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生防真菌资源。生防菌在宿主根际及其组织中定殖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其生防潜力的重要指标。选择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真菌、辣椒及其重要土传病害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三者互作体系,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钩状木霉菌株灌根接种辣椒植株,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植株及根际的定殖情况,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茎和叶等组织中和辣椒根际土壤中均能够定殖。在辣椒根际土壤中,钩状木霉菌呈动态变化的定殖过程。灌根接种1~25 d,钩状木霉菌定殖量呈缓慢增长,在第33 d,达到最高值(700×107 conidia·g-1),然后逐渐下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过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的定殖过程中,对辣椒疫病具有生物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达到5333%。综上,钩状木霉菌能够成为辣椒根际微生态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预防辣椒疫病的发生,研究为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棚草莓施用硅素有机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草莓基施300-900kg/hm^2硅素有机肥(氮、磷、钾养分总量为25%,有效硅含量为8%)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基施进口复合肥(氮、磷、钾养分总量为45%)500kg/hm^2比较,草莓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和单果重明显提高,增产4.63%-14.83%。硅素有机肥作基肥的最佳用量为450kg/hm^2。  相似文献   

3.
木霉防治辣椒枯萎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霉菌剂应用技术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效、根际木霉和病原尖孢镰刀菌的种群数量和寄主的根重都有影响.盆栽试验移栽时用菌加米糠(1∶12.5)沾根和600倍菌液灌根的防效分别为80%和60%;两处理和对照的根际木霉种群数量和平均根重分别为18.60,2.41,0.28×106cfu/g和0.43,0.38,0.37 g;田间试验结果与盆栽一致.用上述剂量沾根,每 1 hm2用菌剂1.5 kg即可有效防治辣椒枯萎病.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双季水稻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建立巢湖市测土配方施肥地力评价和指标应用体系,应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了高肥力水平、砂泥田土壤肥料效应方程,并提出了该土壤条件下双季早稻产量8250kg/hm^2。左右的氮、磷、钾推荐用量分别为纯氮172.5-180.0kg/hm^2,五氧化二磷56-60kg/hm^2、氧化钾118-128kg/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含不同木霉菌数量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长及其移栽后辣椒单株果实重的影响,揭示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与作物促生效应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室内育苗及田间试验研究含不同数量级木霉菌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物量、壮苗指数以及种苗移栽后辣椒株高、茎粗、单株果实重及根际木霉菌数量的影响。[结果]两季辣椒育苗试验结果均表明,与不含木霉菌的普通育苗基质对照(SCK)相比,含10~7 CFU·g~(-1)木霉生物育苗基质处理(S4)种苗的地上部干重均显著增加42.9%和75.0%,而含10~7 CFU·g~(-1)(S4)、10~6 CFU·g~(-1)(S3)及10~5 CFU·g~(-1)(S2)的木霉生物育苗基质处理壮苗指数第1季显著增加61.4%、40.4%和15.8%;第2季显著增加66.7%、50.0%和18.8%。与普通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对照(CK)相比,含10~7和10~6 CFU·g~(-1)木霉菌生物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处理(T4、T3)的辣椒根际土壤木霉数量均显著增加,两季平均增加8.1%和5.4%;含10~7、10~6和10~5 CFU·g~(-1)木霉菌生物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处理(T4、T3、T2)的辣椒单株果实重均显著增加,两季平均增加61.2%、39.6%和21.4%。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基质中木霉数量与辣椒种苗地上部干重、移栽后辣椒单株果实重及根际土木霉数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木霉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大于10~5 CFU·g~(-1)对辣椒育苗及其移栽后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促生增产效应随功能菌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藁城市冬小麦3414试验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对河北省藁城市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磷和钾肥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冬小麦的肥料效应差异很大,其中氮肥在高产田块上增产较明显,而在中低产条件下增产不明显;磷肥则在中低产条件下增产较明显,高产条件下增产不明显;而钾肥的增产效应表现均不明显。最佳推荐施肥量为N 151.6 kg/hm^2、P2O5126 kg/hm^2和K2O 52.1 kg/hm^2。  相似文献   

7.
覆膜花生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3417”平衡施肥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的花生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花生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N123.84kg/hm^2、P2O 563.96kg/hm^2、K2O 197.56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16:1.595;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施用量为N80.13kg/hm^2、P2O5 68.47kg/hm^2、K2O 163.82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854:2.044;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模式下杂交早稻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杂交早稻产量影响,采用“3415”试验设计,通过回归分析获得肥料增产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最大产量7388.8kg/hm^2的施肥量是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141.57、79.84、55.73kg/hm^2:最佳效益产量是7336.21kg,hm^2,其最佳施肥量是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124.56、64.07、52.55kg/hm^2。在湖南省武冈市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黄泥田种植杂交早稻氮、磷、钾最佳施肥量效应模型为当地杂交早稻制定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博Ⅱ优15“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稻博Ⅱ优15“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氮的增加对产量有正效应,当超过一定水平时,氮对产量有负效应;磷、钾的增加对产量总有正效应,但增产幅度小。应用回归方程分析,本区域种植杂交稻获得最佳产量8367.0kg/hm^2.建议最佳施肥量为氮189.6kg/hm^2、五氧化二磷100.0kg/hm^2,氧化钾131.0kg/hm^2。  相似文献   

10.
辣椒青枯假单胞菌在PDA上能影响木霉生防菌和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和木霉菌产孢,并在洋菜膜上影响辣椒根际和根外木霉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伸长及辣椒根际和根外土中尖孢镰刀菌的厚垣孢子萌发。当在土壤中接种一定量的木霉菌、尖孢镰刀菌和青枯假单胞菌时,盆栽8d后,随着根际木霉生防菌量的增加根际尖孢镰刀菌的种群数量明显降低,青枯假单胞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大;当根际尖孢镰刀菌种群数量增加时,根际木霉菌的种群数量略有上升,青枯假单胞菌的种群数量略微下降;根际青枯假单胞菌的数量增加时,对根际木霉的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尖孢镰刀菌的种群数量略为下降。木霉菌在粘壤土、菜园土和潮沙泥中根际竞争定殖较黄壤中好,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根际木霉菌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尖孢镰刀菌和青枯假单胞菌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