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杉木木束干燥过程中水分的非稳态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恒定的温度场中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束在高温干燥中,木束内部水分在非稳态状态下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在高温干燥情况下,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分扩散系数也随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并探讨了木束水分在非稳态状态下的扩散规律,为合理地制定木束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木材结合水扩散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非平衡热力学观点,推导了驱动力和通量的普遍表达式,并与Siau等所得到的结果作了比较,简单评述了关于木材中结合水扩散过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驱动力和通量讨论的进展。内容涉及木材水分输运中驱动力、化学势、蒸汽相的作用以及等温和非等温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3.
土壤气态水扩散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对旱地不同土层土壤气态水扩散特征进行了探讨,初步推断;①在小于最大吸湿量时,土壤中也存在非气态的水分运移,但气态的水分扩散一般是主要机制;②粘粒含量较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土壤中非气态水分扩散所占比例较大;③温度升高,扩散系数增大,④扩散也明显存在滞后现象;⑤对供试土样,在相对水气压约40%的含水量下,气态水分扩散系数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土壤气态水扩散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对旱地不同土层土壤气态水扩散特征进行了探讨,初步推断:①在小于最大吸湿量时,土壤中也存在非气态的水分运移,但气态的水分扩散一般是主要机制;②粘粒含量较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土壤中非气态水分扩散所占比例较大;③温度升高,扩散系数增大,④扩散也明显存在滞后现象;⑤对供试土样,在相对水气压约40%的含水量下,气态水分扩散系数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用非稳态法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板材的水分扩散系数,并且探讨了干燥介质温度、初含水率和纹理方向等对杉木板材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介质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初含水率越高,扩散系数越大,在纤维饱和点附近迭最大。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杉木板材水分扩散系数都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扩散系数基本保持恒定;杉木板材的纵向水分扩散系数远大于横南水分扩散系数,其比值为5~7;杉木板材的径向水分扩散系数略大于弦向水分扩散系数,其比值为1.0~1.5。表3参11  相似文献   

6.
木材介电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通过木材介电系数的研究能够了解木材分子的结构、木材与水分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木材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的行为,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木材的超微结构以及为木材加工和木材电热处理提供理论根据。木材介电系数与木材含水率及木材密度相关性的知识,为非破坏性测量木材含水率和木材密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在不同频率下,研究木材的  相似文献   

7.
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内的水分迁移机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该文以马尾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的含水率分布进行了研究,首次阐述了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的水分迁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的含水率分布比较均匀,在厚度方向没有明显的整体性含水率梯度,特别是在干燥的后期,木材内部的含水率分布更加均匀;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FSP)以上时,木材中的自由水和水蒸气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以渗透流的形式在木材内部迁移;当含水率在FSP以下时,木材中的水分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以水蒸气的形式向木材表面迁移;因热扩散、含水率梯度引起的水分迁移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过程中桉木水溶性抽提物迁移对材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桉木水溶性抽提物组分在热处理过程中迁移对材色的影响,对桉木弦切板试件进行热水抽提去除水溶性抽提物;然后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去除水溶性抽提物的桉木试件进行抽提物迁移实验,分析不同时间和温度下抽提物在木材径向的迁移距离及迁移量,以及水溶性抽提物迁移对木材颜色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越高,抽提物迁移的速度越快;抽提物的迁移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100℃,加热4 h时达到最大值51mm。抽提物分子极性不同,与木材其它组分的吸附性能各异,在80℃下抽提物在木材中随水分的迁移比较均匀。抽提物在木材内的吸附随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状态。随着水溶性抽提物的迁移,木材的颜色加深,促进了木材纹理间颜色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桉木水溶性抽提物组分在热处理过程中迁移对材色的影响,对桉木弦切板试件进行热水抽提去除水溶性抽提物;然后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去除水溶性抽提物的桉木试件进行抽提物迁移实验,分析不同时间和温度下抽提物在木材径向的迁移距离及迁移量,以及水溶性抽提物迁移对木材颜色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越高,抽提物迁移的速度越快;抽提物的迁移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100℃,加热4 h时达到最大值51 mm。抽提物分子极性不同,与木材其它组分的吸附性能各异,在80℃下抽提物在木材中随水分的迁移比较均匀。抽提物在木材内的吸附随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状态。随着水溶性抽提物的迁移,木材的颜色加深,促进了木材纹理间颜色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0.
结合超声波和真空干燥的优点,采取超声波一真空协同干燥方法,对核桃楸试件进行干燥。在不同干燥温度、绝对压力、超声波功率和频率的条件下,检测木材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并建立对应条件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绝对压力对于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影响较小;干燥过程中,温度对干燥速率起着主要作用,相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木材的干燥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有效扩散系数和菲克单方向扩散方程得到的干燥模型和实际干燥动力学很接近。  相似文献   

11.
树木生长轮材质分析。是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木材材质变异及预测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以湖南会同的杉木为材料,通过生长轮材质分析方法测定的小试件压力、小试件拉伸、显微硬度、生长轮密度、生长轮晚材率,与木材标准试验测定的顺纹抗压、顺纹抗拉,端面硬度,木材密度及晚材率的对比中,得到了非常接近的规律。单相关系数大部分在0.7以上.变化较大的小试件拉伸与顺纹抗拉也在0.62以上。证实了这项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高温高压蒸汽干燥过程中木材的收缩应力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研究利用新开发的耐热、耐压应力传感器,采用夹具束缚试件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变形,考察了高温高压蒸汽条件下,伴随试件干燥过程的收缩应力发生、发展特征及粘弹性特性,旨在为探索减少木材干燥缺陷和内部残留应力的高温快速干燥工艺条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着重探讨了100℃以上的高温高压过热蒸汽条件下,试件从饱水到全干状态或明显开裂为止,收缩应力的连续测定方法,并对其径向和弦向收缩应力的发生发展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热处理(相对湿度为0)过程中,径向的收缩应力相当大,约为弦向的2倍;而在其他相对湿度条件下,情况却相反,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弦向的收缩应力反而变得比径向大.试件在180℃的高温高压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收缩应力明显下降,应力得到有效抑制.即使在相对湿度100%的高温条件下干燥,木材仍然存在收缩应力.   相似文献   

13.
以黄枝润楠天然次生林木材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黄枝润楠木材的宏观构造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黄枝润楠为散孔材,管孔肉眼下可见至明显,单管孔和短径列复管孔为主(通常2~4个),稀管孔团;部分导管内含侵填体。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可见,主为环管束状,偶见稀疏环管状。木射线肉眼下可见,径面射线斑纹可见;木射线非叠生,射线组织为异Ⅲ及异Ⅱ型,单列射线甚少,高2~8细胞;多列射线宽2~3细胞(以2列为主),高4~39细胞,多数为8~27细胞,油细胞数多;管间纹孔互列,偶见对列;单穿孔,穿孔板倾斜明显,偶见梯状穿孔;木材具分隔木纤维。  相似文献   

14.
采用锥形量热仪实验法,在50KW/m^2的热辐射功率下,对不同的FRW质量分数阻燃剂对落叶松木材进行阻燃处理和系统的阻燃性研究,结果表明:当FRW阻燃剂的质量分数为6.87%时,FRW阻燃落叶松木材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比率,比光面积,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等燃烧参数均比未处理材降低50%以上,并且,这些燃烧参数随着FRW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因此,FRW阻燃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落叶松木材的阻燃性和抑烟性。  相似文献   

15.
白蜡木干缩和湿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木是一种坚硬有弹性的木材,可应用于制作家具、工具柄、运动器材等.本研究采用干燥及吸湿的方法对其干缩和湿胀性能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这种木材在3个方向的尺寸及体积上随着木材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并且将这个特性与其他树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蜡树的基本密度是0.73 g.cm-3,其干缩和湿胀性表现为:弦向>径向>纵向,当白蜡树木材的含水率小于FSP时,其干缩和湿胀性能非常明显,而当其含水率大于FSP时,其干缩和湿胀性趋于0.当木材含水率小于FSP时,在相同的含水率下,白蜡树木材比白松有更大的干缩和湿胀性.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木材密度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气干密度的无性系间和株内径向、纵向的变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无性系全年轮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平均值分别为 0 .44 4,0 .42 8和 0 .5 11g/cm3.气干密度在无性系间和年轮间存在显著差异 ;株内径向变异随树龄增加呈波动性的上升趋势 ;株内纵向变异趋势在取样范围内不一致 .全年轮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 0 .89,0 .92和 0 .86 ,说明木材气干密度受到强度遗传控制 .  相似文献   

17.
受生物体磁场感应特征的启发而被开发利用的趋磁性木材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当前对它的研究仍在起步阶段。文中系统地探讨了水热工艺参数,如反应的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浓度对趋磁性木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磁学测量系统对趋磁性木材的表面形貌、晶体类型和磁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在木材表面生成粒径更大的磁性粒子,从而得到具有更高饱和磁化强度的磁性木材。反应时间对趋磁性木材形成初期的形貌和磁性有重要影响,但当反应时间达到8 h时,木材上磁性粒子数量达到饱和状态。反应物浓度对生长在木材表面磁性粒子的纯度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合适的反应物浓度能够确保得到高纯度的磁性粒子。此外,在优化工艺的基础上对趋磁性木材进行疏水改性,可以得到同时具有抗紫外老化性能、超疏水性和磁性的多功能性木材,拓展了趋磁性木材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核磁共振弛豫技术,探究载荷作用下木质材料的二阶矩与木材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内部微观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湿度下的气干材樟子松和青皮杨,均随着载荷作用量的增加二阶矩逐渐增大,木材细胞壁物质的刚性强度增加,木材内部结构呈密实状态;当载荷作用面分别为木材弦切面、径切面和横切面时,木材试件的二阶矩值同样随载荷增加而增大。其中弦切面受力时木材二阶距值最大,其次为径切面,横切面受力时木材试件二阶矩值最小;相同载荷作用下,边材的二阶矩值均大于心材。  相似文献   

19.
福建秃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珍稀速生树种──秃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并将结果与福建南平杉木比较结果表明:秃杉木材组织较疏松,重量轻,其力学性能能满足承重构件的最低等级要求.研究结果为秃杉木材的合理利用及大力营造秃杉人工速生丰产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D.Don)为试材,经温度为140,160,180℃,相对湿度均为100%的过热蒸汽处理及干燥后制成木地板,对其吸湿解吸特性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考查在潮湿或干燥的自然环境使用中的尺寸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高温过热蒸汽干燥处理后的木地板尺寸稳定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