推广的油茶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3.
调查观测了油茶闽优10个无性系在闽东山地的生长结实状况,结果表明:油茶闽优不同无性系在树体生长和鲜果产量方面差异显著。闽54、闽62的树高生长快,闽49、闽56、闽54的地径生长粗,闽56的冠幅生长最大,闽48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慢;油茶良种闽43、闽60的产果量高,适合在闽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对油茶闽杂优等12个无性系在闽中德化山区的5年生幼树生长和结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产量高,5年生平均树高1.28~1.73m,地径3.32~5.10cm,冠幅乘积0.87~1.44m^2;平均单株产果3.31~1.60kg,单株产油0.34~0.153kg,鲜果含油率达10.27%~6.02%;其中闽杂优20树体较矮小,冠幅窄。方差分析表明各无性系间生长结实有显著差异,因此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是目前幼林中的优良无性系,在德化海拔850m的山区表现出早结实、产量高、生长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福安市油茶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福建省福安市培育的12个油茶优良家系进行综合评选,通过油茶优良家系多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评选出安优11、安优2、安优10、安优5计4个适应性强、生长好、投产早的油茶优良家系,种植6a后,年产油量达156kg/hm^2以上,比对照(CK)增产243.6%-322.65%.  相似文献   

6.
红河引种云油茶新品种的早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从广南油茶研究所引种云油茶3号、4号、9号、13号、14号5个优良品种到金平和绿春两地进行田间试验,以广南油茶研究所苗圃地5个油茶新品种的生长情况为对照,分析了引种地其幼林早期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及对干旱和低温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云油茶新品种早期在金平和绿春生长正常,当地的环境条件能满足其生长,金平试验地造林1年时的苗高、地径和春梢生长量分别为广南油茶研究所苗圃地同龄大苗的88.7%、95.3%和94.9%,绿春试验地造林2年时3项指标分别为广南的91.1%、92.7%和91.8%;并且在两地都表现出很强的抗寒和抗旱能力,但金平试验地虫害的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2010~2011年以云油茶3#、4#、9#、13#及14#5个优良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其嫁接苗的品种对比试验和不同激素类型及浓度对嫁接苗根端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1)5个品种的芽苗砧嫁接苗在成活率、新梢高、新梢粗、新根数、新根平均长、新根总长6指标上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这5个品种都具有比较好的遗传繁殖能力;(2)生根粉6号(ABT6)、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3种外源激素与对照(CK)相比,3种外源激素能明显提高云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木在成活、发梢、根系的效果,但是3种激素间的嫁接成活率、新梢高、新梢粗、新根数、新根平均长、新根总长6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激素的不同浓度梯度对嫁接的成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中200 mg/L浓度对云油茶成活和生长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品系油茶在永春县的引种适应性,对3个主要引种品系和本地实生油茶的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闽43、闽48和闽60油茶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情况明显优于本地实生油茶,其中以闽43表现最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闽43的关联度最高,在引种地表现出最优性状,且闽43的亩产油量最高,可以在造林时适当提高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油茶一年生容器苗为试材,研究了根施不同质量分数尿素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处理1(1 500 mg/L);处理2(2 500 mg/L);处理3(3 500 mg/L);处理4(4 500 mg/L);处理5(5 500 mg/L);处理6(6 500mg/L);处理7(7 500 mg/L);对照组(清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5处理后新梢生长长度最长,平均为51.7 mm;处理4处理后的容器苗的根颈粗度、抽稍数数值皆为最大,但处理4与处理5在抽稍数量这个指标上无显著差异;处理1处理后的容器苗在新稍叶片数量上大于其他处理,平均为3.1,但与处理5、处理2无极显著差异;处理7在新梢长度,根颈粗度,抽稍数三个生长指标上表现的效果最差,说明过高浓度的尿素对油茶容器苗生长不利;清水对照组中,油茶容器苗根颈粗度数值低于其他7个处理组。就8个处理对根颈粗度的影响来看,处理4与处理1、2、3、5、6、7、8间呈极显著差异,而其余各处理两两间无极显著差异。综合本研究的实验分析结果,由于8个处理的新梢叶片数,根颈粗度,抽稍数差异不大,主要考虑新稍长度这一因素。因此,在油茶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以浓度为5 500 mg/L的尿素为较好的施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管理油茶林地施肥,通过设置6个施肥模式,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生长、春梢叶片养分累积、以及叶片酶活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叶片叶绿度值、春梢叶片数、春梢叶片养分含量和叶片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春梢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与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养分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与油茶春梢生长关系密切。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生长的效果依次是M_0M_2M_3M_1M_5M_4,模式4最能促进油茶春梢生长及春梢叶片生长;对油茶春梢梢数和叶片酶活性的效果依次是M_0M_1M_2M_3M_4M_5,模式5能显著促进油茶春梢梢数增加及叶片酶活性的提高;对于油茶春梢叶片养分的效果依次是M_0M_1M_3M_2M_4M_5,模式5对油茶春梢叶片养分的累积起着显著的作用;故在油茶林生产上推荐采用施肥模式M_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