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合掺加粉煤灰和矿渣微粉两种超细掺合料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它们的优良品质和特点,在混凝土中产生优势互补,减小负面影响作用。试验采用大掺量超细掺合料配制高强泵送混凝土,探究复合粉掺量变化以及粉煤灰和矿渣微粉组分比例不同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矿渣微粉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迅速,而两者复掺对混凝土早期和后期强度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建设部大力推广超细活性掺合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超细活性掺合料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且还可以节约水泥。由于我市地区粒化高炉矿渣粉来源充足,价格经济,而且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0S95级要求。经过大量普通强度单掺矿渣粉砼、矿渣粉与粉煤灰双掺砼、矿渣粉与粉煤灰双掺加激发剂砼的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粉煤灰和矿渣双掺混凝土弹性模量及抗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粉煤灰、矿渣双掺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为渠道衬砌用混凝土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用于渠道衬砌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析粉煤灰掺量(0,88,300,512和600 g/kg)和矿渣掺量(0,44,150,256和300 g/kg)对渠道衬砌用混凝土28 d弹性模量及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粉煤灰对渠道衬砌用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抗渗性能的影响大于矿渣。随着粉煤灰和矿渣掺量的增加,渠道衬砌用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大于2.97×10~4 MPa时的粉煤灰掺量为50~210 g/kg、矿渣掺量为200~270 g/kg,粉煤灰掺量为0、矿渣掺量为300 g/kg时,弹性模量取得最大值3.80×10~4 MPa;随着粉煤灰和矿渣掺量的增加,渠道衬砌用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先减小后增大,相对渗透系数小于1.12×10~(-8) cm/s时,粉煤灰掺量为90~310 g/kg、矿渣掺量为100~210 g/kg,粉煤灰掺量为180 g/kg、矿渣掺量为150 g/kg时抗渗性最好,相对渗透系数值最小为0.77×10~(-8) cm/s。【结论】粉煤灰和矿渣复掺可以提高渠道衬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渗性能,且在大掺量下能满足经济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运用试验分析方法,通过对不同掺量磨细矿渣的混凝土性能在室内进行有关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温度和不同掺量对磨细矿渣的混凝土的活性指数、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磨细矿渣的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抗渗性能和防腐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掺高炉粒化矿渣粉的混凝土,改变其水胶比和矿渣粉掺量,进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凝土水胶比控制在0.40以下,混凝土中高炉粒化矿渣粉掺量为30%及其以上时,配制的混凝土可抵抗SO2-4浓度为20250mg/L及其以下的硫酸盐环境水的侵蚀;而混凝土中不掺加高炉粒化矿渣,仅用水泥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抗侵蚀能力水平较差,当混凝土水灰比为0.40时,抵抗不了s0≯浓度为2500mg/L的硫酸盐环境水的侵蚀。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天津市1段工程7个土建施工标中,TJ5-4和TJ5-5标段箱涵混凝土采用大掺量矿渣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性能。在后期实际应用中发现,箱涵墙体和顶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施工裂缝,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新型JX-5系环氧浆材进行化学注浆,增加断面法,箱内箱外涂刷防护材料等手段进行处理。冻融试验结果表明,大掺量磨细矿渣混凝土箱涵裂缝经化学注浆后裂缝性能良好,且裂缝表面干燥,无渗水现象,试验后的混凝土能够继续满足工程要求中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掺量粉煤灰、不同生石灰粉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照组与不同处理组的对比实验,研究添加生石灰粉对粉煤灰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当混凝土中粉煤灰取代水泥量超过45%,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粉时,在明显减少拌合物用水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同时发现在不同龄期、不同掺量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同.当混凝土中粉煤灰取代量增大、生石灰粉掺入量也相应增大时,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情况下可减少拌合物用水量;同时,粉煤灰对混凝土设计强度值降低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当粉煤灰掺量为60%~65%、生石灰粉掺量在5%~6%时,其60、90d的抗压强度可达到同等配合比下水泥混凝土的水平.【结论】在施工中可加大混凝土中粉煤灰的应用量,提高工业废渣的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工程的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活性矿渣代替部分砂作为内养护材料,研究不同掺量的低活性矿渣对低水灰比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及内养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内部相对湿度测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低活性矿渣减缩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活性矿渣对砂浆早期影响大,抗压强度及界面区强度在低活性矿渣释水后均出现下降;砂浆后期强度在低活性矿渣火山灰效应和内养护效应的叠加作用下迅速增长并超过对照组,15%低活性矿渣掺量的砂浆7~28 d强度增长率可达71.5%;低活性矿渣具有良好的吸水释水性能,能有效弥补砂浆的内部相对湿度损失,减小自收缩产生的原动力;低活性矿渣与界面区水化产物紧密搭接,显著改善了砂浆的界面区结构。  相似文献   

9.
选用常用掺合料Ⅱ级粉煤灰和S95矿粉,采用加速碳化试验方法,研究了单掺掺合料对C25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C25混凝土不同龄期加速碳化深度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总体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矿粉掺量增加时,C25混凝土各龄期得加速碳化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2)相同龄期不同粉煤灰(或矿粉)掺量的C25混凝土加速碳化深度相差不大,且同属于现行预拌混凝土标准中T-IV抗碳化性能等级;在单掺掺合料混凝土中,编号50S28d加速碳化深度最低。(3)针对28d加速碳化深度低的配合比进行了经济分析,编号40S不仅具有较低的28d加速碳化深度,而且单方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了早强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对掺粉煤灰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减水剂量在0~1%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后期强度也有所增大;当粉煤灰掺量为20%、早强减水剂为0.8%时混凝土强度最大;当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时,粉煤灰掺量为25%,高效减水剂掺量为1.0%时混凝土强度最大;从而得出了掺不同类型减水剂粉煤灰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11.
12.
在田间低温条件下研究了MET对甘蓝型油菜638抗寒性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冬前抽薹率、冻害指数较对照降低80%;叶柄维管组织分化加快,叶肉细胞层数增加;叶片细胞膜的相对透性降低;渗透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大鼠补饲对亚硒酸钠可以减少镉在体内沉着,促进镉的排泄。在镉污染期间补饲亚硒酸钠虽可使粪便镉排泄增多3.67%~35.57%,尿液镉排泄减少9.58%~17.05%,但差异均不显著,在停止镉污染后继续补饲硒,则可大大促进镉的粪、尿排泄,补饲硒越多,排泄镉越多。试验中补饲5,10,17mg/kg饲料硒,与未补硒的相比,可分别使粪便镉排泄增多58.40%,105.78%,171.17%,尿镉排泄分别增多28.57%,33.42%,126.98%,差异极显著。这一现象可能与硒在体内促使与金属硫蛋白结合的镉向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转移,并有利于向胆汁或尿液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经"实践八号"卫星搭载蒙农杂种冰草种子(Agropyron cristatum×A.desertorum cv.Mengnong),播种后当代出现了矮化突变株。本文利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开花期叶片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后矮化突变株,过氧化物酶谱带减少,酯酶谱带数增加,酶活性明显增强或减弱。太空诱变影响了蒙农杂种冰草开花期的细胞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5.
纳豆激酶溶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纳豆激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实验、纳豆激酶体内血栓溶解实验对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纳豆激酶均能显著地降低血浆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显著地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地增加纤维蛋白裂解产物的含量,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溶解性,且同等剂量的纳豆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前者的纤溶性大于后者;体内血栓溶解的实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可明显地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减少股动脉的长度及湿重并明显提高血栓的再通率、显著减少肺内血栓的形成,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体内溶栓作用,且同等剂量的纳豆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前者的溶栓作用高于后者。显示了纳豆激酶具有强大的溶栓作用,且起效快、药效长,有望成为一代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贵州独山牧草场酸性土壤进行施石灰试验表明,石灰有利于土壤钾—钙交换平衡,缓冲容量 PBC~K 变大,强度因子 AR_O~K 减少,土壤有效钾降低,固钾容量增加,白三叶草钾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几种附红细胞体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附红细胞体属典型原核生物,多数为环形、球形、卵圆形、杆状等多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2.6μm,大小不等,常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单个或成团寄生。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部分附红细胞体尚见有一至数根细长的细丝结构。附红细胞体通过这些细丝连接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膜产生小而深的凹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0.
氮肥施入深度对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对氮肥应用的研究,多数认为:氮肥施于土壤后,作物利用率仅达30~70%,10~40%残留在土壤中,淋洗损失占5—10%,气态损失10—30%。可见氮素利用潜力很大。为挖掘氮的有效利用,我们于1981、1982两年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采用不同深度(表施、1—2寸、3—4寸、5—6寸、7—8寸)追施氮肥(硫铵、硝铵)的试验,以明确对玉米经济产量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施肥对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有明显效果。一、氮肥适当深施可增根、增叶,显著促进玉米的吸收和光合效能,导致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其中以穗粒数影响效应最大,千粒重次之。二、不同种类氮肥对施肥深度的反应是一致的,均为随施肥深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在追施3—8寸内,5—6寸为最佳施肥深度,3—4寸仅次于5—6寸。三、年际间增产效应一致,就两年施肥层次x(x=1时表示表施;x=2时表示1—2寸;x=3时表示3—4寸;x=4时表示5—6寸),与其相应产量y进行回归,F=145.66>F0.01=98.49(呈高度显著) y=1114.7+67.6x (x=1、2、3、4) 即施肥层次每增加两寸,产量相应提高67.6斤/亩,增产5.73%;若采用5—6寸深施,产量比表施提高202.8斤/亩,增产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