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纳米粒子应用于果蔬保鲜中,该研究以芒果叶提取液和偏钛酸(TiO(OH)2)为原材料,采用生物合成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粒子。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了纳米TiO2生物合成工艺,研究了其抗菌性能。优化合成工艺为:TiO(OH)2添加量0.65 g,反应时间10.2 h,灼烧时间2 h,灼烧温度786 ℃。纳米TiO2的光诱导降解率为96.24%,与理论值标准偏差为0.6%。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结果显示,生物合成的纳米TiO2为锐钛矿型。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显示,生物合成后改性的纳米TiO2粒径分布在10~30 nm,无明显聚集体。紫外(Ultraviolet,UV)光诱导,生物合成改性的纳米TiO2(P<0.05)对青霉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该制备工艺为光诱导抗菌性纳米TiO2的合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TiO2-CeO2纳米复合氧化物,分析了不同铈钛摩尔比、pH和不同反应温度对合成复合氧化物及其紫外屏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得了面心立方结构CeO2和锐钛矿型的TiO2混合物,铈钛摩尔比为0.4时复合氧化物在250~450nm波段之间有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3.
周云龙  孙萌  于腾  王健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24):232-239
采用光沉积法、水热合成法制备出TiO2/Pt/生物炭复合光催化剂,以玉米秸秆悬浮液作为牺牲剂,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玉米秸秆对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UV-Vis DRS)等表征手段进一步论证了复合催化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质量分数的增大,光催化体系的制氢量展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玉米秸秆质量分数为30%时,TiO2/Pt/生物炭复合材料制氢性能最佳,制氢速率达到225 μmol/(g·h),是单纯TiO2/Pt的11.2倍。其原因在于玉米秸秆分子组成中含有大量的醛基自由基,在光催化过程中被激发,与空穴发生氧化反应,提高了光催化制氢效率。此外,TiO2/Pt/生物炭光催化制经过5次重复利用后,制氢量仍为900 μmol/g,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Ag/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降解作用,采用聚合凝胶工艺路线,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硝酸银为银源,通过向反应体系引入鳌合剂醋酸、表面改性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以及还原剂甲醛等添加剂,制备出TiO2粉体及Ag/TiO2纳米复合粉体。利用FT-IR、XRD、TG-DTA、TEM和UV-Vis-N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TiO2颗粒掺Ag后分散性得到改善,粒径约1 nm的Ag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10~15 nm TiO2颗粒上;可见光的利用和锐钛矿热稳定性都得到提高;Ag/TiO2纳米颗粒在光照下对甲基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TiO2纳米粒子气固相光催化降解乙烯初探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该文对TiO2纳米粒子气固光催化降解果蔬贮藏环境乙烯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TiO2薄膜作光催化剂,利用自行设计的气固光催化实验系统,研究了乙烯浓度、紫外光作用时间对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探讨了乙烯的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结果显示:该研究所制备的TiO2锐钛矿型含量为48.766%,比表面积为47.186 m2/g,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降解乙烯比直接紫外线光降解效果显著,光照10 min时光催化乙烯降解率比直接紫外线光降解提高23.76%;乙烯的降解率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乙烯的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可以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6.
正电晕放电耦合Ag-TiO_2降解乙烯的动力学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直流正电晕-纳米银沉积纳米TiO2光电催化耦合反应系统降解乙烯及调控臭氧的机理及其动力学规律,该文采用多针对圆筒内壁式电晕放电反应器为对象,在模拟园艺产品的冷藏环境中,进行了纳米TiO2的掺银量、放电功率和气流量等因素对乙烯降解和臭氧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了正电晕放电耦合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负载掺银的纳米TiO2(Ag-TiO2/ACF、Ag-TiO2*/ACF)降解乙烯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微分方程组和最小二乘法得到动力学模型的反应常数,通过对反应常数比较,正电晕放电耦合Ag-TiO2*/ACF催化膜对乙烯降解和控制臭氧浓度具有较优的性能。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和回归拟合,建立了正电晕放电耦合Ag-TiO2*/ACF催化膜的乙烯降解反应常数、臭氧浓度上限的预测值与影响因素关系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优化出反应体系参数。研究结果为正直流电晕放电耦合纳米二氧化钛技术在园艺产品贮运保鲜设备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60Co-射线辐照且以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所负载TiO2的半导体材料(TiO2/ACF)对光催化降解冷藏环境中乙烯的影响,该文拟采用60Co-辐照制备纳米Ag沉积的TiO2/ACF(Ag-TiO2/ACF)光催化材料,在模拟园艺产品的冷藏环境中,进行了3种不同膜的光催化降解乙烯效果的研究,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相关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入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后,60Co-辐照能使Ag颗粒较好地负载在TiO2上,TiO2均匀分散在ACF膜上而不发生团聚,且TiO2颗粒晶相改变、尺寸变小,有助于提高Ag-TiO2/ACF的催化效率。Ag-TiO2/ACF光催化降解乙烯的效果用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描述;经辐照制备的Ag-TiO2/ACF薄膜比未辐照的TiO2/ACF和辐照的TiO2/ACF薄膜光催化降解乙烯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44%和37%。研究结果为TiO2光催化技术的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外加助剂对提高乙酰甲胺磷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乙酰甲胺磷残留的降解效果,该文在前期乙酰甲胺磷残留纳米TiO2-紫外光催化降解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通入气体、外加H2O2、添加铁离子、铜离子及其与H2O2的复配效果、添加乙醇和丙酮等对乙酰甲胺磷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气比例相对较高的反应气氛、添加H2O2、Fe3+、Cu2+能促进乙酰甲胺磷的光催化降解;而乙醇、丙酮的添加不利于乙酰甲胺磷的光催化降解。在前期确定的乙酰甲胺磷的紫外光-纳米TiO2反应体系中(20mg/L乙酰甲胺磷溶液、0.1g/L纳米TiO2、pH值6.7、反应温度25℃),添加0.2mmol/L的Cu2+和10mmol/L的H2O2,并通入N2:O2为20:80的反应气氛时,反应20min后,光催化降解率即可达98.03%。该研究可为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的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雁鹅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25(55)对PCR反应中5个因素(引物、dNTPs浓度、模板DNA、Mg2+、TapDNA聚合酶)在5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在初步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因素内比较进一步优化各因素在ISSR-PCR反应中的浓度,快速准确地建立雁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进一步进行雁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技术基础。在25uL的反应体系中,确定雁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ISSR引物的浓度为0.20umol/L,dNTPs浓度为0.28mmol/L,模板DNA的用量为40ng,Mg2+浓度为1.5 mmol/L,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为1.0U。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因素内比较进一步优化各因素在ISSR-PCR反应中的浓度,可以更加准确地确立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60Co-γ辐照改性银掺杂纳米TiO2及光催化降解乙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照且以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所负载TiO2的半导体材料(TiO2/ACF)对光催化降解冷藏环境中乙烯的影响,该文拟采用60Co-γ辐照制备纳米Ag沉积的TiO2/ACF (Ag-TiO2/ACF)光催化材料,在模拟园艺产品的冷藏环境中,进行了3种不同膜的光催化降解乙烯效果的研究,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相关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入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后,60C0-γ辐照能使Ag颗粒较好地负载在TiO2上,TiO2均匀分散在ACF膜上而不发生团聚,且TiO2颗粒晶相改变、尺寸变小,有助于提高Ag-TiO2/ACF的催化效率.Ag-TiO2/ACF光催化降解乙烯的效果用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描述;经辐照制备的Ag-TiO2/ACF薄膜比未辐照的TiO2/ACF和辐照的TiO2/ACF薄膜光催化降解乙烯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44%和37%.研究结果为TiO2光催化技术的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冷藏车温度场不均匀度对蔬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果蔬的品质,研究了冷藏车厢内部的温度场。冷藏车内合理的温度场,可以保证冷量的均匀分配,节约能耗,降低干耗及冻害损失,提高果蔬保鲜质量。该文以质量损失率、细胞膜渗透率、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对不均匀度分别为3.71、5.68和8.36的温度场中贮藏的3种蔬菜(娃娃菜、尖椒和金针菇)品质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冷藏车内温度场的均匀程度与果蔬保鲜的效果成正比关系,不均匀度较低的温度场中贮藏的果蔬保持了较好的新鲜度。该文研究为冷藏车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毛竹叶片DNA为模板,利用均匀设计U10(54)表,对毛竹EST-SSRPCR反应体系的TaqDNA聚合酶、Mg2+、dNTPs及引物浓度4因素5个水平进行优化筛选。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毛竹EST-SSRPCR的25μL优化反应体系为:10×PCRBuffer(含Mg2+)2.5μL、TaqDNA聚合酶1.5U,Mg2+、dNTPs及引物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0mmol/L、0.1mmol/L、0.48μmol/L;通过梯度PCR试验筛选得到相应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2.4℃。对优化出的EST-SSRPCR反应体系进行稳定性检测,结果均能获得丰富、稳定、清晰可辨的DNA谱带。该优化体系为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毛竹进行遗传多样性等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文以稻壳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制备稻壳基活性炭。采用Plackett-Burman(P-B)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法对影响稻壳基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性能的5个工艺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样品得率和碘吸附值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稻壳基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和0.85,影响样品得率的主要因素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K2CO3浓度,影响样品碘吸附值的主要因素为:活化温度K2CO3浓度活化时间,浸渍体积比和浸渍时间影响不显著;经CCD法建立的稻壳基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的预测模型极显著(P0.0001,P0.01),决定系数R2可达0.92和0.90,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1029.17 K、K2CO3浓度1.95 mo L/L、活化时间1.17 h、浸渍体积比3,浸渍时间11 h,其得率和碘吸附值的预测值分别为13.61%、1058.83 mg/g,与实测值(14.53%、1021.30mg/g)的误差仅为6.33%、3.67%,拟合性良好,说明运用CCD法对稻壳基活性炭制备工艺的优化是准确可靠的。该结果可为K2CO3活化法制备稻壳基活性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农药残留光电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当前农药检测设备所存在的造价高、自动化程度低、试剂耗材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农药光电检测方法。设计一种简单、便携、廉价的纸基微流控芯片。构造桥式复合结构提升微流控酶抑制显色反应的均匀度,设计适用于光吸收反射检测的光路及电路结构,最终创建集化学反应、光吸收反射效应及环境参数控制于一体的便携化农药检测系统试验平台,并对试验平台最佳工艺参数进行测定与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达到国家检测标准的前提下,所述检测法分辨率可达0.002 mg/L,高于农药速测卡法;在农药检测浓度范围内,所述方法与yps-1 168型便携式农药检测仪检出限相当,但试剂消耗价格降低了94.79%,且检测时间缩短23%。因此设计的纸基微流控芯片农药光电检测系统,为农残检测的便携化研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SCWG)以超临界水为介质通过热化学方式将生物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等能源气体。相较于传统制氢方式,SCWG过程具有反应速度快、氢气选择性好、副产物少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经济、清洁的生物质处理技术。该研究主要围绕SCWG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介绍了超临界水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详细阐述了生物质主要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SCWG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以及试验装置、原料类型和浓度、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压力等工艺因素对SCWG的影响。研究发现纤维素占比较高的作物气化效果更好,低浓度的进料有利于气化效率和碳气化效率的提升,提高装置升温速率、适当增加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能够增加氢气产率,过大的压力会形成"溶剂笼"效应降低氢气产量。对不同类型反应系统研究表明,间歇式反应装置虽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也存在物料与催化剂混合不均匀、不能实现连续化生产而不适用于工业化推广,连续式反应装置虽面领着堵塞等问题,但具有性能好、效益高的优点,是工业化推广的发展方向。对SCWG主要应用的催化剂进行讨论发现,均相催化剂虽然具有催化效果但具有较强腐蚀性,非均相催化剂因其具有高催化活性、易回收、稳定性好等优点更适用于大规模SCWG生产过程,同时还研究了金属催化剂酸度在催化过程中的影响,发现酸度越高在SCWG过程中积碳会越明显,通过添加Cu、Ce、Co、La等合适的第二金属作为促剂可以改变催化剂性能,增加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氢气选择性。未来应针对SCWG的试验装置、高效催化剂及经济性分析等核心技术开展研究,加速SCWG的工业化推广,实现经济、安全、绿色、高效的氢能供给。该研究期望加深对生物质SCWG理解,为日后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is of considerable ecosphysiologic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possible climate-change feedback effects. It effectively controls whether, or how much, carbon will be released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to what extent that release of carbon constitutes a dangerous positive feedback effect that leads to further warming.The present paper is an invited contribution in a series of Citation Classics based on a review paper of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that was published in 1995. It discusses the context and main findings of the 1995 study, th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since then and what issues still remain unresolved.Despite the continuation of much further experimental work and repeated publication of summary articles, there is still no scientific consensus on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It is likely that this lack of consensus is largely due to different studies referring to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here confounding factors play a greater or lesser role.Substrate availabi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f it changes during the course of measurements, it can greatly confound the derived apparent temperature dependence. This confounding effect is illustrated through simulations and examples of experimental work drawn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paper speculates that much of the current disagreement between studies might disappear if different studies would ensure that they are all studying the same system attributes, and if confounding factors were always considered and, if possible,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17.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系统地研究影响总传质系数的各个主要因素(水相pH值、离子强度,初始有机相中蛋白质浓度、振荡速度和反萃取温度),探讨了以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反萃取大豆蛋白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中总传质系数,随着反萃取水相的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振荡速度和初始有机相中蛋白质浓度的增大而几乎不变。说明在反萃取过程中,大豆蛋白在有机相和水相两相内的扩散阻力可以忽略,界面阻力是传质过程中的主要阻力。由此推断出大豆蛋白的反萃取过程属于界面控制类型,“满胶束”在界面上的聚结过程是反萃取的速率控制步骤。通过研究,深入了解了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的机理,可有效地控制和强化萃取过程,提高萃取率,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分子蒸馏模型模拟分离皂脚中脂肪酸,进而为后续高效率制备生物柴油奠定基础.根据建立的分子蒸馏模型和物化参数的估算,对菜籽油皂脚中游离脂肪酸的分离进行模拟,并与实际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模拟分离菜籽油皂脚中游离脂肪酸时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曲线趋势相近.随着蒸馏温度的增加,蒸馏量增大,蒸馏量模拟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6%.随着蒸馏温度的增加,重组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不断降低,试验结果的脂肪酸浓度都大于模拟值,而相对误差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蒸馏温度为453 K时较蒸馏温度为423 K时,相对误差降低近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