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合水、庆城等县 (区 )的牛群中 ,相继发生了以牛双目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2 0 0 0~ 2 0 0 3年我们深入病区进行多学科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最终确诊了流行十余年的牛瞎眼病是因牛食入百合科萱草属的黄花菜根引起的萱草根素 (Hemerocall in)中毒。2 0 0 3年 5~ 9月 ,我们从发病区采集的黄花菜根中经过反复的提取试验 ,成功地提取了黄花菜根的有毒成分———萱草根素 ,并进行了萱草根素的初步鉴定及毒性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黄花菜根 :于 2 0 0 3年 5月 1 3日…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油佐剂灭活疫苗在广东的区域试验和对牛紧急接种效果观察林秀英,黄金禄,孙彦伟,王秉红,关大沛,张泽纪,白文彬牛流行热油佐剂灭活疫苗经实验室试验初步证明对牛安全的情况下,开始在广州地区较大范围内进行了区域性试验。另外,在牛流行热暴发流行时,用牛流...  相似文献   

3.
为使牛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纸条尽早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用于牛血吸虫病的检测、普查、监测和检疫,受湖北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委托,按照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牛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纸条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我们承担了200头试验任务。所有试验对象都是从我市五个乡镇有血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本站进行病例复制试验时发现,用黄花菜鲜茎叶及干茎叶饲喂的两头实验牛背部牛皮蝇蛆瘤包在复制试验过程中消失,也无结痂孔残留,而对照正常饲喂组的牛背部有大量瘤包和结痂孔.  相似文献   

5.
璃眼蜱可传播牛环形泰勒虫病。为了解2018~2019年吐鲁番和阿勒泰部分地区牛体表璃眼蜱区系分布特点、种类组成及相对优势度,明确璃眼蜱种群分布和活动范围的变化,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牛体表媒介璃眼蜱种类及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出璃眼蜱4种,其中小亚璃眼蜱的相对优势度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925 0,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282 3,优势度指数为0.299 4。调查结果对媒介璃眼蜱及蜱传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和流行区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流行病学调查分别选择4个县、市、区的16个养牛场(户)和4个肉牛养殖专业村作为牛流行热病流行病学调查基点,存栏牛6200头.主要品种有黄牛、奶牛、水牛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试验证明,牛流行热病毒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对牛安全、有效,特别是在牛流行热大流行期间,应用亚单位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迅速控制了本病的流行。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牛流行热病毒及其裂解(亚单位)疫苗抗原活性和成分分析,探讨疫苗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制稳定、高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原许村区1983年、1988年和1991年三次牛流行热的发生、流行情况,分别从牛的类别、年龄、地区性、流行方式、季节、气候等方面对牛流行热发生、流行与有关因素的关系和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病毒性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1983年7—9月和1986年8— 11月在松桃普觉区两次发生,病势蔓延迅猛,发病率高。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诊断为牛流行热,报告如下。一、病史调查概况 1983年7—9月该病在普党区发生,且大批流行,1986年8—11月又在本区4个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病毒TaqMan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中G片段保守区的分析,运用SnapGene设计探针、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运用最适条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试验,并检测临床采集的样品。结果显示,本方法特异性较好,其对牛蓝舌病病毒、牛赤羽病病毒进行检测的结果为阴性。该方法线性关系较好,在10~5~10~(10)拷贝/μL相关系数达到0.998。该方法较为灵敏,可检测到10拷贝/μL。批内和批间分别重复3次试验得到的变异系数平均值结果较低(3%)。使用该方法对广东省兽医临床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收集的109份牛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7%。本试验成功建立牛流行热病毒TaqMan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初步运用于牛流行热病毒的临床检测,为BEFV在临床上的快速检测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温、流涕、呼吸急促、前胃弛缓等为特征,病程短,预后好。如发现不及时延误治疗,容易继发间质性肺气肿,即在颈部两侧皮下、肩胛周围及两侧背部皮下出现不同程度的窜人性气肿,如治疗不及时宜引起死亡。笔者9月7日接诊的我区六村堡街办唐家村某奶牛养殖户的4头奶牛都先后发生了以颈部两侧皮下及两侧背部皮下出现严重气肿为显著症状的牛流行热,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猪瘟疫苗是否会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及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该病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分别免疫接种3种猪瘟疫苗的57头试验猪以及上海地区2005年-2009年10个区(县)共740份血清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经检测,所有样品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免疫猪瘟脾...  相似文献   

13.
用间接血凝试验法对武平县耕牛伊氏锥虫病流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查出阳性率为18.7%,其中水牛阳性率明显高于黄牛,而水牛又以老年牛和壮年牛的阳性率较高,母牛阳性率高于公牛,营养状况中等的牛阳性率高于上等的和下等的牛。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姚龙涛,费三弟,吴建华,祝连兴(上海市奉贤县畜牧兽医站)牛流行热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呈周期性流行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极少发病。据记载[1],上海地区首次流行牛流行热为1938年8月,以后1949年7月、195...  相似文献   

15.
我们研制的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对牛安全、免疫效力良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对控制牛流行热的流行起到了显著作用。但亚单位疫苗的生产工艺要求较高,程序复杂,为简化生产程序,省去制备亚单位疫苗抗原的两次超速离心和超声波裂解步骤,直接将牛流行热病毒 CHK_(21)细胞培养液用 Triton X-100溶液裂解灭活,制成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现将灭活疫苗的制备、对牛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免疫期、保存期以及区域性试验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牛危害极大。临床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患牛体内的病菌。可排出体外而感染其他动物,人与病畜的直接接触,或食用带菌的奶、肉可引发感染布病。随着牲畜跨省区调运日益频繁,布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更广泛.如何防控牛布鲁氏菌病不仅涉及到畜牧业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诸多研究调查和实践中证明,夏季与其它季节相比是牛发生疾病最高的季节,其中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所引发造成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并并不是仅仅限与肉牛,还表现在不同品种、不同性别、年龄不限的牛,可以说只要属于牛这个种群,基本都难逃牛流行热的侵害,当然防范措施做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低牛的发病率。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季,其具体时间表现为7~9月份,例如:在阴沉闷热且空气潮湿或者昼夜温差大,而这正是适合其牛流行热生长的环境,此病表现为发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倘若牛流行热在牛群中发生,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染,给牧民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尽管患病的牛呈良性,3d左右即可康复,如若重病患牛在短时间内没有进行治疗,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等其它疾病,本文在研究牛流行热病的同时,结合其症状和其它因素,从而找出预防牛流行热病的有效措施,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和牧民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出现高热,表现严重的呼吸道炎和消化道炎症状,肌肉疼痛和跛行、麻痹。本病具严格的季节性,发病率高,病程多短暂,常呈良性经过。1流行情况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我省1954年发现此病,1988年仓山区大流行后于1993年、1997~1998年、2001年三次较大流行。本病主要侵害牛,以乳牛易感,黄牛次之,水牛极少感染。在仓山区4次流行中乳牛发病率:1988年为80%、1993年为65%,1997年为50%、1998年为15%、2001年为3…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7):150-151
<正>青海省是我国棘球蚴病高发流行区之一,病原分布广泛,对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身体健康危害严重。为全面了解近期我省牛羊棘球蚴病流行情况和防控效果,根据《青海省2013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要求,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屠宰牛羊脏器包囊检查的方法,对来自全省7个州(市)、34个县(市)的牛、羊血清2 882份和牛、羊脏器  相似文献   

20.
我们研制的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在实验室进行安全和免疫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自1988年起连续4年用该苗在山东省济南地区国营奶牛场进行了区域性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牛流行热课题组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