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古灵璧石,高三尺,黑质白浆,九孔,立式,束腰垂露,有典型宋代人审美意趣,具书斋轩窗骋怀、听风透月之雅。其坚劲如铁,声若洪钟,气势磅礴而又雅逸灵透,沧桑浑古而又温厚可人,书载米芾论石,尚瘦、透、漏、皱,若以此观之,由此当为圭臬。  相似文献   

2.
小析     
刘启华 《花木盆景》2008,(12):56-56
苏州沈柏平先生收藏的此方来宾水冲石占尽“瘦、皱、漏、透”之要义,石皮多皴纹却不乏圆润,石体有端庄厚重之大气却不失通透、轻盈之曼妙。通体暗生墨绿,发人生幽古之情思,慨渺渺之浩瀚。初观之,若有象形之姿,细斟酌,却无物可比拟,盈尺之间暗藏“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之天机。象与不象,形或无形之间,或许正昭示着大自然的浩渺无穷与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3.
关帝御园廊、亭、榭一应俱全,园林建筑具有多典、嬗变、雅朴、空透4大特点。从关帝御园假山工程、水系工程、植物配置等方面概述关帝御园园林建设,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具有较高的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4.
根艺作品     
家和万事兴作者取树根形象之精妙,结合书法艺术辩形造字,不甚雕琢,形势天成,一根成字。作品内容多用古典诗词,伟人名句,哲理名言,根书内藏耐人寻味又极具欣赏性。家在此山中作品的形态朴素自然,色泽幽古,断面处纹理有山石光泽,造型美观:主峰崔巍厚重,层峦叠嶂,乃是实写;次峰雅逸,仅以山形勾勒,大块留白,乃是虚构。次峰底部二人对弈,云意隐隐,俨然一处神仙洞府。整件作品,意境缥缈,若家在此山中,常与仙为友。  相似文献   

5.
李惠娟  鲁勇  万继锋 《蔬菜》2011,(4):31-32
樱桃番茄,又称圣女果、珍珠小番茄、葡萄番茄、小西红柿,在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之果"之称。它兼具食用与观赏功能,果实直径约1~3 cm,鲜红碧透,味清甜,无核,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银杏树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生命力旺盛,枝干挺拔、叶形优美,可供观赏,果实丰盈,既可食补,又可用药,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多年来一直是文人雅客典雅情怀的寄托之物。银杏树属冬季落叶树,部分北方城市无缘观赏银杏开花之美。所以,随着盆景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银杏盆景也渐渐走进普通群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谢荣耀 《花卉》2017,(13):31-32
菖蒲盆艺同盆景艺术一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都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菖蒲传入日本后,经日本人继承发扬并玩至极致.当今,菖蒲文化又在我国各地逐步兴起,并呈方兴未艾之势.菖蒲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是旧时文人案头的清供雅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复兴,追求人的素质和品位提高,讲究生活品味和情趣,已逐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不仅是文人雅仕,包括城市中生活较为稳定的平民百姓也有了精神层面的爱好和追求.因此,菖蒲与盆景的复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8.
庭院莳花最贵求雅。雅从何来?雅是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庭院所莳之花,所造之景,是否有雅意?这和莳养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准有关。莳养者如对文学、诗词、书法、绘画、雕刻、建筑、奇石、盆景、根艺、音乐、舞蹈、文物收藏等等有研究,且热爱生活,留心观察自然,无疑这对造园和莳花有帮助,具有这样文化素养的人,不用说,有可能得出好花境,好景观,同时也会创作出典雅的好盆景。  相似文献   

9.
郭尚峰 《花卉》2005,(4):18-18
凡是对赏玩雅石有一定心得,并且又收藏了一些雅石精品的人士,都很注意给雅石配上一个雅致合式的底座,其主要目的是给雅石烘衬主题,突出景观,升格品位,提高观赏价值。因为在自然界中的石种很多,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些石头的重心还不够平衡,有的前面与背面相差很大,配上底座就好像绿叶伴红花那样,增强该雅石的美感和神韵。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  相似文献   

12.
宋人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写道:园圃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意思是:园林的兴盛与荒废,便是洛阳繁盛与衰败的预兆。由此,在清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园林兴废交替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思考了江南园林作为文人审美情趣体现的文化意义,探索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文人园林的兴与废及其雅和俗之间所对应的微妙的关系——从"隐于园"到"娱于园",以及文人之"雅"和市井之"俗"之间的天平,在渐渐失衡中所表现出的造园理念和艺术创作倾向与变化。总结分析了在古典园林面向大众彻底世俗化的今天,把握好雅与俗之间关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新泽西州葡萄园内葡萄根透翅蛾的发生、鉴别与防治葡萄根透翅蛾〔Vitacea polistiformis(Harris)〕是危害葡萄的重要害虫,其幼虫通常在距葡萄干1英尺范围内蛀食根系,形成蛀道,食害形成层。若不加防治,就会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树体死亡。这一虫害已在新泽西州发生,以细砂壤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安化黑腌菜是以鸡冠菜作原料,经七蒸七晒精制而成的天然绿色食品.据传,清代两江总督陶澍轶史曾载"黑腌菜之为物也,其色玄黑,益肾扶脾,其气芳香,宽胸利膈,其味甘酸,收涩奇功,其性平和,久食不厌,无佳肴雅善之誉,收延年益寿之功,此臣之所谓美味者也.  相似文献   

15.
趣话白扁豆     
白扁豆的祖籍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等地,据说在汉晋时代引入华夏。崇明岛栽培白扁豆的历史已有近百年。最早于崇明马桥大公所(即天主教堂),由西洋传教士带入,故又有“洋扁豆”之别称。它是一年生蔓性草本,喜温、怕冷。由于其豆荚宽大扁薄,茎蔓缠绕攀生,别号“沿篱豆”;又因其豆脊有白纹路,故又有“蛾眉豆”的雅名。该豆蔓长200~250cm,有光滑无茸毛的二个小叶组成一张复叶,  相似文献   

16.
笔、墨、纸、砚,古来被人们雅称为文房四宝,可见人们对文房用品珍爱之情。其实,文房之宝何止笔墨纸砚,有人说印章应该算作文房第五宝,此言极是;然以我之见,笔架又何尝不是文房之一宝!笔架,有搁置式、插置式、悬挂式等类,造型千姿百态,材质多种多样,制作工艺相当讲究。历来文人们对笔架甚为珍爱,笔架收藏者也大有人在。青海高志义先生收藏的这座石质山形笔架,长35cm,高18cm,厚8cm,摆在案头,堪称一座小山,称它“笔架之王“也许不为过!这座“笔架之王“,造型对称、流畅、简洁、朴拙,富有传统美  相似文献   

17.
缪士毅 《花卉》2021,(1):44-45
冬天,正是我国白菜上市的旺季.都说冬令白菜美如笋,此时,家常的餐桌又添了以白菜为原料烹制的菜肴,令人品味不已,食欲大增,大快朵颐. 白菜,古称"菘",宋代陆佃的《埤雅·释草》:"菘性隆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  相似文献   

18.
极姬石菖     
正菖蒲,只需清水一汪,或假以拳石,便能静静地生长,"耐苦寒,安淡泊",葱郁中带着一份难得的静逸,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钟爱,将之并肩于兰草,称为"骈雅",引动了多少文人墨客、雅士逸秀的衷怀。每当辞岁迎新之际,将菖蒲与南天竺、兰花、灵芝、水仙种种摆置一处,名曰岁朝清供,既雅致,又吉祥。(见右图)  相似文献   

19.
苍松洒秀     
正沧海桑田,岁月变迁。累世累劫中,强风吹拂,种子被吹进崖隙,孕育了这一棵松。它以超然的身姿,怡然耸立于黄山绝顶,沐日月之光,展浩荡之气,迎接风雨的洗礼。如果说松树挺拔的躯干是它傲岸的脊梁,那么苍郁伸展的枝条就是它迷人的风骨。此松破石而生,倚峭壁,临深渊,雄秀兼备:干身挺立,凌霄直上;翠枝轻舒,若行云似流水,又如张开了无数手臂的巨人,欲迎旭日、揽云霞,令人见之顿生豪情。  相似文献   

20.
重生(下)     
正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不卑不亢,不垢不净,至人之用心若镜,故能胜物而不伤——致最珍贵的你。(接上期)注意事项1、造型设计,制作时,应根据枯木的造型搭配花材,这样不仅能更好地烘托花材之美,又能体现其做为容器所特有的造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