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苜蓿叶蛋白的研究现状,包括提取方法、提取工艺,归纳了苜蓿叶蛋白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饲用价值以及医用价值,并提出了苜蓿叶蛋白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苜蓿叶蛋白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苜蓿叶蛋白的概念、营养价值,以及国内外对苜蓿提取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并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对苜蓿叶蛋白的饲用价值的研究概况。同时对苜蓿叶蛋白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苜蓿叶蛋白利用研究现状,包括提取方法、提取工艺以及叶蛋白营养价值的研究概况,归纳了叶蛋白的开发及利用价值,提出了目前我国苜蓿叶蛋白产品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苜蓿叶蛋白的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着重综述了苜蓿Medicago sativa叶蛋白的营养价值、饲用价值、食用价值、医用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指出开发苜蓿叶蛋白是目前解决蛋白质饲料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苜蓿叶蛋白产品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苜蓿叶蛋白利用研究现状,包括提取方法、提取工艺以及叶蛋白营养价值的研究概况,归纳了叶蛋白的开发及利用价值,提出了目前我国苜蓿叶蛋白产品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苜蓿绿、白叶蛋白提取分离及残渣残液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苜蓿Medicago sativa叶蛋白提纯为食用叶蛋白需要经过二次加工,进行脱色、去腥工艺,且苜蓿叶蛋白的脱色、去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工艺还不成熟。为此,将苜蓿叶蛋白在提取阶段直接分离出不同用途的绿白叶蛋白,既饲用叶蛋白和食用叶蛋白,打破了国内苜蓿叶蛋白产品只有混合型粗叶蛋白的单一局面,使叶蛋白的蛋白质含量由45%63%提高到72%,极大地提升了苜蓿深加工产业中的高端产品--叶蛋白的产品档次和利用价值,免去食用叶蛋白中脱色环节,降低成本;同时对残渣、残液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并应用于膳食纤维、饲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 ,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 7~ 9min较为适宜 ,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 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 ,在 5 4%~ 6 5 %之间  相似文献   

8.
苜蓿叶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资源,其营养价值相当高。本文对国内苜蓿叶蛋白提取方法及试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苜蓿叶蛋白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苜蓿叶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资源,其营养价值相当高。本论文对国内苜蓿叶蛋白提取方法及试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苜蓿叶蛋白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苜蓿叶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资源,其营养价值相当高。本文就苜蓿叶蛋白营养价值及在饲用、食用、药用等方面的利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以期为苜蓿叶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青平  魏臻武 《草业科学》2002,19(10):23-25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12.
苜蓿叶蛋白提取后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苜蓿提取叶蛋白后的副产品——残渣和棕色液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而为提高苜蓿潜在营养价值和经济附加值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苜蓿提取叶蛋白后残渣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而为提高苜蓿在营养价值和经济附加值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缩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缩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缩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15.
苜蓿叶蛋白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可提供食物的土地减少,开发利用食物资源,已是世界各国面临的迫切任务,研究开发新的蛋白质资源,充分挖掘、利用植物蛋白资源,已成为农学家和营养学家的共识[1]。苜蓿因蛋白质含量高、不含毒性成分、含粘性成分少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而被认为是提取植物叶蛋白的首选材料。本文利用直接加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后,利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2],以W H O/FAO(1973)提出的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氨基酸模式[3]为依据,对苜蓿叶蛋白中蛋白质、氨基酸进行分析,全面评价了苜蓿叶蛋白的营养价值,为苜蓿叶蛋白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苜蓿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峰  张勇 《中国饲料》2007,(8):34-36
本文概述了苜蓿叶蛋白(ALPC)的营养价值、提取加工工艺,并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对于ALPC的饲用价值的应用研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贮藏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功能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为原料,采用酸碱法沉淀叶蛋白凝聚物。冷冻干燥后,分析叶蛋白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得到的苜蓿叶蛋白分别在常温、4℃、-20℃、-40℃条件下储藏,在2周、4周、8周、12周时取样,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叶蛋白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远高于日常食品,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苜蓿叶蛋白中含有丰富的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低温对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保存率保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北方寒冷地区龙牧801苜蓿鲜草为原料,用酸化加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三因素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酸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pH值为4.0、提取时间为1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粗蛋白提取率为45.32%。  相似文献   

19.
苜蓿叶蛋白的提取及深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为多年生豆科植物,其茎叶丰富、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是提取叶蛋白的理想原料。通过将新鲜苜蓿嫩茎叶粉碎、压榨后,经离心分离从汁液中提取出粗蛋白,再进行干燥处理即得到苜蓿叶蛋白,并对产品的用途以及加工后的剩余残渣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多叶型苜蓿材料的稳定性及其农艺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叶型苜蓿性状稳定过程及其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叶型苜蓿具有较大的叶/茎比值,叶蛋白、氨基酸含量较高,是品质优良的苜蓿种质材料;但其生产性能略低,需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