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株亚硝酸盐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稳定和安全的优良菌株,采用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富集、分离技术从湖州某水域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纯培养菌株N3。提取细菌的总DNA,利用细菌16S 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anger末端终止法测序分析,用NCBI-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等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N3的DNA扩增产物片断大小为1441 bp,测序结果经检索证实N3与标准菌株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AY665978.1) 16S rDNA保守性片段有100%的同源性,可以判定所分离得到的N3菌株为纤维单胞菌属的纤维化纤维单胞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相似文献   

2.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有效突破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步伐,通过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使绿色食品产品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2000年。全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额为2亿美元,出口率为2.5%;2001年,产品出口额为4亿美元,出口率为6.5%;2002年,产品出口额为8.4亿美元,出口率为11.6%;2003年,产品出口额为10.8亿美元,出口率12%。2000~2003年,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年平均增长105%,比1997~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63个百分点。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4.
回顾了作物杂种优势和多倍体优势利用的研究情况,针对目前作物产量徘徊、优势潜力难以发挥的现状,提出了作物层次优势利用的构想,即作物优势利用发展3个阶段:二倍体杂种优势利用、多倍体杂种优势利用和功能基因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主茎不同蘖位上产生的分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主茎上具有蘖位优势现象;一是具有营养优势,即随主茎蘖位上移分蘖的营养生长优势下降;二是具有生殖优势,即随主茎蘖位上移分蘖的生殖生长优势加强。在主茎中部,强优势蘖位形成的基本条件,要同时具备较强的营养优势和较强的生殖优势。合理利用蘖位优势进行水稻栽培,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金堂县脐橙产业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法、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法和综合优势指数法,将金堂脐橙产业同成都地区其他脐橙种植县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金堂脐橙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了将金堂县脐橙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脐橙产出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所有农作物都不具有效率优势,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作物和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相同,即水稻、花生、甘蔗和蔬菜.并据此提出了广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繁峙县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现状(以谷子和中药材为例),通过分析繁峙县的区域优势,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模发展为原则,提出了今后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思路,为做大做强本县优势农产品 谷子、中药材产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构建区域产粮优势转化指数,从时间维度分析了1950—2014年河南产粮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变动趋势,从空间维度比较了2014年河南与其他地区产优势转化水平的差异,最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贸易纯粹理论角度,探究时间因素影响贸易格局和比较优势的时代背景、现实表现、作用机制、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粮食生产历经几次波动后,现在总产处于下滑阶段。为实现粮食总体水平的增长,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和重点地区上。文章应用基于产量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优势指数法对中国1999—200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势区、规模优势区和综合优势区。最后对每个省份进行综合优势作物相对优势比较,指出各省份最具相对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结构调整,以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我国企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打败诸多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应从明确企业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技术标准的指定权等方面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稻谷、玉米、大豆 3种主要粮食作物在2005-2010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稻谷仅具有效益优势,其它三个指数都处于劣势;玉米的综合比较优势、规模和效率都处于优势,但是效率指数较低;大豆效率和效益指数处于优势,但是规模太小,所以综合指数处于微弱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农业科技》2003,(B12):67-70
“九五”以来,德宏州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把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作为突破“三冬”、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新支柱产业的新举措。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在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2002年全州冬种马铃薯3275hm^2,总产7.14万t。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花生、棉花、甜菜)3种主要经济作物在2005-2010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花生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优势,但效率和效益指数处于劣势;棉花有效率优势,但综合指数和效益指数处于劣势,尤其规模指数;甜菜各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处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三种经济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绿茶由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莉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75-1477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我国的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并没有充分地得以发挥,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于扩大我国绿茶出口规模、增加绿茶出口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进行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分析了我国绿茶比较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将绿茶产品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21世纪。同时,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将更加深刻、广泛的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影响并改变社会生产,活动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杠杆。回顾黑龙江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实践,展望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强经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依据比较优势原理,以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为基础形成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种植业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分析并提出了延边地区各县市及乡镇种植业的综合比较优势农产品。  相似文献   

20.
宁夏枸杞的竞争力分析及其提高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有很多的学者专家对不同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由于运用的分析方法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目前国内学者对枸杞竞争力的研究极少,而种植枸杞,提高枸杞的竞争力又是解决区域“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出路.鉴于此,作者运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对宁夏枸杞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宁夏枸杞具有的传统优势正在衰退,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针对这种趋势,提出了提高宁夏枸杞竞争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