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太平洋海区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于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的月份雄性柔鱼发育程度较雌性柔鱼为高;柔鱼的摄食等级不论是雌鱼还是雄鱼,基本以1、2级为主,较高摄食等级的比例似有逐月下降的趋势;柔鱼的胃含物以鱼的鳞片等鱼的残余物出现率较高,头足类次之,尤其是摄食等级高的胃含物中头足类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北太平洋海区柔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洪亮  郑元甲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3,25(3):126-129,135
本文利用1996~2001年间对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测试资料,分西部(160°E以西)、中部(160°E~170°E)和东部(170°E以东)三个海区对柔鱼生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海区胴长明显大于西部海区,中部海区的群体组成与其相邻的西部和东部海区相接近。2.性腺成熟度组成,雌性以Ⅱ期为主,雄性以Ⅱ期和Ⅲ期为主,雄性性腺成熟度普遍较雌性的早,并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性腺成熟度越高。3.所有年份柔鱼的摄食等级均以1级和2级为主,渔汛后期,摄食等级有所下降。4.通过对摄食等级较高的柔鱼饵料成份的分析,出现机率头足类最高,为90.3%;鱼类次之,为64.5%;甲壳类最少,为51.6%。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2年1-4月西南大西洋公海鱿钓渔船随机采集的666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其鱿钓渔获的群体组成、形态特征、雌雄性比、缠卵腺及性腺发育等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鱿钓渔业阿根廷滑柔鱼渔获群体胴长为91~351 mm,呈双峰分布,雌、雄性平均胴长分别为243.6 mm 和214.5 mm,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26:1,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群体性成熟以Ⅱ期为主(57.9%),Ⅲ期以上个体为42.1%;雌性性成熟度、缠卵腺发育程度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认为缠卵腺长与其重量存在幂函数关系,且雌性性成熟个体缠卵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雄性个体性腺随着个体生长逐步发育。根据个体大小和性成熟状况推测,调查期间捕获的阿根廷滑柔鱼群体以南巴塔哥尼亚种群( SPS)为主,混有少量的夏季产卵( SSS)群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99年探捕调查资料,对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柔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该海域的柔鱼属大型柔鱼,但在三个作业海区中也有区别,中部海区柔鱼的个体最大,其次为东部海区,西部海区为最小;其形体变化规律在特定的海域(175°E~ 172°W、39°~42°N)有随经度和纬度增加而增大;柔鱼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胴长、体重有显著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快,经测试其胴长、体重关系式为:W_i=1.52×10~(-4)×L_i~(2.7231)。在5~7月份,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较低,绝大数处于Ⅰ期和Ⅱ期,其摄食等级也较低,以空胃和Ⅰ级胃为主,胃含物以小鱼和柔鱼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 P_(2-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相似文献   

6.
林东明  陈新军  方舟 《水产学报》2014,38(6):843-852
根据我国鱿钓船于2012年12月—2013年3月渔汛期间,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作业时随机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样本(雌性148尾,雄性99尾),初步研究了其种群繁殖生物学。结果表明,渔汛期间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雌性胴长172~252 mm,雄性胴长164~248 mm。随着月份推移,雌性占比逐月递减,从12月份的84.21%递减至次年3月份的27.03%;雄性个体占比则逐月递增,从12月份的15.79%递增至次年3月份的72.97%。雌性样本超过3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雄性个体超过6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均在性腺功能发育成熟时达到最大值,但是雌性胴长大于雄性,体质量却小于雄性。性腺指数、缠卵腺指数和精荚复合体指数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增长。雌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001 2~0.31,平均值0.074;缠卵腺指数为0.003 1~0.55,平均值0.29;两者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增长,在性腺功能成熟时达到最大值。雄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007 5~0.084,平均值0.038;精荚复合体指数为0.000 79~0.035,平均值0.012;两指数在繁殖期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水丰水库的渔获量1961-1980年间变化于47-300t,1981-1984年增长到740-1321t,1985-2000年为2270-4926t。渔获物组成中以亚洲公鱼为主,1980-2000年亚洲蚣鱼占总渔获的29.6%-93.0%,平均为65.6%。鲁鲫鱼占6.2%-16.4%,鲢鳙鱼占8.1%-13.3%,鳊鲂占1.8%-11.3%,虾占5.9%-16.1%,其它鱼类占2.4%-9.3%。2000年大银鱼占总渔获的2.8%。1985-2000年水库鱼类资源相对稳定。亚洲公鱼、青虾和大银鱼三种小型经济鱼虾的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共生,竞争和残敌关系,可能向种间形成平衡调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闽南海区休渔前后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业资源监测资料,对休渔前后(4月和8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休渔前后都以捕经济种类幼鱼为主。4月带鱼、二长棘鲷、刺鲳、鲐鱼、中华管鞭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69.6%,其中带鱼幼鱼数量最多,占总渔获数量的26.2%(每网渔获尾数744ind),居第一位;且个体极小,基本上全为幼鱼,平均体重8.1g。8月带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鲷、叫姑鱼、白姑鱼、须赤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50.9%。带鱼数量明显减少(每网渔获尾数226ind),但个体增大,肛长140mm以上占63.6%,平均体重54.5g,比4月增加46.4g。并结合2004、2007年有关资料,较为详细说明休渔前(4月)张网作业对近岸经济幼鱼、幼体损害比休渔结束后(8月)严重,通过休渔对带鱼等经济种类幼鱼资源起了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多齿蛇鲻雌雄群体组成、生长、死亡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年6月~2008年11月从广西北海,广东江洪、企水,海南东方、三亚等五个港口底拖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随机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海域多齿蛇鲻雌、雄群体的组成、生长、死亡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齿蛇鲻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雌性渔获群体叉长范围104.3~398.0 mm,平均叉长215.4±62.9 mm;体重范围8.0~809.0 g,平均体重121.2±122.8 g;雄性渔获群体叉长范围122.7~345.0 mm,平均叉长211.1±45.9 mm;体重范围13.3~434.5 g,平均体重101.1±72.6 g。雌、雄个体数量不平衡,全年各月渔获量中雌性个体均多于雄性个体,雌、雄性比约为1.79∶1,周年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各月性比波动于1.29∶1~3.68∶1;雌、雄个体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但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进入性成熟季节的时间稍早;雌、雄群体的生长特性差异明显,生长参数K值分别为0.44 a-1和0.53 a-1,体重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2.41和1.97;雌、雄群体的死亡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总死亡系数分别为2.73和3.01,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0.89和1.04。  相似文献   

10.
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的季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7~1999年东海区春、夏、秋3个季节的底拖网资料,分析了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性别组成、性腺成熟度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东海区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殖群体。各季节生殖群体的雌雄比例均不符合1∶1的关系(P<0.05),雌性比例小于雄性。生殖群体中性成熟个体胴长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雌、雄平均胴长均以秋季最大,夏季最小。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均显著大于雄性。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中胴长与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不同季节雌、雄太平洋褶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差异较大,雌性为:春季223.4 mm、夏季170.4 mm、秋季202.3 mm;雄性为:春季174.0 mm、夏季164.3 mm、秋季165.3 mm。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小于雌性,夏季雌、雄初次成熟胴长均小于春、秋季。依据春季生殖群体的胴长范围、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推测,在东海区可能存在着小规模的春生群。  相似文献   

11.
秘鲁外海茎柔鱼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能量积累是表征生物体身体能量储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寿命短、生长快且终生一次繁殖的头足类属种的表征作用尤显重要。本实验根据我国远洋渔业鱿钓渔船于2014年6-8月在秘鲁外海(10?26?S~17?17?S,79?17?W~82?39?W)作业期间随机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173尾(雌性107尾,雄性66尾),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分析了该柔鱼个体的体重-胴长生长和胴体、足腕、尾鳍等肌肉组织的能量密度及其能量积累过程。结果显示,茎柔鱼雌雄个体的胴长、体重分别为(262.12±38.33)mm、(541.69±251.69)g,以及(251.37±31.90)mm、(449.78±179.99)g;雌雄个体的体重-胴长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个体肌肉组织能量密度均以胴体的为最高,分别为(20.56±1.12)k J/g和(20.67±0.76)k J/g;足腕次之,分别为(20.09±1.25)k J/g和(19.95±0.87)k J/g;尾鳍最低,分别为(19.92±1.05)k J/g和(19.63±0.96)k J/g;同一组织雌雄个体间的组织能量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胴体、足腕、尾鳍等组织间的能量积累差异性显著(P0.05),胴体是最大的能量积累单元。其中,雌性个体胴体、足腕、尾鳍三组织的能量积累占比分别为63.14%、25.23%和11.63%;雄性个体的分别为65.89%、22.91%和11.20%。此外,胴体、足腕、尾鳍肌肉组织的能量随着个体生长积累显著(P0.05),并且这些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自低纬度向高纬度海域显著增加(P0.05),表明秘鲁外海茎柔鱼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过程是一个索饵育肥及其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探究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性腺发育过程中组织脂肪积累及对生殖能量的贡献,对于掌握其生殖投入策略及其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采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脂肪萃取技术,测定分析阿根廷滑柔鱼雌性个体的胴体肌肉、消化腺、卵巢和输卵管卵子等组织脱脂前后的能量密度,以及各组织的脂肪质量分数、脂肪能量及其占比。结果显示:各组织能量密度在脱脂后均显著下降。在性腺发育过程中肌肉组织和输卵管卵子的脂肪质量分数及其能量占比稳定,消化腺的脂肪质量分数及其能量占比随着性腺发育显著下降,卵巢的脂肪质量分数及其能量占比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在Ⅳ期达到最大值;性腺组织与消化腺的脂肪质量分数、脂肪能量及其占比等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肌肉组织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阿根廷滑柔鱼的脂肪质量分数及脂肪能量积累存在组织特殊性,脂肪积累对生殖能量有重要贡献,性腺与消化腺组织间的脂肪积累密切相关,佐证了生殖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收入型的投入策略。  相似文献   

13.
加州鲈鱼生殖腺的组织学及相应时期血清成分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的SDS-PAGE分析和生殖腺组织学切片观察,探讨加州鲈鱼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2月份雌鱼卵巢以Ⅲ时相孵母细胞为主,少数发育程度较好的雌鱼血清中出现雌性特异性蛋白带(FSPP);3月份卵巢以Ⅳ时相早、中期卵母细胞为主,雌鱼血清均有FSPP;而4月份的雌鱼卵巢以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并有少量排空的滤泡囊。因此可知加州鲈鱼到3月份性腺趋于成熟,4月份雌鱼已至少产过一次卵,而同期血清  相似文献   

14.
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舟  陈新军  李建华 《水产学报》2013,37(2):222-229
根据2010年1-3月中国鱿钓船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胴背长范围为166 ~266 mm),提取出264对角质颚(雌性143对,雄性121对),测定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喙长(LRL)、下喙宽(LRW)、下侧壁长(LLWL)、下翼长(LWL)等6个形态参数,按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0~7级进行了划分,分析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变化,及其与个体生长、性腺成熟度以及角质颚生长等因素的关系.分析认为,1-3月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沉积以3级为优势,占总样本的35.98%.色素沉积的平均等级总体上随着月份推移而增加.胴背长与体质量随着色素沉积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关关系显著(P<0.01).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与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的关系有差异,其中雌性个体的色素沉积等级与性成熟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雄性个体则不显著(P>0.05).角质颚各外部形态参数与色素沉积等级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与LHL、LLWL、LWL关系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陈新军  马金  刘必林  陆化杰  曹杰 《水产学报》2011,35(8):1191-1198
根据2007年7—10月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采集的样本,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渔获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雌性个体胴长为200~395 mm,日龄为123~258 d;雄性个体胴长为200~353 mm,日龄为127~274 d。7、8月渔获样本的优势日龄为151~180 d,9月为181~210 d,10月为211~240 d。孵化日期为2006年12月下旬至2007年6月上旬,其中1—4月为高峰期。雌性个体的胴长绝对生长率平均为(1.175±0.127) mm/d,雄性为(0.952±0.213) mm/d。其胴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和指数方程来拟合,雌、雄个体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传统作业渔场中大多数渔获属冬春生群,7—10月各月优势日龄组呈现出随月变化一致的趋势,进一步印证了柔鱼轮纹为日周期的结论。推测认为,柔鱼孵化后,从产卵场洄游至索饵场需要4~6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雌性大眼鲈生长快于雄性,尤其当体重到达180~150g以后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雄性鱼。因此,生产单雌性大眼鲈有利于商业化生产和种群放养。单雌性种群生产通常使用3种方法:(1)用雌激素直接处理幼苗;(2)诱导雌核发育;(3)间接使用激素,即用雄性激素处理幼苗,待其发育成熟,使用这些雄性化雌鱼的精液与正常卵受精,雌性鱼生产率100%。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平均体长50、70、90mm的大眼色师炉分别投喂添加17α-甲基睾丸酮15mg/kg的饲料6O天,尔后投喂一般的商品饲料直至鱼性成熟。将这些鱼的精液1:5稀释后与正常卵受精,2O…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达赉湖的Chan条鱼生物学,内容包括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及渔业利用。达赉湖的Chan条鱼一龄平均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90毫米,体重8.5克;二龄体长102毫米,体重12.9克;三龄体长109毫米,体重15.4克;四龄体长125毫米,体重184克;五龄体长156毫米,体重23.3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W=0.0310L^2.5171。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鱼灰类。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0♀:1.36♂;个体繁殖力3552-16420粒,平均9944粒。6-7月在湖的岸边产卵,卵属粘性。群体由1-5个龄组组成,1200尾样品平均年龄为265;80.1-10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物的75.5%,Chan条鱼目前是达赉湖第一位的经济鱼类,90-92年Chan条鱼平均产量为828万公斤,占总鱼产量的90.2%。  相似文献   

18.
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溯河生殖群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9月10日~10月10日于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生殖群体中随机取样904尾,研究其年龄与生长、体长体重组成、生殖力、成熟系数及肥满度等主要群体结构特征,并与历年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的生殖群体主要由2 ~4 龄个体组成,其中,3 龄大麻哈鱼占数量优势(743%),该年龄中的雌性数量多于雄性。雌性的性成熟年龄为3龄,而雄性更早些。在1 ~3 龄期间,雄、雌鱼的生长率相近,但达到4 龄时,雄性生长快于雌性。该生殖群体的个体体长平均为(640±296)cm,其中,60~65cm体长的个体占数量优势(315%),个体体重平均为(34±058)kg其中,3~4kg体重的个体占数量优势(442%)。计算表明,生殖群体的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在55例雌性样品中,绝对生殖力为2296~6380粒,相对生殖力为03~160粒/g。绝对生殖力与鱼龄、体长、体重增长分别存在线性关系。雄性成熟系数为249~929,雌性为100~3316。这说明雄性成熟系数随体重增加而减少。雌性肥满度为09~101,雄性为102~117,说明肥满度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10月对乌苏里江下游海青江段2只船渔获物瓦氏雅罗鱼234尾进行渔业生物学研究。捕捞群体平均体长16.6cm(15~29.5cm),平均体重151.4g(50~300g)年龄由1~5龄组成,2占36%;绝对生殖力为8050~12448粒/g,平均为3700粒/g;相对生殖力9.04~100.64粒/g,平均为34.3粒/g;肥满度系数雌性为0.9436~2.0547%(平均为1.999%),雄性为1.4577~2.050%(平均为1.6262%)。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地了解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的生活史策略,对其生长发育及生殖投入策略进行概述。阿根廷滑柔鱼生命周期短,其中70%左右的时间处于生长期。雄性个体性腺发育早于雌性,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性腺发育及繁殖产卵时间占生命周期的10%~20%。雌性配子发生的主要特征为滤泡向内折入卵母细胞和卵黄物质积累,卵母细胞批次成熟、批次排入输卵管,产卵策略为间歇性终端产卵型。雄性配子发生的主要特征为精荚腺组装精荚,成熟精荚存储于尼氏囊中。肌肉组织是最大的能量积累器官;性腺组织在生理性发育开始后迅速积累能量,在功能性成熟时达到能量积累最大值。生殖投入策略为收入-资本混合型,能量投入来源以性腺发育过程中现场的食物摄食转化为主,在生理性发育期和繁殖产卵期转化部分肌肉组织存储能量为辅。海水温度和叶绿素浓度是影响能量积累和生殖投入的重要环境因子。生态学、生物气候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深入开展阿根廷滑柔鱼生长发育和生殖投入策略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促进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