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周围脂肪组织构成了乳腺生存和发育的微环境,对乳腺细胞的增殖和乳腺肿瘤/癌的生长、侵袭都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尚未见特定关于乳腺脂肪细胞分离与培养的报道。本研究通过组织培养法培养小鼠乳腺周围脂肪组织,不但获得了成熟脂肪细胞,还获得了脂肪干细胞样细胞。该培养体系的建立简单易行,为研究脂肪组织对乳腺癌的发生、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提供了材料,也为体外获得成熟脂肪细胞和脂肪干细胞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显著提高白腐菌(Irpex lacteus)产锰过氧化物酶(MnP)的活性。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12种诱导剂对乳白耙齿菌MnP活性的诱导效果。其中化学诱导剂包括愈创木酚、苯酚、香兰素、藜芦醇、苯甲酸、没食子酸、酪氨酸、二甲苯、苯胺蓝和ABTS,生物诱导剂包括麦麸和木屑。乳白耙齿菌在28℃下分别加入12种诱导剂进行培养,得到了不同时间的培养液,然后检测培养液中Mn P活性,从而得到乳白耙齿菌产MnP活性与诱导剂之间的关系。在初始培养基中加入0.2 mmol/L Mn~(2+)的培养条件下,诱导剂麦麸和ABTS对Mn P的诱导效果极为明显,二者在添加量分别为1.5%和0.2 mmol/L时,MnP活力分别为104.2 U/L和145.2 U/L,是初始产酶培养基酶活的8.6倍和11倍;而两种诱导剂组合,即同时添加1.5%麦麸与0.2 mmol/L ABTS,MnP活力为203.2 U/L,是初始培养条件MnP活性的21.9倍,实验表明诱导剂麦麸和ABTS能大幅度地提高白腐菌产MnP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融合酸性木聚糖酶基因的大肠杆菌(E.coli)B121(DE3)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乳糖作为诱导剂时重组目的产物的表达规律。[方法]以重组木聚糖酶比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k(3。)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诱导培养时间和诱导培养温度对木聚糖酶表达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最优表达条件为:诱导剂浓度5∥L、诱导时机0.5h、诱导培养时间4.5h、诱导培养温度32℃;在此工艺条件下,重组木聚糖酶比酶活可达49.69U/mg。[结论]乳糖作为诱导剂能够成功诱导酸性木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植物硫化激动素(phytosulfokine-α,PSK-α)是植物体内一种小分子肽类生长调节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活性。但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极低,难以满足PSK-α研究和应用的需要。笔者在前期构建PSK-α原核型表达载体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融合蛋白表达的因素,优化了培养条件,并运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亲和柱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温度、诱导剂浓度、诱导剂加入时机和诱导时间均对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和表达形式有很大影响;在诱导温度20℃,扩大培养150 min(菌液培养至OD600值约0.8止)后加入诱导剂1.0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培养时间8 h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多的可溶性融合蛋白GST-PSK-α表达量。  相似文献   

5.
马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97-5997
[目的]研究大白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3d的仔猪脂肪组织,采用原代消化细胞法进行分离,培养后,研究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培养的原代细胞经传代后成分均一、生长旺盛充脂率高,培养细胞含有可被油红O染色的脂滴,具有前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结论]试验建立的培养方法适用于脂肪细胞的培养和纯化,脂肪细胞特征典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筛菌得到一株野生菌 LLV-6,在诱导剂诱导后利用DL-对羟基苯海因(DL-HPH)为底物经D-海因酶(HYD)和N-氨甲酰-D-氨基酸酰胺水解酶(CAB)两酶水解而获得D-对羟基苯甘氨酸。用LB培养基(含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接菌量为0.5%(对数期的菌种),在37℃、200r、pH7.2条件下培养菌种。在培养12h后加入2%的诱导剂并以500μLDMSO作为促溶剂,33h后收集细胞。通过对细胞酶活力的测定,此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酶活力为0.57U/L,比优化前提高了2.6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蜜蜂在诱导剂作用下对食葵花盘的访花规律,研究其在食葵上授粉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食葵花粉的结实率和产量,特开展此项食葵诱导剂授粉技术研究与分析。在食用向日葵花期,采取喷洒"保丽蕊(A)、蜂为媒(B)和招蜂引蝶授粉精华液(C)"这3种蜜蜂诱导剂,调查食葵花期蜜蜂访花数量、时间、频率及作物最终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食葵花期,三组蜜蜂诱导剂处理组的访花蜜蜂数量、频率及产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但三组诱导剂之间的数据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三组诱导剂都可以增加访花蜜蜂数量和访花频率,提高食葵的结实率。通过开展食用向日葵蜜蜂诱导剂和无诱导剂蜜蜂授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组蜜蜂诱导剂授粉区食用向日葵结实率比无诱导剂食葵区提高8.11%~11.2%,增产8.3%~10.4%,每亩纯增收益202.4~295.2元,蜜蜂诱导剂授粉对食用向日葵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那氏778诱导剂是最新研制的GPIT技术高科技产品,主要成分为中草药的新生物资源类粉剂,无毒无害。通过诱导剂作用于植物的种子、根、茎、叶,使得作物达到优质、高产、抗逆、早熟、无污染为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工程新途径技术产品,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好帮手。为了探讨那氏778诱导剂在本地区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和施用效果,为今后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做那氏778诱导剂在黄瓜上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甲醇耐受性脂肪酶产生菌Galactomyses geotrichum SXL-107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碳源、氮源和诱导剂,响应面法确定发酵培养条件,250 mL摇瓶培养和10 L发酵罐发酵试验进行验证.SXL-107菌株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豆粉25.56 g.L-1、橄榄油16.74 g.L-1、蔗糖4.78 g.L-1、蛋白胨10.00g.L-1,(NH4)2SO45.00 g.L-1,KH2PO41.50 g.L-1和Mg2SO41.00 g.L-1,培养温度30℃,起始培养基pH6.0,诱导剂橄榄油于发酵培养的第0,6,12 h分3批添加,在250 mL摇瓶发酵水平上,脂肪酶活性达到317.21U.mL-1,较初始发酵条件时脂肪酶活性提高了3.05倍;在10 L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脂肪酶活性在发酵培养38h时达到最大值332.03 U.m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乳酸乳球工程菌表达L-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水平.[方法]对培养基种类、接种量、培养温度、诱导剂浓度、磷酸甘油二钠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使用DifcoTM M17 Broth培养基培养乳酸乳球菌时,L-苯丙氨酸解氨酶表达活性最高;磷酸甘油二钠对L-苯丙氨酸解氨酶表达活性有较大影响,可提高活性93.8%.通过正交试验,得到PAL最佳表达条件为接种量2.0%,培养温度30℃,磷酸甘油二钠浓度2.0%,诱导剂浓度10.0 μg/L. PAL表达酶活可达3.05 IU/ml.[结论]在发酵扩大培养中优化了L-苯丙氨酸解氨酶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条件,为今后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