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常,带锯条在用于锯切之前都需经过碾压,以松驰锯身中部。其目的在于抵消锯切时由于锯切热引起的压应力,保证正常的应力状态,保证锯切边所需的刚度,同时可适应上锯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材料中楔型向错偶极子与界面裂纹的弹性干涉效应.运用复变函数方法获得了复势函数和应力场的封闭形式解答,导出了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向错偶极子的位置、方向和偶臂长度对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屏蔽和反屏蔽效应.结果表明,向错偶极子靠近裂纹尖端时,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屏蔽或反屏蔽作用非常强烈.向错偶极子的方向存在一个临界值使其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屏蔽或反屏蔽效应最大.另外,偶臂长度和材料失配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3.
张对红  刘锴  张静 《油气储运》2001,20(9):13-19
主要分析了裂纹尖端附近区域应力和应变场的分布情况,着重研究了裂纹尖端附近断裂过程区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在假定断裂过程区内应力呈线性分布的条件下,利用三个协调条件(塑性奇异性的消除、裂纹尖端在临界条件下的能量平衡及裂纹张开角)分析了断裂过程区的特性,得到了断裂过程区的精确长度。同时,假定断裂过程区中的应变也呈线性分布,确定了断裂过程区中的拉伸应变。根据确定的断裂过程区的长度,修正了J-Q理论,并根据应力和应变连续分布的特点,对裂尖附近应力、应变的弹塑性J积分解作了修正,确定了裂尖附近断裂过程区和弹塑性区中应力、应变场的分布。裂尖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的确定,对于输油气管道裂纹的扩展机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裂纹是管道中常见的缺陷形式,其应力强度因子是开展管道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了准确获得管道中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采用1/4节点法建立了求解长输管道轴向穿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模型,并将有限元法和解析法求得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对比,验证了新建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内压、裂纹长度、内径以及厚径比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同时探究了沿壁厚方向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压、裂纹长度的增加,将会导致应力强度因子增大;内径、厚径比的增大,则会使应力强度因子减小,且当内径超过500 mm时,应力强度因子不再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管道外壁处应力强度因子始终高于内壁处,随着内压的增加,裂纹将从管道外壁启裂。采用1/4节点法计算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其操作方便、计算精度高,可为开展长输管道的安全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图10,表6,参24)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反平面残余应力作用下,双相压电体界面裂纹的裂纹尖端撕开位移COD和裂纹尖端位错塞积群的数量问题.运用RiemannSchwarz解析延拓技术与复势函数奇性主部分析方法,获得了该问题的一般解答.数据结果表明,压电效应对界面裂纹尖端撕开位移和裂纹尖端位错塞积群的数量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两种材料属性的差异对界面裂纹尖端撕开位移和裂纹尖端位错塞积群的数量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高钢级管道环焊缝的应变能力,建立了基于材料损伤理论的管道环焊缝有限元模型。通过优化裂纹尖端网格尺寸,准确模拟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及撕裂过程。采用屈服强度和均匀延伸率表征高钢级管道的材料特性,计算并分析了管道环焊缝的裂纹驱动力曲线,建立了裂纹扩展失稳准则和材料断裂韧性准则两种失效判据,研究了管道材料性能、裂纹长度及内压对裂纹驱动力的影响,定量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与管道应变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较之内压,裂纹长度对管道应变能力影响较大,材料均匀延伸率较屈服强度对管道的应变能力影响更大。针对基于应变设计的管道,建议对环焊缝提出均匀延伸率等塑性容量指标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基于应变的高钢级管道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管道裂纹尖端过程区氢浓度与裂尖应力、应变场、氢扩散及管道内压力的关系,确定了氢致裂纹过程区的长度;依据微裂纹成核的开裂机理,提出了氢致开裂断裂判据的位错模型,并分析材料-环境体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含裂纹管道极限承压能力和临界J积分JISCC,对含平面型裂纹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绍华  魏振红 《油气储运》2005,24(12):75-79
研究了管道裂纹尖端过程区氢浓度与裂尖应力、应变场、氢扩散及管道内压力的关系,确定了氢致裂纹过程区的长度;依据微裂纹成核的开裂机理,提出了氢致开裂断裂判据的位错模型,并分析材料一环境体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含裂纹管道极限承压能力和临界J积分JISCC,对含平面型裂纹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双轴拉伸载荷下哈弗氏密质骨间质骨含单条径向微裂纹的平面应变问题.通过利用奇异积分方程方法,得到了该问题所满足的奇异积分方程组,给出了微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数值计算讨论了哈弗氏密质骨的材料和几何参数对微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软骨单位促进微裂纹扩展,而硬骨单位抑制微裂纹扩展,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骨单位附近.  相似文献   

10.
用有限元计算水曲柳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研究了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发生I型断裂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应力强度因子的情况.借助美国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计算出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并通过GRAFTOOL软件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画出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强度因子分布图.  相似文献   

11.
带环向表面裂纹海洋管道的断裂计算与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带环向表面裂纹海洋石油管道断裂可靠性问题,利用权函数方法,给出了计算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的积分表达式,进而导出了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实用计算公式。采用极限分析方法建立了带裂纹海洋石油管道断裂可靠性评估模型,给出了断裂失效概率和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典型算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深度和长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与《应力强度因子手册》(科学出版社)的结果一致;当弯矩不变,裂纹深度和长度、管道壁厚和半径,及轴力为随机变量时,带裂纹海洋管道的可靠度随轴力均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输油管道强度试压最高应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宏  赵炳刚 《油气储运》1995,14(5):33-36
管道试压后残存裂纹的疲劳扩展是影响管道正常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管道缺陷的断裂特性入手,分析了试压应力对管道残存裂纹扩展寿命的影响,管道试压高应力过载峰对试压后裂纹扩展速率产生明显的延缓作用,过载峰愈高,延缓作用愈大;同时过载峰又增大了裂纹尺寸,造成管道承压能力逆转,加速裂纹扩展速率。定量分析表明,当表面裂纹的长度与深度的比值较小时,承压能力逆转量较小,对裂纹扩展速率影响不大;而裂纹尺寸较大的  相似文献   

13.
曲文卿  张鹏  张彦华 《油气储运》2003,22(6):19-22,32
管道的抗断裂性能关系到整个管道运输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对油气输送管道进行计算机辅助断裂评定是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的科学保证。利用自行开发的评定系统,对油气管道焊接接头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断裂评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断裂韧性、强度失配和初始裂纹状态等因素对油气管道焊接接头断裂评定具有重要影响,可为油气管道断裂评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应力函数构造了Riemann—Hilbert边值问题,给出了具有半无限裂纹的无限大平面受一般可变载荷作用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解。两个例子说明经典的受均布载荷和集中载荷的情况是本文的特例。  相似文献   

15.
将热磨机磨片把木片原料研磨为纤维的过程转化为木片断裂的形式,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其研究。当磨片研磨木片时,木片的破坏简化为Ⅱ-Ⅲ复合型(滑开型+撕开型)裂纹的扩展问题,建立木片断裂过程的力平衡方程,研究木片断裂力学模型,分析纤维研磨过程中磨片施力方式与木片原料研磨之间的关系;运用含斜裂缝有限板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推导热磨法木片断裂的断裂判据,并对磨片参量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磨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木材微观构造与拉伸断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结合微力学拉伸装置,对木材受微力学拉伸时的断裂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断裂影像和应力曲线的分析,得出了导管、纺锤形木射线、早晚材边界、木纤维、管胞、木射线、及细胞壁上的纹孔与木材拉伸断裂的关系。导管、纺锤形木射线和早晚材边界对裂纹扩展起到阻挡的作用,在轴向力作用下木射线的破坏主要是胞间层的撕裂,纹孔常常保持完整的形态,裂纹顺着纹孔边缘扩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探讨了影响硬质纤维板静曲强度检测值的各因素。如加荷速度、纤维板厚度、支座和压柱直径以及承受张力表面不同时,对纤维板静曲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纤维板静曲强度值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In the absence of a corrosive environment, 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silicon should be immune to cyclic fatigue. However, fatigue effects are well known in micrometer-sized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olysilicon) samples tested in air.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s of this phenomenon in polysilicon, we developed a fixed-grip fracture mechanics microspecimen but could find no evidence of static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Th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of the fatigue resistan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For low-cycle fatigue, the behavior is independent of the ambient conditions, whether air or vacuum, but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ratio of compressive to tensile stresses experienced during each cycle. The fatigue damage most likely originates from contact stresses at processing-related surface asperities; subcritical crack growth then ensues during further cyclic loading. The lower far-field stresses involved in high-cycle fatigue induce reduced levels of fatigue damag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a corrosive ambient such as laboratory air exacerbates the fatigue process. Without cyclic loading, polysilicon does not undergo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相似文献   

19.
收获期马铃薯茎秧切割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马铃薯杀秧机存在杀秧阻力大,打碎长度合格率低,带薯率高,作业效率低等问题,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依照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切割方式、切割速度、切割高度与切割强度的数学模型,对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刀型和切割方式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刀型和切割方式对马铃薯茎秧的切割强度均达到极显著影响(P0.01),锯齿刀优于光刀,滑切优于正切;切割方式,切割高度对切割强度影响极显著(P0.01),切割速度对切割强度影响较显著,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切割方式、切割高度和切割速度对马铃薯茎秧切割强度的影响依次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