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原地区核桃良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核桃种植最重要的基础是优质种苗,而发展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核桃产业就要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种苗繁育基地。从核桃实生苗繁育、嫁接培育优质种苗、建立纯正品系采穗圃等3个方面阐述了高原地区核桃良种繁育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北京作为甘薯的主要集散地,其市场供给及科研导向对我国甘薯市场有重要影响。从种植规模、区域布局、生产效益、科技支撑、市场需求及产业化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北京甘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甘薯种苗繁育体系、贮藏技术、机械化程度、产后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脱毒种薯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加强甘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推广,提升甘薯产业的价值增值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薯单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同期我国整体甘薯产业变化情况。本研究认为该区域的甘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提高、消费习惯和传统甘薯文化的综合作用等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为也提出了建立优质种苗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等促进甘薯区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本文总结了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成效及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甘薯产业和种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目前中国甘薯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趋于平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106 hm2左右;单产稳步提高,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96倍;产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鲜食市场供应比例不断提高,甘薯逐步实现餐桌化,休闲、保健和功能食品得到适度发展;鲜食消费比例逐年增加,提升了甘薯种植效益;品牌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甘薯种业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初步建立了甘薯分子育种平台,甘薯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构建了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开发出一批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和与甘薯淀粉含量等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发掘出甘薯品质、抗病、耐盐、抗旱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建立了甘薯主要病虫害抗性评价平台,创制出一批甘薯特异新材料;构建了优质专用甘薯品种评价平台,育成一批甘薯专用型新品种,良种自育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制定了甘薯新品种的DUS测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了种薯种苗市场;完成了脱毒种薯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种薯种苗企业重组。现阶段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优异种质数量少,无法满足育种的需求;二是优质品种评价指标缺乏,专用化品种少,无法满足加工需求;三是脱毒种薯种苗的应用率低,种薯种苗繁育技术和市场不规范;四是甘薯种业尚未形成规模,政府对种薯种苗繁育企业扶持力度较弱,区域性的种薯种苗企业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未来5—10年,中国应注重资源收集、评价和保存平台建设;打造甘薯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品种;着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健康种薯种苗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在“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高品质淀粉、富含膳食纤维、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多酚类物质等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分析了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繁育基地建设现状,提出了甘肃省种子种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甘肃种子种苗产业发展对策是:增加生产投入,扩大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强育种工作,加大良种宣传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制定种子种苗标准,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甘薯产业的发展进步,甘薯产业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化种植规模。大庆市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种植甘薯,为提高大庆市甘薯产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介绍我国甘薯种植现状、加工用途、种质资源类型,分析了发展甘薯产业的效益。针对大庆市甘薯产业存在着品种结构与种苗品质、栽培管理方式、产业链及销售网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引进、选育适合品种、建立完善的繁育体系、研发并引进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培育、发展、壮大甘薯深加工企业等几方面建议,以期为大庆市甘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升级对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分析了兰州百合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百合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建立优质种球、种苗繁育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百合深加工技术水平;健全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实行产业化集团联合经营;对内加大监管,对外加强宣传的优化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品种、基地建设、效益实现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培训5个方面的研究,明确了其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了甘薯产业技术服务形式,拓宽了效益实现的途径。探索了品种、栽培技术、基地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后加工、销售和甘薯专业合作组织等“五位一体”的“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综合模式.促进了洛阳市甘薯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江西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针对江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从优质专用型品种缺乏,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加工产业链条短及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加强农民专业化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甘薯龙头企业、实现产业一体化等方面提出发展江西甘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近年来甘肃草莓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针对甘肃草莓产业存在的栽培品种单一老化、缺乏优良无病毒种苗、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步伐、建立规范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克服连作障碍、加强标准化生产、完善产业链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广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甘薯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明确其区域分布、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规模、产品品牌、主要销售市场及渠道,阐述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甘薯主产区,2019年甘薯种植面积20.4万ha,总产量242.3万t;甘薯种植遍布全区,种植品种多且杂。种植季节以夏秋种为主,6—8月扦插种植,10—12月采收;桂东南地区全年均可种植甘薯,满足周年鲜薯供应。广西甘薯大约35%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以甘薯粉丝和薯干为主,还有少量的薯片和馅饼等休闲食品,60%以上用于鲜食。甘薯销售方式以客商收购为主,电商销售和自行销售为辅。广西在发展甘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和气候环境、产业基础及种植效益优势。甘薯是广西第三大粮食作物,2010—2019年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统计数据显示甘薯产业总体发展较平稳;但存在种植品种退化、缺乏健康种苗、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缺深加工及品牌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功能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规范无毒健康种苗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建立甘薯产业联盟,打造品牌效应,完善甘薯优势区域布局,延长甘薯产业链,以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差异与移栽成活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不同添加物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和移栽后成活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食用甘薯粉、工业甘薯粉、食用马铃薯粉、工业马铃薯粉、木薯粉、香蕉粉以及香蕉泥进行培养,2个月后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并统计地上部及地下部指标,4 个月后统计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添加食用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鲜重和分蘖数最多;而添加香蕉泥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株高、节间数、叶片数及2~5 cm之间根数的增加;添加工业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茎粗最粗。各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香蕉泥>工业甘薯粉木薯粉>工业马铃薯粉>食用甘薯粉>香蕉粉跃食用马铃薯粉。通过对不同添加物处理下组培苗性状与移栽成活率的灰度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石斛组培苗成活率的首要因子为节间数,其次为叶片数和株高袁而2~5 cm根条数,大于5cm根条数、鲜重、平均节间长、总根数、分蘖数、茎粗尧小于2cm根条数等指标与移栽成活率关联度较低。因此,在铁皮石斛组培过程中,除了注意诱导生根外,还要注意添加物的种类,尤其以能促进其节间数、株高、叶片数增加的添加物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金山72"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薯类室选育而成的甘薯高产优质新品种。主要介绍该品种脱毒甘薯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燃料乙醇甘薯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及程序进行研究,建立了室内工厂化生产程序最佳培养条件.对萌芽甘薯和甘薯无菌苗进行变温热处理,结合生物技术剥离含1~2个叶原基的甘薯茎尖在MS+BA0.5+NAA0.1中诱导培养2周,转入成苗培养基MS+BA0.5+NAA0.1GA1.0中培养,成苗后每个株系分3份,分别用于硝酸纤维膜酶联检测法(NCM-ELISA)、指示植物检测和保存快繁,通过检测株系评选优良的株系进行工厂化生产,在(27±1)℃下MS0中25 d增殖倍数可达5.9,河沙、珍珠岩加腐质土的混合基质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品种紫云红芯薯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了紫云红芯薯脱毒种苗(薯)繁育体系,并将繁育的脱毒薯藤在贵州省安顺市进行多点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脱毒紫云红芯薯平均产量1 766.80 kg/667 m~2,比常规移栽对照增产27.01%。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甘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福建省甘薯生产和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前甘薯产业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研发推广投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和培育龙头企业的建议,以保证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甘薯空间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2003~2005年搭载我国第18、20、22颗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的甘薯杂交种子进行发芽及实生苗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处理对甘薯种子的出芽和成苗没有不利影响,实生苗的蔓长、分枝数和茎叶重均有所增加,并容易出现深紫色甘薯材料、薯块品质改善;经空间诱变处理的甘薯种子实生苗系有较高的入选率,可筛选出较多的淀粉类型和紫色类型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甘薯藤蔓漂浮育苗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优质、快速的甘薯育苗新方法,为甘薯种苗快速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漂浮育苗、固体基质育苗和土床育苗方法,观察3种育苗方式下薯苗的生长、发苗天数等相关生物学性状,并记载甘薯茎蔓的腋芽发生、叶数、苗高生长及发根情况。【结果】漂浮育苗处理甘薯茎蔓发苗时间最快(6d),成活率最高(85.0%),育苗发根数最多(9.7根),根长最长(6.2cm)。【结论】甘薯茎蔓漂浮育苗具有发苗时间较快、管理成本低、薯苗壮实等特点,1个月内可达到成苗标准,在甘薯薯苗快繁中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优质、快速的甘薯育苗新方法,为甘薯种苗快速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漂浮育苗、固体基质育苗和土床育苗方法,观察3种育苗方式下薯苗的生长、发苗天数等相关生物学性状,并记载甘薯茎蔓的腋芽发生、叶数、苗高生长及发根情况。【结果】漂浮育苗处理甘薯茎蔓发苗时间最快(6 d),成活率最高(85.0%),育苗发根数最多(9.7根),根长最长(6.2 cm)。【结论】甘薯茎蔓漂浮育苗具有发苗时间较快、管理成本低、薯苗壮实等特点,1个月内可达到成苗标准,在甘薯薯苗快繁中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