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洪湖,与洞庭湖一水之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洞庭湖是长江天然的蓄水库之一,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准确地描述了昔日八百里洞庭湖的浩瀚壮观和其与长江的关系,而如今的洞庭湖已是沧海桑田,面积由全盛期的6300平方公里下降到2700平方公里,其湖底淤积的泥沙厚达1.7米,湖床每年抬高5厘米。  相似文献   

2.
中国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荆江县长江中游的一段,长约339公里。“长江万里,险在荆江”。长江洪患以中游荆江段最为严重。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的南岸,是长江唯一的调蓄洪水的大型湖泊。由于泥沙淤积和围垦,湖泊面积已由原来的600O平方公里缩小到2691平方公里,总湖容180亿立方米。湖的南面和西面有湘、资、玩、遭“四水”直接入湖,北面有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泄长江水流。七水汇入洞庭湖,年平均入湖逐流量3O18亿立方米,但仅有城陵研一口流入长江。一遇大洪…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调蓄湖泊 ,每年承纳长江洪水的 30 %~ 40 %。 1980~ 1999年水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44 0 7亿元。水患原因为长江泥沙大量涌入 ,调蓄容积锐减 ;江汉湖泊群与长江隔断 ,丧失调蓄作用。森林植被减少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水患的根本原因。针对洞庭湖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的治理指导思想 ,应采取合理补偿、坚持江湖山岗丘陵同治、退耕还林、走林纸一体化经营之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流域水系发达,长江三口(松滋、太平、藕池)自北向南汇入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连同5341条大小支流(长度5千米以上)分别从东、南、西流经洞庭湖汇入长江.洞庭湖作为通江湖泊与长江唇齿相依,年来水量占长江年总水量的四分之一,具有调蓄长江和湖南"四水"的重要功能.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625平方千米,区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洞庭湖是长江天然的蓄水库之一,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准确地描述了昔日八百里洞庭湖的浩瀚壮观和其与长江的关系,而如今的洞庭湖已是沧海桑田,面积由全盛期的6300平方公里下降到2700平方公里,其湖底淤积的泥沙厚达1.7米,湖床每年抬高5厘米。 与洞庭湖一水之隔的江汉平原是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因湖泊众多,被誉为千湖之国。然而,几十年的围垦使江汉平原湖泊数量由本世纪初的1066个减少至20世纪80年代的309个,湖泊面积从8330平方公里减少到2980平方公里,基本断绝了荆江平原与长江的水利联系。湿地沼泽化的日趋严重,使赖以生存的动植物大幅度地下降甚至灭绝。生态系统的失调,正严重地威胁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6.
益阳市地处湖南中北部,背倚武陵,怀抱洞庭,水情是益阳市最大的市情。上个世纪末,洞庭湖区连年水患,自然灾害严重,“千万洞庭人,头顶是湖水”的窘况已成为湖乡人民的心腹之患,而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根源,就是长江上游、湖南四水和洞庭湖周边地区森林资源的破坏,水土流失的加剧。众所周知,治水必先兴林。因此,林情同样成为益阳市最大的市情。益阳市正是从这一特定的市情出发,大力发展杨树生产,为治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发展概况杨树,作…  相似文献   

7.
<正> 三月十二日下午,只身漂流长江进行科学考察活动的安徽省测绘局干部王殿明同志应部办公厅和资源司的邀请,来部汇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两岸森林植被破坏情况。王殿明同志在只身漂流长江过程中,深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两岸几十公里地方进行科学考察,拍摄了三百多幅照片,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实地考察,他看到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两岸森林植被已被严重破坏。他认为森林植被破坏的原因不是林业部门的采  相似文献   

8.
寻找森林1998年夏天,《南方周末》报记者长平只身进入长江上游地区寻找森林。其时,整个长江流域正处在特大洪水的淫威之下,中国政府紧急调动近60万军警和近600万民众投入抗洪抢险。为寻找那些幸存的原始森林,这位记者沿着长江上游支流岷江与大渡河溯源而上,一直走到阿坝州林区。这里是防止长江水土流失的最後屏障,海拔骤然升高到5000米,已进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但是,他仍然找不到森林,足迹所及之处,惟有荒山秃岭与低矮的灌木丛。有时他也会看到“封山育林”的巨大木牌,但四周只有一片片遗留的树桩。…  相似文献   

9.
1998年8月24日,国家林业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长江上游天然林一棵都不能砍,谁破就拿谁是问,并根据森林法追究责任。这是今年夏末,长江洪水泛滥使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痛下的决C。这次洪灾使长江流域损失惨重,据初步统计,仅湖北省便有66个县市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64万公顷,绝收48.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84亿元。长江上游森林资源,是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平街的主体。这次洪水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减少,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隐患,保护长江上游夭然林便是治本之招。长…  相似文献   

10.
坚持山江湖林综合治理是根治长江洪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江湖林的关系十分密切,山是水土流失之源,湖是水沙之库,江是联结山湖的纽带,林是防灾减灾之本。森林植被减少造成山江湖关系失调是导致长江水灾频繁发生和损失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水之要在于还湖,治山、治江、治湖之道在于兴林。只有坚持山江湖林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山江湖关系,才能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李惠均报道:为确保荆江大堤、长江干堤,确保武汉,确保江汉平原千百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当长江第五次洪峰以38.16米的空前高度扑向监利的时候,在监利县三洲联垸堤坝上已坚守了40多天的抗洪大军接到了湖北省防总“三洲联垸扒口行洪”的命令。该县接到命令...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临湘县进行县级林业区划时,为了探讨森林和水的关系,鉴定水资源利用状况,计量水的工农业效益,对全县主要水源区,药姑山森林贮水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药姑山区属幕阜山余脉,山区面积约24万亩,现实森林复被率51%,海拔400米到1261米,呈扇形向西开放成阶梯状,水系汇成两支:向北称长安河,经黄盖湖入长江,向西称油港河,为新墙河上游,西入洞庭湖,两河从山体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武汉河网水系纵横交错,目前全市湖泊193个,湖泊汇水总面积5925.2km2,居中国城市首位,被称为“百湖之市”,并享有“湿地之城”的美誉。分析了武汉市水资源环境现状,其湖泊存在水污染严重、水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且已成为武汉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但是,长江、汉江过境水资源丰富,通过分析长江及汉江水文、通江涵闸、连通港、湖泊水位及周边地形,发现采取适当工程措施后,可引江入湖,江湖连通,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以汉阳六湖连通为例,分析了江湖连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对江湖连通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何为“通江湖泊”“通江湖泊”指与河流相通,有江河水自由入湖或湖水自由入江河的湖泊。长江两岸绝大多数中型以上的湖泊(大于10平方公里)原为通江湖泊,数量超过100多个,其中湖南约20个,湖北近40个,江西、安徽少于10个。与此相对应的是“阻隔湖泊”,即原为通江湖泊,由于湖泊与江河间的水的交流被人为阻隔,不能自由交流的湖泊。长江与周围湖群构成长江流域独特的复合生态系统。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湖泊属于河迹型湖泊,上世纪80年代有4088个,面积达2,417,200公顷,历史上这些湖泊大多与长江干流相通,江湖间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由进行。然而,发达的水…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湿地保护有待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湖体呈近似“U形,汇聚湘、资、沅、澧“四水和汨罗江、新墙河以及长江松滋、藕池、太平“三口的来水,经调蓄后由城陵矶注入长江。据1825年的图志测算,当时洞庭湖的面积为6270平方公里,容积达400亿立方米;1949年湖面面积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减少为290多亿立方米;到1983年湖面面积减少为2691平方公里,容积减少到167亿立方米。昔日浩浩荡荡的八百里洞庭,已被无数个堤垸分割成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三个由洪道相联的湖泊。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四川林业科技》2009,30(2):F0003-F0003
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角。甘孜冀族自治州的北面。地处巴颜喀拉山脚下,既是青冀高原东南边缘的一部分。又是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总幅员面积25191平方公里。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境内地层破碎.山高坡睫.森林植被较少.且分布不均.土壤抗蚀力弱。水土流失严重.是天然林资源的重点保护地区和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戚部分。  相似文献   

17.
WWF中国分会首席代表郝克明对“重建江湖联系”项目充满信心。他说:“重建江湖联系的障碍,一个是防洪的考虑;一个是已经占有土地的人们不愿意放弃。但是,天然湖泊的价值要高于粮食生产基地。现在国家有退田还湖的政策,长江中游有了湿地建设的机会,建议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决策过程中,充分地考虑环境、生态的因素,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长江中游尽量恢复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既是生态的目标,也是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许云飞 《国土绿化》2023,(4):10-15+2-3
<正>江津区位于重庆市西南,地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27公里,有闻名遐迩的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江津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全新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曾先后获得“中国花椒之乡”“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市级森林城市”“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重庆市环境保护模范区”等荣誉。一张张亮丽的生态名片彰显了江津生态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短波     
湘中丘陵洞湖水系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由省林科院袁正科研究员主持的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湘中丘陵洞庭湖水系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荣获199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湘中丘陵区位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腹地,是典型的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成为我国南方生态环境恶劣地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列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探索列为”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省林科院共组织力)多名科技人员,以洞庭湖水系为对象,在五门、炎…  相似文献   

20.
一、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现状按各省调查统计,1985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共35.2万km2,约占上游总面积的35%,其中流失较严重的强度以上的占流失面积的30.7%。据调查估算,长江上游(包括三峡库区)土壤侵蚀总量达8亿t,输移比以0.3和0.5计,每年输入长江的最移质总量分别达到5.4亿t至9亿t,如有95%的悬移质进入三峡水库,最大是移质量可达8.55亿t,如果包括推移质在内,则沉积在水库内的泥沙会更多。二、水土流失特点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主要危害在支流。坡面侵蚀量约15.6亿t,但受水流挟沙影11@,大部分淤积在支流,具有一定的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