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自西部大开发之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甘肃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甘肃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关系到甘肃“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把甘肃全面发展和新农村工作搞好了,甘肃才能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西部地域辽阔,各省区之间差异较大.根据开发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有限的国力、资金投向的开发建设,应重点逐步分段进行 。各省区要有侧重点,对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较好、开发条件较优的重点地带,应集中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实施。重点地带的开发应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配合,以点带面,促进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优势产业是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中,只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就能够做大、做强。本文针对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对策,目的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宁夏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第二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学习活动中,隆德县陈靳乡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陈靳怎么办"、"陈靳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发展五大特色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甘肃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深化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草产业、制种业、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5个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实现了增产增收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 草产业。甘肃生产的牧草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甘肃农垦作为全省"四加一"改革的重点,甘肃农垦抓住省级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思路,走“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垦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肃装备制造产业拥有精、专、尖的技术特色和优势.加快培育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是甘肃走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两高一资”困局的有效途径.甘肃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加快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兴能源装备产业、优化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培育和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甘肃的马铃薯,陕西的苹果,内蒙古的牛羊,新疆的彩色棉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悄然兴起。丰富而独特的农牧业资源是西部地区的优势,如棉花、烤烟、水果、花卉等产品品质好、产量高、市场潜力大。正是依托这些优势,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发展甘肃农业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主政陕甘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重建农业基础设施,治理社会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收效颇丰,初步奠定了开发和发展甘肃近代农业的基础。调整农业结构,行综合开发和建设之策,注重甘肃生态环境治理的开发思想和现代意识对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促进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照英 《甘肃农业》2006,(11):36-37
在对区域特色经济内涵介绍和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西部特色经济的思路是:科学、准确的区域定位;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1.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5):F0002-F0002
“十一五”期间,在广大农村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科技有力支撑了我省保障粮食安全、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抵御极端灾害性气候、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任务的实施,为在“十二五”期间营造更好的科技发展氛围,加速发展贵州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王戬 《甘肃农业》2012,(11):20-22
甘肃装备制造产业拥有精、专、尖的技术特色和优势。加快培育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是甘肃走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两高一资"困局的有效途径。甘肃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加快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兴能源装备产业、优化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培育和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13.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3):186-F0002
“十一五”期间,在广大农村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科技有力支撑了我省保障粮食安全、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抵御极端灾害性气候、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任务的实施,为在“十二五”期间营造更好的科技发展氛围,加速发展贵州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特举办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十大成就(事件)评选。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农业区域差异分析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甘肃作为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十分悬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由于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及市场环境效力孱弱,致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转化效率异常低下,农业生产至今仍未摆脱低层次、低效能循环的困境.本文立足甘肃农业的地带性差异,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制约瓶颈,提出了分区域布局农业生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组织模式,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人才的实际为基础 ,从挖掘潜在资源优势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现甘肃省跨越式发展 ,应对中国“入世”新形势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高度 ,探讨了甘肃对农村科技人才的需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西陇海”经济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陇西地处甘肃中部,是“兰新线”陇中枢纽,在“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理位置。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陇西建设成为陇中区域经济中心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定位,为陇西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对陇西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如何将政策上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和促进陇西的经济在本世纪初至本世纪中叶出现较快速的增长.把陇西建成  相似文献   

17.
梁仲靖 《甘肃农业》2006,(10):56-58
甘肃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在优势转换过程中,却逐步“沦为”旅游产业小省。由于不够重视对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包装、宣传等,导致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滞后。作者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自然旅游资源在甘肃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就甘肃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的开发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基本经济框架的省份,云南发展特色农业并尽快把特色农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是中国加入WTO后新阶段云南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19.
唐代西南地区经济作物的发展,是“天时”、“地利”和“人和”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对其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共和县将种植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作为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