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碳酸盐褐土有效磷含量很低,仅占土壤全磷量的1.0~1.6%;土壤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Ca—P是无机磷主要成分。其次为O—P(闭蓄态磷)、A1—P、Fe—P、NH_4Cl—P,Or.—p(有机磷)占土壤全磷量的10.0~17.9%;磷肥施用只能在短期内对土壤各形态磷的水平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史改丽  邓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82-11685
[目的]为了解黔西南州植烟土壤磷含量区域特征.[方法]分析了黔西南州6个植烟县69个土壤样本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状况.[结果]黔西南州植烟土壤全磷总体上较高,平均值为0.82 g/kg,变幅为0.29~ 1.91 g/kg,变异系数为38.79%,速效磷总体上较适宜,平均值为19.15 mg/kg,变幅为2.58~ 142.51 mg/kg,变异系数为110.65%,速效磷含量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26.04%;主产烟县植烟土壤全磷含量平均在0.52 ~0.94g/kg,兴义市、晴隆县、贞丰县的植烟土壤全磷含量极显著高于普安县,主产烟县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在7.01 ~23.93 mg/kg,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兴义市>兴仁县>贞丰县>晴隆县>安龙县>普安县;黔西南州植烟土壤全磷以捧乍镇最高,窝沿镇最低,速效磷含量以捧乍镇最高,以白沙镇最低;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全磷含量以中壤土最高,沙土最低,速效磷含量以重壤土最高,沙土最低,不同土壤质地间全磷、速效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黔西南州烟土壤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都呈斑块状分布态势.[结论]全磷含量从中部方向分别向西北部和东南部呈减少的趋势,速效磷含量从东部和西南部分别向西北部和东南部方向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全磷储量和有效磷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及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0~60 cm土层深度下,土壤全磷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撂荒地(231.19 mg/kg),坡耕地(127.45 mg/kg),果园(114.78 mg/kg)和林地(78.52 mg/kg),全磷储量亦有此特征,为撂荒地(2.18Mg/hm2),坡耕地(1.18 Mg/hm2),果园(1.06 Mg/hm2)和林地(0.70Mg/hm2);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果园(17.64 mg/kg),坡耕地(15.24 mg/kg),撂荒地(4.11 mg/kg)和林地(3.33 mg/kg);土壤有效磷占全磷含量的百分比为果园(15.9%),坡耕地(14.6%),林地(4.1%)和撂荒地(1.7%).这些结果表明耕地弃耕撂荒后有助于土壤全磷的累积,但其土壤的供磷水平降低;林地开垦为坡耕地和果园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并使得坡耕地和果园土壤的供磷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滇池全流域大棚土壤的磷素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的控制以及大棚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6—8月,采集滇池流域102个大棚表层土壤样品,以土壤样品的全磷、有效磷和水溶性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对全磷、有效磷和水溶性磷进行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并得到磷素空间分布图。【结果】滇池流域大棚土壤中全磷含量为0.99~2.34 g/kg,有效磷含量为35.14~181.33 mg/kg,水溶性磷含量为12.99~94.56 mg/kg。研究区域大棚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和水溶性磷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滇池流域大棚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东岸湖滨大棚种植区土壤全磷含量和水溶性磷含量最高;西岸大棚典型种植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磷素的累积对滇池环境影响严重。【结论】滇池流域大棚土壤磷素累积显著,因此减少大棚土壤中磷素流失是防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全磷含量之间虽不是直线相关,但当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03%时,土壤往往表现缺少有效磷。土壤有效磷是土壤磷素养分供应水平高低的指标,土壤磷素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中磷素的贮量和供应能力。土壤中的磷大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易被吸收利用的有效磷通常含量很低。提高磷肥利用率,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长沙市郊蔬菜基地菜园土磷素状况及上壤供磷水平,采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栩结合,对两种主要母质发育的菜园土耕作层和剖面分层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郊几个蔬菜基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较高,全磷含量0.78~2.72g/kg,平均172g/kg,有效磷12.82~286.7mg/kg,平均156.7mg/kg;2)土壤磷以无机磷形态为主,其变动范围为584.7~2607.5mg/kg,平均1495.7mg/kg,占全磷量的74.96%~95.86%,均显著高于其他农业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3)土壤无机磷组成因成土母质不同而不同,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菜园土O-P含量最高,其次是Fc-P,Al-P较少,而由河流冲秘母质发育的菜园土Fc-P含量最高,其次是Al-P和O-P;4)无机磷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Ca2-P,Ca8-P,Al-P和Fe-P均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正栩关.  相似文献   

7.
炼山对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刚  尹武君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38-2840
研究了四川省乐山市兴福寺和棉花山等地炼山初期、炼山后一年生、炼山后五年生巨桉林地土壤磷含量。结果表明,炼山对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十分显著。炼山初期林地土壤全磷含量高于炼山后一年生和五年生巨桉林地土壤,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则低于炼山后一年生和五年生巨桉林地土壤。炼山后一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而全磷含量则是炼山初期最高。说明炼山对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短时间内有提高的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磷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研究琼中橡胶林土壤磷储量及分布规律有利于指导施肥,并对热带地区主要橡胶林土壤磷循环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对海南琼中6个龄级(5、10、15、20、25、30年)的橡胶林土壤(土壤分级:0~20、20~40、40~60、60~80、80~100 cm)进行调查采样,室内测试分析其磷含量,计算土壤各个层次的磷储量。研究结果表明:(1)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含量为57.68 mg/kg,有效磷含量为2.25 mg/kg,全P含量在土壤剖面中无明显的分布规律,有效P含量大致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总储量为843.25 kg/hm2,有效磷储量为32.12 kg/hm2。20~40 cm的全磷储量和有效磷储量均最大,分别占31.18%和28.18%。琼中橡胶林土壤总体处于缺磷状态,有必要增施磷肥或复合肥。  相似文献   

9.
设施栽培土壤磷素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设施栽培土壤为供试土壤,以棚外露地栽培土壤为对照,研究设施栽培土壤磷素肥力特征。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较露地栽培土壤均明显增加,且以有效磷的增加幅度最大,平均为892.2%。设施栽培土壤磷素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分别是0~20 cm土层该形态磷含量的54.5%、43.4%、54.4%和53.6%。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设施栽培土壤有效磷与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在潮土上形成的菜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菜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土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潮菜地土壤磷素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10年左右的菜地土耕层全磷含量增加1000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100mg/(Kg·a).菜地土壤积累的磷主要是无机磷,0~20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占土壤磷素总量的90%以上,菜地土壤有机磷积累数量较少,其含量为130~190mg/kg.菜地土壤磷素主要分布于0~20cm耕作层中,其含量一般为0~80cm土体磷素总量的50%.与起源土壤相比,菜地土壤中下部土层也有磷素积累现象,种菜时间越长,其积累量越多,特别是有机磷在菜地土壤中有较明显的淋溶特征.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与起源土壤相比变化很大,潮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Cag-P、Ca10-P、Ca2-P和O-P为主,与起源土壤相比,Ca8-P、Ca2-P和Al-P含量增加最多,Ca10-P含量仅有微量增加.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很高,10年左右的典型菜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00mg/kg左右,有效磷在菜地土体中呈典型的"丁"字形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土壤高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对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不同全磷、有效磷含量稻田土壤的光谱曲线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同一种光谱反射率变换形式下土壤全磷、有效磷与高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提取了全磷和有效磷的高光谱敏感波段,建立了基于反射光谱特征的南方丘陵稻田土壤全磷、有效磷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在350~1 100 nm这一波段,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呈同增同减,在1 101~1 700 nm这一波段,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要大于土壤全磷。通过分析兴国县稻田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光谱反射率18种数学变换的相关系数,提取全磷的敏感波段为534、1 090 nm,有效磷的敏感波段为365、1 631、2 223 nm。通过SPSS软件进行不同线性拟合,发现多项式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全磷、有效磷含量,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1.43、1.54,能够为稻田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磷素累积及层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县褐土旱地1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及单施有机肥都能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单施化肥能够提高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长期施肥主要增加了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土壤磷素层间分布随不同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黔西北关门山小流域选取5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磷及有效磷的分布与残留特征,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施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木林地坡面表层土壤全磷含量总体高于乔木林地,有效磷含量无明显分布规律。在坡顶、坡中和坡脚3个位置,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剖面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总体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以表层最高,坡中和坡脚处0~60 cm土层全磷含量高于坡顶;乔木林地坡中和坡顶处土壤剖面全磷分别在80~100 cm和60~80 cm土层附近出现累积现象,但坡脚没有。5种利用类型土壤剖面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以表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果园土壤剖面全磷含量远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玉米地最高,乔木林地最低。在0~80 cm土层中,乔木林全磷残留量最低,仅为1 783.7 kg/hm~2,果园全磷残留量最高,达3 416.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有效磷残留量以灌木林地最低,撂荒地最高,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石灰性土壤主要根系深度内不同土层土壤磷形态分布,了解土壤供磷能力和施磷后磷的存在状态,采取河南省十县市石灰性潮土、褐土的73个0~20、20~40cm土样进行土壤磷形态的分级测定.结果表明,Ca-P平均共占无机磷总量的76.41%,表明在这十个地区中无机磷以钙磷为主.0~20cm土层有效磷和全磷总量比20~40cm土层多.不论是长期施磷肥的土壤还是不施磷肥的土壤,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均呈表层(0~20cm)含量较高,20~40cm以下含量骤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效的成分比例降低,无效的成分比例提高.0~20cm土层有机磷总量比20~40cm土层高,有机磷在两个土层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度活性有机磷含量的不同.随着土层加深,活性OP和中活性OP在有机磷中的比重呈减小趋势,而无效的中稳性OP和高稳性OP则呈增加趋势.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随着有机质和有机磷的减少,中性和碱性磷酸酶都有规律地随之减少.不同土层的磷素活化系数对比分析表明,石灰性土壤表层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较难,亚表层供磷能力更差,磷的有效化程度更低.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供应主要集中在表层0~20cm,随深度增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有机肥条件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动态变化,并探讨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季大棚辣椒栽培中不同处理(CK,空白对照;CF,单施化肥;OCF1,有机肥替代49%磷肥;OCF2,有机肥替代63%磷肥;OCF3,有机肥替代73%磷肥)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及不同形态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3个施用有机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OCF1处理的土壤碳氮比在5季辣椒栽培中都显著高于CF处理,OCF3处理的土壤碳磷比仅在第5季中显著高于CF处理.不同处理间的土壤氮磷比差异不显著.此外,与CF处理相比,OCF3处理在第1季和第2季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第5季中OCF2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含量、无机磷含量及其占比、总碳含量、全氮含量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有机磷占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果说明在设施蔬菜栽培中长期施用有机肥替代磷肥可能会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其原因可能是提高了土壤的碳磷比,造成土壤中有效磷的生物固持.  相似文献   

16.
测定湖南烟区308份烤烟样品磷含量和1342份土壤样品磷含量,分析两者的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湖南烟区烤烟磷含量适中,平均为(0.24±0.07)%,变幅为0.11%~0.53%,有93.83%的烟样磷含量落在0.15%~0.60%之间,与巴西优质烤烟磷含量(0.20%~0.28%)的符合程度为41.88%;不同等级烟叶磷含量的变化规律是B2F>C3F>X2F.②湖南烟区土壤全磷含量偏低,平均为(0.78±0.31)g.kg-1,变幅为0.18~3.83 g.kg-1,有78.32%的土样全磷含量低于1.00 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适中,平均为(19.67±13.63)mg.kg~,变幅为1.00~92.10 mg.kg-1,有29.66%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10.00 mg.kg-1;不同土壤类型的速效磷含量变化规律是鸭屎泥>黄泥田>青泥田>沙泥田>红黄泥>黄壤土>黄灰土.③烤烟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硫和水溶性氯含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钾、有效锰、有效钼和交换性镁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养分与烤烟磷含量的逐步回归方程.④当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时,烤烟磷含量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赣南废弃稀土矿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对其采矿迹地的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矿迹地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堆积地>挖矿地.天然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值为20.9 g/kg,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全氮含量为0.062~1.473 mg/g,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水解氮含量为13.36~120.39 mg/kg;土壤全磷含量为0.076~0.524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0.691~4.560 mg/kg,其含量大小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和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比露地栽培高,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土壤主要养分因子相关性都不显著。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氮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负效应,土壤有效磷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都主要表现在间接影响上。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黄泛平原上的主要土壤类型是潮土 ,其成土母质是近代河流冲积物 ,它对土壤质地的影响很大。潮土土壤质地的水平和垂直分异是造成土壤磷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全国土壤普查测定的潮土土壤不同粒级的百分含量以及土壤磷素含量的数据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首先进行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磷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 ,与土壤全磷含量关系最密切的土壤颗粒是砂粒和粉粒 ,与土壤速效磷含量最密切的是粘粒。然后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潮土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粒级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用这些模型能较准确地推算土壤全磷的含量 ,在相对误差不大于 1 0 %的保证下 ,准确率可达 90 %。而对速效磷的推算 ,效果相对差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究营建不同混交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柏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上由抛荒地营建的香樟×乌桕混交林、栾树×香樟混交林、乌桕×柏木×龙爪槐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柏木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土壤磷组分含量(全磷、微生物磷、速效磷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不同混交林类型土壤磷组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探究影响土壤磷组分的主控因子。【结果】(1)3种混交林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磷、速效磷和全磷的含量。在3种混交林中,香樟混交林提高土壤全磷和微生物磷含量的效果更显著;栾树混交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微生物磷含量的效果更显著。(2)3种混交林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和pH。(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含量的主要因子,解释度分别为49.8%和27.6%。【结论】3种混交林总体上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来提高土壤全磷、微生物磷和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