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发展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金枪鱼类因营养价值高而倍受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喜爱,又因为是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资源量相对稳定,所以成为远洋渔业国家争夺的目标。金枪鱼类包括13个种,隶属于4个属:金枪鱼属(Thunnus)、鲔属(Euthynnus)、鲣属(Katsuwonus)和舵鲣属(Auxis)。其中最有经济价值而且市场供应量大的有6种: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马苏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和肥壮金枪鱼(Thunnus obesus)。以金枪鱼类为捕捞对象的金枪鱼渔业作业方式有围网、延绳钓、曳绳钓、竿钓以及流网等,现在一般采用延绳钓和围网两种。金枪鱼围网的捕捞对象主要是鲣鱼和体型较小的黄鳍金枪鱼,主要用来制作金枪鱼罐头。  相似文献   

2.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根据 2 0 0 4年 7月 2 8日至 9月 1日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金枪鱼围网生产调查结果 ,以及“金汇 2号”2 0 0 3年全年的生产数据 ,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渔获物种类有鲣鱼 (Katsuwonuspelamis)、黄鳍金枪鱼 (Thunnus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 (Thunnusobesus)等 19种 ;渔获物重量组成中鲣鱼占 70 .5 1% ,黄鳍金枪鱼占 2 6 .92 % ,其它鱼类占 2 .5 6 % ;鲣鱼的叉长范围为 2 7~ 81cm ,优势叉长组为 4 0~ 5 0cm ,占 4 1% ;黄鳍金枪鱼叉长范围为 32~ 16 5cm ,优势叉长组为 5 0~ 70cm ,占 33% ,另一优势叉长组为 110~ 130cm ,占 2 0 % ;渔获物重量组成存在海域差异 ,在 16 2°E以东海域鲣鱼比例高于以西海域 ,黄鳍金枪鱼则是在 16 2°E以西海域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生产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西太平洋海区的鲣鱼、金枪鱼类产量2002年为198万t占全球总产量410.5万t的48%,几乎接近一半,表明是一个金枪鱼类的重要渔场。另则,我国约有一半的远洋金枪鱼渔船在中西太平洋生产作业,又可见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之重要。因此,现将对该海区的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四鱼种的生产和资源状况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海产品可持续发展基金会(ISSF)在最新的全球金枪鱼资源储量报告中指出,2014年,全球金枪鱼商业捕捞量由2013年的460万吨增加到了500万吨。ISSF发布的2016年金枪鱼资源储量更新报告详细评估了全球金枪鱼资源储量状态。根据报告,当前金枪鱼产量约占全球海洋捕捞产量8150万吨的6%左右,其中,鲣鱼占57%,黄鳍金枪鱼占27%,大眼金枪鱼占9%,长鳍金枪鱼占6%,蓝鳍金枪鱼占1%。  相似文献   

5.
韩国金枪鱼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叙说了韩国在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地区最近几年来金枪鱼渔业发展的情况。2002年韩国存太平洋地区作业渔船188艘,总的金枪鱼渔获量估计为266,466t,其中围网渔船26艘,产量206,150t,延绳钓渔船162艘,产量60,316t。2002年4种主要种类: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的产量占太平洋总产量的96%以上,其中鲣鱼173,693t,黄鳍金枪鱼48,424t,大眼金枪鱼31,754t和长鳍金枪鱼2,470t。  相似文献   

6.
所罗门群岛位于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侧,澳大利亚大保礁的东北侧。在所罗门群岛周边水域主要分布有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鲣鱼,是为日本金枪鱼渔船(金枪鱼延绳钓船、金枪鱼围网船、鲣鱼竿钓船)重要的作业渔场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西太平洋四种金枪鱼种类的渔业现状(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西太平洋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4种主要金枪鱼的渔获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和鱼的规格大小变化情况,对我国远洋渔业金枪鱼开发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枪鱼渔业发展相当迅速,已成为当前世界海洋渔业重要组成之一.金枪鱼渔业中的鱼类主要指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鲣鱼等五种,有的包括箭鱼和旗鱼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FA0 1950 ~ 2011年世界主要金枪鱼类渔业生产数据统计,将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鲣鱼等8种世界主要金枪鱼类每10年的产量总和按不同鱼种和海域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鲣鱼的累计总产量最高,其平均年产量涨幅最快;除马苏金枪鱼年平均产量有所下降,北方蓝鳍金枪鱼保持稳定外,其他主要金枪鱼类均有增长,但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青干金枪鱼.各主要渔区中以中西太平洋海域累计总产量最高,平均年产量有上升趋势,大西洋海域以中东大西洋为产量最高,印度洋海域以西印度洋为产量最高,平均增长率以印度洋海域为最高,其他海域相对持平.我国(包括台湾省)捕获累计总产量最高的是鲣鱼,为418×104 t,占世界总产量比例最高的是长鳍金枪鱼,为22.9%.我国(包括台湾省)主要金枪鱼类捕获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最高为东南大西洋海域,最低为东南太平洋海域.论文结合世界主要金枪鱼类以及主要捕捞海域的开发现状和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目前面临的几点困难以及发展壮大我国金枪鱼渔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远洋鲣竿钓船结束鲣鱼汛期后把目标转向了长鳍金枪鱼,在这之前主要是渔获鲣鱼。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调查船日之出丸于2005年10月25日发现了长鳍金枪鱼鱼群。闻此信息到29日,约有15~16艘鲣竿钓船转移了渔场,生产者、市场人员、加工业者对产量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1.
据《2001年金枪鱼渔业年监》的统计资料,2000年世界三大洋金枪鱼类(大眼、黄鳍、长鳍金枪鱼和鲣鱼,下同)的总产量为380.9万t,其中捕自大西洋的为44.4万t(占12%),捕自印度洋的为85.5t(占22%),捕自中东太平洋的为61.3万t(占16%),捕自中西太平洋的为189.7万t(占50%),表明中西太平洋是为全球捕捞金枪鱼类的重要水域。  相似文献   

12.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和展望(1)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较详细概述最近几年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的渔获量变化和渔场分布,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四种作业方式的生产情况。提供国内远洋渔业公司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振华  李霞 《水产科学》2006,25(10):537-540
金枪鱼类(tunas,bon itas,b illfish)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许多国家的重要捕捞对象,主要经济种类包括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和鲣鱼(Ka tsuwonus pelam is)等。但近年来,过度捕捞、气候因素影响导致部分种类资源出现相对萎缩现象,因此,出现了许多相关组织,如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协会、美洲间热带金枪鱼组织等,对金枪鱼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根据中西太平洋协会(WCPFO)2004年年报将太平…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越南将南海的金枪鱼资源作为其"外向型"渔业的重要支撑,不断增加捕捞强度,产量逐年升高。本文总结了越南发展南海金枪鱼渔业的过程,分析了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趋势。越南现代化的金枪鱼捕捞技术主要来自日本,使用的渔具主要有金枪鱼延绳钓、手钓、刺网和小型围网,捕捞的种类主要为鲣鱼、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主要作业区域在西沙群岛南部海域和南沙群岛海域。越南2009年金枪鱼的产量已达到5.9×104t,计划2015年达到30×104t。根据越南海洋渔业研究所(RIMF)的评估,南海中西部的金枪鱼资源量为66~67×104t,可捕量23.3×104t,其中鲣鱼的可捕量21.6×104t,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的可捕量1.7×104t。随着全球金枪鱼捕捞配额的缩减和越南"外向型"渔业经济的发展,越南将继续加强对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南海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区(11~12°N,15°N;110~112°E)黄鳍金枪鱼61尾(17尾成鱼、44尾幼鱼)和大眼金枪鱼26尾(22尾成鱼、4尾幼鱼)的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部分序列(D-loop),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群体的同源数据,分析结果:(1)黄鳍金枪鱼与大眼金枪鱼均具极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99%),聚类树及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和Snn)表明大眼金枪鱼群体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黄鳍金枪鱼群体;(2)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南海群体与印度洋群体之间基因流最强(Nm=51.638和261.280 10),其次为太平洋群体(Nm=10.868 8和-50.801 81);(3)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都基本服从群口扩张模型,而mismatch分布分别呈单、双峰,其中大眼金枪鱼的南海群体扩张较晚(Tau=7.902)且最为明显(θ1/θ0=99 999/14.752)。  相似文献   

16.
陈琳 《水产科技》1980,(16):1-6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78年世界金枪鱼、鲣鱼类总产量为252.2万吨,比1977年增加7%,增产17万吨。其中鲤鱼类的产量变化比较大,从1975年的54万吨逐渐增加到1978年的79.2万吨,比977年增加25%,呈现上升趋势。金枪鱼类合计104.2万吨,渔获有隔年丰歉的倾向。长鳍金枪鱼产量增加,但黄靖金枪鱼、付金枪鱼产量减少(表一).  相似文献   

17.
ENSO与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资源丰度及其渔场变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郭爱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05,27(4):338-342
中西太平洋是世界金枪鱼围网的重要作业渔场之一,主要捕捞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等.  相似文献   

18.
金枪鱼类,属热带、亚热带中上层的暖水系鱼类,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各海域都有分布,是国际性开发利用的大宗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发现属金枪鱼目的各种金枪鱼约有十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国际市场供应量较大的有鲣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金枪鱼和马苏金枪鱼。金枪鱼类具有许  相似文献   

19.
金枪鱼是世界名贵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属于硬骨鱼纲,鲈型目,鲭科,又叫鲔鱼,是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广阔水域中。据记载,全世界金枪鱼共有30多个品种,我国也有10多种,其主要渔获种类为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马苏金枪鱼和鲣鱼等。金枪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堪称生鱼片中的极品。熟食则香  相似文献   

20.
金枪鱼类是海洋渔业的重要经济资源。这些鱼类的捕捞量1983年已高达280万吨,价值20亿美元。其中主要鱼类有鲣(77.4万吨)、黄鳍金枪鱼(53.4万吨)、长鳍金枪鱼(20.1万吨)、肥壮金枪鱼(20万吨)、青干金枪鱼(4.9万吨)和澳大利亚金枪鱼(3.4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