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蕾鈴脫落是影响产量迅速提高的关鍵問題。安徽省沿江棉区自大跃进以来,絕大部份棉区都随着耕作水平的提高,蕾鈴脫落率均有所降低,但目前蕾鈴脫落率还較高。据我們1959—1960年調查:每年平均蕾鈴脫落率达80%左右,严重的限制了棉花增产潛力的进一步发揮。因此,加强增蕾保鈴研究,不断提高栽培技朮,是棉花生产战线上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棉花落蕾落鈴問题,在世界各国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問题。各国农业科学家通过多年試驗提出了一些見解。如英国植物生理学家梅生提出了所謂营养学說来解释蕾鈴脫落現象。他认为,在任何一段生长季节里,脫落的比例是由于植株体内合成养料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是我国主要产棉省之一,其棉区大部集中在黄河冲积土平原,土质多属沙质壤土,棉区年平均雨量为649.3毫米,年平均溫度为12.6℃,无霜期为200天左右,自然条件适于植棉。农民从长期的棉花栽培中,积累了丰富的經驗。在防止棉花蕾鈴脫落方面,如及时打頂心,打边心,抹耳子等,对减少蕾鈴脫落都有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山东省降雨量分布不够均匀,往往造成春  相似文献   

4.
探落规律找原因 研控脱落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棉花的蕾铃脱落,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棉花的苗铃脱落率,大田生产一般在60%~70%,严重的高达80%以上。探索脱落规律,寻找脱落原因,研究控制脱落的措施,对提高棉花产量意义重大。1 棉花蕾铃脱落的规律 研究发现,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为:落铃多于落蕾;小蕾脱落多,大蕾脱落  相似文献   

5.
棉花金鋼钻是我国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初期蛀食嫩头,棉株現蕾后,轉害花、蕾、青铃。单就江西而言,棉苗因其加害而致断头的达20—80%,蕾鈴被其为害而引起的脫落,占总脫落数25—50%,在开花期,有  相似文献   

6.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长发育中正常的生理现象。棉花一生形成的蕾铃较多,一般60%左右脱落,其中落铃多于落蕾。落蕾以现蕾后10~15天的蕾较多,落铃以开花后3~7天的幼铃特别是3~5天的幼铃最多,8天以后的棉株很少脱落。有些田块蕾铃脱落达到70%以上,甚至超过80%,严重影响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棉花为常異花授粉作物。其在开花时,往往由于雨水冲洗、昆虫缺少、花器構造等影响,柱头上不能获得大量花粉来良好地完成受精过程。因而引起棉鈴脫落或籽棉發育不良,遭受减产之損失。这不仅关系当代籽棉的产量,而且对于留种用的棉籽品質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棉花良种繁育工作中,常利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供应花朵柱头以大量而多样的花粉,滿足胚珠选擇受精的作用,改善其受精的生理环境。从而减少棉鈴脫  相似文献   

8.
北疆棉区棉花蕾铃脱落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3a(1996~1998年)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疆棉区棉花蕾铃脱落率达80%以上,且落蕾率高于落铃率。落蕾在现蕾6d后直到开花前比例较大,而落铃主要集中在开花后12d以内。蕾铃脱落的主要时期出现明显的峰值,随年份不同而有所不同。中部果枝现蕾较多,脱落率也较高;同一果枝第一果节以落铃为主,第二果节以落蕾为主。栽培措施、气候条件与棉花的蕾铃脱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瑪河流域陰雨少,日照时数長,溫度也适合于棉花各个發育时期要求,但無霜期短,有效結蕾鈴期亦短,棉花生育早期和晚期气溫不穩定。因而栽培棉花主要問題是促進早熟,611Б和C—3173为早熟棉种,适合本区栽培,而所运用之栽培技術,也都符合促進早熟原則。 2.611БC—3173品种經受晚霜为害無死苗現象,因此当地溫升高到12℃以上时,就可播种棉花,不必过多顧慮晚霜为害,而延迟播期。 3.611БC—3173同为早熟棉种,611Б比C—3173更为早熟,出苗早一天,現蕾早一天,开花早二天吐絮早三天。 4.棉花各个發育时期的早迟与溫度有密切关系,溫度愈高,各个發育时期可以提早出現。 5.611Б品种现蕾横向間隙6.23天。C—3173为5.53天,近主干果節較离主干远的果節下部果枝較上部果枝所着生的蕾,現蕾横向間隙为短。早期出現較晚期出現的蕾現蕾横向間隙短。出現时期相同,着生部位不同的蕾其現蕾横向間隙無顯著差别,現蕾横向間隙因蕾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別的原因,是由于不同部位着生的蕾出現时期不同所致。 6.611Б品种現蕾縱向間隙为2.73日C—3173为2.52日。近主干果節較离主干远的果節下部果枝較上部果枝着生的蕾,現蕾縱向間隙短。 7.611Б蕾期为30.31日C—3173为30.88日,蕾期随蕾的出現早晚而遞增。 8.蕾期因着生部位而有差异,蕾着生在离主干愈远之果節上愈上部之果枝上,愈外層之圓錐体上,蕾期愈長。 9.611Б鈴期为61.81日,C—3173为61日,鈴期随鈴的出現早晚而遞增,而鈴着生在离主干愈远之果節上,鈴期愈長。 10.鈴蕾脫落比例相近,落鈴略占优势,近主干果節落鈴比例大,离主干远的果節落蕾比例大。 11.脫落率随蕾鈴出現之早迟而遞增,着生在离主干愈远果節上,愈上部的果枝上,愈外層的圓錐体上,脫落率愈高。 12.落蕾集中时期,为棉株开花最盛时,落鈴集中时期为盛花后十日內。 13.任何年齡的蕾均可脫落,落鈴則以1—12天幼鈴最易脫落。 14.同一时期出現,着生在近主干果節較离主干远的果節蕾期,鈴期短,脫落率低,因此运用密植,和多留果枝少留果節整枝技術,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穴盘棉花育苗进行移栽,研究棉花蕾铃累积和脱落规律。研究表明:移栽密度大小与单株棉花的现蕾数量成反比关系,且与单株落蕾数量成正比关系;移栽密度与棉花单株铃数呈负相关关系,与落铃率呈正相关。在4.5万株/hm~2密度处理下,棉花最适宜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1.
该文研究了不同密度移栽裸苗棉花蕾铃累积及脱落规律。结果表明:单株棉花现蕾数与移栽密度成反比,落蕾数与移栽密度成正比;单株铃数增加与移栽密度成反比,落铃率与移栽密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生产中常出现蕾铃大量脱落现象,对产量的影响很大。造成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蕾铃脱落的规律、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一下分析,供大家参考。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1、蕾铃脱落的比例。在蕾铃脱落中,落蕾与落铃的比例,总的趋势是落铃率高于落蕾率,其比例约为3∶2。但棉花前期遭受病虫害、干旱、水涝时,落蕾率大于落铃率。2、蕾铃脱落的日龄。现蕾以后11-20天的脱落最多,20天以上的大蕾脱落的较少。棉铃开花  相似文献   

13.
棉区雨季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涝灾出现,棉花受涝后,重者死亡,轻者倒伏、变黄,蕾、花、铃大量脱落,产量的主要构成要素伏桃几乎落光.根据受涝棉花的生育特点,可采取下列补救措施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32%克枯星乳油防治棉花枯萎病效果显著。用1000、2000倍液,分2次施药,在棉花苗期和现蕾前喷雾,防效达88.7%、85.4%。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我国试验成功一项棉花新的增产措施——摘早蕾。通过摘除部分早蕾,暂时抑制棉株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并使两者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保持同步,从而改变三桃齐结的传统模式,把伏桃和早秋桃作为产量构成的主体(应占总桃数的80%以上)。这样不但减少了伏前桃常因阴雨烂铃而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铃重,改善纤维品质。据试验,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棉花,每株除去8个早蕾,皮棉产量比对照增加8.9—23.65%,级别提高0.5—1级。1—3级优质棉亩多收22.2公斤,僵瓣花、霜后花都少,经济效益提高,亩增收88.18元。  相似文献   

16.
棉花早衰是棉花在生长发育时期内,蕾小、花弱、铃小,蕾铃脱落率高,后期棉花叶片黄弱、黄化早,叶片提前脱落、个别棉桃不能正常成熟,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将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棉花早衰原因是多方面的,品种、多年连作、农田干旱、渍涝、缺肥、耕作及田间管理、病虫害等均能消弱植株长势,引起落蕾、落铃、植株早衰,从而造成棉花减产、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萧县地处淮北北部,年降雨量九百五十八毫米,年平均溫度摄氏十四点八度,无霜期一百九十天(1957—1964年平均)。全县多沙質土壤及两合土,适宜种植棉花,历年来植棉面积占总耕地20%左右。棉鈴虫是萧县地区棉花蕾鈴期主要害虫之一,如不防治,往往使蕾鈴大量脫落以致減产。現将1958—1965年八年来棉鈴虫发生情况及防治經驗总結如下。一、棉铃虫的为害棉鈴虫的幼虫能为害棉花嫩尖、花、蕾、青鈴,初孵幼虫喜食嫩叶尖端,少数还吃叶片,使呈不規則的孔洞,也有为害嫩茎,造成缺刻,但以为害花蕾和鈴为主。在萧县地区以第二代棉鈴虫为害最甚,是形成落蕾的主要原因。如不防治,一般因棉鈴虫造成的落蕾,占盛蕾期落蕾的50—80%;防治棉田  相似文献   

18.
亚洲玉米螟已成为棉花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该虫在棉田落卵量大,幼虫孵化率高,幼虫可为害棉花嫩头、叶柄、蕾、铃、茎杆等多种器官。根据同龄幼虫在棉花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布,计算出1头幼虫一生破坏棉花器官二代为3.373个,三代为2.202个。通过各龄幼虫存活情况,估算出1块卵孵出的幼虫二代可为害棉花蕾7.46个、嫩头7.12个、棉桃3.32个、钻蛀茎杆3.32次,三代破坏棉铃9.97个、嫩头2.44个、茎杆1.26次。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棉花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近两年我省一些地方开展了棉花花铃期调控试验,现报道两例,供各地参考。 ——编者 棉花最佳结铃期调控试验 我站于1985~1986年进行了棉花最佳结铃期的调控试验,设人工和化学去蕾6个处理:(1)人工去早蕾:在6月26日除去6月25日以前1~2台果枝上的早蕾;(2)人工去晚蕾:在8月10日除去后期顶部果枝1~4台上的所有无效蕾,其他果枝结合打边心去蕾;(3)化学去早蕾:与人工去早蕾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是喜肥作物,对多种元素比较敏感,一旦缺肥,即表现出缺肥症状:整棵棉株生长势比较弱,植株矮小,叶片小且颜色不正常,落花落蕾严重,后期表现为早衰。施肥过多,则表现出生长势过旺,叶片肥大,中后期荫蔽,落花落营严重,甚至造成烂铃。所以,在棉花栽培中,应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供肥能力、目标产量、长势长相合理施肥和调控,最终保证棉花稳健生长。实现伏前桃垫底、伏桃满腰、秋桃盖顶的丰产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