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江淮丘陵池塘的养殖效果,2014年在面积为6000m2池塘内开展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同时在池塘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及滤食性的鲢鳙鱼,利用鲴鲢鳙生物学特性,达到生物控池塘水体水质之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7431.4kg、规格为878~924g、平均规格为894g、成活率96.2%,取得每667m2产760.7kg,成活率为96.2%,每667m2获利3012.6元,投入产出比1:1.37,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阿维菌素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生物毒性方法,记录96h内斑点叉尾鮰的死亡情况和观察其毒性反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斑点叉尾鮰96h半数致死浓度为9.869×10-3mg/L,95%可信区间范围为9.629~10.103×10-3mg/L,安全浓度为2.754×10-3mg/L。本研究结果说明,阿维菌素对斑点叉尾鮰为剧毒药物,在其养殖生产中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200 hm2以上的水域中设置规格4 m×4 m×2 m网箱100口,投放规格15尾/kg斑点叉尾鮰苗种(2 500尾/箱),以投喂全价颗粒饵料为主,结果表明:经200 d左右养殖,平均体重550 g,平均成活率90%,产值148.5万元,利润36.45万元,投入产出比1∶1.33。  相似文献   

4.
在西藏羊八井水产养殖基地设置1个面积为800 m2、2个面积为1 000m2的池塘进行高原斑点叉尾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放苗3万尾,经270 d饲养共产斑点叉尾鱼种19 830尾,平均体长21.2 cm,平均体质量216.5g,成活率66.1%,收获苗种4 293.2 kg。结果说明高原寒冷地区利用电厂余热资源,采用流水培育斑点叉尾苗种的试验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6个体积均为1m3的小体积网箱投放在南宁市邕江河段作为试验养殖场所,其中3个网箱作为试验组,另3个为对比试验组.试验组每箱投放体重为52g的斑点叉尾鮰种400尾,对比试验组每箱投放相同体重的斑点叉尾鮰种200尾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河中适当地段,利用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模式,进行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生产是完全可行的.通过试验对比不同密度条件下养殖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技术指标.以为广西在江河中开展网箱健康养殖斑点叉尾鮰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北方地区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技术,提出了北方地区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并探讨了斑点叉尾鮰在北方的养殖前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鮰     
斑点叉尾鮰也称沟鲶、美国鮰鱼,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从美国引入,是美国养殖最普遍,技术较成熟的种类,池塘养殖单产为400公斤/亩左右,网箱养殖单产可达16万公斤/亩。斑点叉尾鮰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斑点叉尾鮰有如下特点:1.肉质细嫩,更适合做鱼片、鱼块;2.个体大,在湖泊、水库及江河中生长最大个体体长100厘米,体重20公斤。池塘养殖中常见长超过53厘米,  相似文献   

8.
将80∶20养殖模式与纳米微孔增氧及生物制剂调水技术应用于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1年饲养0.53 hm2池塘共起捕商品斑点叉尾鮰6 115 kg、鲢鳙2 160 kg、青虾156 kg,年产值95 268元,利润18 828元,投入产出比1.00∶1.25。  相似文献   

9.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每天以20mg/kg和40mg/kg剂量的恩诺沙星药饵投喂斑点叉尾鮰,周期为5d,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分别在给药期间第3天和第4天,达峰时的药物含量分别为12.24、15.97mg/kg。低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25e-0.136 t、C=0.31e-0.082 t和C=0.23e-1.37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10、8.43和5.06d。高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70e-0.173 t、C=0.50e-0.096 t和C=1.08e-0.182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00、7.22和3.81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在用药138d时,低剂量组鱼体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为0.013mg/kg;高剂量组为0.019mg/kg。药物在斑点叉尾鮰各组织中的消除顺序依次为血液肝脏肌肉。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鮰鱼是美国淡水的主要养殖品种,我国与1984年引进,现已解决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商品鱼养殖等关键技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中重要品种。池塘主养:池塘进、排水方便,水源无污染,面积0.3~1.3hm2,水深1.5~2m,每年0.67hm2配备1台3kw增氧机,每0.3~0.67hm2配备1台投饵机,放养前要清塘消毒,放养尾重50~75g的鱼种1.2~1.5万尾左右,并配养相同规格的鲢、鳙鱼1500~3000尾。成鱼养殖一般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配合饲料,每天上午09∶00、中午12∶00、下午16∶00各喂1次,日饵率为3%~4%,并根据天气、吃食情况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