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蚕学通讯》2001,21(3):54-55
1 .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丝蛋白分子结构与丝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进一步阐明 ,将为增产蚕丝、改进丝质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2 .分子连锁图与家蚕基因工程研究高密度的分子连锁图可使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精确定位 ,分子标记可提高桑蚕常规育种的选择效率 ,反向遗传学的发展将会促进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桑蚕品种改良。3.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应用已有很大进展 ,专养雄蚕将成为 2 1世纪提高桑蚕产丝能力和改善丝工艺性状的重大突破口。4.发育生理与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蜕皮激素、保幼激素以及保幼激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2.
蚕业生产是指围绕蚕、丝生产的相关产业的统称,包括栽桑、养蚕、制种、制丝及以蚕业为基础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我国是一个蚕业生产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蚕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盒种产茧率、单位面积产茧量、出丝率等的显著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蚕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3.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四川蚕业》2014,(4):60-60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前身为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蚕药蚕具研制厂。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家蚕病理、生理、养蚕法的研制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蚕业的蚕用营养饲料、桑树剪伐设备、蚕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催青保种智控  相似文献   

5.
规模饲养雄蚕 提高蚕农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养雄蚕是传统蚕业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雄蚕易饲养、食桑省、桑叶利用率高,能节约养蚕成本,且雄蚕产丝量多,茧层率和鲜茧出丝率均高于雌蚕。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利于缫制高档生丝,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淳安县从2004年开始引进专养雄蚕品种,通过对比试验,对雄蚕综合性状、收烘特点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雄蚕茧质、效益均明显高于普通品种。  相似文献   

6.
杜英武 《中国蚕业》2008,29(2):75-78
通过对重庆市蚕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重庆市蚕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技术路线应该是结合城乡统筹规划,将蚕业布局向集中适宜区域转移,优化蚕业区域发展;改变养蚕技术模式,提高户营养蚕规模,重推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科技养蚕水平;转换蚕业运行机制,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创建蚕桑利益连接共同体,实现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遂溪县丝丽茧丝有限公司是集生产、科研、贸易于一体的蚕业综合性企业。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现代蚕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战略。作为广东省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努力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调动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公司在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蚕桑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近年来,传统蚕桑产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期,为了尽快走出困境,养蚕模式、养蚕设施、养蚕技术、桑园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都需要大力推广应用智慧蚕业。着重阐述了智慧蚕业的发展应用与展望,旨在推进蚕业生产工厂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袁乐成 《中国蚕业》2004,25(1):29-29
用木盒饲育小蚕,是在80年代初期桃源蚕业科技工作者与蚕农一道从养蚕操作实践中创造发明出的一种小蚕饲育方法.与传统的蚕匾育相比,该方法具有省工、省叶、省房、省防病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蚕具成本等优点.以后又经过20多年的应用与改进,木盒育小蚕以其木盒制作简单,养蚕操作方便,消毒彻底,保温保湿,适合小蚕生理发育等特点深受广大蚕农喜爱.目前小蚕木盒育正在桃源县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蚕茧生产上 ,因生理因素决定着雌雄个体间经济性状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雄蚕具有食桑少 ,叶丝转化率、茧层率和出丝率都比雌蚕高的特点 ,因此专养雄蚕比常规雌雄混养 ,其养蚕与制丝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丝茧生产的雄蚕化一直是蚕业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也是新世纪提高蚕茧出丝率的重大举措。近年来 ,各地不断将浙江农科院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培育的雄蚕杂交种试用于农村丝茧生产 ,取得成功。为全面提升我市蚕桑业优势 ,增强茧丝绸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及时了解雄蚕品种对江苏中部地区长江北岸的气候、叶质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适应性 ,…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建所40周年(1951—1991)来在品种选育,栽桑养蚕技术,蚕、桑病虫害防治,蚕、桑机具改革,提高茧丝质量,蚕业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已初步建成了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的国家蚕业科学研究机构。提出本所蚕业科研工作的今后任务:进一步面向经济建设,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本所优势和特色,开拓延伸研究领域,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为蚕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具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蚕丝业的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涛 《蚕学通讯》2011,(2):50-52
在家蚕养殖与蚕丝应用方面我国拥有着悠久历史,曾经创造过经济和文化交流上的繁盛。随着家蚕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的科研成果的应用,极大推动了我国家蚕产业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起步晚,不够完善,使得家蚕研究与家蚕知识产权保护的步伐明显不一致。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充分实现法律保障,才能确保家蚕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了进...  相似文献   

13.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雄蚕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对于提高叶丝转化效率与生丝品位具有重要作用。以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30作为供体亲本,普通家蚕品种云蚕8作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改良的方法,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用该品系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云蚕7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云蚕7×红平2。经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饲养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8%以上,且具有强健好养,产量稳定,茧丝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其中在四川、湖南、贵州、浙江4省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0.63个百分点、155 m、154 m、1.9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茧丝洁净达到97.2分。该雄蚕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秋期推广饲养,可生产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  相似文献   

15.
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开发文化科普旅游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蚕桑功能食品、桑枝实用菌、蚕丝被、蚕桑动物饲料、蚕沙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新兴的乡村工业;以开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创办包括蚕丝文化科普教育、养蚕体验与美食品尝的蚕家乐等休闲游乐,带动蚕区农村文化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以上模式及项目的实施,逐渐建立起适应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蚕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优化养蚕布局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养蚕业带来了冲击,迫切要求改进养蚕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饲养二春蚕就是适应这一形势需要而形成的省力化、经济化养蚕新技术。本文从桑树生长规律,养蚕防病技术措施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饲养二春的可行性,它也是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近 2 0年来我国蚕业生产发展与蚕茧生产成本及蚕农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近 2 0年来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蚕茧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的比例大于物质费用的比例 ;与其它竞争作物相比 ,蚕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比较效益较低。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 ,降低蚕茧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对于提高蚕农收益 ,促进蚕丝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春季依照《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对4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主要从蚕期饲育观察、茧质调查、丝质鉴定三方面作对比分析,客观地反映这几对品种在陕西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