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开展以“金凤2号”为代表的黄化品种茶树幼龄期遮荫栽培试验,探究黄化品种茶树幼龄管理技术,为黄化品种茶树幼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遮荫处理对黄化品种幼龄茶树的物候期、新梢生长量、鲜叶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和茶叶化学品质、感官品质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可使黄化品种茶树物候期提前2~3 d;可有效增加幼龄期茶树的树幅,有利于黄化品种茶树树高生长;对于成龄茶园首年增产有一定作用;能有效提升黄化品种茶树鲜叶的游离氨基酸(极显著升高72.76%)、茶氨酸含量(极显著升高77.24%),降低儿茶素总量(显著下降30.58%),但对水浸出物影响不大;幼龄遮荫栽培的黄化品种茶树鲜叶感官品质评分总体高于对照,突出体现“鲜爽”滋味特点。综上表明,对黄化品种茶树幼龄期遮荫栽培有利于加强其幼龄期生长势,并且对成龄后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叶色变异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外界环境因子和遗传因素共同调控。茶树作为一种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叶色是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且易于观察和利用的表型性状。芽叶颜色变异茶树品种是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其新梢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茶多酚类、氨基酸类、咖啡碱和花青素等重要的生化成分含量与普通正常绿色茶树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的生化成分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抗逆性、适制性及茶叶品质等均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目前茶树芽叶颜色变异类型、生化成分差异、变异机制、种质资源鉴别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树芽叶颜色变异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民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中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茶→红山茶→茶的演化趋势,并且白山茶和红山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湖南3个茶树品种的进化次序为:城步峒茶→江华苦茶→江华苦茶→安化群体;(3)可将茶树的演化划分3个进化层次。  相似文献   

4.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1个茶树品种(系)的花粉形态进行研究,并以14个花粉形态性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粉粒为中粒或大粒,多为长球形、三孔沟,内孔大、横长,赤道面观多为网状或拟网状纹饰,网眼和网脊大小、形状有一定差异,但品种(系)间花粉形态的变异程度较小.31个茶树品种(系)经聚类被分成六个组,基本上以原产地相近的品种(系)聚在一起,从相似性系数的大小可见茶树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之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茶树对氟吸收、富集规律及其解毒机理。【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方法研究平阳特早、乌牛早和凫早2号氟富集的特性及根和叶片中氟的亚细胞分布,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个品种茶树根、茎和叶氟含量均随着培养介质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10 mg•L-1氟处理下,地上部分氟含量大于根部氟含量(转运系数>1),且茶树吸收的氟中56%贮存在地上部分。除对照组外,大部分氟积累在叶片和根系的细胞壁(76.84%—91.58%)和可溶性部分(53.24%—80.35%),氟的添加均增加了氟在3个品种茶树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减少了其在细胞器中的富集。加氟处理下,平阳特早和乌牛早叶片亚细胞组分氟含量的变化趋势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凫早2号为可溶性部分>细胞壁>细胞器。低氟(0—5 mg•L-1)氟处理下,茶树根系亚细胞氟含量变化趋势为:细胞器≥细胞壁>可溶性部分;高氟(10—50 mg•L-1)氟处理下,则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结论】转运系数、地上部分氟的贮存率和氟在亚细胞组分的分布表明,茶树具有较强的向上运输氟的能力;氟在茶树根和叶中的亚细胞分布与茶树的品种和溶液氟处理的浓度有关,叶片中总氟含量与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及其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的关系与品种有关,根系表现与品种无关;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是茶树高氟处理下氟主要的存储部位,说明细胞壁沉淀和细胞内的区隔化作用可能是茶树能够解除氟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乳源白毛茶和台山白云茶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乳源白毛茶和台山白云茶是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品种。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茶树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30),但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异。特别是在乳源白毛茶品种中发现了1个单倍体细胞(x=15)。2个茶树品种的核型均为2n=2x=30=16m+6sm+4sm^sat+4st。根据核型分析结果,认为这2个茶树 起源时间相对较晚、较进化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茶树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索茶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整个技术体系,本研究以不同茶树品种的腋芽为接种外植体,通过多种培养基配方的筛选,得出适宜各参试品种的培养基为1/2MS+BA2+IAA1.5+CH500。用此培养基培养10d后茶树腋芽尖就膨大,7-8周后诱导出芽且部分出现丛芽。在增殖阶段,不添加任何生长素而用MS+BA2就可达到增殖,平均45d,增殖倍数为3.21 。  相似文献   

8.
吕梅  曹仁勇  钱多  葛晋纲  刘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52-16555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在茶树抗寒选育、机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为茶树品种选育技术研究提供相关依据,并为开展茶树的抗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宣城市白化、黄化变异茶树品种推广应用的引种、选育、育苗、种植、建园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20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结果]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5.30~157.60mg/kg,3地均种植的7个茶树品种总体上均以云抗10号氟含量最低。LSD多重比较表明,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7个茶树品种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的含量差异最不显著。[结论]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1.
同一生境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在相同氟(F)背景值下对F的吸收积累特征,为选育低F茶树品种提供参考,选取同一茶园测定了黔湄502等13个茶树品种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以及各品种的侧根、老叶、嫩叶(一芽2叶)的F含量及其转移系数,并进行了老嫩叶的F含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的相关性以及茶树品种嫩叶的F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下13个茶树品种体内的F含量分布次序为老叶(2142.26~5090.83 mg/kg)>嫩叶(64.44~193.10 mg/kg)>侧根(29.77~145.56 mg/kg);老叶、嫩叶的F转移系数分别为24.00~96.83、0.86~3.53,品种间差异显著;嫩叶对F的吸收累积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无直线相关性。13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低F品种类型包含湄潭苔茶、贵茶育8号和黔湄701 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闯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将供试茶树品种分为具有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结果]42个茶树品种间,儿茶素总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试验,儿茶素总量,特别EGCG、EGC、ECG等酯型儿茶素及咖啡碱与发酵效果呈极显著高度相关。运用聚类分析把42个品种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生化成分遗传差异的类群,其归类与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结果基本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对红茶制作的品种选择和发酵性能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茶树育种的依靠、品种创新的前提,因此,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促进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调查、试验观测等方式梳理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科研现状、育种方向现状,对我国茶树品种登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体来说茶树品种选育更倾向于中叶种,早生种,高产,树姿半开张,新梢少绒毛,绿茶适制品种。  相似文献   

14.
黄化茶树品种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表型性状差异大,为探究其表型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优异单株.以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单株为材料,分析其23项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表型优良单株,最终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生化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0~57.23%,均值为33.88%...  相似文献   

15.
信阳市茶树品种结构现状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信阳市茶树品种结构进行了调查。2007年,信阳市8县2区茶园总面积60444.03hm2,其中有性系品种55373.01hm2,占总面积的91.61%。其中,福鼎大白茶26964.87hm2,占有性系品种面积的48.70%,占茶园总面积的44.61%;信阳群体种18250.20hm2,占有性系品种面积的32.96%,占茶园总面积的30.19%。无性系品种5071.02hm2,占总面积的8.39%。针对信阳市存在无性良种茶园比例低、缺乏大型良种繁育基地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茶树良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项在茶树群体选育无性系品比试验的早期,进行幼青阶段的遗传综合指数选择分析。结果为,选择式∑_1~NMR,其中,根据茶树多年生的特殊性,以幼青期主要性状与壮年期产量的相关变异度为加权值M,结合遗传获得量R,计算性状综合指数选择,不但能明确新品种的遗传选择效果,且提高茶树幼青期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具有茶树育种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态性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探讨了采用RAPD分子标记法进行茶树及其近缘种分类和亲缘关系鉴别的可能性。结果表明,RAPD能有效地区分物种间和茶树种内变种间的差异,阿萨姆类型茶树和中国类型茶树的特异性RAPD分子标记分别为1200bp的WKA-24b。日本茶树品种与中国茶树品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部分越南茶树品种为中-印杂种。  相似文献   

18.
茶树品种和叶片生育期对内生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树品种和叶片龄期对茶树内生真菌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供试4个茶树品种中,金萱的内生真菌分离频率达96.67%,而福云六号只有76.67%,表明茶树品种不同或遗传背景不同,其叶片中内生真菌的发生存在明显差异;(2)随着茶树叶片的成熟,叶片总内生真菌的种类与数量逐渐增多,与叶片龄期呈正相关,且叶片龄期影响茶树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9.
福建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种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区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福建茶树品种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是实现福建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化现有茶树品种一芽三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氟元素、咖啡碱、儿茶素等含量的测定,探讨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采收时期茶树鲜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号、5号、6号、10号、12号、14号等茶树品种氟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4号、5号、6号、12号等茶树品种春茶鲜叶内质较为突出。不同采收时期的茶树鲜叶中的茶多酚、氟含量、咖啡碱和儿茶素总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