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畜牧业,可以有效促进种、养、加良性循环发展。在宜君畜牧业是一个传统的老产业,也是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县域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多样性经济,既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也包括农村和城镇经济。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农民就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与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河南农业》2002,(10):1
一、紧紧抓住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农业现代化通过改善要素配置结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中国1 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测度出中国县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SARAR模型研究农业现代化对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较低;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对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东部县域产业结构,进而影响全国县城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对中西部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3点提升县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通过加强政策规划引导、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方法途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协整分析,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1990-2005年间江苏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江苏省财政支农资金增加对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作用不显著,而农业信贷投入的增加明显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上蔡县域农业经济现状分析,认为当前农业生产收入仍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较低与二三产业所占农村经济的比重较小有关。针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狠抓粮食生产、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发展畜牧业、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字产业发展、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来推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促进全省经济增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拉动消费增长3个方面分析了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并对发展县域经济提出3条新思路: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加速产业升级;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安徽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广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但实现农村收入持续增长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广西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现代农业发展普遍缺乏人才、农村高低收入群体结构失衡。基于此,提出以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定期开展农户培训合作提升增收技能、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富基础、市场导向优化农业生产管理运作等路径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集中连片贫困区——忻州市的耕地安全性,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而计算生态盈余/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耕地安全性指数,采用权重赋值后的综合安全指数对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2009-2018年的耕地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9-2018年忻州市综合安全指数呈现出时间差异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忻州市14个县(市、区)综合安全性表现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区域差异性,综合安全等级趋向于不安全,不安全县(市、区)增多,东、西部综合安全性低于中部,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与产出、资源禀赋对忻州市耕地安全均有影响,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忻州市耕地安全的因素是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忻州市耕地安全性发展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首要前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是农村财政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农业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文章利用回归方法,分析调研数据,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持续投入和产业结构类型对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科技培训流于形式,对经营性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区域位置和农户受教育程度对经营性收入无显著影响;新型产销衔接方式没有提高农户的议价能力,未表现出应有的增收效应。建议从加快土地流转、落实结构调整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创新产销衔接方式等方面,促进农户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注重市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农业生产能力,成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内丘县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内丘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在规划引领、规范监管、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形成了区域聚集、类型多样、特色明显、规模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提供了动力。创建了以“吃、住、行、摘、憩、嬉、购”为一体的地方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局面,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增收,提升了当地农村生态环境,为其它县域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汉市新洲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发展都市农业提出了6点建议,分别为:以规模化重组为依托,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化运作为抓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夯实基础建设为支撑,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以加强社会服务为载体,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政策支持为后盾,用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8.
闫建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795-1800
【目的】研究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情况,为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区位商统计分析法对1998~2013年我国31个省(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区域类型划分。【结果】(1)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林牧副渔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我国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为优势区域数量的变化、调整幅度的大小、调整的方向及调整的重点;(3)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即A(正向调整、高区位商)、B(负向调整、高区位商)、C(正向调整、低区位商)、D(负向调整、低区位商),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已实现,但仍有少部分地区产业调整效果不理想。【建议】地方政府要认清各自的农业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A类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引领产业升级;B类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规模化水平,巩固产业发展;C类可发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D类可充分利用区外市场,提高区域间贸易服务水平或适时转移产业支持重点。  相似文献   

19.
忻州甜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瓜是忻州市栽培面积较大的地方传统名产及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品之一,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也存在着主体品种不明确、种性退化严重、产品安全存在隐患、生产与市场脱节和科技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目前忻州市甜瓜生产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其产业化发展思路,旨在为忻州市甜瓜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忻州市糯玉米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发展现状及优势,指出糯玉米产业普遍存在的缺少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类型较少且质量不一、市场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力推进政府对于糯玉米产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中介和纽带作用、加大宣传、打造品牌等促进忻州市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忻州市乃至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